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彩绘描金紫砂主人杯好吗?紫砂专场精选 | 中贸圣佳2024秋拍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彩绘紫砂茶壶收藏品,[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彩绘描金紫砂主人杯好吗?

彩绘描金紫砂主人杯好。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彩绘描金紫砂主人杯比较多见,放在茶盘上和紫砂壶相得益彰,紫砂杯一般不上釉,厚实稳重,粗狂中带有文人墨客特有的豪放。

二、中国紫砂壶十大名壶

中国紫砂壶十大名壶:

1.紫砂黑漆描金彩绘方壶

壶直口,略呈长方形。雍正年间,紫砂泥色的内蕴之美受到皇帝的青睐,色泽古朴、韵致宜人的茗壶、茶叶罐代表了雍正的审美品味。器身方中见圆,圆中见长方。弯流,方柄。出沿式盖,方亭式钮。壶为紫砂内胎,外髹黑漆,并以金彩绘画。壶身描金漆绘保存完好,盖上则大部分脱落。壶身四面所绘内容为山水楼阁图,壶柄和流上绘制梅花。使用了漆画中重彩描金的技法,将壶体装饰得金碧辉煌。造型大气,构图饱满,描金漆画精美异常,富丽堂皇,具有典型的皇家风范,是故宫博物院仅存的雍正朝紫砂胎描金彩绘壶。

2.时大彬款紫砂胎雕漆四方壶

明代紫砂茶器属初创阶段,进入宫廷的紫砂壶都是作为内胎使用的。旧藏时大彬款识的紫砂雕漆四方壶,是全世界仅有的传世珍宝。里外挂釉的宜均制品明中期以后也相当盛行,其中的上乘之作成为宫廷的高档陈设瓷。

3.紫砂柿蒂扁圆壶

相对于其他的名壶来说,这个紫砂柿蒂扁圆壶,略显“调皮”。其完美的弧线设计中,也透露着硬型的棱边设计,使得壶看起来,不至于呆板,或者过于“圆滑”,完全符合大众的审美需要。

4.紫砂绿地描金瓜棱壶

壶瓜棱形,曲柄,短弯流,瓜形盖,宝珠钮,圈足。紫砂内胎,盖及腹部绘绿地描金粉彩莲花、蝙蝠、杂宝纹,通体以金彩为主,其间点缀红、黄、蓝等色,设色艳丽,富丽堂皇。圈足内为紫砂地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壶是先在宜兴烧内胎,进呈宫廷后由造办处再加工,工序为描金、彩画、书款。经如此过程,这件作品才算完成。瓷器装饰发展到乾隆时期出现奢靡绮丽的风气,宫廷紫砂器也深受影响,紫砂胎加彩极为盛行。此壶藏有一对,塬存放于皇帝的寝宫养心殿内,是乾隆皇帝喜爱的御用紫砂精品。

5.玉麟款树瘿壶

玉麟款树瘿壶,壶身上纹理很模煳,像树皮,也像是动物的鳞片。总体来说,其造型还是比较奇特,比较个性一些,虽然谈不上华丽,典雅。但是仍是古色古香,韵味十足。

6.提梁壶

壶圆形,鼓腹,平底。高架叁叉提梁相交于壶体上方,曲中有直,直中有弯,勾勒婉转,信手而成。圆盖凸起,以太湖石为钮。砂泥呈黄色,质地细润。此壶提梁的造型与壶身浑然一体,使作品具有平衡性而又不失活泼。清中期以后,提梁壶多由单提梁改为双提梁,既增加了壶的稳定性,又体现出壶形的美观。

7.紫檀竹皮包镶手提式茶及茶炉和六方壶

紫檀竹皮包镶手提式茶及茶炉和六方壶,做工很考究,特殊的设计,不管是手提式茶及茶炉,还是六方壶,都有自己的特点。方圆相得益彰,浑然天成,将古代的那种“天圆地方”“天人合一”思想结合得很到位,深得文人雅士喜爱。

8.仿钧天蓝釉凫式壶

康熙朝造办处尝试在素坯的紫砂茶具上画珐琅彩,创烧了一批精美的紫砂珐琅彩茗壶。一件珐琅彩紫砂壶残器为故宫仅存,虽已残缺,但彩色和画功均出自于宫廷,弥足珍贵。雍正皇帝崇尚素雅,迷恋紫砂陶特有的天然色泽,将陶泥的自然之美发展到极至。这些素雅的凸花茶具代表了雍正宫廷紫砂古雅温润的艺术特色。乾隆皇帝一生嗜茶,对紫砂茶具情有独钟。这些成对烧制的乾隆御题诗烹茶图茗壶、茶叶罐具有鲜明的宫廷特色,是乾隆七年开始由内廷出样在宜兴定烧的御用茶具。

