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崇州有什么特产,崇州:竹编技艺“飞”入寻常百姓家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崇州的竹编手艺,[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崇州有什么特产

崇州的特产主要有:崇州牛尾竹编和道明竹编。


崇州牛尾竹编是四川省崇州市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蜚声中外。牛尾竹编的原材料主要是当地的牛尾竹,这种竹子质地坚韧、弹性十足,非常适合编织。崇州的竹编工匠们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手艺,将牛尾竹编织成各种造型别致、实用美观的工艺品,如竹篮、竹椅、竹席等。这些竹编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可以作为艺术品欣赏。


道明竹编则是以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命名的传统手工艺品。道明镇的竹资源十分丰富,为竹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道明竹编的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道明竹编的产品种类繁多,包括生活用品、工艺品和艺术品等。这些产品既实用又美观,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


总的来说,崇州的特产牛尾竹编和道明竹编都是极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手工艺品,它们不仅展示了崇州人民的智慧和技艺,也传承了丰富的地域文化。

二、竹编艺术出名的地方

竹编艺术出名的地方如下:

1.嵘州竹编

嫌州竹编是浙江峨州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以编织精巧、工艺繁杂、花色丰富见长,也是中国著名的竹编。

峡州竹编有篮、盘、罐、盒、瓶、屏风、动物、人物、建筑物、家具、灯具、器具等12个大类,七千余个花色品种。

嗓州竹编制作工艺复杂,编织方法粗细并存,编织技法更有一百多种,细者能在一寸长度内编进150根竹丝,精巧细腻,演如羽翼:粗者能充分利用竹材的弹性,巧插灵编,粗犷豪放,工致质朴。嫌州竹编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嗓州被评为“中国竹编之乡”。

2.东阳竹编

东阳竹编是东阳市传统美术工艺品,与东阳木雕齐名,是中国竹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一颗明珠,在中国编织工艺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东阳竹编历史悠久,素有“百工之乡”、“工艺美术之乡的美誉。

东阳竹编以立体编织为主,与平面编织技艺相结合,做工精细,造型生动,色彩典雅,具有浓郁的民间美术特征,充分体现出东阳竹文化的风貌。东阳竹编产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活器具,以实用功能为主,类是立体陈设与建筑装饰,以艺术欣赏功能为主。

3.青神竹编

青神竹编是四川青神县传统美术工艺品,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是眉山市著名的工艺品特产之一。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青神先民用竹~编"箕"养蚕,初步形成一套竹编技艺,曾被清廷列为贡品。青神竹编大致分为平面竹编、立体竹编和瓷胎竹编三大系列几千个品种。

其中,较绝的是平面竹编,这是对名胜风物、名家手迹、名人书画采用国画、汉书、木刻的手法进行再创作,其艺术性特别强,样式有横幅、条幅、挂屏、座屏、折鲁等。青神竹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青神县被评为中国竹编之乡。

4.渠县刘氏竹编

渠县刘氏竹编,是中国最具特色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工艺技术精湛、文化底蕴深厚,在四川乃至全国都具有代表性,是中国竹编艺术之苑中的一朵奇葩。渠县刘氏竹编工艺技艺复杂,工序繁多,工艺产品可分数十个大类,有近千个花色品种。

其中的竹编字画、提花瓷胎竹编、双面竹丝编、竹编台屏等系列工艺品设计新颖,技术精淇,尤以编工精细见长,其薄如绩绢,虽系以竹作画,却极富笔情墨趣,各种图案栩栩如生,显示出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渠县刘氏竹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渠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竹编之乡。

5.道明竹编

道明竹编是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的传统特产,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距今已有300多年的编织历史。

崇州竹资源丰富,编制材料、工艺独特,所产竹编造型别致,精巧细腻,经久耐用。道明竹编品种繁多,除竹凭、竹篮、竹盘、竹碗、竹扇、竹灯笼、竹盒外,有竹净百圆锣、竹套三花提篮、竹筷警、竹纸警、竹花插、竹通花稀箭碗、竹船型书兜、竹花兜等。

另外,还有竹编玩具,花色品种达200多种。道明竹编于2014年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崇州市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

