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日开始,北方便迎来大范围降雪天气,直至今天(22日),多地的雪还在下。据相关部门最新检测,21日14时至22日14时,12省区市出现新增积雪,其中,最大新增积雪深度达17厘米,出现在黑龙江方正。此外,多地出现明显降温,大家注意保暖。
12省区市出现新增积雪
据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消息,21日14时至22日14时,全国新增积雪主要集中在河南、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内蒙古、北京、天津、新疆、甘肃、西藏、黑龙江等地,全国新增积雪深度5-9厘米有69个站,10-19厘米有9个站。最大新增积雪深度17厘米,出现在黑龙江方正。
气温方面,21日14时至22日14时,全国24小时降温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南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地区中部、东北地区、江南西部、华南地区等地。
中东部地区大范围雨雪天气持续中:
预计22日至24日,青藏高原及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陕西、山西、河北南部、天津、河南、山东西部、湖北西北部以及西藏西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西藏西南部局地有暴雪;上述地区新增积雪3~8厘米,局地超过10厘米。另外,湖北东南部、广西、湖南、贵州东部、江西北部、福建北部和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
具体预报如下:
中东部大范围雨雪
22日中午至夜间,西藏西部和东部、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陕西大部、河北东部、辽宁西部、天津、河南西部和北部、湖北西北部、山东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西藏西南部局地有大到暴雪;湖南南部、广西北部局地有大雨(25~45毫米)
23日,内蒙古中部、新疆南疆盆地和南疆西部山区、西藏西部和北部、甘肃东部、陕西大部、河北南部、河南大部、山东西部、湖北西北部、安徽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西藏西部、陕西中北部、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湖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湖北南部、江西中部、浙江中部、广东中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雨。
24日,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南部、新疆南疆盆地、西藏北部和东部、甘肃东部、宁夏南部、陕西大部、陕西西部、河南大部、山东西部、湖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西藏东南部、甘肃南部、陕西中南部、云南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5~7毫米)
积雪的危害:
会导致白灾。
雪灾亦称白灾,是因长时间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围积雪成灾的自然现象。它是中国牧区常发生的一种畜牧气象灾害,主要是指依靠天然草场放牧的畜牧业地区,由于冬半年降雪量过多和积雪过厚,雪层维持时间长,影响畜牧正常放牧活动的一种灾害。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是积雪掩盖草场,且超过一定深度,有的积雪虽不深,但密度较大,或者雪面覆冰形成冰壳,牲畜难以扒开雪层吃草,造成饥饿,有时冰壳还易划破羊和马的蹄腕,造成冻伤,致使牲畜瘦弱,常常造成牧畜流产,仔畜成活率低,老弱幼畜饥寒交迫,死亡增多。同时还严重影响甚至破坏交通、通讯、输电线路等生命线工程,对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胁。雪灾主要发生在稳定积雪地区和不稳定积雪山区,偶尔出现在瞬时积雪地区。
根据我国雪灾的形成条件、分布范围和表现形式,将雪灾分为3种类型:雪崩、风吹雪灾害(风雪流)和牧区雪灾。
雪灾作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之一,雪灾年年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财产和正常生活秩序。
雪崩是雪山地区易发的灾害,风吹雪则会阻断公路交通的正常通行。牧区雪灾是由于积雪过厚,维持时间长,掩埋牧草,使牲畜无法正常采食,导致牧区大量畜牧掉膘和死亡的自然灾害。
1.随着秋季的深入,寒流从地球的北方席卷而来,首先影响了我国的北部地区。东北地区,作为我国最先遭受寒流侵袭的地方,每年冬季都在寒流的洗礼下呈现出一片银装素裹的景象。入眼皆白,寒冷刺骨。
