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是龙母故乡,是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的起源地,境内的各个区域,基本上都受龙母文化的影响,从而诞生了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地域文化。那么,云浮的龙母文化都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些地方都传承着怎样的龙母故事?
一、程溪福地五龙起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降水村降水河出水口段,历史上称为“程溪”,早在先秦时,便有温氏奇女子诞生于程溪水口,后来温氏女子在西江边拾得巨卵、孵化及养育五龙,被时人尊为“龙母”,龙母传说由此诞生。据传龙母乐善好施,带领五龙子修堤筑坝、疏浚河道,开辟一方乐土,有功于国、有德于民,被秦始皇封为“程溪夫人”;龙母仙逝后,五龙就将其葬于程溪水口的青旗山上,乡人也将龙母故居改作祠庙,奉祀龙母,这也是有史以来最早奉祀龙母的庙宇,这座庙就是降水村流传千古的程溪祖庙,风靡岭南的龙母文化及龙母信仰亦由此而来。后晋《旧唐书》载:“都城,汉端溪县。东百步有程溪,亦名零溪,温妪养龙之溪也。”明嘉靖《德庆州志》载:“(州东)八十里曰灵溪水,一名程溪,源出新兴县,北流百余里,经儒林、富禄二里入于江。水口有石崖,高十余丈,水由此下,其势如降,故又名降水。古有温媪者居水口,没后著灵异,因祀之。故〈志〉云龙侧山间黄猿闻钟鼓声则出而取馂余果食之。”
二、阿公坛里蕴仙踪
云浮市云安区都杨镇仙菊村红卫人民公社水电站遗址旁,原有一座阁楼式庙宇,人称“阿公坛”。阿公坛位于降水村与仙菊村交界的地方,过去两村村民来往徒步山路,都会在途经滩冲时到阿公坛中歇脚。据两村故老相传,阿公坛就是龙母的行宫,龙母经常会在阿公坛大会八仙,一边欣赏着这里秀丽的山水,一边为人间百姓谋福祉;因此,过去阿公坛还存在时,人们都能看见阿公坛里塑有八仙的神像。过去每年的重阳节,就是阿公坛一年一度的庙会,每到这天,四邻八乡的人都会敲锣打鼓舞狮到阿公坛拜神,在一系列祭奠仪式完毕之后,人们就会攀登阿公坛后的佛仔坳顶,在山顶上载歌载舞、吃喝玩乐,悠游自在、怡然自得。直到“文革”期间,阿公坛的神像被搬出掷入龙河,阿公坛的祭俗遂废,一年一度的重阳拜神、登高风俗亦随之消失,直到近年阿公坛的建筑也被拆除了。而龙母在阿公坛大会八仙的故事,却在民间世代流传下来。
三、春岗山上彩云出
云浮市云城区春岗山上,原有一座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龙母庙,这也是云浮市区龙母文化的重要遗迹。据地方文献记载,春岗山龙母庙为东安县首任知县萧元冈始建于明万历六年,萧元冈之所以修建这座庙,目的是为了县城的人不用爬山涉水去到降水那么远拜龙母,所以把春岗山龙母庙作为龙母行宫,让附近信众到这里拜祭龙母。而春岗山下的练屋埠头,就是降水河段最上游的埠头,过去降水河道仍可同舟时,降水的船只最远可以来到这里,而县城的民众要到降水,也是在这里乘船顺流而下。所以说,当年萧元冈在练屋埠头上的春岗山修建龙母庙,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里作为龙母文化起源地降水河的终点埠头,同样承担着弘扬龙母文化的历史巨任,而历史发展证明,这个方案是正确的,直至今日,春岗山上仍有龙母庙遗址,附近乡村都深受龙母文化熏陶,春岗山无疑成为龙母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基地。
四、蟠龙洞府话薰风
云浮市云城区蟠龙洞,是云浮市区唯一的省级风景名胜区,以洞内风景奇壮、琳琅满目著称,实际上蟠龙洞与龙母文化亦有颇大的联系。民间相传,云城蟠龙洞是龙母的行宫,蟠龙洞的地下河就是通往降水河的,每隔一段时间,龙母都会顺着降水河到达蟠龙洞住上几天,而每年龙母诞辰的前一天,龙母亦会到蟠龙洞中沐浴,然后梳妆打扮、更换新衣,最后才回到降水程溪祖庙接受信众的朝拜。如今,蟠龙洞中还有“龙床宝镜”、“龙宫奇宝”、“龙母玉池”、“青龙翻浪”、“金龙入帐”、“龙母回归”等诸多与龙母传说有关的自然景观,每个景观都活灵活现,体现着龙母文化丰富的内涵。
五、铁场水口神功在
