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工具:
手机型号:iPhone12
系统版本:ios14
找到手机相册并打开,找到要选取的实况相片,点击图片右上方的“编辑”;拖动图片下方的长方形方框,在方框上方会出现“设为主要照片”的提示,把方框移动到想要选取的画面帧并点击上方的“设为主要照片”;在设置完成后的界面,点击图片右下角的“完成”即可。
具体操作步骤:
1、找到提前准备好的livephoto照片,图片左上方有livephoto照片的标志,点击图片右上方的“编辑”。
2、进入到编辑页面后,可以看到页面下方该livephoto的所有画面。
3、拖动图片下方的长方形方框,在方框上方会出现“设为主要照片”的提示,把方框移动到想要选取的画面帧并点击上方的“设为主要照片”。
4、在设置完成后的界面,点击图片右下角的“完成”。
5、设置完成后,此张livephoto照片首帧画面已经是预想的那一帧画面。
6、如果觉得另一个画面更好,轻点它截取为主要照片,原来那张就会自动清除。
ios实况图发给别人的方法如下:
1、转为动图,在拍摄完成之后,可以在相册的实况照片相簿中看到,只需要点击选择实况照片,可以往上滑动打开分享菜单,在效果中选择“循环播放”或者是“来回播放”,然后退出之后就可以打开微信或者微信、钉钉等支持发送GIF图片的软件。
2、如果对方也是使用苹果手机,可以点击照片左下角的分享按钮,通过隔空投送或者是“信息”发送给好友;在iPhone、iPad,或iPodtouch上通过“信息”收到实况照片时,轻点照片将它打开,然后用力按住即可让照片动起来。
3、还可以借助第三方的软件,比如说LivePix软件,在AppStore上下载之后,点击保存可以另存为视频或者是GIF格式,然后再分享即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雷科技
早在2022年年初欧盟还在酝酿出台《数字市场法案》(DigitalMarketsAct,简称DMA)的时候,就明确要求「看门人」苹果在iOS系统上开放应用侧载,即允许iOS用户从AppStore之外的第三方应用商店下载app。
争议可想而知地大,即便到今天,「iOS侧载」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也在互相激辩。
但不管怎么支持和反对,靴子都已经落地了。美国当地时间1月25日,苹果在官网更新了一篇博客,终于宣布了包括iOS开放应用侧载在内一系列面向欧盟市场的新政策,除了iOS,还将对Safari以及AppStore进行更改。
图/苹果
按照公告,这些变化已经通过iOS17.4Beta面向开发者,并将于今年3月面向27个欧盟国家/地区的所有用户正式生效。
坦白讲,虽然在iOS用户中还有很多争议,苹果在「字里行间」对欧盟《数字市场法案》的抱怨也显而易见,但看完了苹果介绍的变化,从个人角度,小雷其实还挺乐见于新政策的实施,最关键的一点是:
好!终于可以不用WebKit浏览器引擎了!
