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sr线材模具厂商,[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肥皂盒三剑客,对比STAXSR407、507、L300LTD静电耳机(更新中)
很早之前就有对比一下这三只Lambda的想法了,不过最近才得以实现,这一切都要归功于@Yuri姐姐的帮助。
这三只其实可以说都是很有特点的耳机。其中407通常被认为是STAX老调音方向的终结,是最后的“Signature”。而在此之前推出的507,在定位更高的同时也和009一起代表着STAX声音风格的新方向。由此看来,X07这一代可以算得上是承前启后的一代Lambda了。而L300LTD则是只特殊的耳机——作为STAX创立80周年纪念限定的入门级产品,在低端产品L300的基础上换装了次旗舰L700的单元,而调音上则与其他STAX耳机都不同。
本次对比基于我个人的系统:
可以看出整个系统都是偏中正无染的(手办除外,这个偏活泼)。
Part.1407vs507
从外观及质感上看,虽然乍一看除了颜色以外看不出太大区别,但仔细观察还是能发现一些不同。两只耳机的主要区别在于407和507在金属材质和质感上的差异,以及头梁设计上的区别。407的线材采用的是扁平六芯的PC-OCC单晶铜线材,而507则在009的基础上增加了镀银线芯。耳罩部分,407采用了偏立体的棕色人工革,而我这只407的耳罩已经被更换成了507的偏扁平的黑色真皮耳罩,更加柔软。此外,407和507在声音表现上相似,都是真实细腻的“静电味”的声音。407的饱和度高,力度集中,更追求声音上的立体包围感;而507的边缘清晰,力度发散,重视层次的丰富,高频略多。
在佩戴体验上,407的头梁更加稳定扎实,更适合头小的用户。而507则可能在佩戴上显得有些晃晃悠悠,但其真皮耳罩长时间佩戴也不会感到不适。声音上,两者差异不大,都展现出了一种“静电味”的声音特色。
Part.2L300LTD
L300LTD是STAX为纪念自社创立80周年而推出的纪念产品,采用了SR-L300的传统头梁支架和OFC线材、L500的柔软人工革耳罩以及L700的单元。作为比较,与其一同推出的SR-009BK、SRM-353XBK只是外观改为了黑色,声音则没有变化。因此,L300LTD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限定”产品。
L300LTD的外观采用了与原版L300相同的老式纯塑料头梁,尽管在模具上与4系相同,但材质和做工上存在细微差距。腔体则是L300LTD与另外两只不同的地方,新设计的腔体更加贴合头部。佩戴上,L300LTD的重量是三只Lambda中最轻的。
听感上,L300LTD的声音表现直白,低频能量分布相对不均匀,中低频量感偏少,高频则过于突出,导致听感不够平顺,显得毛糙。不过,得益于新型单元的应用,L300LTD的素质仍然强于其前辈。
二、模具设计中浇口套尺寸SR19是什么意思,类似小圆的尺寸
SR是“steradian”的缩写,它指的是球面度。在几何学中,球面度用于描述三维空间中曲面的一部分。球面度的单位是立体角,类似于平面角度中的弧度。在模具设计中,球面度常用于描述浇口套等零件的尺寸,特别是在注塑模具中,浇口套是连接模具主流道和分流道的关键部件,其尺寸直接影响到注塑件的质量。SR值的大小反映了浇口套在模具中的特定位置和角度,从而决定了熔融塑料流动的方向和速度。
浇口套尺寸SR19具体指的是该零件的球面角度为19SR。这个值是在特定的模具设计标准中定义的,用于精确描述浇口套的尺寸和形状。在实际应用中,模具工程师需要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SR值来设计浇口套。例如,对于一些精密注塑件,可能需要使用较小的SR值以确保更均匀的熔融塑料分布,而对于一些大型或厚壁的注塑件,则可能需要较大的SR值来保证熔融塑料能够顺利填充整个模具。
