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明成化瓷器拍卖价,[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2023年明成化瓷器拍卖成交价一览
No.1明成化青花折枝花卉卧足杯
拍卖专场:2023年6月24日迪拜-瓷器专场
起拍价:AED12800000
成交价:AED18000000(折合人民币:35461800万)
No.2明成化斗彩花蝶纹杯(一对)
拍卖专场:2023年9月30日新加坡拍卖-瓷器专场
起拍价:SGD5350000
成交价:SGD6000000(折合人民币:32098200万)
藏品描述:这对成化斗彩花蝶杯,描绘秋天乡居野景,纹饰简练,充满自然气息和生活情趣。
No.3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
拍卖专场:2023年6月24日迪拜-瓷器专场
起拍价:AED11800000
成交价:AED15000000(折合人民币:29551500万)
藏品描述:胎体洁白、构图均衡、色彩浓淡相宜,特别以名贵胭脂红为色地。
No.4明成化斗彩折枝花三果纹玉壶春瓶
拍卖专场:2023年12月16日卡塔尔拍卖-瓷器专场
起拍价:QAR4000000
成交价:QAR9500000(折合人民币:18849900万)
藏品描述:明成化斗彩折枝花三果纹玉壶春瓶,器形优美、色彩鲜艳、纹饰精美,备受推崇。
No.5明成化斗彩喜上眉梢天字罐
拍卖专场:2023年9月30日新加坡拍卖-瓷器专场
起拍价:SGD3340000
成交价:SGD3500000(折合人民币:18723950万)
No.6明成化斗彩三秋杯
拍卖专场:2023年6月24日迪拜-瓷器专场
起拍价:AED6600000
成交价:AED8000000(折合人民币:15760800万)
藏品描述:轻灵秀巧的斗彩瓷杯,绘有蝴蝶飞舞,具有明代成化斗彩特有的紫彩。
No.7明成化斗彩开光折枝莲花纹罐
拍卖专场:2023年6月24日迪拜-瓷器专场
起拍价:AED6700000
成交价:AED7000000(折合人民币:13790700万)
藏品描述:罐体斗彩装饰,腹部折枝莲纹,整体色调柔和,装饰构图匠心独运。
No.8明成化五彩釉下彩兽纹瓶(一对)
拍卖专场:2023年12月16日卡塔尔拍卖-瓷器专场
起拍价:QAR6380000
成交价:QAR6380000(折合人民币:12659196万)
No.9明成化斗彩鸳鸯戏水纹天字罐
拍卖专场:2023年12月16日卡塔尔拍卖-瓷器专场
起拍价:QAR5880000
成交价:QAR6000000(折合人民币:11905200万)
No.10明成化粉彩山水楼阁图碗
拍卖专场:2023年12月16日卡塔尔拍卖-瓷器专场
起拍价:QAR2100000
成交价:QAR4800000(折合人民币:9524160万)
藏品描述:碗身粉彩绘山水楼阁图,山木远近错落有致,画面气韵生动。
No.11明成化御制珐华龙纹罐
拍卖专场:2023年6月24日迪拜-瓷器专场
起拍价:AED1100000
成交价:AED2000000(折合人民币:3940200万)
No.12明成化斗彩人物故事纹长径瓶(一对)
拍卖专场:2023年9月30日新加坡拍卖-瓷器专场
起拍价:SGD500000
成交价:SGD520000(折合人民币:2781844万)
藏品描述:长颈,通体斗彩装饰,人物生动,布局疏朗,景物相连,器型饱满丰润。
拍卖征集:哈布斯堡2024新加坡·中国珍藏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机构:哈布斯堡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征集截止:2024年5月10日
拍卖地点:新加坡滨海湾金沙酒店会展中心4层宴会厅
1.成化年制瓷器是中国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生产的瓷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2.成化年制瓷器的价值难以一概而论,因为它们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瓷器的尺寸、保存状况、纹饰、胎质和市场需求等。