云浮市云城区南盛镇铁场村,一个因为炼铁而出名的古村落,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位于铁场村铁场水口的龙母庙,见证了这个偏僻山区的崛起,而龙母庙中的龙母信仰,也成为当地人始终秉承的信念。铁场民间相传,很久以前,龙母由新兴途经石古河到了南盛的铁场,当时正好遇到挂风吹雨,龙母又饥肠辘辘,铁场刘家祠的刘姓良人见状,好心接济了龙母,好饭好菜地款待了龙母。第二天雨过天晴,龙母为了报答刘家人的恩德,便誓言要把水向东流的铁场水口堵塞让河水改向北流,以为刘家造大批人才。龙母说到做到,她化身为一位神仙公,连夜赶到四川,找到一块可大可小的石头,用伞柄勾着回了铁场;就在龙母到达铁场水口将近一百米处时,忽然听到一声鸡啼,知道已是天亮,龙母的法因此破了,大石头落在了离铁场水口一百米处的地方,至今被奉为“神仙石”,龙母堵塞铁场水口的梦想也就无法实现了。后来,铁场村民为纪念龙母搬石化流的精神,就在铁场水口处修建了一座龙母庙来供奉龙母,这就是铁场龙母庙的由来了。
六、留洞深山云影彤
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云雾山麓留洞村,也有一座蔚为壮观的龙母庙,而这座庙同样也是龙母文化的传播基地。留洞龙母庙,始建于明朝天启丙寅年,初名“回龙寺”,最初并不供奉龙母;后来,回龙寺在历次重修中被改建为供奉龙母的庙宇,成为了龙母信仰的重要分灵道场,让龙母文化在环云雾山地区深深地植下根基。留洞龙母庙,仍然奉程溪祖庙为祖庭,得龙母恩泽,遐迩尊奉;而云雾山,不但有历史悠久的龙母文化,而且还与南越王赵佗、陈高祖陈霸先、明太保陈璘等历史人物有着密切联系,而龙母庙建于这个地方,自然是占尽天人合一、山水合一、风水秀丽之先机,附近村庄也流传着许多关于龙母显灵的传说。
春岗山公园为社区公园,位于市区兴云东路与金丰路交汇处,背靠云浮中学初中部校区,规划建设面积4.87公顷。本次建设面积约45000平方米,计划分期建设,一期计划总投资400万元,建设项目包括路面修复、环山绿道、登山径、停车场、山顶广场、管理房、卫生间、凉亭、绿化等。
浮中学创办于1914年,是云浮市云城区重点中学,是广东省一级学校。现有教学班51个,学生3400多人,教工217人,其中,高级教师23人,一级教师81人。学校占地9.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学校坐落在市区东侧,背靠树木苍翠的春岗山,面朝碧绿如镜的蟠龙天湖。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施齐全。学校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校园网,设有校长管理系统,实现了计算机联网,设有软件制作室,装配了非线性编辑系统,全部教室和功能场室实现了闭路电视多功能教学。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学校秉承“修身、健体、博学、创新”校训,发扬“严、勤、全、实”的校风,教学质量连创新高。1994年以来,学校高考上省线人数连破50、100、200、300大关,2001年高考上省线人数达333人,上省线人数稳居全市同类学校之首。云浮中学是广东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为市、省、国家输送了不少体育专业人才,国家九段围棋手吴肇毅、短跑健将谭国衡、吴险峰都出自云浮中学。近三年,学校体育生高考上省线人数均居全市各校之首。
由于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云浮中学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绿色学校”,连年被评为市、区“文明学校”、“文明标兵单位”。校长朱东海亦先后被评为“南粤优秀校长”、“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现在,云浮中学正以全新姿态向“全国千所示范性高中”的目标迈进。
地址:广东省云浮市兴云东路131号
邮编:527300
电话:0766--8982232
传真:0766--8982600
http:www.yf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