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王健林如何成为首富,你知道王健林怎么发家的吗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王健林能拿出500亿现金吗,[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王健林如何成为首富

  一、敢闯敢试

  他是敢为天下先的地产大亨,他是与马云对赌一个亿的冒险家,他是中国的房地产首富,三年内,两次荣登“胡润房地产富豪榜”榜首,更是以集团形式捐款超过28亿的慈善家,他胆识过人,霸气外露,是血气方刚的企业家,他扬言只要万达进入的行业,其他的企业都没有机会做老大。他拒绝模仿,大胆创新,是名副其实的行动派。他就是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

  受家庭的影响,15岁的王健林就从四川来到东北,入伍参军,并且在28岁就成为了一名正团职干部。在1987年,为了响应国家“百万裁军”的号召,王健林告别了自己18年的部队生活。转业后,王健林来到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任办公室主任。但很快,本认为仕途无量的王健林竟弃政从商,通过企业改制的机会,创建了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迈入了房地产这个圈后,万达的第一桶金是大连市政府北门的棚户区改造。这是一个多少有些无奈的举措,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万达拿不到当时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需的配额,只能承接旧城改造这个不被看好的工程。王健林作了大胆的尝试,铝合金窗,防盗门,改明厅,设洗手间,这些现在看来的“小儿科”,在当年都是创举。因为给每个房间设洗手间,万达还遭到了纪委的审查,其时这是局级以上干部住房才有的配置。万达在这个项目挣了近千万,更重要的是闯出了一条新路,成为全国首家进行旧城改造的企业,迅速做大了企业规模。

  成为全国房地产第一家跨区域发展的企业,也是万达大胆闯出来的。万达异地开发的第一站在广州,五六年下来,没挣到多少钱,但增强了信心,既然在当时所谓的圣地、房地产发源地都能站住脚,还有什么好怕?自此,万达“更多锻炼胆量,一发不可收拾”,成为全国跨区域最多的企业,遍布80多个城市。

  敢闯敢试不是蛮干。王健林如此界定两者的区别:“敢闯敢试是看准了去试不怕失败,蛮干是没有目的去干。”“看准了”,也就是把握大方向。

  二、长袖善舞

  不怵官场、往来自如,天生的大院气质,言出必行的个性,这样的“势”能让王健林颇显神秘——在很多人的眼中,受政府青睐的万达似乎游离于市场竞争之外。王的父亲曾是省级官员,这样的家庭环境,让王对权力体系并无神秘感。而18年的军队生涯以及转业后在国企的经历,同样让王健林深谙政府之道。他对大政方针、行业趋势、发展热点,始终抱有远超普通中国商人的热情。他是这个时代出色的机遇猎手,发现了最厚的雪——利润丰厚的地产行业;最长的坡——城市化进程、消费勃兴的几次重大的机会。万达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产品的成功,更因为它能准确卡位时代。

  很多开发商至今对商业地产的理解是做持有型物业收租,这种立意就比万达差了许多。万达的商业地产不只是收租物业,而是改变城市功能、结构的产品。市长们对万达广场的追捧,是因为它有把城市非中心变成中心的能力,这是地方政府业绩的孵化器。万达广场18个月开业,则满足了地方官员在任期内看到政绩的需要。

  三、执着创新

  关于万达,可以轻而易举地看到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它的产品(地产、院线、百货等)都是市场化的;另一方,它似乎总受到政府的青睐。在一个政府完全垄断了资源供给的行业,彻底市场化只是梦想。“理想主义者万科,会被动地弯腰;现实主义者万达,是主动但有尊严地弯腰。”万达的尊严,来自于它的创新能力。万达发明了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地产发展模式—综合体发展模式,业界评价万达武汉楚河汉街项目“改变了武汉的功能和定位”。“我为什么一直要搞创新,就是要政府来主动找我。你要是去找它,它牛哄哄的,要是吃拿卡要怎么办?你是给还是不给?它要是来找你就容易得多。”王健林说。

  “我就是不信邪。”王健林说。万达早期商业地产项目不成功,他亲自向美国一家擅长做商场人流动向设计的购物中心学习。万达规划院副院长朱其玮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2003年春节前一天,绝大多数员工都已经离开,王健林让朱把购物中心的设计图拿给他,春节期间接着研究。万达院线、百货在成立之初都不被看好,甚至遭到内部人的反对,都没有让王健林动摇。武汉的汉秀有复杂的水下机械设备,最初只有好莱坞一家公司能做。这家公司得知万达已决定投资后,故意将1500万美元的价格提到了4500万。“这小子把我身上创新精神彻底激活了。要是2000万美元,我就让他做了。”王健林一想到以后还要处处受制于人,就改变了主意,自己研发这个东西“总不会比神五、神六还难吧”。最后,这套设备还真让万达自己做出来了。