9.描金彩绘天鸡尊

尊作天鸡驮宝瓶式,天鸡腹中空,与宝瓶的底部相通,鸡首口部有出气孔。通体以白、绿两色砂泥制成,以金彩描绘花纹。天鸡立于祥云之上,背托宝瓶,翅膀、鸡冠等部位施红彩。宝瓶上绘金彩祥云及“寿”字纹。此尊砂泥极细,装饰华丽,是乾隆朝宫廷御用文房清供之一。

10.剔红乾隆御制叁清茶诗盖碗

紫砂专场精选|中贸圣佳2024秋拍

2024-12-04 09:37·阿古说收藏

中贸圣佳2024秋季拍卖会




古代拍品精选


Lot2274

清乾隆大清乾隆年制临唐寅秋林书屋紫砂彩绘笔筒

H:16.5cmL:19cm

估价:RMB1,000,000-2,000,000


钤印:底款:大清乾隆年制

参阅:《故宫博物院藏—宜兴紫砂》P178-179,P182-183,紫禁城出版社,2009年8月


Lot2263

清嘉庆杨彭年曼生铭井栏壶

H:8cmL:16.8cm

容量:450cc

估价:RMB800,000-1,000,000


钤印:阿曼陀室彭年


陈曼生(1768~1822),干嘉时人,字子贡,号曼生、曼公、恭寿,又号阿曼陀室主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西泠八家之一,师事丁敬(1695~1765)、黄易(1744~1802),以古学受知于阮元,后入其浙江巡抚之幕。工古文诗词,精篆刻,善书法,以隶、行书闻名。知宜兴(溧阳)任内,辨别砂质,只用赵庄山泥料,倩杨彭年等人制壶,选人选料,无一不精,注重细节;创制新样,为曼生十八式,其壶融合文学、书法与篆刻艺术,汲古创新,典雅隽永,称曼生壶,为文人壶之经典,影响后世深远。


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生卒年未详,浙江桐乡人。嘉道年间制紫砂名手,兼善刻竹、刻锡。乾隆年间,制壶多用模制,杨彭年复起晚明时大彬(活动于万历顺治年间)捏制之法,有中兴之誉,制壶存世不多,多与陈曼生合作。


参阅:

1.《书画印壶—陈鸿寿的艺术》P272,P274,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

2.《曼生与曼生壶》P98,艺术家出版社,2006年12月


Lot2266

清陈鸣远梅桩笔筒

H:12cmL:7.5cm

估价:RMB150,000-200,000


钤印:“陈”“鸣远”

在紫砂艺史上,陈鸣远被认为是技艺最为全面的大师,博古、壶杯、象生文玩等,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上承明代精萃,承继供春与时大彬的紫砂正统地位,下启清代新局,影响深远,其艺术成就实已超出壶艺的层次,而成为紫砂艺术的新典范,确立其在紫砂艺苑中不朽的地位。在紫砂艺史上,陈鸣远被认为是技艺最为全面的大师,博古、壶杯、象生文玩等,无所不能,无所不精。他上承明代精萃,承继供春与时大彬的紫砂正统地位,下启清代新局,影响深远,其艺术成就实已超出壶艺的层次,而成为紫砂艺术的新典范,确立其在紫砂艺苑中不朽的地位。


以截断的树桩为造型,是宜兴紫砂的常见器形之一。这件仿梅桩,紫砂材质,笔筒素雅自然,清新秀丽,古意盎然。此笔筒随形而动,形制精巧,取意自然而加工烘托制成,参差错落的树洞置于其中,褶皱布展有序。器身用堆花及贴饰手法表现梅花,梅枝斜出,上点梅花,或含苞欲放,或半留馨香,或笑面迎人,写意生动,栩栩如生。不得不令人赞叹技艺上高明,正所谓“千奇万状信手出,鬼斧神工难类同”。梅喻君子,象征操守高洁,常用作案头清玩之题材。器身部位印“陈”篆书圆印,“鸣远”方篆书印。紫砂器古朴淡然,不媚不俗,恰暗合于文人闲雅温厚之品性,由是遂为世人所珍重。


陈鸣远号石霞山人,又号壶隐。清初宜兴上袁村人。睽诸清初以降的宜兴史料,陈鸣远的盛名未曾稍歇。在历来宜兴陶人当中,陈鸣远的陶艺品位独占鳌头,作品迭翻新样,却又古韵盎然,可谓融古铸新,兼备制作光素、筋纹及花货三类造型的技能于一身,尤其善制自然型茶具、文房雅器,创作灵感汲取自江南田园,其象生作品风格自然写实,几可乱真却又极富巧思,堪称是塑镂兼长、技艺超群的全能陶艺大家,开创了有清一代壶艺文丽工巧的风格。据《陈氏宗谱》所载,他出生于清顺治五年,卒于雍正十二年,享年八十六岁,堪称高寿。