单单是因为这个变化,小雷就想当个数字欧洲人了,但iOS实际的变化还不止如此。
打破iOS「花园」生态众所周知,iOS从诞生开始就是一个较为封闭的生态,不仅是和Android相比,甚至比起苹果自家的macOS还有更甚:
从硬件角度,iOS「锁死」在苹果自有设备上;从软件角度,苹果严格把控第三方应用,只允许在AppStore上进行分发。
而苹果最新公布的政策中,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允许开发者开发第三方应用商店,也允许开发者在第三方应用商店上架app。
用国内的例子来打个比方。很多数码爱好者就算没用过至少应该也听过「酷安」(最早叫酷市场),但不同于Android版本可以下载安装应用,iOS版本就根本不存在「应用」,类似的还有可能更大众化的腾讯应用宝。
尤其是腾讯应用宝,在国内安卓生态中就很大程度依赖QQ、微信的强大渠道能力,成为了各家手机厂商应用商店之外最大的第三方应用商店。理论上,iOS如果在国内也放开第三方应用商店的限制,腾讯也是有机会依靠QQ、微信等渠道建立另一个属于国内iOS用户的「AppStore」。
图/苹果
当然,目前这些政策只适用于欧盟27国,而且事情也没那么简单。苹果在放开第三方应用商店限制的同时,还在iOS上做了很多配套「措施」,比如:
-第三方应用商店的app将由苹果推出的一套公证系统(类似于macOS)进行自动扫描已知病毒和基本的人工审核。公证系统不会强制执行苹果的内容标准。
-想要创建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开发者必须向苹果提供一份由A级金融机构出具的100万欧元的信用证。
-部分iOS系统功能(如屏幕使用时间、家长控制和家庭共享)将不会兼容通过第三方应用商店分发的app。
如果说以上这些「措施」更多是设立门槛,保护欧盟iOS用户的隐私和安全,那还有一些「措施」则直接表明了苹果的心思。
由于AppStore的变化,苹果也调整了其面向应用开发者的收费模式:
第一种还是继续选择通过AppStore分发app的开发者可以享受佣金折扣,从原先的30%降低到17%,而小开发者佣金和订阅制佣金则从15%降至10%。
第二种则是改为收取核心技术费(CoreTechnologyFee)。不管是在AppStore还是第三方应用商店进行分发,在首次安装超过100万次后,苹果将按照单次0.5欧元的标准收取核心技术费。另外,政府机构、非营利机构、教育机构免收此费用。
在「核心技术费」收费模式的基础上,开发者可以采用第三方支付系统,也可以使用苹果的支付系统,但此时就需要额外缴纳3%的佣金。
考虑到这一系列变化,对大部分开发者来说,显然是继续选择在AppStore上架app更符合利益,这恰恰也是苹果想要的结果——虽然被迫放开第三方应用商店的限制,但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使得几乎所有开发者继续留在AppStore。
不过也有例外。
图/X
EpicGamesCEOTimSweeney在X(Twitter)表示了对公证系统的支持,但也公开炮轰苹果的「狡猾」——通过不公平的收费模式,迫使开发者选择AppStore,其中还充斥着下载垃圾费(指核心技术费)和新的苹果税(指不通过苹果支付系统也要交佣金)等。
同时,TimSweeney表示将坚持在iOS上推出第三方应用商店,力争成为覆盖多平台的第一大应用商店。
但其实,小雷对于iOS第三方应用商店以及应用侧载一点也不心动,最在意的反而是浏览器方面。
除了围绕AppStore的改变,苹果还宣布面向第三方钱包/金融/支付app开放使用iPhone的NFC系统,用户可以自定义检测到读卡器时默认唤醒的app,而不是iOS自带的「钱包」app。
此外,iOS上的第三方浏览器(包括应用内浏览器)也可以使用Webkit以外的浏览器引擎。也就是说,Chrome以及更多浏览器可以在iOS版本上采用Chromium引擎,Mozilla的firefox同样也能在iOS版本上采用自己的Gecko引擎。
图/苹果
体验不是封闭的借口不是说苹果的WebKit有多垃圾。WebKit引擎在iOS、macOS或许是存在流畅性和续航上的一定优势,但苹果的问题在于强制所有浏览器都采用WebKit引擎,导致其他浏览器在iOS被迫放弃自己习惯的浏览器引擎。
同时,WebKit在很多方面又远远不如Chromium,比如扩展生态、平台覆盖、迁移成本等,也直接导致iOS版本Chrome、Firefox等浏览器的功能严重缺失。
说到底,体验不应该成为苹果「封闭」生态的借口。必须承认,苹果的垂直生态整合——从硬件、操作系统到应用分发平台的严格掌控,确实在很长时间内带来了更统一、稳定的体验,但并不直接等于更好的体验本身,WebKit就是其中一例。
而与此同时,苹果还宣布将支持开发者提交「云游戏平台」app,在此之前,微软xCloud等app就被苹果禁止上架。
至于iOS放开第三方应用商店限制、允许用户侧载应用,到底会产生多大的风暴?我们可能还要让子弹再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