理解浇口套尺寸SR19的意义,有助于模具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控制熔融塑料的流动,从而提高注塑件的质量和一致性。此外,通过调整浇口套的SR值,还可以优化模具的填充过程,减少气泡和空洞的产生,确保注塑件的表面质量和内部结构。
在实际操作中,模具设计师会根据产品要求和注塑机的能力,结合试验和模拟数据,不断调整浇口套的尺寸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注塑效果。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不断优化浇口套的设计,模具设计师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同时保证产品质量。
一插入魂30年——音特美“新”耳塞盘点(EVO、ER4/3/2)
原创2023-06-12 18:18·9块腹肌刘继芬一、前言
我一直对Etymotic音特美的耳塞情有独钟,十几年前买的第一条HiFi耳塞就是音特美的ER4S,后来知道ER4系列诞生的时长和我的年龄也差不多,可谓是缘妙不可言。1983年创立的Etymotic音特美是一家值得在入耳式HiFi耳塞发展史上大书特书的公司。1984年,世界上第一款入耳式耳机ER-1由音特美发明,至今仍在听力检测领域使用;1991年,世界上第一款入耳式Hi-Fi被动降噪耳机ER-4也由音特美推出,现标志着便携式耳机进入Hi-Fi时代;即使到了30年后的今天,“小四”仍是入耳式Hi-Fi耳塞音质、降噪能力的黄金标准,堪称耳机界活化石;2018年,被LucidAudio收购和WestoneAudio成为一家人之后,Etymotic迎来了久违的更新,不仅继续对ER系列继续更新推出ER3、ER2,甚至还“违背祖训”推出了更多低频的三动铁EVO,以适应更主流的口味。那么这批新推出的音特美耳塞究竟如何,还能保持以前ER4B/S/P时代的水准吗?这次就来聊聊我对EVO、ER4SR/XR、ER3SE/XR、ER2SE/XR的粗浅看法:下面我们进入正题,It‘stimetomusic~
二、音特美耳机参数规格盘点参数对比注:SE=StudioEdition:录音室版本,追求平坦的频率响应XR=eXtendedResponse:100Hz以下低频频段增加3-5dB频响,追求更好的听音乐趣,声音更加饱满SR=StudioReference:录音室参考版本,追求平坦的频率响应,适合做监听、参考使用
三、个人主观喜好排名ER4SR:??????????【自然、均衡、参考、空间感】,ER4/3/2系列耳塞的基点,均衡有参考性EVO:????????【立体、细节、瞬态、力度感】,和ER4系列一样属于旗舰定位,更有聆听乐趣ER4XR:????????【音色、均衡、流畅】ER2XR:????????【温暖、宽松、均衡、耐听】ER3SE:??????【均衡、易驱动、耐听】ER3XR:??????【音色、易驱动、耐听】ER2SE:??????【宽松、均衡、平淡】
四、详细评价1.音特美EVO:30年后的新起点EVO是音特美加入LucidAudio和WestoneAudio成为一家人之后推出的第一款多单元动铁耳塞。对于一般厂商来说出一款多单元动铁耳塞其实并不能算什么大新闻,但是对于“嘴硬”了30年“单动铁ER4isthebest”的音特美来说却是“划时代”的事情(狗头)。EVO采用3单元动铁(2低频1中高频),2分频,1导管,深入耳佩戴的设计。支持更换耳机线材,但插针使用比较少见的BaXT2规格(UE、Westone也在用这个规格)。对于EVO音特美官方的描述是“Thefirstmulti-driverfromEtymotic.Scientificallyengineeredforaccuracywiththepurestbass.”(Etymotic的第一个多单元耳机。通过科学设计以达到精确表现最纯净的低频。),侧重于描述低频,定位应该类似XR系列,更加适合HiFi玩家。