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95763405812007424/
首发2024-07-26 10:31·米米"生命诚可贵,工作价更高"——这句话道出了当今社会的荒诞现实。33岁的蒋邓帅,在感染新冠、突发胸痛后依然坚持工作,最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可悲的是,他的死亡竟然还不被认定为工伤。
蒋邓帅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不幸,更是整个职场文化的缩影。从"996"到"007",从过劳死到职场PUA,年轻人似乎成了企业利润的"移动ATM"。可笑的是,当他们倒下时,却连一个"工伤"的名分都得不到。这不禁让人扪心自问:我们的劳动法还能保护劳动者吗?我们的社会公平正义又何在?
2022年12月29日,蒋邓帅向大学同学透露自己"阳了",感觉肺部不适。次日,他仍坚持工作,直到下午突发剧烈胸痛。在医院被诊断为肺部感染后,蒋邓帅并未休息,而是返回工作岗位,甚至连夜开会到凌晨4点。
12月31日,尽管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蒋邓帅仍在处理工作事务。令人心痛的是,1月1日早晨,同事发现他已在宿舍床上离世。
蒋邓帅的猝死,揭开了一场关于工伤认定的争议。内乡县人社局两次作出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理由是蒋邓帅的情况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中"视同工伤"的条件。他们认为,蒋邓帅是在宿舍而非工作岗位死亡,且发病到死亡期间缺乏连贯性。
蒋邓帅的妻子冯婉婉不甘心丈夫的付出得不到认可。她两次提起行政复议,并最终将内乡县人社局和县政府告上法庭。2024年7月16日,案件开庭审理,冯婉婉申请提级管辖,至今结果未定。
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尽职尽责、恪尽职守的员工形象。然而,他的付出却换来了一个令人心寒的结果:内乡县人社局两次作出不予认定工伤的决定。理由是什么?因为蒋邓帅是在宿舍而非工作岗位死亡,且发病到死亡期间缺乏连贯性。这种机械化的解读,无疑是对生命的亵渎,对劳动者权益的漠视。
蒋邓帅的悲剧,暴露出我国劳动保护制度的诸多漏洞。《工伤保险条例》中的"视同工伤"条款,本应是保护劳动者的一道防线。然而,在实际执行中,却常常成为推诿塞责的借口。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工伤。看似明确的条款,却在实际操作中充满了模糊地带。什么是工作时间?什么是工作岗位?在当今"996"盛行、居家办公普及的时代,这些界限早已模糊不清。
更令人愤怒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往往采取"就低不就高"的态度来解释这些条款。他们似乎忘记了,法律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弱者,而不是为强者开脱。这种做法,不仅辜负了立法的初衷,更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严重侵犯。
蒋邓帅的案例,也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工作与生活的界限到底在哪里?
在传统的朝九晚五工作模式下,工作时间和私人时间的界限还比较清晰。但在今天,特别是在互联网行业,这种界限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移动办公、居家办公的普及,让许多人随时随地都处于工作状态。
更糟糕的是,一些企业还美其名曰"弹性工作制",实则是变相延长工作时间。员工们不得不时刻保持在线,深怕错过一个重要的工作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能简单地用物理空间来界定工作岗位吗?
蒋邓帅在宿舍猝死,难道就不算在工作岗位吗?要知道,他所在的服务站,工作和生活空间本就是一体的。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从实质而非形式来判断是否属于工伤。
面对如此不公,蒋邓帅的妻子冯婉婉选择了站出来为丈夫争取权益。她两次提起行政复议,最终将内乡县人社局和县政府告上法庭。这种勇气和决心,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
然而,个人对抗整个体制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我们不禁要问:除了当事人,还有谁在为劳动者的权益发声?工会在哪里?媒体在哪里?社会各界的声音又在哪里?
法律应该是保护弱者的最后一道防线。但在现实中,我们却常常看到法律被强者利用,成为压榨弱者的工具。这种现象,不仅损害了法律的公信力,也动摇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基础。
有网友认为。这起事件反映了当前劳动法律法规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法律条文虽然在纸面上保护了劳动者权益,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常常被扭曲解读。这种情况不仅损害了劳动者的利益,也削弱了法律的威慑力。
还有网友认为,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过度压榨员工,最终只会导致人才流失,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一些良心企业已经开始重视员工的身心健康,这种做法值得推广。
也有网友认为,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需要反思。我们不能只追求GDP的增长,而忽视了人的价值。只有真正尊重每一个劳动者,我们的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和发展。
蒋邓帅的悲剧,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社会的诸多问题:扭曲的职场文化、僵化的法律执行、缺位的社会责任。这不仅仅是一个普通员工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哀。
难道我们要等到更多的年轻人倒下,才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吗?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看着一个个家庭因此破碎,才能开始反思吗?
是时候改变了!我们需要更人性化的劳动法规,需要更负责任的企业文化,更需要一个真正尊重劳动者的社会氛围。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每一个劳动者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线,让他们不再需要用生命来换取一份工作。
生命可贵,权益无价。愿蒋邓帅的悲剧成为我们社会进步的转折点,让我们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更有人情味的职场环境。这,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对生者最大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