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大凉山歌声为何如此嘹亮?彝族“歌王”:我们遇到了好时代!

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521104594825642503/

原创2018-02-11 09:30·封面新闻

人物简介:奥杰阿格,彝族,歌手、曲作者、词作者、吉他手、音乐制作人,曾是风靡全国的“山鹰组合”成员,作品有《东山美人》《水西谣》《让我们回去吧》《要走的阿老表》《带我到山顶》等,被称为“彝族歌王”。

2月3日晚,第三季《中国彝歌会》在西昌闭幕。作为展示和发掘彝族原创音乐的高水平歌会,今年,又有多名年轻彝族歌手脱颖而出。

彝族是一个颇具诗意的民族,其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在婉转动听的嗓音中,传承千年,吟唱至今。

上世纪90年代,“山鹰组合”到“彝人制造”走红全国。此后,尤其是近10年来,越来越多的彝族歌手登上了越来越大的舞台。吉克隽逸、莫西子诗、吉杰、海来阿卓、太阳部落、南玛子呷……这些来自大凉山的实力派歌手,像是大凉山的索玛花,开遍全国。

大凉山的歌声缘何如此嘹亮?2月3日,封面新闻(thecover.cn)专访“彝族歌王”奥杰阿格,通过他的视角予以解读。

会说话就会唱歌

彝族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作为上世纪90年代,与吉克曲布、瓦其依合共同组建“山鹰组合”,第一批走出大凉山、走红全国的音乐人,奥杰阿格认为,凉山能走出这么多的彝族歌手,除了具备天赋上的优势外,还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牢牢扎根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

“最早,我们只是爱好音乐,感觉音乐能给人充实的力量,就继续追寻。” 奥杰阿格说,到后来,他发现,彝族的原创音乐还是一个空白,虽然有一些,但是品质不高,于是在原创方面开始努力。

“我们遇到了很好的时代。”奥杰阿格说,大家通过接触到外面的音乐,这会让人思考,那些音乐家们是怎么做的,“我们的民族音乐,要扎根在自己的土壤上,同时海纳百川,然后,再找到最适合我们的东西。”

“现在这么好的时代,有更多的人出来做音乐。”奥杰阿格回忆,上世纪90年代他开始涉足音乐时,凉山做音乐的人屈指可数,感觉非常孤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开放,曾经感觉遥远的地方,已经不再遥远。

“比如,我以前在昭觉,感觉外面很遥远,但是到后来我出来了,发现其实并不遥远。”奥杰阿格说,他来自昭觉县很偏远的大山里,从大山里走出去的人越来越多,思维方式也就打开了。

令他感到欣喜的是,现在做音乐的年轻人多了起来,比如太阳部落、莫西子诗、吉克隽逸,这些新生代的彝族歌手都在努力做原创,让彝族的音乐、凉山的音乐,越来越广为人知,传播得更远。

直面自己的内心

除了扎根自己的土壤,奥杰阿格认为,第二个很重要的原因,还在于歌手要直面自己的“内心”。

他说,整个彝族音乐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些不同的阶段。最早的音乐存在于民间,包括大小凉山,以及云南、贵州等地。第一代歌手,比如曲比阿乌老师是唱民歌的,是正统的那种民歌唱法。

“从现在的角度来讲,我们应该是第一代自由音乐人、职业音乐人。”奥杰阿格说,他最初开始接触音乐,是从一把吉他开始的,“我们经常开玩笑讲,一个吉他,就改变了我们这一群人,一个吉他,就改变了凉山音乐的现状。为什么?因为吉他和原创音乐,是息息相关的。”

“山鹰组合”成立于1993年,“彝人制造”的首张专辑发布于1997年。奥杰阿格说,作为凉山第一代音乐人,当时“山鹰组合”和“彝人制造”也一直在探索中,比较辛苦一点,因为没有可供借鉴的模式。

“那个时代流行港台音乐、欧美的音乐,我们也很喜欢听。”奥杰阿格说,但是,后来逐渐发现,这些音乐,表达不了我们内心的一些“潜意识”的东西。这个“潜意识”是什么呢?答案是,要思考自己,面对自己的“内心”。

“我们创作音乐,无论你来自哪里,是哪个民族,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内心世界是很相近的,慢慢你会发现,这些音乐,能够触动你的内心。”

奥杰阿格说,他一直在鼓励喜欢唱歌的年轻人尝试下去,去追寻梦想。

追寻梦想,其实也是凉山音乐人才辈出的一个原因。“梦想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诱惑,感觉豪情万丈,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奥杰阿格说,10个人、20个人、50个人,我们一起走出去,总会露出那么几个有才华的人,然后慢慢累积起来。凉山彝族音乐发展到今天,不是一两天能达到的,而是20多年的时间日积月累起来的。所以,今天,我们才会看到这么一大批来自大凉山的歌手。

勇敢发声不忘根源

发掘了不少彝族好声音的节目《中国彝歌会》,从2015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节目为喜欢音乐的彝族歌手,搭建了一个逐梦平台,助推凉山歌声唱响全国。

作为本届《中国彝歌会》的评委,奥杰阿格说,在这届《中国彝歌会》上,他发现民间还有一些好的苗子。比如此次夺冠的“蛮虎乐队”,还有民谣歌手乌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代表了现在做音乐的年轻人的一个方向。

奥杰阿格以“蛮虎乐队”为例:他们扎根土地,把自己放在这片热土上来说话,自身力量很足,发出了传统的声音。再比如乌萨,他是一名“北漂”,唱民谣,他抱着吉他,接受了新一代的表达方式,将个人的小心思唱给大家听。其实,不止“蛮虎乐队”和乌萨,像他们这样的整个歌者的群体,都在勇敢地发声,与此同时,大家也都发现了民族文化的珍贵性。“任何民族,根源的东西都是最可贵的。”

目前,奥杰阿格正在致力于彝族音乐的传承,去年,他发行了母语原创专辑《歌王的母语》,游吟诗人一般的吟唱,备受好评。

在他看来,彝族年轻的音乐人、分布在各地的彝族音乐人,应当加强精神层面的交流,他并不希望大家都去做一些“口水歌”,比如网络歌曲,那些东西与音乐没有关系。希望大家能够扎根土地,挖掘一些好的东西出来,对整个中华民族,甚至对人类文化的进步,能够添砖加瓦。同时,他也希望,大家能与外地不同的音乐家加强交流,了解外面的音乐发展到了什么形式,学习好的手段。

现在很多地方,包括大小凉山、乌蒙山区,都有宝贵的音乐财富。但是,现在很多音乐人不知道这些宝贵的东西在哪里,强行嫁接,破坏掉了。我们会逐渐老去,音乐要靠一代代传承,要一大群人一起来做才能够做成。

“这些年,我们就没有和音乐离开过。”奥杰阿格说,他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够让彝族音乐发展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他希望,年轻的彝族音乐人不能只顾传播,如果不把整个音乐本身做好的话,也没有什么价值,彝族的音乐只是一个点,要多感受世界的音乐。

“在开放包容的同时,彝族音乐人一定要保留自己的传统,根源文化一定要保留,丢了,就回不来了。”

封面新闻记者 梁波 徐湘东 田雪皎 李强 李俊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发布人:lkhkoiasdf 发布时间: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