3.通常,成化年制瓷器的市场价值可能从数千元人民币到数百万元人民币不等。具有复杂纹饰、良好保存状况且来源明确的瓷器通常价值更高。
4.然而,对于特定瓷器的确切价值,只有经过专业的瓷器鉴赏家和古董评估师进行详细检查后才能确定。
15年前,还在顺德海关上班的当年明月(石悦),用业余时间写出了《明朝那些事儿》。
与此同时,还在南昌海关上班的涂睿明,也以网名“涂鸦”在文学论坛上崭露头角。
?涂睿明。
虽然都是喜欢读书写字,15年后,当年明月依然呆在公务员系统,涂睿明却华丽转身,成为了陶瓷文化研究者和作家。继《制瓷笔记》《捡来的瓷器史》《纹饰之美》之后,涂睿明又推出一本讲述陶瓷之美的全新力作——《古瓷之光》。
清康熙豇豆红“八大码”。
唐三彩马形神兼备。
古瓷之美,源于器物。如同语言,理解美、欣赏美需要学习。当我们在博物馆中面对一件瓷器时,该如何去欣赏它造型的优雅,颜色的美妙,画面的意趣?或许,我们只有了解了细节的深意,背后的故事,才会对中国陶瓷的美,产生更加具体、深刻的认知和感受。
古瓷之美,真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美”字可以笼统概括。
77件至美珍宝,串起了古瓷之美
“工匠无法著书立传,文人不懂制作工艺。”这样的矛盾,被能写书、会制陶的涂睿明化解于无形。
涂睿明接连推出的多本著作,从不同的视角切入,传承传播传统陶瓷文化、美学,推动传统陶瓷艺术的当代转化。《制瓷笔记》,从一个制作者的角度,以所见所思所感,谈论陶瓷的制作工艺。《捡来的瓷器史》,把陶瓷发展比作一个孩子,用朴素的文字讲述了陶瓷的成长历程。《纹饰之美》选择了更小的一个切入点,从瓷器的纹样,来审视传统的瓷器文化。
侈口、直颈、圆腹,以青花绘龙纹。每每在陶瓷鉴赏书上看到这样的文字的时候,涂睿明总觉得这些术语跟观察并欣赏一件瓷器毫不相干。
在涂睿明眼中,陶瓷之美的历史,不过是一件件美妙陶瓷的历史,像一颗颗串起来的珍珠,在历史上闪烁着迷人光彩。
于是,说到宋瓷,涂睿明脑中浮现的是汝窑水仙盆,官窑的弦纹瓶,建窑的兔毫盏;说到明代瓷器,涂睿明想到的是翠青釉三耳盖罐、甜白釉梅瓶、填红三鱼高足碗、青花海水龙纹抱月瓶。
《古瓷之光》以朝代为序,遴选了中国陶瓷艺术史上77件至美珍宝,从古瓷的造型、色彩、材质、工艺、历史背景、文化意义等角度切入,娓娓道来这些陶瓷器的各种变化之美。
不必说柔美饱满的元龙泉褐彩玉壶春瓶,也不必说优雅迷人的清康熙青花团花锯齿纹摇铃尊,更不必说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明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盘,或带有晕散如水墨的画意,或藏着洁白如玉的胎体,或闪着蓝宝石般的色彩,每一件都具体、真切、无与伦比,它们串起如项链。
长沙窑质朴的表面下,却有着可贵的直率与天趣
每一件古物,都是时间的沉淀,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匠心、气度和灵性。
“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居此宅,日日斗量金。”几句看起来很俗套的大白话,却堂而皇之地题在长沙窑的瓷器上。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长沙窑的瓷器,或许会觉得它质地粗糙,颜色土黄浑浊,画面潦草随意。论高贵优雅,不如汝窑;论明净华美,不如青花。但是,它质朴的表面下,却有着可贵的直率与天趣。它的画风,充满了民间的情趣;它的题诗,如同当下的流行歌曲;它的物美价廉、品种多样,满足了生活所需。
唐代长沙窑的瓷器,也因此在历史上创下难以想象的辉煌,它随着商船运往朝鲜、日本,它的身影遍布东南亚各国,甚至远至非洲。仅在黑石号沉船上,打捞出来的长沙窑瓷器就多达5万件。