  四、善于借势

  “做企业一定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王健林如是说。他善于借势,2002年,万达尝试向商业地产转型,首先想到了要与世界500强公司合作。为了说服沃尔玛,他亲自数次登门拜访相关负责人,竟然不得入其门。后来还是通过政府人士的牵线,才最终达成合作。在万达初期扩张中,和世界500强公司站在一起的小公司万达,增加了与政府谈判拿地的筹码。

  如今宾主易位,沃尔玛要拜访王健林,也要提前若干时间预约。在2008年之后的快速扩张时期,万达将政府的势能用到了极致;而收购AMC,更是借到了文化产业热的东风。“亲近政府,远离政治”是王健林的名言,他认为万达获得超越发展,是因为它能做“国企不会干、民企干不了的事情”。万达所做的很多项目,国企没有相关的能力与人才;而动辄几十上百亿投资,对民企门槛又太高。王健林曾在一个国企培训局给很多国企领导讲课,他在课上说:“今天民营企业已经不是过去了。如果出现一批500亿规模、未来上千亿的企业,民企也能办大事,国企就会彻底没戏。”

  五、现金为王

  外界一直对于万达的扩张速度和资金链十分关注,王健林认为,“扩张肯定是有这个风险的,没有风险就不是做企业了,做什么都是有风险的,企业本身就是风险和机遇并存。那就是看你在控制风险方面掌握得好,可能就发展的更好。”万达体量越来越大,(扩张)速度好像也没有减缓下来,很多人是有担心的,作为我们自己内部主要控制的核心就是控制好现金流,就是确保有足够的现金流量和防范。就像家庭一样,一定要存一点钱,防止出现意外的事,做企业也一样,除了正常的现金流以外,要有足够的现金流的余量来防止出现或者是不确定性出现,因为不然的话,像我们每年投资量这么大,所以我们万达现金流是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和第一位的。

  六、专业慈善家

  在外界给予的众多耀眼的头衔之下,万达王健林独爱慈善家的封号。事实上,作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王健林,有着自己的计划,还对慈善的目的和创新提出了个性鲜明的看法。在他看来,慈善本身不为博名,至于做慈善的这些年,无非就是企业的现金流实力越来越大,可能每年的规划预算在这方面多一点。同时,他还为万达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我们近期做的计划就是,从2011年到2015年是20亿,平均每年4亿的安排,并且有专门的团队来运作这个事情。”

  “如果我的商业地产上市,可能我就会宣布把我在商业地产集团这部分股份捐出去,做一个大的慈善基金。这块资产大概相当于我在商业地产的资产的90%。慈善是一门专业,我们仅仅把它看成乐施行为是不对的,我会找一个团队来运作这个事情。”王健林表示。

  此外,王健林个人还想在未来更多地支持青年创业作为慈善发展方向,“从2000年到现在,几乎没有出现成功的创业家。我觉得如果中国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出现断代,可能对国家的危害比政策的失误更危险,所以从这个层面讲,我愿意支持更多的青年创业。”他认为有更多人创业,国家才有希望。

  七、高度重视诚信

  王健林把诚信经营和狠抓工程质量作为开创事业的立足点。1991年,王健林带领大连市西岗区住宅开发公司(万达集团前身)开发的大连市民政街小区成为全东北第一个住宅工程质量全优小区,被首届“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组委会授予当年全国唯一一块“优质住宅工程”奖牌。

  1996年初,针对当时房地产行业质量低劣、面积短缺、欺诈销售的普遍现象,王健林在全国房企中率先提出“三项承诺”,保护消费者利益。2000年6月29日,建设部、中国消费者协会等六家单位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千人大会,推介万达集团销售放心房的经验,王健林作为房企唯一代表做典型发言,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建设部首次推介一个房地产企业的典型经验。

  八、真情关爱员工

二、王健林是否成功超越马云成为首富?