崇州:竹编技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0-04-13 15:07·看度幸福成都

连日来,四川崇州道明的竹编非遗传承人,通过线上网络平台传授竹编技艺,不但让群众学习到竹编技艺,感受到竹编文化,还为他们的竹编产品打开了新的销路。

杨隆梅直播竹编技艺


“就这样,墨绿的,墨绿的也很漂亮,很有质感,很高级!还有这个,粉色的这个,不管什么样的汉服都能搭。”今年28岁的杨隆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疫情期间,她就宅在家里,通过网络平台为粉丝介绍竹艺产品和竹编非遗文化。

以前,道明镇竹编非遗文化推广及产品销售更多的是依托线下和实体,2月18日,杨隆梅受邀参加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非遗公开课”,视频录制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杨隆梅说,道明竹编虽然小有名气,但是长期以来,基本都是线下传授技艺和营销,外地游客也不能完全欣赏和学习产品的制作过程,这就导致大家对竹编非遗技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非遗产品如何生产和制作,更别提其背后的文化价值了。”

通过参加此次非遗公开课,为杨隆梅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作为道明竹编的非遗传承人,她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去更好地传播竹编非遗文化,因此开始尝试利用线上平台进行直播教学和产品营销。

杨隆梅介绍,通过多个平台的线上推广,2月底到4月初,她所在的合作社接到了近20万元的订单量,现在大家都在赶工期制作产品。

同样,竹艺村90后竹编新生代传承人肖瑶,一有空就和男友任佩哲在家录制竹编教学视频。“今天我们要教学的就是我们的竹编发簪,我们需要到的就是十八根竹片以及剪刀、胶水和胶带,现在我们就要把准备的材料先拆开。我们这次的编法就是挑一压一的编法。”

作为土生土长的道明人,肖瑶见证了道明竹编的崛起。2019年她毅然辞掉了稳定且收入不菲的工作,回到道明,投身竹编事业。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仅靠家传竹编技艺是远远不够的。肖瑶充分将当下年轻人审美和需求运用到传统技艺上。为此,她专门到中央美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地,进行专业学习。2019年,肖瑶荣获“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瓷胎竹编项目第一名。

目前,她创办了红梅竹编工作室,同步成立了成都竹居然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并在当地创立了红梅竹编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在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网络教学视频的一个机会,于是我们用手机拍了第一集视频,受到了广大的关注和支持。”

肖瑶告诉记者,起初,他和男友没有专业的设备录制视频,更不会视频剪辑和制作,因为疫情不能出门,他们商量决定购买专业设备,学习剪辑制作,通过网络视频传授竹编技艺。下一步,还打算通过互联网来推广竹编体验,“大家可以在网店上购买材料包,在家就可以体验我们的竹编文化。”肖瑶说。

肖瑶介绍,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竹编技艺,感受竹编非遗文化,自己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各类社教平台,进行竹编技艺和产品展示,在扩大道明竹编知名度的同时,也拓展竹编产品的销路。

据了解,道明竹编是崇州市道明镇的传统特色产业,2006年被列入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4年又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道明竹编是崇州市道明镇的特色传统手工艺术珍品,崇州市道明镇地处川西平原边缘,素以竹编之乡著称,竹资源丰富,该镇竹编历史悠久,编制材料、工艺独特,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其所产竹编造型别致,精巧细腻,经久耐用。多年来,崇州市不断深化非遗保护和传承,以产品开发为核心、人才培育为基础、广泛宣传为重点,以道明竹编的研发提升为示范,推动形成非遗传承发展合力。

近年来,崇州市聚力转型发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做实、做强、做大在地竹产业为目标,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让竹林成为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线。4月3日,当地政府通过国有企业扶持集体经济组织、整合道明当地竹编专业合作社,成立四川道明竹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这种新的模式,将起到进一步对竹产业进行提档升级的作用。“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挖掘,针对性的在装饰装修,户外装置领域,进行竹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在新经济背景下,我们结合当下比较流行的视频直播、网络推广、线上平台以及我们的电商渠道,对我们当地的特色产品进行主题包装,扩大我们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公司总经理张艳说。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崇州的竹编手艺
发布人:ku5545336 发布时间:202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