Lot2267

清陈鸣远束柴三友壶

H:9.5cmL:18cm

容量:350cc

估价:RMB300,000-500,000


钤印:盖款“陈鸣远”

篆刻:壶底“陈鸣远制”


“岁寒三友”之说起源自唐代,但正式由此说法应是在宋代,宋代周之翰在《爇梅赋》中曾言:“春魁占百花头上,岁寒居三友图中”。岁寒三友之说,其实与唐宋士大夫的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的变化有关,自中唐以来,士大夫们开始歌颂深厚的品德情操,深化君子贤士之主观意象。至此,岁寒三友也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中经久不衰的主题元素。此作“束柴三友”壶身仿似松、竹、梅三树段束于一体,松段的松鳞、松针,梅段的枝干、花卉,以及竹段的竹节、竹叶,都刻画极其细致,浑然一体,于繁复中见规整修理。壶流塑成横生的松枝、松皮层层相嵌,与壶体结合处,生出一缕松枝。壶把与钮这塑成状若虬屈梅枝,曲折之间方显傲骨嶙峋。全器浑若天成,无论是镂空树洞还是光洁竹面,都彰显出鸣远极为细致的洞察力和深厚的功底。


自鸣远创制束柴三友后,此壶历经数百年,依旧是花器中的重器,是历代匠人研习的佳作。赏鉴壶品,观其有松之坚、竹之虚、梅之贞,乃文士之品,此壶构思脱俗,技艺精绝,文化品位极高,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绝世佳器。


陈鸣远清代康熙、雍正间宜兴紫砂名师。本名远,号鹤峰、隺邨,又号石霞山人,壶隐,是时大彬后一代大师,塑镂兼长,技艺精湛,善制新样,构思之脱俗,调色之巧妙,紫砂史上罕见。所制“千载一时壶”,有观叹之感,为张叔未收藏。茗壶制成瓜果样式,世推绝作。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风。作品为文人学士、名公巨卿竞相觅取,名孚中外,有“海外竞求鸣远碟”赞语。名人题咏极多。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家溯》:“鸣远一技之能,间世特出,自百余年来,诸家传器日少,故其名尤噪。足迹所至,文人学士争相延揽。”顾景舟主编《宜兴紫砂珍赏》:“陈鸣远……既承袭了明代器物造型,古朴大方的民族形式,又看中发展了精巧的仿生写实技法。他的艺术实践,是紫砂史的又一里程碑。”鸣远作品,后世一直作为仿制之范本。


参阅:《宜兴茶壶精品录》P4,国立历史博物馆,1989年12月


Lot2268

清嘉庆杨彭年曼生铭合欢壶

H:8cmL:16.2cm

容量:300cc

估价:RMB800,000-1,000,000


钤印:阿曼陀室彭年

篆刻:壶身铭刻“蠲忿去渴,眉寿无害曼生铭”


阿曼陀室主人陈鸿寿(1768-1822),号曼生,为西泠八家之一,主张“凡诗文字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清人彭蕴灿《耕砚田斋笔记》:“宜兴素产砂壶,曼生作宰是邑,公余之暇,辨别砂质,创制新样,并自制铭镌句,人称“曼生壶”。”如今我们知道曼生是作宰于溧阳,而非宜兴。然而他对宜兴紫砂赋予的文人意蕴,却对后世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此壶壶式与铭文首见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曼生幕友汪鸿(小迂)的白描画本《茗壶二十品》,卷首由郭频迦题字“陶冶性灵”,为早期的曼生壶图录,现行版本为唐云旧藏承名世摹画本。清·徐康(1814-1889)《前尘梦影录》亦收录该条铭文。


杨彭年(1796-1850),清中叶抟砂名手。《前尘梦影录》载杨彭年“善制砂壶,创为捏嘴,不用模子,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杨彭年抟器风格并不力求精工,于可精处精,于可放处放,专以意趣为尚,与曼生审美观不谋而合。


出版:《宜兴紫砂古器珍品》P83,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1年


Lot2271

清徐友泉三足鬲壶

H:11.2cmL:11.16cm

容量:180cc

估价:RMB180,000-200,000


钤印:底刻“友泉”