万达商业地产上市首日涨幅有限,首富之位未变


万达商业今日挂牌上市,开盘后股价波动不大,截至9:47涨幅不足1%。根据胡润先前的计算,王健林若要超过马云成为中国内陆首富,万达商业地产的股价需上涨30%以上。然而,今日的股价表现显然未能使他实现这一目标。


胡润研究院的最新报告显示,若要王健林夺回首富宝座,万达商业地产和万达院线在年底成功上市后,股价至少需上涨30%以上。马云的阿里巴巴上市之初曾有38%的涨幅,这为王健林设定了一个较高的追赶门槛。


尽管如此,胡润百富的创始人胡润认为,王健林和马云正在积极进军全球十大富豪之列,显示出他们各自庞大的财富积累和商业影响力。


王健林的财富版图包括万达商业地产、万达院线、AMC美国院线股份以及众多未上市资产。万达商业地产上市后,王氏家族财富预计将达950亿元,占62.7%的股份。上市后,这部分股份将被稀释至53%。


万达院线深圳上市后,家族财富预计增加至130亿元,上市前王健林家族持股68%。此外,王家还持有AMC80%股份,价值约120亿元。未上市资产中,包括艺术收藏、万达百货、旅游地产(如长白山度假区和西双版纳项目)以及文化资产(如大歌星、华夏时报和万达影视)估计价值250亿元。


王健林能拿出500亿现金吗

尽管如此,今年9月的胡润百富榜上,马云家族仍以1,500亿元领先,王健林以1,450亿元紧随其后,首富之位尚未易主。

三、你知道王健林怎么发家的吗

  王健林为什么这么有钱?相信很多人很好奇王健林怎么发家的致富的?下面我整了王健林发家史揭秘。一起看看吧。

  王健林怎么发家的

  在中国的顶级富豪榜上,马云和王健林分别代表着两类不同产业的发展,马云的成功离不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而王健林可以说是靠着传统的房地产业一步步打拼上来的,王健林早年的时候在政府单位任职,后来其政从商,他的发家史让人好奇。

  在万达版图上,可以看到庞大的产业群:房地产开发(重资产,轻资产),电影产业链(电影院线、投资、发行),旅游产业链(酒店、旅行社),高科技文化产业链(秀,电影乐园,动漫),消费产业链(百货,ktv,游艇,儿童游乐),体育产业(马德里竞技俱乐部,盈方体育),金融(百年人寿,快钱),还有以万达广场为平台的o2o。在这些产业群中,已经有两个世界第一:商业地产、电影院线,还有若干中国第一。

  世上没有白来的富贵,来看看王健林是怎么成功的吧

  弃政从商,看准了就要去试

  受家庭的影响,15岁的王健林就从四川来到东北,入伍参军,并且在28岁就成为了一名正团职干部。在1987年,为了响应国家“百万裁军”的号召,王健林告别了自己18年的部队生活,转业后,王健林来到大连市西岗区区政府任办公室主任。但很快,本认为仕途无量的王健林竟弃政从商,通过企业改制的机会,创建了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迈入了房地产这个圈后,万达的第一桶金是大连市政府北门的棚户区改造。这是一个多少有些无奈的举措,作为一家民营企业,万达拿不到当时房地产开发项目所需的配额,只能承接旧城改造这个不被看好的工程。王健林作了大胆的尝试,铝合金窗、防盗门、改明厅、设洗手间,这些现在看来的“小儿科”,在当年都是创举。万达在这个项目上赚了近千万,更重要的是闯出了一条新路,成为全国首家进行旧城改造的企业,迅速做大了企业规模。

  敢闯敢试不是蛮干。王健林如此界定两者的区别:“敢闯敢试是看准了去试不怕失败,忙暗示没有目的的驱赶。”看准了,也就是把握大方向。

  机遇猎手,准确卡位时代

  不怵官场,往来自如,天生的大院气质,言出必行的个性,这样的王健林颇显神秘——在很多人眼中,受政府青睐的万达似乎游离于市场竞争之外。王健林的父亲曾是省级官员,加上18年的军队生涯以及转业后在国企的经历,让王健林深谙政府之道。他对大政方针、行业趋势、发展热点始终抱有远超普通中国商人的热情。他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机遇猎手,发现了最厚的雪——利润丰厚的地产行业;最长的坡——城市化进程、消费勃兴的几次重大机会。万达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产品的成功,更因为它能准确卡位时代。

