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网络营销推广——跟随大平台节奏
电话+V:192606-48052 ,欢迎咨询电气对地安全距离,[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一、电气安全距离标准是多少米?
1m。
安全距离要求为500kV:5m;220kV:3m;110kV:1.5m;35kV:1m;10kV:0.7m;变配电设备安全距离指带电体与其他带电体、接地体、各种遮栏等设施之间的最小允许距离。检修安全距离指工作人员进行设备维护检修时与设备带电部分间的最小允许距离。
10KV电力线路与居民区及工矿企业地区的安全距离为6.5米;非居民区,但是有行人和车辆通过的安全距离为5.5米;交通困难地区的安全距离为4.5;公路路面的安全距离7米;铁道轨顶的安全距离为7.5米;通航河道最高水面的安全距离为6米;不通航的河流、湖泊的安全距离5米。
扩展资料:
电气距离要求规定:
1、带电导体与附近接地的物体、地面、不同相带电导体、以及工作人员之间,必须保持的最小距离或最小空气间隙。
2、不仅应保证在各种可能的最大工作电压或过电压的作用下,不发生闪络放电,还应保证工作人员在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操作和检修时的绝对安全,而且身体健康也不受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气安全距离
二、电气安全距离的分类
根据各种电气设备(设施)的性能、结构和工作的需要,安全间距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1)各种线路的安全间距。
(2)变、配电设备的安全间距。
(3)各种用电设备的安全间距。
(4)检修、维护时的安全间距。
500kV:5m
220kV:3m
110kV:1.5m
35kV:1m
10kV:0.7m
10kV线路在各种环境中的对地安全距离
10KV电力线路与居民区及工矿企业地区的安全距离为6.5米;非居民区,但是有行人和车辆通过的安全距离为5.5米;交通困难地区的安全距离为4.5;公路路面的安全距离7米;铁道轨顶的安全距离为7.5米;通航河道最高水面的安全距离为6米;不通航的河流、湖泊(冬季水面)的安全距离5米。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检测标准详解
首发2024-09-2610:37·金鉴实验室
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的界定及其重要性在电气工程领域,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和长期稳定性是至关重要的。为此,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概念成为了设计和测试电气设备时不可忽视的参数。本文将详细探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重要性以及测量方法。电气间隙根据国家标准GB/T7251.1-2013,电气间隙是指两个导电部件之间在空气中的最短直线距离。这一距离的设计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设备在遭受瞬态过电压或内部峰值电压时的安全性。如果电气间隙不足,可能会导致空气击穿,从而引发电弧,损坏设备甚至造成安全事故。爬电距离爬电距离是指在固体绝缘材料表面上,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最短路径。与电气间隙类似,爬电距离的设计也需要保证在特定的工作电压和污染等级下,绝缘材料表面不会发生闪络或击穿,从而防止电痕化现象的发生。电痕化是一种由电场和电解液共同作用下,固态绝缘材料表面逐渐形成导电路径的过程,这会严重影响设备的绝缘性能。额定冲击耐受电压是指设备制造商声明的一个电压值,它反映了设备绝缘在面对瞬时过电压时的耐受能力。这是确保设备在遭受雷击或其他瞬态过电压事件时能够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额定绝缘电压额定绝缘电压是制造商为设备或其部件规定的一个电压值,表示绝缘材料在长期运行中能够安全承受的最高电压水平。这一参数对于确保设备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绝缘性能至关重要。污染等级根据环境中导电或吸湿性尘埃、游离气体、盐类的存在,以及相对湿度的水平,对环境条件进行的分类。污染等级的不同会影响设备的绝缘性能,因此在设计电气设备时,必须考虑其预期工作环境的污染等级。额定工作电压电路在其设计中应能安全工作的电压值,它不应低于连接的电气系统的标称电压。如果电路的额定工作电压与成套设备的额定电压不一致,应明确指出适合该电路的额定工作电压值。间隙和爬电距离不足的后果不足的爬电距离可能导致电流在绝缘材料表面跳跃,形成飞弧。飞弧产生的高温能够使绝缘材料碳化,进而导致绝缘层被击穿。这种由爬电距离不足引起的绝缘损伤通常是不可逆的,意味着一旦发生,绝缘材料的完整性将永久性地受损。电气间隙不足可能引起空气电离,造成电气回路间的短路。然而,一旦移除电压,空气能够恢复其绝缘特性,因此由间隙不足引起的击穿是暂时性的,可以在撤去电压后恢复。这两种情况都强调了在电气设计中确保适当间隙和爬电距离的重要性,以防止电气故障和设备损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图示在电气图纸中,电气间隙通常用黑色虚线表示,而爬电距离则用黑色箭头表示。这些图示有助于设计人员和测试工程师直观地理解和测量这些关键参数。影响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因素影响电气间隙的因素包括工作电压的峰值和有效值、设备的供电电压、供电设施类别、瞬态过电压的大小、设备的污染等级以及跨接的绝缘类型。影响爬电距离的因素则包括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以及材料组别。不同的材料组别具有不同的绝缘性能,因此在设计时需要根据材料的特性来确定合适的爬电距离。GB/T7251.1-2013测量程序,电气间隙的测量步骤:1.确定工作电压的峰值和有效值。2.确定设备的供电电压和供电设施类别。3.根据过电压类别确定瞬态过电压的大小。4.确定设备的污染等级(一般设备为污染等级2)。5.确定电气间隙跨接的绝缘类型。确定爬电距离步骤1.确定工作电压的有效值或直流值。2.确定材料组别。距离实例在实际应用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具体值需要根据上述因素进行计算和测量。例如,在一个污染等级为2的环境中,两个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可能需要大于2毫米,而爬电距离可能需要大于4毫米。这些值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电压和材料特性进行调整。下表是标准中给出认为合适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试验结果根据下表判定:测量设备测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通常需要使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如卡尺、测微计或激光测量设备。此外,还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结论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确保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关键参数。通过理解这些参数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测量它们,工程师可以设计出更安全、更可靠的电气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对这些参数的测量方法和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满足日益严格的安全要求。【WINDRISES NETWORK MARKETING】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92606-4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