鬲鼎一式,乃是以青铜器为蓝本,自明人制壶大家徐友泉创制以来,后世摹本众多,但几乎无人能出其右。此友泉款鬲鼎此壶泥色古味雅韵,胎质细腻中砂砾明显,呈现出三代古器之厚重。壶体为紫砂器中的筋纹器造型,壶身造型挺括昂扬,身筒以筋纹阴阳线条勾勒,压盖式的壶钮之上也为筋纹和壶身相呼应,壶身的线条一直延伸至壶底三足,通体观之,气势恢宏。壶底刻有“友泉”二字楷书,刀法工整,极具美感。


徐友泉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紫砂巨匠,名士衡,自小拜时大彬为师,擅作仿古铜器壶,手工精细。徐友泉善于配合色土,其作品总是别出心裁,变化多端,正所谓“毕智穷工,移人心目”。


Lot2272

清陈仲美龚心钊旧藏仲美款盉壶

H:11.2cmL:11.16cm

容量:180cc

估价:RMB750,000-800,000


篆刻:底刻“仲美”


在中国古代璀璨夺目的青铜文化中,艺术珍品数不胜数。尤其是以动物造型的器物,更是以惟妙惟肖的造型和精美绝伦的装饰令世人赞叹不已。商周时期多流行动物造型的尊、盉等器物,也给后世之匠人留下诸多创作的素材。此件陈仲美凤首盉壶,造型上仿造三代青铜器,气息端正高古,乃是摹古三代古器之佳作。其器形应仿于青铜凤盉,器形小巧,身形圆鼓,兽足凤首,神形兼备,于紫砂传器中罕见。凤盉是古代酒器。因铸有凤形饰物,故名。明代杨慎《丹铅总录·凤盉》中有载“唐碑文:“瓦釜之於黄钟,饕鼎之於凤盉。”(凤盉)器名。”可见在唐代对于凤盉就有极为重要的认知。宋代《重修宣和博古图》卷十九中就有“凤盉”之摹图,而与本作最为相近之凤盉,则可见之北京恭王府旧藏之“凤首盉”。器底留有“仲美”刻款。


陈仲美生于明万历年间,江西婺源人,是明代极具创造性的陶艺家,又是一位把雕塑技艺与紫砂壶制作完美结合的壶艺家。陈仲美的紫砂作品,别具一格,在《阳羡名陶录》中记载着他“意造诸玩”、“细极鬼工”。《景德镇陶录》则说他将所造器物“携售远方,镇人罕获”。可见陈仲美制紫砂器存世作品甚少,弥足珍贵。陈仲美善长调配紫砂泥料,创作富有新意的紫砂艺术品。其毕生创作的紫砂工艺品被后人推崇为“神品”。记载他“好配壶土、意造诸玩,如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重镂迭刻,细极鬼工。壶像花果,缀以草虫,或龙戏海涛,伸爪出目。至塑大士像,庄严慈悯神采欲生”。


而作为此把妙壶的收藏者龚心钊,则是晚清以来收藏文人器玩之大家。时南北有两位,称南龚北徐。北为徐世章,民国总统徐世昌之胞弟。南龚即瞻麓斋主人龚心钊,字怀希,亦呼怀西,号仲勉,安徽合肥人。二十六岁中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大清驻加拿大总领事,是近代中国杰出的外交家,著名收藏大家。龚心钊平生笃好文物,他尤爱紫砂,不仅具有极高的鉴赏之能,对藏品的宝爱之心拳拳,紫砂壶所数以盒装精藏,内以丝绢或织锦包面,每于匣上钤印、题识品评。


Lot2273

清嘉庆杨彭年制曼生铭曼生提梁壶

H:13.2cmL:12cm

容量:320cc

估价:RMB2,600,000-3,000,000


钤印:阿曼陀室彭年

篆刻:提壶相呼松风竹炉石銚筠亭表兄清玩,静波制


陈曼生(1768-1822),清浙江钱塘(今余杭)人,名鸿寿,字子恭,号曼生,一号种榆道人,曼公,曼龚,夹谷亭长,胥溪渔隐等,生活在乾隆、嘉庆年间。为西泠八家之一,着有《种榆仙馆摹印》、《种榆仙馆集》、《种榆仙馆印谱》、《桑连理馆集》等,艺名昭显。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


杨彭年字二泉,号大鹏,生卒年未详,浙江桐乡人。嘉道年间制紫砂名手,兼善刻竹、刻锡。乾隆年间,制壶多用模制,杨彭年复起晚明时大彬(活动于万历顺治年间)捏制之法,有中兴之誉,制壶存世不多,多与陈曼生合作。


出版:《宜兴茶壶精品录》P19,国立历史博物馆,1989年12月《曼生与曼生壶》P136-137,艺术家出版社,2006年12月



当代拍品精选


Lot2297

当代张大明阿曼陀室款井栏

H:6cmL:15cm

容量:300cc

估价:RMB80,000-100,000


钤印:阿曼陀室款井栏盖款“张,大明”底款“阿曼陀室”