优点:(1)低频表现非常好,收放自如,该有多少就多少,除了宽松度、空气感、规模感、气势略不如一些优秀动圈耳塞外,力度感、冲击力、纹理、细节表现都非常优秀;(2)音色在直白、还原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额外的空气感、色彩感,让聆听更有乐趣;(3)整体均衡、流畅、中性,声底干净不浑浊,也不会感觉偏暖;(4)空间很强,细节表现立体,感觉置身于一个立体的3D空间之中;(5)分离度、密度感、信息量、结像能力等细节表现好于ER4SR/XR,用来AB器材音源的差别比ER4SR更明显;虽然只是一个三单元动铁耳塞,但是解析力并不逊色于很多五单元以上的旗舰产品。缺点:(1)极高频部分缺失,听钢琴还有一些管弦乐器时,会有延展不上去的感觉,同时音色也会有些呆板,不够鲜活;(2)细节表现快速且直接,声音比较紧绷,听快节奏、编曲比较复杂的音乐时,容易产生听觉疲劳;(3)佩戴不方便,且挑人,佩戴不到位时不仅声音不对,人也非常难受;(4)金属注塑成型腔体碰撞时候会留下磕痕,并且容易磨损露出银色底色;(5)原线容易相互缠绕在一起,BaXT2插针规格小众,不容易选择升级线。其他:(1)佩戴,音特美的耳机音质都比较容易受佩戴、耳塞套影响,EVO同样也是;目前觉得标配的新双节套反而比三节套声音更好,使用三节套EVO声音会变得更平顺和ER4XR/SR拉不开明显差距;(2)声场,特殊的“临场感”一直是音特美耳机重要的特点;不同于ER4S/SR那种声音来自前方,坐在监听音响前的临场感;EVO的声音会感觉来自四面八方,“临场感”更像置身于音乐之中;(3)线材,EVO的线材非常轻,且几乎没有听诊器效应,如果耳塞本体你能佩戴的好的话(完全用耳廓支撑起耳塞本体),你会几乎感觉不到耳机线的存在;我也试过那条阻抗只有0.6Ω的UltraBaX线材,因为那条线材有耳挂确实佩戴会感觉更加稳固,但是声音我还是更喜欢原线的感觉;(4)驱动,EVO比ER4SR/XR更难推响一点,但是推好的难度并没有比ER4SR/XR高太多。
2.ER4SR:音特美新ER系列的基点小四从ER4S开始已经听了十几年,依旧是我最喜欢的耳塞,没有之一。新的ER4SR、XR同样喜欢,阻抗降低更加容易驱动,对前端包容性更好、声音稳定,基本已经取代我之前的老ER4S、ER4B成为日常聆听、监听、参考的主力。ER4SR背后音特美曲线的逻辑可靠性,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可以去翻翻论文,看看音特美的历史,这里主要讲点我自己的感受。ER4XR、SR都是非常优秀的。如果主要是买来听,ER4XR更合适。多出来的低频确实让它比SR更好听一些,但这也让它的低频的位置听起来感觉更加靠前。所以从空间感的参考性来说,还是SR比XR要好一些。优点:(1)参考性:ER4SR的参考性来自它的整体性,比如平坦的频率响应,合适三频比例、空间位置关系、不同声像之间的大小、层次关系、瞬态等等。以及音色的还原性。论单项素质,两端延展,其实比ER4好的耳塞多的是;(2)空间感:ER4SR的空间感类似在一个背景干净声学调教良好的房间里,坐在合适位置上听小尺寸监听音箱的听感,声音从前方传来,你像个观察者一样看着它们在你面前演绎;(3)平衡性:ER4SR在细节刻画和整体自然度之间的平衡性把握做得非常好,细节表现不会让人感觉到突兀;(4)隔音性:ER4的三节套,虽然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但深入佩戴确实让它的隔音性远强于一般耳塞;(5)稳定性:ER4SR的声音几乎不受煲机影响;而且哪怕是在手机、电脑等音质相对一般的前端下,它也能展现出完整的声音特质,不会出现推不好就完全不能听的情况。缺点:(1)极高频部分缺失,听一些钢琴或者管弦乐器时,音色会有些呆板,不够鲜活,形体也不够明确、丰满;(2)动态缺失,可能是单单元动铁先天的短板;(3)解析力有局限性,潜力降低,可玩性不如EVO还有上一代的ER4B、ER4S;(4)三节套佩戴不是什么人都能接受,虽然新的小号三节套已经大幅改善佩戴。其他:(1)佩戴:ER4SR使用三节套更好,个人觉得新的小蓝色三节套挺好。因为比于老款灰白三节套要更小、更硬、更耐用,佩戴的支撑性更好,也更容易戴的深入,更加隔音。但是声音会更锐利一些,横向声场也更小一些;(2)声场:ER4SR的声场规模听起来要比以前的ER4B、ER4S小,但是声场没有明显的边界感,很奇妙;(3)线材:ER4SR线材长度为1.52m,非常适合干活,但是出门使用可能还是长了点,重了点,推荐出门时绕耳佩戴;
