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自己探索!
1、因国家派我们孩子越洋作贡献,所以只有自己琢磨。
2、先生王工比我学历高,可是他厌烦,不高兴研究,一有问题就提交给我。
3、我的苹果手机,王工是华为手机,开始一直搞得腰酸背痛。
4、于是我就阿Q——帮助王工等于提高自己!
5、疫情期间,加速我探索,怎样把工资卡的钱打到小卡上,怎样用微信支付,怎样转账等等。
6、我想:既然是智能,就应该科学、便捷、高效,所以应该充满信心与时俱进!
你好,我来回答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的问题,不懂的问题很多,问谁呢?
我就是老年人,我有亲身体会,我跟子女不住在一起,身边又没有年轻人陪伴!在使用智能手机方面,困难太大了困难太多了!怎么办呢?我在此发出深深的感叹:真可谓是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为什么这么说呢?没有人求,不如求自己。
现在又学做自媒体,难度更大了,我到商店去配眼镜见到一个小伙子验光师,他名叫梁伟,长的一米八,挺帅的,我为了讨好他,让他帮助我指导一下自媒体的问题,我就说,你长得像梁朝伟一样英俊,我就叫你梁朝伟啊!周围的小姑娘都哈哈大笑!小伙子自然乐意为我帮忙,帮我解决了一些问题,还把我手机里的垃圾清理干净。
我有一个录音问题,不知道怎么办?我就到图书馆去,见到一个小姑娘,是图书馆的管理员。我就对她说你的发型好漂亮呀!她说阿姨,你的发型也挺漂亮啊!然后我逐渐地提出了我的问题:“姑娘,你看阿姨这个手机里音配像/像配音怎么弄啊?”她热情地说,阿姨,你还会弄手机呀,我妈比你还年轻呢,都不会。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嘴上说老眼昏花的,还得请年轻人你帮我指导指导!她说阿姨,我马上给你下载一个软件,并且耐心的教会我使用的方法。我说你慢点说啊,我得打开这个手机上的备忘录,我得记下来,否则我回家就忘了。小姑娘笑了起来,我也笑了,我们的距离拉近了,以后我每次去图书馆都跟她聊聊天儿,解决了不少问题。
当然也有不痛快的时候,一次我的手机不知道为什么死机了,我就到卖手机店去,有一个营业员是个胖姑娘,我就对她说,你给我调整调整吧,我这个手机怎么用啊?我这么信任她,没想到她是个二把刀!(不熟悉业务的人)在我手机上稀里哗啦弄了一会儿,对我说行了,回去吧!没问题了。我就拿着手机回了家。能用是能用了,但是以前我的相片和我的记事通通没有了。气死我了!天又黑了我也懒得再去找她了。第二天我又到那个手机商店,换了人,胖姑娘不在了。我拿出手机,希望们他们给我恢复,可他们摇头耸肩,充满嘲笑的眼神。
智能手机呀,你是年轻人手中的金箍棒,玩弄自如。你是老年人手中的烫山竽,想吃这么难!
智能手机呀,老年人拿着它,何尝不是:几多欢喜几多愁呢?
智能手机呀,我们虽年过花甲,但我们经历过的困难和艰辛,不比你小小的屏幕大得多吗?方法总比困难多。不耻下问,勤学苦练,路就在自己脚下!
我妈妈80岁了手机玩的开心自己喜欢拍照编辑分享自己的及家人生活中照片只要有问题会及时和我爸爸交流!我一回家首先让我帮清理内存学习一下方法
可爱婆婆突然从床上爬起来…
如果老人家在使用智能手机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话,首先会向家人请教怎么解决,第二会向亲戚朋友们请教怎么解决,第三可能会向邻居的对门请教怎么解决。
1.寻求儿女或者身边年轻人的帮忙,如果儿女亲人都不在身边,可以给老人购买具有远程协助的智能机,如:锤子手机,这样无论亲人在哪?都可以帮助老年人解决这个问题
2.儿女亲人有时间多陪陪老人,耐心的教老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从使用微信语音,到语音转文字,到视频;或者如何使用抖音,姥姥80了,晚上睡不着刷会儿抖音就睡着了,当然要提醒适量使用,毕竟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
3.学无止境,无论老年人还是年轻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过程中感受到便捷,实惠的机会越多,自然会激发更大的学习动力。
4.智能手机设计人员以及app设计人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减少科技产品的边界,不但对年轻人好用,也要考虑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和app时会遇到怎样的问题。
老人使用手机相对于年轻人是很不熟练的,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当遇到问题时,优先当然是找自己的儿女解决,
除了身边家人以外,我爸跑去买手机的地方咨询售货员,也会自己打电话去问厂家客服。
智能手机的普及打开了新的互联网大门,各种信息充斥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光是小孩子被五花八门的内容吸引,成年人也是越来越依赖网络。
而在其庞大的“刷屏”队伍中,60岁及以上群体的网络普及率就占了38.6%,老人们的网瘾也是非常大,有的甚至每日在线时间长达10个小时。
恬恬生了二胎之后,基本上就把孩子托管在了婆婆家,两个宝宝的花销属实需要重回职场,不得已把两个宝贝都让婆婆先带着。
最近恬恬发现,自从丈夫给婆婆换了智能手机之后,婆婆看手机的时间都要比看孩子的时间要长,精力也都集中在手机上。
晚上恬恬去接两个宝贝回家的时候,进屋就看到婆婆拿着手机,两个孩子围在婆婆身边,眼睛都要贴上了屏幕,三个人看着手机哈哈乐。