篆刻:壶身刻“一石一云气”“甲辰秋月严正刻”


整器造型简约,采用紫泥材质,周身皆由弧线构成,壶身圆中带方,侧面形如梯形,边缘线条直中带曲,都有弧度在其中,线条圆融有力,简洁明快。作品沉稳而不凝滞,稚拙之状呼之欲出,观之韵味无穷。汲水思源乃此壶蕴含的人文意识,方圆周正,是此壶酝酿视觉美感,观此壶,犹似任尔风吹雨,我亦悠然闲庭度,可称之壶之隐者。


张大明师承实力派名家张寅先生,执着追求着自己感受的审美方向,主张在一切美的事物中寻求紫砂语言的最合理表达,并坚持古法全手工制壶。


孤品为本次拍卖特别制作

本拍品款为郭若愚旧藏,陈曼生刻阿曼陀室原印。


Lot2302

当代高振宇玉朴壶

H:9cmL:16cm

容量:400cc

估价:RMB150,000-200,000


钤印:底款“振宇作”把款“高”盖款“高”

此壶以紫泥为胎,色泽沉郁近巧克力,相融相切又极富层次感。壶身浑圆有劲,盖饱满收敛,视野里的壶内敛而典雅。弯流苍劲敦厚,珠钮扁圆,圈把浑圆收势,处处机锋尽藏,而造型境界与胸襟卓然不流俗,笑看风云。壶尚空灵,妙在不离不即,若离若即。全作敦厚朴实,不囿于形体,更在于笔墨之外,形体之上。


高振宇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陶瓷专家著名陶艺师,出生于宜兴陶瓷世家,1982年始从师于紫砂壶艺泰斗顾景舟学习紫砂壶传统技艺,1989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93年毕业于东京武藏野美术大学工业设计系陶瓷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后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立陶瓷艺术研究室。他的创作主张将现代陶艺与人们生活相结合,作品被海内外国家及地区文化团体所收藏。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茶文化协会理事。


出版:《器皿之心》原件


Lot2304

当代李寒勇涌泉

H:6cmL:14.2cm

容量:260cc

估价:RMB100,000-150,000


钤印:底款“李寒勇”把“李”盖“李,寒勇”


心如涌泉,意如飘风。世事喧嚣琐碎,却要有心念纯粹的执著,内外明澈,净无瑕秽,观己渡人。壶口较大,盖面微鼓,扁圆壶钮,乖巧可爱,剑流壶嘴,出水劲道,耳型壶把,盈握舒适,整器造型,转换自然。整器简洁流畅,古朴大方,色泽莹润如软玉温香。制艺严谨,通体不着修饰,轮廓线条精细入微,风雅而又中正,形意视觉舒适大方,稳不失练达。观器自悟,如读圣贤,心游物外,逸趣自生;一壶涌泉,滴水相照,以此修身,世事洞明。


李寒勇1975年生于江苏宜兴。1992年进入紫砂工艺厂,系统学习紫砂器的设计与制作;2009年师从国大师曹婉芬女士。与身俱来的灵性,促使其可以在大道至简中领悟并演绎穷工极巧的完美。2004年进南京艺术学院深造,使其创作思路更深邃辽阔,作品妙筑屡出,可谓是中青代之优秀紫砂传人。


附作者本人证书


Lot2305

当代李寒勇古韵

H:7.5cmL:15.5cm

容量:300c

估价:RMB100,000-150,000


钤印:底款“李寒勇”盖“李寒勇”


此壶壶身浑圆,骨肉停匀,点线之间见其魅力,制作颇见功力,弯流嘴胥出,在顶端下压,柔美之姿明显,壶柄略微上台之后优雅滑落而下,形成一条圆润饱满的弧线,尽显朴雅大方之感。此壶造型简练朴素,形制轻巧而不虚,选用泥色温润可人,整个壶体端庄秀美,轮廓线条起伏规整,给人以明快、雅致的艺术感染力,彰显深厚古朴的韵味。


李寒勇1975年出生,江苏宜兴人。1992年进入紫砂工艺厂,擅制紫砂筋纹器与“大度光器”紫砂传统之创作。1997年进南京艺术学院深造,2009年拜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曹婉芬为师。


附作者本人证书


Lot2306

当代高旭峰葵伴

H:9cmL:12cm

容量:200cc

估价:RMB150,000-200,000


钤印:底“旭峰”盖“高,旭峰”