3.ER4XR:不只是ER4SR的低频增强版根据官方描述,ER4XR相比ER4SR,在低于100Hz部分频响增加了3-4dB,在低于200Hz部分频响增加了1-2dB,增加低频以提升聆听乐趣;但根据网络上的拆机资料来看,除了频响的区别外,ER4XR使用丹麦声扬Sonion定制的er88单动铁单元,与ER4SR使用的楼氏动铁ED32885单元不同;按照以往的经验,声扬单元相比较于楼氏动铁单元,谐波失真特性会有些不一样,音色也会比楼氏单元听起来更鲜活,更有“动圈味”一些;也更容易受“煲机玄学”影响(参考以前FinalAudioFI-BA-SS);所以个人觉得XR相比SR,并不只是低频那里多一点这么简单,细微差别还是有的,只不过不会差别大到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耳机的那种地步。所以这里主要讲讲我个人认为的ER4SR、ER4XR声音差异(玄学);以及喜欢ER4XR的声音有没有必要升级上EVO(抛开预算)。ER4XR与ER4SR的差异:(1)音色:ER4XR相比ER4SR音色会更有色彩感一点,尾音更亮一点,金属感、线条感也更突出一些,乐感更好一点,但没有ER4SR听起来那么平顺;(2)形体:ER4XR相比ER4SR会更丰满一些,但结像比例会随之发生改变,听起来比ER4SR略微拥挤一些;(3)声场:ER4XR的低频位置会比ER4SR更加靠前,会有低频能量淤堵在胸口的感觉,导致空间感听起来没有ER4SR那样均匀、平坦。(4)耳塞套:ER4XR使用三节套横向声场会受到一定挤压,使用双节套则会改善这个问题。ER4SR则更适合三节套。ER4XR与EVO怎么选:(1)佩戴、隔音:ER4XR在佩戴的友好性、隔音性上都要比EVO好一些;如果适应不了EVO的佩戴,不是天选之子,建议还是选ER4XR;(2)空间感:ER4XR空间感类似ER4SR声音来自前方,EVO的空间感则是你置身在音乐之中,包围着你;喜欢哪种看自己;(3)低频:EVO的低频无论质、量都明显比ER4XR更强,毕竟多了俩单元。(4)高频:ER4XR的高频要比EVO听起来更明亮、饱满一些,延伸感也更好。
4.ER3XR/SE:更好推、更便宜、解析弱化的ER4XR/SR不知道什么时候,音特美“偷偷”推出了ER3XR/SE俩耳塞;ER3系列与ER4XR/SR同样使用单单元动铁,频响曲线“看起来”同样平直,价格还便宜一半,这是什么操作?不过实际听过之后,我大概能明白,ER3系列推出的目的了,下面简单讲讲:ER3XR/SE和ER4XR/SR的主要差别:(1)音色:ER3XR/SE的音色整体比较接近ER4XR/SR,但听起来更暗、更平淡、更呆板一些,原因是5kHz之后的频率响应能力要比ER4系列差一些;(2)解析:ER3XR/SE的解析力、结像能力介于ER2和ER4系列之间;(3)背景:ER3和ER2一样,背景都如不ER4那样干净、透明;(4)驱动:ER3应该是目前新音特美系列耳塞里最好驱动的,达到85dBSPL标准监听声压只需要0.02mW的推力,达到120dBSPL最大输出声压级也只需要63.1mW的推力;对于便携设备十分友好;(5)线材:ER3和ER2的线材看起来几乎一样,线长都是1.22m,但分线器颜色不同;相比ER4的线材更短、更轻,更适合出门使用;(6)外观:ER3是磨砂黑铝合金材质腔体,和ER2摸起来质感差不多,但是颜色不同。ER3XR/SE的一些玩法:(1)加阻抗:ER3可以通过加75Ω阻抗,把5kHz之后的频响补上去,以获得与ER4近似的频响;买一个阻抗头可能也就几十块,但ER4官价比ER3贵¥900,而且ER3还比ER4更好推;这么看,ER3的性价比是不是就来了?