陶瓷工艺是一个持续不断地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从原始的陶瓷到唐代再到宋代,然后元明清,其实是在不断进步的。
长沙窑学习了越窑青瓷而大胆创新,发明了青瓷釉下彩、白瓷釉中挂彩的新工艺,并把其与传统的装饰技艺如划花、刻花、模印、粘贴、捏塑等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定程度上,长沙窑瓷器技术上还是不够成熟。虽然它已经出现了釉下彩,但是,在精致的程度,色彩的运用,包括釉层和造型等各个方面,跟元代的青花瓷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甚至可以说是不同的物种。
但是,长沙窑瓷器的基因,已经写在了陶瓷史的遗传密码中,即便是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变化,人们依然能够在元代的青花瓷上捕捉到“釉下彩绘”的身影。
青花瓷是人类科技与艺术最杰出的成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经得起时间磨砺的元青花,以其艳丽的蓝色,征服了世界。
于是,消失了数百年之后,长沙窑的“釉下彩绘”,又在青花瓷上得到了基因传承。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为什么值2.8亿元?
?鸡缸杯好在“斗彩”和成型工艺。
沈从文说:器物之上,常见匠人之心,常怀生活高意。即便是喧嚣一时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最初烧造出来的目的,既不是为了当艺术品,也不是为了收藏,而是为了使用。当然,在使用之外,还兼具欣赏性。
7年前,收藏家刘益谦以2.8亿元的价格,拍下了声名显赫的鸡缸杯,某种程度上,令瓷器走进了更多世人的视野。引发普通人关注和争议的一个话题是,鸡缸杯为什么这么贵?这是不是富人洗钱的游戏?
其实,鸡缸杯在历史上一直非常昂贵,明代万历时期就有记载说这个鸡缸杯值钱10万两。这件拍卖的鸡缸杯,之前曾经被拍卖过两次,每次都创下了天价。拍卖会更关心一件瓷器的真伪,稀有程度,时间是否久远,它为谁烧造,被何人使用,收藏又流转于何人之手。在拍卖之前,这件作品的预估价是2亿到3亿。所以,2.8亿的成交价并没有超出专家的估计。
从瓷器本身的角度来看,这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当时也是能够代表一个时代工艺高峰的一件作品,比如说,它的胎很薄。虽然它是一个小杯子,但实际上要做到非常薄的胎,放到今天来看都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我们今天看一件瓷器很薄,光线可透,都会发出赞叹,这样一件瓷器出现在差不多500年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从横向对比来看,当时的欧洲还只能烧陶,那就更能够理解它所取得的成就有多么了不起。除此之外,也因为它在历史上就一直是一件明星级的收藏品,历朝历代都不断地被谈论,不断地被仿制,所以到今天,它以这样的一个高价成交,其实是不足为奇的。
唐时煎茶,宋时点茶,明时散茶。瓷器的一大功能就是喝茶用的。刘益谦在交割的时候,拿着这个鸡缸杯喝了一口茶,看似“暴殄天物”,其实,这个举动恰恰回到了陶瓷的本来面目。这件放在博物馆里令人高山仰止的作品,最初烧制出来就是为了皇帝的日常使用。
我们现在看到的古代艺术品,很多都在私人藏家手上,有很多也是在使用的。比如说,上海博物馆的清雍正粉彩福寿双全橄榄瓶,它被拍卖之前是在美国一个大家族的家里面,当时是当做台灯的灯座使用的,回归上海博物馆前的拍卖价却高达4150万港元。
不过,在涂睿明看来,明成化斗彩鸡缸杯是个酒杯,它应该用来喝酒,而不是喝茶。
对话
不能简单地用价格来判断古代文物的价值
潇湘晨报:《古瓷之光》以77件至美珍宝,全方位展现了中国陶瓷的材质之美、工艺之美、生活之美,提供了多角度的古瓷观赏之道。77这个数字,是不是有特殊的含义?
