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qq消息界面,点击右上角的“+”号,然后点击【添加小程序】,接着点击下方菜单栏中的“小程序”即可打开小程序的中心界面。
iosqq小程序在哪里找到
1、想要找到QQ小程序需要打开QQ消息界面,
2、点击右上角的“加号”,然后点击下拉列表中的“添加小程序”选项,
3、点击下方菜单栏中的“小程序”即可打开小程序中心界面,
4、点击右下角的“我的”可以找到曾经使用过的所有小程序。
QQ小程序入口打开方法如下:
工具:演示手机小米10、迟哗Miui119.9.26开发版、QQ8.0。
1、解锁手机屏幕后,左右滑动点击安装好的QQ的图标。
2、在打开的QQ软件主界面点击右上角的主菜单按钮。
3、接下来在弹出的菜单中点击添加小程序的菜单项。
4、这时会打开小程序的页面,找到我们要添加的小程序。
5、御旦颂点击镇郑小程序后,可以打开该小程序并进行应用。
拓展资料:
QQ,是腾讯QQ的简称,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基于互联网的即时通信软件
QQ覆盖了Windows、macOS、iPadOS、Android、iOS、WindowsPhone、Linux等多种操作平台。其标志是一只戴着红色围巾的小企鹅。
腾讯QQ支持在线聊天、视频通话、点对点断点续传文件、共享文件、网络硬盘、自定义面板、QQ邮箱等多种功能,并可与多种通讯终端相连。
2022年7月,因业务调整,QQ群信用星级功能将正式下线,其他功能可正常使用不受影响。
2022年12月,根据腾讯QQ项目组消息,Windows端也将跟进底层架构更新,推出同样采用Electron框架的全新版本,并将在2023年开启内测。
2023年7月3日,全新体验版WindowsQQ正式上线官网,面向全体用户开放官方下载渠道。继QQ对macOS、Linux版本进行升级后,本次Windows版本的更新,标志着QQ基于NT技术架构,实现了桌面端QQ的三端体验统一。同时,新版本WindowsQQ新增64位版本支持,并针对大众关注的内存占用问题进行了深度拆解和优化。
2019年06月16日09:46:13CSDN资讯阅读数1095
作者|王安
责编|唐小引
2016年9月,微信小程序邀请200位开发者内测,有中国特色的移动互联网大幕徐徐拉开,小程序时代汹涌而来。
阿里、百度、头条、手机厂商陆续跟进,而在2019年6月,QQ小程序也终于到来。
QQ,可不是普通的超级App,它是有7亿手机端月活的、中国第二大App。
并且QQ掌握了中国最大的年轻人社交流量,这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我们关心QQ小程序,最关心的一是入口,即流量层面、二是开发,即技术层面。
我们先来看流量层面
大多数开发者看待一个平台,第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量?有没有留存?
先提供个调研数据,笔者采访了几个已经上线QQ小程序的开发者,对这个平台普遍持正面评价。一个健康类小程序,并非推荐榜单前10,仍然取得每天新增5万用户的好成绩,留存和微信小程序也差不多。当然也有开发者表示刚刚上线还没什么流量。
然后我们再来分析下QQ小程序当前的入口形式,目前QQ小程序仅Android版支持,主要入口包括首页下拉、右上角菜单、动态选项卡、聊天、QQ空间、搜索、小程序中心、QQ钱包。
首页下拉、右上角菜单、动态选项卡
与微信相比,比较大的入口方面差别如下:
少了2个入口:
搜索
从扫码和搜索的差别来看,不得不佩服微信。这个国民应用远不止是聊天工具,它成功地教育了用户扫码、支付、搜索的习惯,QQ虽然是中国第二大超级App,但用户习惯教育方面的段位,确实比微信差不少。
多了2个入口:
QQ空间、小程序中心
分析这2个多了的入口,对比可以看出,微信的理念很独特,去中心化模式发展生态、保持克制,限制开发者营销而避免打扰用户。这种产品理念,全中国可能也只有微信能坚持,同为腾讯旗下的QQ并不敢这么玩。
我们再观察下小程序中心里推荐的热门小程序,会发现:
分析了入口特点,和小程序中心里推荐的小程序,可以看出QQ团队看待小程序的思路:
那么对于开发者而言,如果你的业务希望在年轻人里冲一波,有必要考虑下QQ小程序。
值得深度运营的入口,一个是小程序中心的推荐位,一个是社交。
把业务包装的好玩点、拼团模式也搬到QQ中来,有机会在年轻人的群里或QQ空间里引爆。
分析了流量层面,我们再来看看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
QQ小程序的API与微信是一模一样的,JSAPI前缀也仍然是wx.xxx。
从实现来看,是微信小程序的子集,或者说早期版本,再过段时间,应该能接近追起微信的水平。
与微信小程序相比,比较重要的缺失包括:
QQ与微信的API及实现细节差了这么多,可以看出这两个平台仍然存在兼容问题,毕竟是不同团队的作品。
一个公司多个超级App都内嵌小程序引擎其实很常见,百度、头条,都是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负责小程序引擎输出,比如今日头条和抖音,使用的小程序引擎是一样的,也不会有2套开发者工具。
阿里曾一度混乱,现在也逐渐理顺,支付宝、高德地图也复用相同的引擎和相同的开发工具。
但微信和QQ没有这种引擎和工具复用的机制,也没有一个独立的引擎部门。开发者需要注册不同的账户、下载不同的开发工具、编写不同的代码、发布到不同的平台审核。
对开发者而言,这就意味着多一套维护成本,开发、升级、测试、运营,都需要投入新的精力。
开发者可以用微信版小程序,先改出一个版本提交到QQ。
但是后续升级维护呢?2套代码各自更新升级?
都是搞技术的,这么傻的事情可做不出来。那对于开发者,是否能一套代码多端发布?每个平台的特色代码和公用部分的更新都能取得良好的平衡?
有需求自然有解决方案,业内已经有不少成熟的多端开发框架了,也及时的支持了QQ小程序,比如基于Vue的uni-app(cli版)、基于React的Taro等,具体可以去搜下评测。
很多开发者对多端框架有个顾虑,无法支持不同平台的特色功能和运营服务,这里还是多说两句,其实并不存在这个问题,像uni-app的条件编译扩展的已经非常灵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