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年度报告披露的时间规定是1月1日至4月30日,进入到一季度的周期,是上市公司每年披露年报的密集区,从一月份开始,上市公司将陆陆续续发布相关公司的业绩报告。在年报披露的情况下,如何去研究和判断一家公司的发展好坏和发展前景,这是大部分投资者朋友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那么上市公司年报看哪些数据指标呢?
上市公司年报主要看五大指标:
一是收入增长
对于收入增长并不能单纯地看其数字变化,而要将其进行分解,借助公司近期的信息公告判断其增长成分中“价与量”的关系。比如生产规模的增长,扩张多取决于“量”的增长;如果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其中的收入增长则更多来源于“价”的增长。同时,还可以借鉴同行业价值的标准指数去观察过去一年的变化,进行同比和环比的比较,从而印证企业价值的增长质量。
二是毛利率
原材料、人工成本、折旧等成本项目的上涨,都会对毛利率产生向下的拖累,这就要对公司是否正确地运用价值杠杆进行判断。如果正确运用,则相关的毛利率下降趋势属于合理预期;相反,则要考虑上市公司成本管理效力是否恰当。
三是净利润
净利润主要是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其构成比例对上市公司价值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净利润的来源,分析贡献度的大小,判断其收入的健康程度、可持续程度等。此外,净利润的同比和环比数据也具有较大价值,结合比较将使判断更为全面客观,特别是在判断一家上市公司将会出现业绩拐点的时候,环比数据的价值会进一步凸显。
四是财务费用
首先要关注上市公司负债率的变动情况,在不考虑利率变化的因素下,着重分析该公司的财务杠杆运用是否合理,由此判断其风险程度;其次要看其负债是短期还是长期,是否在进行“滚动融资”的操作;最后要细看公司节省财务支出方法的合理性。
五是投资收益
一方面,要对上市公司投资性质进行判断,如非控股型、一次性、可持续性投资,关键要看其投资收益是否具有可持续性,如“投资股票”的收益部分,可能持续性、价值程度就相对较弱;另一方面,要对上市公司收益来源进行判断,一般分为核心收益和其他业务收益回报,其中,上市公司的核心收益贡献越高,其盈利质量就越佳,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分析一份上市公司年报,看五大数据即可:
一是收入增长。对于收入增长并不能单独看其数字变化,而要将其进行分解,借助公司近期的信息公告判断其增长成分中“价与量”的关系。比如生产规模的增长、扩张多取决于“量”的增长;如果在生产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其中的收入增长则更多来源于“价”的增长。同时,还可以借鉴同行业价值的标准指数,去观察过去一年的变化,进行同比和环比的比较,从而印证企业价值的增长质量。
二是毛利率。原材料、人工成本、折旧等成本项目的上涨,都会对毛利率产生向下的拖累,这就要对公司是否正确地运用价值杠杆进行判断。如果正确运用,则相关的毛利率下降趋势属于合理预期;相反,则要考虑上市公司成本管理效力是否恰当。
三是净利润。净利润主要是由主营业务利润和其他业务利润构成,其构成比例对上市公司价值判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净利润的来源,分析贡献度的大小,判断其收入的健康程度、可持续程度等。此外,净利润的同比和环比数据也具有较大价值,结合比较将使判断更为全面客观,特别是在判断一个上市公司将会出现业绩拐点的时候,环比数据的价值会进一步凸显。
四是财务费用。首先要关注上市公司负债率的变动情况,在不考虑利率变化的因素下,着重分析该公司的财务杠杆运用是否合理,由此判断其风险程度;其次要看其负债是短期还是长期,是否在进行“滚动融资”的操作;最后要细看公司节省财务支出方法的合理性。
资本性支出与折旧,以及它们的含义和计算方式,你都清楚吗?小编已经帮你整理好了具体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资本性支出与折旧】
1.资本支出:购买一些长期资产的支出,减去无息长期负债的增加额。
2.购入长期资产支出的资金,可以由无息长期负债提供。
3.长期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这2个会涉及折旧与摊销;
4.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是净值的增加含义,所以资本支出需要包括折旧与摊销。
【资本性支出怎么计算】
资本性支出:企业单位发生且效益到达两个货以上的会计年度的支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支出都包括在其中。
如果:净长期资产增加=资本性支出-当期折旧和摊销
那么:资本支出=净经营长期资产增加+本年折旧和摊销
【资本性支出的含义】
资本性支出:取得的财产、劳务效益,可算入多个会计期间发生的支出。先予以资本化,再计入资产类科目,最后再分期按所得到的效益,转入适合的费用科目里面。
长期使用的资产,比如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等,都是资本性支出。
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相对应,也称期间费用。
发布于3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