  很多开发商至今对商业地产的理解是做持有型物业收租,这种立意就比万达差了许多。万达的商业地产不只做收租物业,而是改变城市功能、结构的产品。市长们对万达广场的追捧,是因为它有把城市非中心变成中心的能力,这是地方政府业绩的孵化器。

  借东风,企业要顺势而为

  “做企业一定要顺势而为,不要逆势而动。”王健林如是说。他善于借势,2002年,万达尝试向商业地产转型,首先想到了要与世界500强公司合作。为了说服沃尔玛,他亲自数次登门拜访相关负责人,竟然不得入其门。后来还是通过政府人士的牵线,才最终达成合作。在万达初期扩张中,和世界500强公司站在一起的小公司万达,增加了与政府谈判拿地的筹码。

  如今宾主易位,沃尔玛要拜访王健林,也要提前若干时间预约。在2008年之后的快速扩张时期,万达将政府的势能运用到了极致;而收购AMC,更是借到了文化产业热的东风。“亲近政府,远离政治”是王建林的名言,他认为万达获得超越发展,是因为它能做“国企不会干、民企干不了”的事情。王健林曾在一个国企培训局给很多国企领导讲课,他在课上说:“今天民营企业已经不是过去了。如果出现一批500亿规模、未来上千亿的企业,民企也能办大事,国企就会彻底没戏。”

  风光背后,不为人知的狼狈过往

  我们只看到如今王健林作为首富的风光,却不知道他狼狈不堪的过往。

  创业初期,王健林曾经从政府手中接下一个做了一半的项目,但是签完合同以后突然遇到全国“治理整顿”,贷款就变得非常困难了。为了启动这个项目,王健林需要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当时的情况是有土地做抵押,所有的手续也都健全,但找了几十家银行,没有一家愿意贷给他。这个项目可以说是让王健林追悔莫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健林有一段时间九天九夜都睡不着觉,不管是吃安眠药还是打针都没有任何作用,以至于到后期整个人开始精神恍惚。第十天早上,王健林在开会的时候倒地昏迷了,被急送到背景的一家大医院治疗。如果不是北京的医生治疗得当,也就没有现在的万达,可能精神病院会多个病人。

  除此之外,王健林在投身商业地产的时候也曾“触礁”。2000年,在万科地产做减法退出商业地产的同时,王健林开始投身商业地产,但因为不懂规划设计,造一座楼,就把底层商铺全部卖掉,而买了商铺的人经营不好,就来告万达。因此,王健林在三年的时间里当了222回被告,虽然只输了两场官司,还是让整个公司疲于应付。

  后来,王建立在创新中研究了一个办法:提出一个模式叫城市综合体。即做一个商业中心,商业中心旁边可能做写字楼,再做城市的商业街,再做一些公寓。把这些公寓、写字楼卖掉,现金流就有了。从此,万达开始走向了一条康庄大道。

 

  2004年,商业地产遭遇宏观调控,国家把购物中心列入限制发展的七大行业之一。业务发展困难加之较大的舆论压力,很多人劝说王健林退出,但均被这位曾为军人的“硬汉”拒绝。王健林说,人生没有迈步过去的坎儿,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首先你要研究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要有创新的精神。除了这以外更重要的一个品质,是要有执著的精神,要不怕失败,要千锤百炼,百折不挠。回顾王健林的发家史,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点体会。

  1.敢闯敢试。在王建林的成功学里,这一点是最重要的部分。正如他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如果勇敢迈出第一步去尝试,那成功的几率就有50%,但如果不试,成功的几率只能是0.

  2.创新求变。要想不断获得成功,就要不断创新。如果只做别人做过的事情,只走别人走过的路,就不可能比别人更成功。

  3.坚持到底。仅仅有胆量和创新是不够的,因为所有的创新都可能面临失败。创新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不能经过一次或者几次的失败就轻言放弃。如果认为自己的选择和方向是正确的,就一定要坚持。

  王健林:创业初期3年被告222次

  ●贷款无门,在银行走廊里耻辱的站着!