涂睿明:我们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数字有意义。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最初的时候本来计划写100件,当然,100件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在后续的写作过程当中,觉得时间有点不够了,恰好“77”刚好也是我出生的年份,就选了77件。虽然它可能并没有什么意义,但是你把它说出来,在这些巧合或者貌似巧合中,好像就有了点什么意义。
潇湘晨报:如果只选3件至宝的话,你最喜欢的是哪几件瓷器?
涂睿明:只选3件至宝的话,我会选五代越窑双系罐、明永乐甜白釉刻花缠枝莲纹梅瓶和康熙豇豆红“八大码”。瓷器上的白色,或叫牙白,或叫卵白,或叫青白,即便略有差别,也难辨认。只有“甜白”,才是最传神的。面对明永乐甜白釉刻花缠枝莲纹梅瓶时,你会发现,那是一种温润的白,白中稍稍偏灰,让人有种腻腻的质感,难以捉摸,又难以言表。只有联想到白色的糖,才油然而生满口生津的感觉。
潇湘晨报:你在《捡来的瓷器史》中说:“和人一样,陶瓷从‘幼儿’长成‘青少年’,再长成一个‘巨人’。”《古瓷之光》也把先秦瓷器比作“初生”,汉唐瓷器是“成长”,宋瓷是“初长成”,明瓷是“巨人”。每件美妙的陶瓷,都像珍珠一样,映射着时代万象。陶瓷之美,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与古人的生活发生联系的?
涂睿明:陶瓷的美,首先是服务于生活,是为了实用而产生的。人类生活中最早的陶器基本上都是器皿,它们并不是为了美而创造,而是为了实用而创造。但基本上实用的器物往往都是美的,甚至于成为美的典范。不过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会开始有一些主动的对美的追求,比如在器物上面的附加装饰。这两者有时候相辅相成,有时候也会产生一些矛盾。但总体而言,随着人类生活的拓展,实用器物的增加,陶瓷也在不断地为服务于人的使用,产生新的器物,服务于古人的生活。在这一点上,从古到今都是没有中断过的。我们很少能够看到有完全脱离于使用而烧造的器物。即使我们能看到一些看似没有用处的器物,往往也有一定的使用功能。
潇湘晨报:传统的关于陶瓷美学的书,都是停留在概念上,只是把美学的概念套在陶瓷发展的历史上。你将瓷器之美归纳为四个部分:造型、装饰、质地和工艺之美。在你的笔下,中国瓷器不仅有造型的优雅、颜色的美妙、画面的意趣,还有细节的深意和背后的故事。作为现代人,走进博物馆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与欣赏陶瓷之美?
涂睿明:对于欣赏美而言,我们当然可以与美不期而遇,就是你看到一件器物,它打动你,你虽然说不出所以然,但是深深地感到震撼。不过,美的欣赏仍然是需要学习的,或者说你通过学习会给你带来更丰富的、更深刻的体验。
我把瓷器之美归纳为四个部分,是认识陶瓷之美的一个框架,我们要去懂得欣赏陶瓷之美,还是需要对一件一件的瓷器进行分析。在体验每一件瓷器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学习一些方法,只是它是通过案例的方式。当你积累了一定的美学经验和观看的方法,再进入到博物馆的时候,就可以用这样的经验和方法去观察那些以前可能没有看到过的瓷器,获得不一样的体验。除此之外,博物馆的欣赏会有一个天然的屏障和遗憾,就是无法使用,很难有上手的机会。所以,在可能的情况下,在生活当中可以去选择一些经典的器物去使用,在使用的过程当中的这种欣赏,会有不同的感觉,或者说有更深入的体验,因为大多数的器物烧造出来都是供人使用的。
潇湘晨报:在世俗的眼光里,价格更高的事物,似乎具有更高的价值。你在书里提到了两件拍卖价格奇高的瓷器,除了2.8亿元的鸡缸杯外,还有一件是成交价高达2.3亿元的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你看来,这两件瓷器,哪件更美、技术成就更高、更有价值?
