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转产东南亚遭遇产业链短板 国内纺织业“回流”中西部,那些从中国撤资然后转移到东南亚的外企,现在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状况?

专业网络营销推广——跟随大平台节奏

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员工管理,[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一、转产东南亚遭遇产业链短板国内纺织业“回流”中西部

工信部表示,将推进纺织行业国内外协调布局和发展。这一举措的背景是,近年来我国纺织业的部分产能持续向东南亚转移。据统计,2019年越南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7.5%。与此同时,2019年1-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额为2718.362亿美元,同比下降1.89%。

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团队纺织业研究员指出,纺织服装产能确实有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趋势,主要体现在纺纱和成衣制作方面。成衣制作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更多依赖东南亚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而纺纱多数为国内产能转移。2019年,中国在越南投资的纺纱产能占越南纺纱总产能的32%。

然而,中国纺织企业在东南亚投资设厂,在享受成本红利的同时,也将面临产业链不完善的挑战。例如,联成(缅甸)服装有限公司总经理雷明表示,缅甸工人的工资低,但原材料需要从国内进口,增加了额外的物流成本。

工信部同时提出,支持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这也成为一些企业的新选择。近年来,多个中西部纺织产业园建成,显示出中国纺织产业加速向中西部转移。以四川为例,今年以来,包括泸州、自贡等地都有相关产业园开建,当地纺织产能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东南亚国家的纺织服装业出口额近年来持续保持5%以上的快速增长。大型纺织企业健盛集团在2019年年报中指出,东南亚近年来受益于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出口增长较快。

然而,中小型纺织企业在东南亚设厂后,受困于产业链不完备。例如,雷明表示,东南亚的产业链并不成熟,只能做代工产品,他们公司需要在中国采购原材料,运到缅甸再加工为成衣出口。

此外,产业链之困导致并非所有中国纺织企业都适合转移至东南亚。例如,一家位于广东的纺织外贸公司开发部员工许恒(化名)表示,他们企业曾考虑转移产能至越南,但最终决定仍将产能留在国内。

二、当一家东南亚互联网公司,像一家中国互联网大厂时,会发生什么?

如果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那这家东南亚互联网公司就会在刚开始的时候出现疯狂的增长,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这样的事情确实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了,这家公司位于新加坡,是一家明星样的互联网公司。这家公司创立于2015年,创始人的背景、商业模式、融资历程等等都沿袭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道路,还被人们称为新加坡的小腾讯。但是在其发展的时候,该公司的股价却暴跌了81%,很多大股东都把手中的股份抛售了出去。从中可以看出公司的发展势头是比较好的,但是内部却有着组织危机以及管理危机,由此陷入了一个困局当中。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员工管理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华人,但是公司的某些高管却是来自中国的。比如说在21年的3月,公司召开了一次会议,让来自深圳的CTO黄易成成为了该公司的高管。员工对这位CTO是这样形容的称,其非常有城府和手段,并且控制欲是比较强的。其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然后在某游戏公司任职,之后就进入到了该公司。在工作中,该CTO让员工动辄就加班到夜晚9:30,甚至直接到半夜才能真正的下班。这样的上班时间与当地的工作自由是相反的,但是领导并不是因为员工的意见,反而称9:30下班很晚吗?

从上述中就可以看到这家公司的内部确实是有一些问题的,比如员工认为7点就可以下班,但领导非得加班到9:30,这也让员工的不满情绪越来越强烈。并且双方之间的冲突还上升到了制度上,比如说领导引入了某大型互联网公司的考核制度,要求员工向管理团队进行市场汇报,有一些人的汇报多达1万多字。并且中国的高层管理者越来越多,而新加坡的高层越来越少,让双方的冲突进一步加剧。

如果上述的问题得不到解决的话,公司的发展肯定会遭遇瓶颈期,未来的路不知道会如何进行。

三、那些从中国撤资然后转移到东南亚的外企,现在面临的是什么样的状况?

现在状况不太好,很多都都在亏损。中国是很多外企的主要市场,但是现在中国的本土品牌开始起势了,在东南亚的外企就开始难做了。就像韩国三星在中国的工人不到3000人,在东南亚的工人却有14万。说到底中国还是最大的市场。

过去40年,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一大批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市场,他们看中了中国优惠的土地税收政策,低廉的劳动力,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限制,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特别是日企,中国曾是他们最受青睐的建厂国。由此,中国一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当然,他们也为中国贡献了大约3000万个工作岗位,让一些人找到了生存之道。

其实,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日韩企业的撤离,也是随着它们在中国市场的衰落。曾经,家电、电子、手机等产品,中国市场都是日韩品牌的天下,如今,却纷纷被本土品牌打败。家电方面,三洋,东芝的家电业务都被中国品牌收购了,其他的也都没落了。手机方面,日本企业很早就败下阵来,三星曾称霸第一好多年,如今却1%的市场都不到。本土品牌的崛起,让它们在中国没有了市场,似乎做出撤离中国的决定也显得”合理“。

中国现在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了,就算美国对我们实施打压,影响最大的还是美国,可见我们实力是多么雄厚。

【WINDRISES NETWORK MARKETING】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

中国企业在东南亚的员工管理
发布人:meidan0725 发布时间:2024-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