  初期创业,接下了一个转手项目。但签完以后突然遇到全国“治理整顿”,贷款就更困难了。为了启动这个项目,就要去找贷款,需要一笔2000万元的贷款,没有一家银行愿意贷给我。

  “后来政府指定我找某银行行长,但前前后后找了50多次,每次都躲起来。”

  有时候见到他了吧,他从后门跑了,我在走廊傻等;有的时候在走廊里堵他,他说“好好你这样,你下周二来吧”;等我再去,他出差去了。当时就为了拿到这笔贷款,有的时候一站就是一整天。

  当时站在走廊里面这种感觉,这种耻辱,觉得太卑贱了。

  ▲90年代年轻时的王健林

  ●疲于应付官司,可能很多人要去闹事

  做商业地产的时候,最早因为不懂,造一座楼,把底层商铺全部卖掉。在初期的三年当中,买了商铺的人经营不好,就来告我们。

  我前三年当了222回被告,虽然只输了两场官司,还是让整个公司疲于应付。成天在打官司,哪还有精力经营?客户就是这样,他的出租回报率没拿到理想中的10%、20%就来告我。

 

  如果输了,可能很多人就扯着横幅上街上去闹事。

  王健林的创业感悟

  1.奋斗可以发现和把握机遇

  创业我认为勤奋很重要,这点我深有体会。由于我是个转业兵,在创业初期,对房地产行业一点儿也不了解,很多同行笑话我,他们评价,我早晚会从哪儿来回哪儿去。所以我下决心,先学习,在接下来的4到5年的时间里,我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白天正常上班,晚上所有的时间都拿来学习。我相信勤能补拙,奋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机遇和把握机遇。

  万达最艰难不是创业初期。创业初期中国是短缺经济,那时候盖房子,供不应求。

  其实最艰难就是上世纪90年代末期转型做不动产、商业地产的时候。没有成功的例子可以参照,也没有金融的资本能够支持,完全靠自己去摸索,摔了很多跟头。我曾经说,我们记录自己创业的过程当中,前后当了220次被告,这个过程是最艰难的。

  有人问,为什么这样一些困难都无法阻止我的脚步?你不转型也是功成名就的企业家了,也有着非常好的生活了,应该说你的梦想也实现了。为何还要努力?

  这就是你的目标问题,你的定位问题。那时我们已经创业接近十年了,个人生活应该说完全满足了,但是企业还是小企业。那时候有一个梦想,就是做成常青企业或者百年企业。我们觉得单纯做地产的模式不够常青,房地产本身就是一个短期行业,在任何国家差不多就四五十年的历史,工业化差不多完成了就萎缩,所以我们寻找有长期稳定现金流的商业模式,果断选择这个来做尝试。应该说就是一种自己心中的定位,自己的目标决定自己能够坚持走下来。

  2.创业最重要的是心理素质

  其实,任何人都具备创业的条件,但是创业是否成功就不一定了。有一句话,“先行者大部分会成为先烈,少部分会成为先进”。所以创业者中,肯定死得多、活得少。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质。心理素质要好,要经得起磨难,要有坚持精神,这恐怕比所有的智慧、商业模式要强得多。很多人创业不成功,就是稍有一点困难就退回去了。就像我们前四年成天忙于打官司,公司里若干同志都劝我:老板,不要搞了,我们卖地产挺好的,何必再搞这个东西呢?后来我给大家说五年为限,如果再这样的话我就退回去,但是五年之内我们一下子找到感觉,成功模式出来了。所以我自己体会,还有我看到朋友、若干成功的大企业例子,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持精神。

  我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广告一句话叫:“心有多大舞台有多大”,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个广告是忽悠,其实做过事业的人、尤其事业比较成功的人大多数有这个体会!只有敢想才有敢干,只有敢干成功的几率才大。所以,我觉得要勇敢走出第一步,不能做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不能什么时候只是梦想,只是想。要把梦想变成现实,勇敢走出第一步是最重要的。

  3.千万不要相信所谓的成功学

  现在创业的80后、90后,你们千万不要相信市场上的什么《致胜百招》什么《商场圣经》等等。

  因为个体的成功就是“条条大道通罗马”,成功人士绝对有若干不相同的模式和经历,或者是特殊的偶然事件等等促成的,绝对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成功模式。所以,这些所谓的绝招、点子不好使,他成功用这招好,你跟着去了绝对不成功或者说成功几率极小。

  如果成功的模式靠一本书、靠人指点一下就行,那这个社会上没有失败的人。根据我自身的经验,我现在接触的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的特质,每个人都有不同创业的故事,都走了不同的路,所以我相信成功一定是不同的路,一定是不同的体验。你们真的想成功:第一要有勇气,第二要敢于探索,第三要不怕失败。

↓↓↓下一页更多精彩 王健林创业故事↓↓↓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王健林能拿出500亿现金吗
发布人:hunkua06 发布时间:2024-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