古人云:“人无精神,便如槁木文无精神,便如死灰。”壶无精神,便为俗器此件作品,精神从自然来惟其自然浑成,妙得造化机杼精神迸露,佛家学说蕴含其中。作品以“筋”为“骨”,表现其收勒之力以“囊”为“气”表现其鼓胀之力壶身瓣面大小如一腴而不肿,呈现出匀称丰腴的宝相,作者深谙舍妄求真、舍染求净、离苦求寂的佛家主旨把心影之律动投映到视觉图构上从规矩中跳出,却又在法理之中以严谨理性的秩序美致敬那些繁复完美的对称与平衡。


高旭峰紫砂界中青辈实力陶手。1970年生于宜兴制壶世家,外祖父为著名陶艺名家王寅春。1986年进紫砂培训班学习制壶,198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师从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谈跃伟,在制壶技法上也曾受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先生的指点。1996年拜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江建翔为师。作品深受紫砂收藏者喜爱。


附作者本人证书


Lot2307

当代高旭峰宫灯

H:8.4cmL:14.8cm

容量:280cc

估价:RMB100,000-150,000


钤印:底“旭峰”盖“高,旭峰”


宫灯乃紫砂传统器型中经典佳作,此次作者再次演绎经典,并且体型硕大,气势磅礴,将长线条,单线条氛围感拉满,收放自如,令人瞠目结舌。整器依宫灯形制,造型清新自然,古典优美,气韵高雅。饱满浑厚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壶肩扩张再收回,增加了壶的平衡性。三弯长壶流与圈把置于壶身两侧,前后呼应,圆珠钮,坚定笃实,其简洁精练,纤细苗条,线韵感极强,更衬托出壶身的丰润。作品气度浑厚,比例协调,仅以器形身线的变化或开光加强装饰效果,崇尚“不务妍媚而朴雅坚粟”。实乃佳作一件,细细品味,美轮美奂。


高旭峰1970年生于宜兴制壶世家,外祖父为著名陶艺名家,七老艺人之一的王寅春。1986年进紫砂培训班学习制壶,1988年进入紫砂工艺厂。师从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谈跃伟,在制壶技法上也曾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先生的指点。1996年拜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江建翔为师。作品深受紫砂收藏者喜爱。


附作者本人证书


Lot2308

当代华健莲莲高灯

H:12.8cmL:16.5cm

容量:580cc

估价:RMB80,000-100,000


钤印:底“华健”盖款“华健”

篆刻:底刻“丁酉仲冬华健刻”


莲,花之君子者也,作品以莲入壶,壶之怡神,始于作者心境,品行淡雅了然,彰显但不张扬,点点紫光环绕,香飘万里,不觉清心怡神。作品造型设计上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概念,其形态经由点线面体组合成整体与局部的独特联系,张弛称势,古朴中亦不失灵巧生动,给人清逸脱尘、大方得体,气韵万千之感。整器线条简洁匀净,不浮躁喧嚣,将莲的清净不染精神流注于似与不似之间,正如莲花高洁之品格:处于红尘但不被红尘所染,行与世俗但内心纯洁,美丽而不争艳,高贵而不居上。


华健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64年5月生于陶都1982年师从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受到了严格的造型工艺训练,全手工成型基础扎实。在处理以方为主的造型方面得心应手,方圆之间游刃有余。在长期从艺过程中,作品不断展现新的水平和面貌,不只是作品造型更加严谨,更富有表现力,更可贵的是对前辈紫砂大师作品的领悟更为深刻,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在汲取和融合中使自已的作品更富神韵。

附作者本人证书



无底价拍品精选


Lot2251

清康熙朱泥菱花壶

H:7cmL:13cm

容量:190cc

无底价


传统紫砂筋纹器大多以菊瓣菱花为主,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记载:“腰洵约素,照青镜之菱花;菊入手而凝芳。”此朱泥壶作菱花式,胎质细腻,色泽红润,造型丰盈饱满。此壶菱花线条由盖中心向壶底延伸,筋囊规整协调上下相应,盖沿亦作菱花形,使壶正视、俯视皆为盛开的菱花,形象秀雅出尘。鼓状壶身显得挺括有神,足亦为菱花高凸线条,古穆典雅。由于朱泥烧制的收缩比较大,制作难度较高,而此朱泥菱花式之制作工艺难度更大。通观此壶,制作难度极高,工艺繁复,棱线的阴阳之别,明暗起伏的律动感,最能展现菱花壶辐射状的脉络张力,乃清早期朱泥壶中佳作翘楚。


Lot2260

清康熙陈砺成紫砂堆泥绘文盘

H:3cmL:17cm

无底价


钤印:“陈砺成制”