涂睿明:我们其实不能简单地用价格来判断古代文物的价值。因为评价的维度有很多,从艺术价值到史料价值到它的珍稀程度等,决定因素很多。
古代陶瓷和其他艺术品还不太一样,可能艺术品比较核心的是艺术价值,就是这一项的权重会很重。但是作为古代陶瓷,艺术价值在其间占据的比重,可能不是决定性的,或者它只有一定的比重。所以,我们其实很难单纯地通过价格来判断它的价值高低,当然了,一般而言,价格高的瓷器,艺术价值都不会太差。
如果就这两件瓷器来比较的话,我可能会更倾向于斗彩鸡缸杯。从绘画的角度,斗彩鸡缸杯可能还不如鬼谷子下山大罐画得好。其实,陶瓷上的绘画特别是这类绘画,都没有特别高的成就,但是成化斗彩鸡缸杯有一个特殊的价值就在于它非常有趣,有点像儿童画,一般画家不太会这样去画画,这也是为什么文人对它很推崇。就好像现在很多职业画家,他们可能有的时候看到一些儿童画觉得非常好,觉得我可能画不出来的状态是一样的,这也是古代文人经常会讲的一个字叫“趣”,是一种很被文人珍视的品质。比较起来,显然,斗彩鸡缸杯在这个上面是有特殊价值的。事实上,这一类的瓷器在整个古代陶瓷史上都不多,而它又出现在这种宫廷陶瓷当中,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潇湘晨报:在介绍“清雍正粉彩福寿双全橄榄瓶”时,你对雍正皇帝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认为他“在瓷器上取得的成就甚至超过作为一个皇帝的功绩”。书中与雍正相关的瓷器,也有10件之多。这样的评价,主要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以雍正为代表的宫廷审美,对于瓷器工艺和艺术的推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涂睿明:对于雍正皇帝,如果从陶瓷美学的角度去看,我们可能会有一些有趣的发现。一个当然就是宫廷美学,另一个是文人系统,再就是民间美术的影响。雍正时期,刚好是陶瓷工艺真正意义上集大成的时候,基本上最重要的工艺都已经出现了,所以他在工艺上面是没有什么限制的,只要能想到的陶瓷都可以在工艺上实现。
其实,这也是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在整个陶瓷史上,我们所说的宫廷美学,首先是要满足皇帝的审美观。皇帝所代表的宫廷美学,如果更符合文人的审美标准或者传统,就会得到更高的评价。
潇湘晨报:明代文震亨所著的《长物志》,可谓是生活美学的集大成者。明代书画家沈春泽也在《长物志》的序言里说,从闲事长物里可以看出人品。你将陶瓷文化发展公司起名叫“长物居”,是不是也受了这本书的影响?
涂睿明:我在读《长物志》之前,其实最早看的是那个王世襄先生的《俪松居长物志》,是他的一本收藏集。然后才读到《长物志》,所以后来我公司取名长物居的时候,主要就是因为当时在读王世襄先生的那本书。
潇湘晨报:对于清康熙青花夔凤纹双陆尊,你说将以自己的方式来仿制它,不知会从哪方面开始着手,目前进展如何?
涂睿明:双陆尊的仿制其实没有特别高的技术难度,主要是我自己在写作过程当中的一个误会,我以为它是单面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产生了这样的一个印象,写的时候也没特别想。
但是后来发现这是一个误会,它其实还是做了装饰,所以我在文章里面写叫“一步之遥”,从工艺品上升到艺术品,把背面剪掉就可以了,那它就是一个质的提升,所以我觉得在仿制的时候我就只做一面吧。
一方面是致敬古代的经典,另外一方面,就是把那一步走出去。去年烧了几件,今年会重新烧,还会尝试用一些不同的工艺,比如釉里红或者青花釉里红这样的。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储文静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