恬恬也不好意思多说婆婆什么,照看两个孩子很辛苦,但是两个宝贝回到家里就吵着恬恬要看手机,说奶奶每天都带我们看搞笑的小动物,不给手机看两个孩子就吵吵闹闹的。
恬恬把这件事和丈夫说了,趁着两口子周末休息,丈夫合计和妈妈商量一下,少看会手机,没想到谈话的过程中,婆婆都是抱着手机嗯啊地应付着丈夫的建议。
看着婆婆网瘾这么大,恬恬也不放心再把两个孩子交给婆婆看着,索性请了个保姆专门照看。
其实现在很多家庭都会出现上述的现象,老年人越来越沉迷于电子产品,其实一部分也说明了当代家庭的孤独感。
家人之间的交流少,导致了老年人将情感投入到手机和平板之中,再加上网络上丰富的信息更能满足老年人的好奇心,即使带娃也仍抱着手机。
甚至有很多老人,为了让宝宝能够安静下来,专门带宝宝一起“上网冲浪”,美其名曰新式带娃法宝。
但是孩子们如果也沉迷手机、电脑,很容易影响自身的发育,不光是视力上的影响,缺乏锻炼和运动对于身体成长也不利,严重的还会影响其性格发展。
尤其是3~4岁的孩子,处于模仿的阶段,家长的行为很容易牵引着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旦让小小的孩子也增大网瘾,那就不好了。
作为新手父母,不要让家中的一老一小都“网瘾十足”,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做好和家人的陪伴,长辈帮忙照看下一代很不容易,年轻人也该切实地去关心到自己的父母。
老人玩手机的确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带娃过程中还是要少拿出手机来,其实有很多老人在带娃的过程中很讲究方式。
不使用手机的老人:这类老人压根就不碰手机,自然也不会带孩子玩手机,最多就是用手机接打电话,孩子自然不会被熏陶。
文化修养高的老人:有些老人受教程度很高,家中也多是书籍,平时也会带着孩子读书学习,或是带着孩子做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像是陪孩子下棋、种植一盆小花等等,每天也会把孩子的活动安排得满满当当,根本不给手机留缝隙。
有足够耐心的老人:很多老人愿意在孩子面前拿出手机,多是因为缺乏耐心,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也不愿意花时间照顾孩子。
索性就播放动画片或是玩游戏,有耐心的人带娃会认真地陪伴孩子玩耍,自然不会让孩子有时间接触到手机。
想要好好地陪伴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多花时间,虽然现在很多父母都是让老人带娃,但是在周末的时候还是有时间和孩子相处。
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机会,重视亲子关系的培养,可以闲暇之余带着家人做一些亲子活动,像是露营体验、户外探索、家庭旅行等等。
不要以为老人带娃了,自己就可以清闲了,想要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就要用心,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不要自己也在旁边一齐刷手机。
下班后多去和老人还有孩子谈心聊天,自己也要努力学习育儿的经验,提高文化素质,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习惯也要及时纠正。
【今日话题】
你们全家,谁网瘾最大?
婆婆最近迷上了逛店听养生讲座,她说听的是讲座,找的是欢乐。
公公去世十多年了,刚开始,排解寂寞靠的就是我们。阿辉先生每天下班后回家陪她,我和儿子周末回家跟她掺和,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来了。
慢慢地,婆婆接受了智能手机,并开始使用。没想到一用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方面我真是不佩服婆婆的勤奋与执着。
为了学用智能手机,她不耻下问,逮着我们谁就问谁,缺点就是不思考。啥时候点手机点不出来她要的东西了,马上就喊我们问。她不习惯去看手机屏上的字,或者说干脆就是不看,只管问。指给她看,她会恍然大悟地“哦——”一声,然后感叹说:“恁咋都振能啊!”问的次数多了,阿辉先生会不耐烦,说“这上面有字,你看字呗”,“给你说多少次了,都不记”……每逢这时,婆婆就喃喃说“不懂那”,或者说“记不住”。阿辉先生就说:“记不住那是你不用心。”因为是媳妇,加之常见像婆婆这样的学生,所以对于婆婆的求教,我倒是有问必答,阿辉先生责怪婆婆的时,我也多替婆婆辩解,我说你到咱妈这岁数,说不定还不剩咱妈嘞。后来,婆婆不但会用智能手机接打电话了,而且也有了自己的微信。
本来,婆婆是每天去一些商家的店里听讲座的,就是一些美其名曰的“养生讲座”,其实就是一些商家推销产品的宣讲。他们召集一些个老年人,每天就自家商品进行一个小时左右的讲座洗脑,然后给点儿小恩小惠,比如五六个鸡蛋,或者一袋盐,总之就是块儿八毛的东西。反正在家呆着也没事儿,人家又给东西,咋不去呢?更何况,店里多是些婆婆的同龄人,婆婆是爱交际的,加之店里的服务员为了钱,对待去店里的老人,那真是口甜得有的直接就叫“爸”喊“妈”了。
于是,婆婆觉得很快乐。并且很快显露出了自己的社交天赋,结交了几个好姐妹。
再后来,因为疫情,这些商家也与时俱进,纷纷开始微信直播带货,于是婆婆就迷上了微信群里听直播。
第一次进的群,是个什么旅行社建的群,主播叫刘亮。婆婆对刘亮,那绝对是“粉儿”。因为刘亮的直播多是晚饭时分,所以周末饭桌上,我跟着婆婆也“被”听了几次刘亮的直播,明白了刘亮被婆婆一众老人追捧的大致原因。(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