陈砺成,为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紫砂名家,传器所见多为佳器。盘身敞口,圆唇,口作圆形,口下外壁作棱纹为饰,盘身造型自口部向下斜收内敛,至腹底向内弯折,过度圆转平和,下接圈足,足壁略高,足底上端另作棱纹与沿口纹饰相互呼应,四盘身内壁光滑平整,外壁堆泥雕绘山水图案,画面前景雕琢数珠大树,树干因堆泥之故而呈现浮雕立体之感,前景树干相互排列而置,互无遮挡,主干姿态各异,多作曲折蜿蜒而向上生长之姿,树身外皮、树瘤清晰可见,雕琢精制细微,树上枝叶繁茂,雕刻技法各样,或为单线阴刻,或作双线勾描,相互交错使用,富于变化。后景绘湖岸远山,多为江南景致,山丘层层叠叠,起伏和缓,其间亦以阴刻之法,表现山石间杂草、苔点,颇具意境。盘底作阳文篆书“陈砺成制”方印款识,呈现清代文人雅致气息。


陈砺成清康熙至乾隆年间名工,传世多佳器。据《宜兴川埠陈氏宗谱》所载,砺成与鸣远同为陈氏十一世,“砺成,琨公长子,字砺成,号白山,生于康熙丁未正月二十四日,乾隆庚午八月十五日卒,登寿八十有四。


Lot2276

近代李墨香手拓《时大彬汉方壶》全形(吴大澂旧藏)

尺寸不一

无底价


李墨香手拓《时大彬汉方壶》全形(吴大澂旧藏)


此时大彬壶为清代金石学家张廷济的旧藏,也是时大彬最为人熟知的一件作品。此汉方壶拓本传世共有三件,其一为“千载一时”拓本,并由张廷济、钱善扬、朱休度、吴骞、方廷瑚、陈鳣、张公璠等人题跋。其二为过云楼旧藏,唐云递藏的“时大彬壶拓本”,并有唐云、顾文彬、徐行恭的提跋。此为吴大澂的旧藏版本,由海上传拓名家李墨香手拓。


张廷济清代金石学家、书法家。原名汝林,字顺安,号叔未,一字说舟,又字作田,又号海岳庵门下弟子,晚号眉寿老人,浙江嘉兴新篁人。嘉庆三年(一七九八)解元,以后几次会试未中,遂家居从事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工诗词,风格朴质,善用典故,精金石考据之学,尤擅长文物鉴赏,一碑一器都能辨其真伪,别其源流。喜收藏各类古器文物,收藏鼎彝、碑版及书、画甚多。

展览传承:吴大澂旧藏、李墨香手拓

参考:《千载一时:时大彬汉方壶拓本题咏册考》中华书局,2012.10


Lot2277

近代李墨香手拓《陈曼生井栏壶、陈曼生合欢壶》全形(吴大澂旧藏)

尺寸不一

无底价


此陈曼生合欢壶为唐云旧藏,现存唐云艺术博物馆。合欢是曼生壶极具代表性的经典佳作,是曼生彭年合作的一个传世精品。此拓片为民国藏印大家陈汉弟的旧藏。


展览传承:陈汉弟旧藏


李墨香手拓《陈曼生井栏壶》全形(吴大澂旧藏)曼生壶历来便是文人壶的典范,井栏壶式更是文人壶中的代表之作。此拓片为曼生井栏的全形拓,由海上传拓名家李墨香手拓,为吴大澂旧藏。


展览传承:吴大澂旧藏、李墨香手拓


陈汉弟字仲恕,号伏庐,浙江杭州人。清季翰林。辛亥革命后,任总统府秘书,国务院秘书长,清史馆提调。是杭州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的创办人之一,曾长期任故宫博物院委员。擅绘花卉及枯木竹石,尤善画竹。笔墨严谨,极有法度而仍生动有致,善篆刻,藏印颇丰,有《伏庐印存》传世。容庚著有《伏庐书画目》记其收藏。父陈豪(字蓝洲)是清翰林,著名的画家、诗人。


Lot2278

近代刘光鼐题跋王秀仁手拓《树瘿供春壶》

尺寸不一

无底价


说明:刘光鼐题跋王秀仁手拓《树瘿供春壶》


供春,世称明代紫砂制壶第一人,因存世作品极罕,世有“供春之壶,胜如金玉”之赞,故民国间多有误将供春所制树瘿壶误认为瓜状者,直至《壶经》作者黄宾虹辨识,方得正名。


此为清末民国间刘光鼐所藏树瘿供春壶全形拓。刘氏对此壶颇为珍视,取“宝陶簃”为斋名,请海上传拓名手王秀仁拓供春全形,邀马一浮、余绍宋、陈舍光等名士品茗唱和,留有咏赞书画合璧册存世。


