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甘肃省两化融合评估诊断服务系统登入,[物联网技术分享],[物联网场景应用],[物联网产品推广],[物联网流量搜索],[物联网产品创新],[物联网广告价值],[助力创造美好生活]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管理平台官网是http://www.dlttx.com/gltx。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标准:
1、企业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否合理,职责是否明确,层级是否分明。
2、决策机制:是否建立了科学、规范、高效的决策机制。决策流程是否清晰,决策权限分配是否合理。
3、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水平是否达到要求。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度是否满足企业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求。
4、技术创新能力:评估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考察企业的创新成果,包括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5、人力资源管理:评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包括人才引进、培养和绩效管理。企业是否有完善的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和培训体系。
6、供应链管理:评估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包括供应商选择、物流管理和库存管理。供应链是否高效、稳定,能否支持企业的业务发展。
7、质量管理体系:评估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健全,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措施。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否稳定可靠,能否满足客户需求。
8、成本控制能力:评估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包括成本管控措施和成本效益分析。企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是否能有效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9、产品服务能力:评估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售后服务能力。产品是否满足市场需求,售后服务是否及时、专业。
10、安全环保能力:评估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措施。企业是否能确保安全生产,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申请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的意义:
1、转型升级:有助于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实力认证:帮助企业,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提升企业无形资产,增强企业品牌传播和影响力。
3、竞争优势: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将技术进步、组织变革、流程优化以及数据分析利用等转化为企业的新型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
4、风险规避:通过顶层设计,更加清晰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战略,规避企业信息化建设常见问题和风险,护航企业良性发展。
5、提升管理:通过咨询诊断及制度优化,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以信息化工具规范企业发展,实现有效的IT治理,推进企业的管理持续改善。
6、资金支持:可获得一定程度的资金补贴、奖励,有利于申报国家及各地智能制造、互联网+等项目得到政策支持,享受政策优惠。
两化融合是指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任务之一。两化融合贯标的申报时间每个省份都不一样,通常会设定一个明确的申报周期,周期需要多久取决于企业实际情况,一般为5-7个月。
两化融合贯标认定条件和标准:
一、企业基本情况
1、企业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应保持良好,具备稳定的经营状况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在申报前的近三年内,企业无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记录。
二、技术条件
1、企业应已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包括具备信息化战略规划、信息化组织架构以及信息化项目管理等关键要素。
2、企业应展现出一定的信息技术研发和应用能力,这可以通过自主开发或成功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产品来体现,从而实现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的有效融合。
三、管理条件
1、企业应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流程,特别需要关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项目管理流程及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情况。
2、企业应表现出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上进行突破,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四、其他认定要点
1、企业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包括已建立或计划建立的信息化系统,如ERP、PDM、SCM、CRM等,这表明企业在两化融合方面有较好的实施基础。
2、为了保障两化融合的顺利进行,企业应确保对信息化工业化有持续的资金投入,这包括购买生产设备、信息设备、服务器等必要的硬件设施。
3、企业在信息安全方面也应有所保障,对于有独立机房的企业,需要制定并执行信息安全保障制度和机房管理制度,以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五、特定数值指标(因不同地区而有所差异)
1、在销售收入方面,虽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并未设定具体要求,但一般来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在评定时会更具优势。
2、对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员工人数通常在100人左右;而对于生产高度自动化的企业,则没有具体的员工人数限制。
两化融合贯标认定流程:
一、体系建立阶段
1、两化融合贯标启动:成立专门的项目组。进行标准宣讲,确保团队成员对两化融合有统一的认识。举办贯标实施培训会,提升团队成员的实施能力。
2、两化融合分析诊断: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企业现状和需求。对企业现有的两化融合体系进行评估与诊断。进行贯标标准培训,使团队成员熟悉并掌握相关标准。
3、两化融合体系构建:根据评估结果进行体系策划,确定体系框架。设计体系文件架构,确保文件的逻辑性和完整性。组织体系文件编写培训,提升团队成员的文件编写能力。
4、两化融合文件编写与培训:按照体系文件架构编写具体的文件内容。对编写的文件进行评审与修订,确保文件质量。发布最终的文件,作为体系实施的基础。
二、体系实施阶段
5、体系试运行:在企业内部进行体系宣贯,确保所有相关人员了解并遵循新体系。开始体系的试运行,并记录运行情况。根据试运行情况对体系进行改进和优化。
6、两化融合内部评审:组织内审培训,提升内部审核人员的能力。进行内部审核,检查体系的运行情况和符合性。根据内部审核结果进行管理评审,确定体系的改进方向。
三、体系审核阶段
7、两化融合审核认定:准备迎接外部审核机构的审核。配合外部审核机构进行审核,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证据。根据审核结果进行改进,确保体系符合两化融合的标准和要求。完成项目验收,获得两化融合贯标认定证书。
5月27日上午,市工信局组织县区工信局、经开区经发局,重点工业企业负责同志40余人,通过工信专线,在天水分会场参加了全省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领域线上宣贯培训会。
会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化所产业研究部主任付宇涵和检查评估所高级工程师李敏,就两化融合贯标、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进行了培训宣贯;省工信厅王海峰副厅长就贯彻落实工信部《“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开展两化融合评估诊断、推动工业互联网等重点工作作了安排。
培训会结束后,市工信局要求参会部门和企业进一步消化吸收培训内容,贯彻落实王厅长讲话精神,加快推动全市两化融合贯标及工业互联网等工作向纵深发展,提升骨干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为物联网运营推广及产品打包交易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共享解决方案,致力于首个物联网行业的平台搭建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