5.ER2XR/SE:不只是HuFi动圈版ER4XR/SRER2系列于2019年发布,同样是棍子造型,直插式入耳佩戴,但是发声单元从单动铁换成了6mm微动圈单元,因此价格也更便宜;ER2系列并不是音特美的第一款动圈耳塞类产品,之前推出的MC3、MC5、MK5、kids系列也都是动圈产品,技术积累还是比较丰富的;那么便宜的ER2还有没有购买价值呢,简单说说我的看法:ER2系列的优势:(1)人声:ER2的人声部分和ER4听起来没有太大差距,清晰、中性且扎实;(2)宽松:动圈的宽松自然感独一份,尤其是低频部分,甚至延伸还比ER4更好一些,也没有ER4XR那种低频淤堵的感觉;(3)耐听:ER2的速度感比较适中,没有ER4那么快速凌厉,人听起来感觉会更舒适、放松;(4)性价比:ER2的声音完成度很高,整体性价比还是不错的;(5)佩戴:ER2系列因为4-10kHz偏少,而深入耳又会加剧8kHz附近减少的问题,所以更适合双节套“浅插”佩戴,相对来说佩戴更友好一些;ER2XR/SE与ER4XR/SR的差距:(1)音色:ER2相对来说听起来更加暗淡,音色更平淡,缺乏光泽感;(2)声场:ER2的声场要更小,同时也更加平面化,头中效应更明显;(3)结像能力:ER2的密度感、形体感相对没有ER4来的好,乐器结像听起来更虚、更模糊,形体感不明确;乐器融于背景之中,没有ER4那种乐器与背景剥离开来的感觉;(4)速度感:ER2相比ER4会有拖慢的感觉,瞬态不够凌厉;但属于正常水平;(5)背景的干净程度:ER2的背景会有浑浊的感觉,没有ER4那么透明、干净。ER2XR和ER42SE的之间如何选:个人比较推荐ER2XR,听感更有动圈特色,虽然失真比ER2SE更高,但是声音更放的开,动态更好,高频音色更讨喜,聆听起来更有乐趣。五、一些小贴士1.关于耳塞套的选择SE、SR系列个人建议使用蓝色小三节套,不算特别难佩戴,声音会比较平顺,隔音也比较好;EVO、XR系列个人建议使用新的双节套,解析力、音色色彩感、声场宽度都会更适合一些,但隔音相对不如三节套。2.线材的选择新的ER2SE/XR、ER3SEXR、ER4SRXR都已不再使用线材里加电阻、电容的调音方式,可以正常更换其他的MMCX升级线/平衡线;EVO使用Estron的BaXT2规格插针,线材和新的UE定制、WestoneMach系列通用;个人偏好使用原线,毕竟耳机还算是门精密科学,买音特美买的就是它的调音,换了线可能味就变了。3.有没有必要买官方的“苹果版”ER2SE/XR、ER3SE/XR都可以选择+¥50,购买“苹果版”(多送一条Lightning-3.5mm小尾巴);如果你是iPhone用户,且手上没有更高阶的HiFi小尾巴,或者非常注重出门的便利性,那么可以买官方的“苹果版”;个人觉得官方这条¥50的小尾巴音质还挺不错,驱动ER2、ER3、ER4都能获得完整的基础声音体验,而且基本没有什么底噪,出门听个响完全够用了;但如果你对音质有要求,建议还是直接上更好的小尾巴。结语写到这差不错5700多个字,能看到这的应该都是音特美的真爱粉了;以上都是个人的经验之谈,井底之蛙说的不全都对,但如果能对你有些小小的启发,那可真是太棒了~感谢阅读,祝您玩的愉快~#畅聊数码新品##数码爱好者#【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