后1904年,刘氏六十大寿,再邀众友赏壶贺寿,题咏纷纷,姚荫达、潘君诺、陈锡钧、朱积诚等援笔又成一册《宝匋簃主六十小景》,是为供春茗壶清赏之盛会,一时传为佳话。此拓树瘿供春壶身造型简朴大方,可见“供春”篆书二字款,壶盖下黏“玉麟”款,边侧刘光鼐作七言长诗题赠亲友。


王秀仁,民国时期传拓名手,杭州人。与吴湖帆交谊深厚,曾多次登门为吴氏传拓各类家藏


Lot2279

当代1988年88青散块

规格:500g/包

数量:4包

无底价


88青饼是勐海茶厂生产于八十年代末,以7542配方所生产的普洱茶品的统称。大名鼎鼎的88青以经典生茶7542配方制作,以中壮叶为主体,嫩芽铺面,间以少量粗老叶制成,茶叶条索肥厚,整饼茶墨绿油亮。经近三十年的陈化,拥有优质茶底的88青茶质愈见成熟。1988年第一批生产的88青刚出厂时由于滋味过于青涩而无人问津,因滞销的原因留在了云南的仓库之中。机缘巧合之下,被港商慧眼收藏,以纯干仓储存多年后,后期陈化表现出极佳效果,以其上乘滋味、口感、香气,受到众多茶客的追捧,终赢得市场赏识,成为在普洱茶界赫赫有名的普洱茶品。此青饼散块茶气足,茶汤质强劲厚重,野香诱人,散发一缕缕甜香味,生津回甘快,茶韵变化无穷,具有普洱茶的天然真味,即使经过多次冲泡,仍然不减其明快悠扬口感。


Lot2280

当代1980年代80年代散块

规格:500g/包

数量:4包

无底价


Lot2303

当代李涵鸣五福齐寿

L:16.8cmH:9.5cm

容量:380cc

无底价


钤印:涵鸣


此壶造型上以传统上合桃为壶体,整器上下印对,身盖齐同分割精确,纹理清晰,深浅自如。小短嘴和耳形把左右对应壶盖贴花桃树枝叶,非常精美逼真为此壶增添了更多自然趣味。造型设计在继承传统紫砂成型技法的同时,又融入雕塑与浮雕的工艺技法,壶身以绞泥手法制成抽象蝙蝠,将传承与创新的创作思路蕴育其中。


李涵鸣1966年生于江苏宜兴。紫砂界中青辈一线实力陶手,紫砂创作以花塑器见长,光塑器俱佳,在型态上充分掌握其韵味!1986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随母鲍月兔学艺。1997年作品《五件归茶具》获江苏省陶瓷艺术新品二等奖。


Lot2320

当代《紫玉金砂》杂志全92冊

29.5×21cm/册

发行:台湾紫玉金砂有限公司编辑:黄健亮

无底价


1993年6月《紫玉金砂》杂志在台湾创刊,创办人赵宽仁,编辑黄健亮,由台湾紫玉金砂有限公司发行。截止2003年为止,共计发行九十二期。该杂志完整记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宜兴、台湾、香港三地的紫砂热潮,反映彼时的收藏、创作与市场风向。全套九十二册实为不易,市场参考价值极大。是台湾早年出版的有关紫砂收藏的权威期刊,是紫砂收藏的重要数据。


Lot2322

《壶中天地(1-54期)》全51册

29×21cm/册

无底价


1987-1992年出版,1-54期全,其中35期、36期合刊,46期、47期合刊,共计51册。《壶中天地》是介绍紫砂的专业性著作,书中图文并茂,描叙详尽,为研究紫砂器的重要资料。

出版:壶中天地杂志社


Lot2321

《天地方圆》全27册

29×21cm/册

无底价


《天地方圆》杂志内容为九十年代宜兴紫砂及普洱老茶的收藏热潮,其中很多器物流通于市场,是紫砂壶与普洱茶收藏的重要参考数据。

发行:浩东有限公司陈忠成



国内一线拍行送拍(嘉德,保利,翰海,中贸圣佳,古天一,大羿,明石,华辰,西泠印社,崇正,华艺国际,私下交易:全国国有文物商店交易会,博物馆推荐)

征集项目: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当代书画、油画雕塑、古董珍玩、紫砂艺术、铜炉佛像、瓷板画、印章、玉器、钱币、邮票等


相关分享就到这里!

老规矩唠几句,东西有好有更好,出手也要看渠道的性价比,适合自己是最好。能出入手的都是经受市场考验的,藏友们有一颗强大心脏,乐观理智看待收藏市场的波动。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彩绘紫砂茶壶收藏品
发布人:mengningshuangg88 发布时间:202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