2.在冬季的临近下,寒流更加肆虐,使得地面积雪厚度增加,行人和车辆都受到了影响,难以正常行驶。
3.对于南方人来说,这样的景象是难以想象的。
4.关于这次漠河的降雪,并不是入秋以来最大的。记忆中,2008年的那场大雪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给人们的童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尽管今年的雪可能无法与2008年相比,但也是近年来较大的一次。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漠河亲身体验。
直至今天(23日)凌晨,湖南的雪还在下,在过去的一天,湖南多地遭强降雪袭击,甚至不少地方的降雪量达到了特大暴雪级别,可见此次湖南降雪有多猛。据数据显示,次轮降雪的积雪破历史极值湖南!那么,今冬为何多雪?气象专家表示,与拉尼娜事件有一定关系。
积雪破历史极值湖南今冬为何多雪
据湖南省气象台最新实况统计,湖南本轮强降雪过程基本上在今天(23日)2时后停止。
2月22日8时至23日8时,湘西州、怀化、常德南部、益阳、岳阳、邵阳、娄底、长沙、湘潭、株洲、衡阳、永州12个市州的65个县市区出现降雪,其中怀化、邵阳、娄底、益阳南部、长沙、湘潭、株洲北部、永州北部、衡阳北部等地的18个县市区出现暴雪,洪江、洞口、冷水江、新化、涟源、娄底市区、隆回、通道、绥宁、新宁、城步11个县市区为大暴雪;长沙县、浏阳、邵阳市区、邵东、韶山、湘乡、湘潭、双峰、南岳、株洲市区、武冈、邵阳县12个县市区为特大暴雪。
23日8时,怀化南部、邵阳、娄底、长沙、湘潭、株洲北部、衡阳北部、永州北部等地的46个县市区有积雪,除南岳高山站外,28个县市区积雪深度超过5厘米,17个县市区超过10厘米,邵阳县、邵阳市、洪江、隆回4个县市区超过20厘米,其中邵阳县最大29厘米。
与历史气象资料对比,本次过程最大积雪深度洪江市(25厘米)、洞口(19厘米)、邵阳市区(30厘米)、隆回(23厘米)、邵阳县(30厘米)突破当地历史极值;武冈(19厘米)平当地历史极值。
据梳理,湖南这个冬天出现了5次低温雨雪天气过程:
12月24日至27日湘中及以北大部暴雪或者大暴雪,最大雪深怀化市区23厘米。
1月27日至29日湘中及以北局地暴雪,最大雪深桃江14厘米。
1月31日至2月3日湘西、湘中局地暴雪,最大雪深怀化市区16厘米。
2月6日至9日湘中及以北局地暴雪,最大雪深桃江20厘米。
2月17日以来至今分三个阶段:17日晚至19日白天、19日晚至20日以及21日至22日。
近一个月以来的持续低温阴雨(雪)寡照天气为湖南历史同期少见。
为什么湖南这个冬天的雪这么多?
拉尼娜事件影响与南方水汽丰沛是关键成因
2021年10月22日,国家气候中心正式发布消息指出“7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下降,预计10月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于冬季形成一次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
湖南省气象局2021年11月5日发布《重大气象信息专报》对全省冬季气候进行预测,提示今冬:“有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发生,强度较强。需重点防范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对交通运输与出行、能源保供和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月10日再次发布题为“春运期间气象条件偏差,需谨防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气象专题报告。
“实际情况与预测结论比较一致。”湖南省气候中心气候预测首席专家谢益军指出,今年湖南这么多场低温雨雪过程,与当前的拉尼娜事件有密切关系。她进一步解释说,这个冬季大气环流表现为持续地对拉尼娜事件响应。通过复杂的海气相互作用,通常拉尼娜年的冬季尤其是后半冬,冷空气活动频繁,强度偏强,而且由于今冬东亚地区气压场为北高南低的配置,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导致气温偏低。
除此之外,水汽也非常丰沛,即在青藏高原南缘的南支低压槽活跃,槽前的强盛西南气流将大量的海洋水汽输送到我国南方,沿着冷空气垫向上爬升。冷暖气流的持续对峙、交汇形成一次次降温降雪天气。
关于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Ni?a”——“小女孩,圣女”的意思,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反相,也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它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一种现象,表现为东太平洋明显变冷,同时也伴随着全球性气候混乱,总是出现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拉尼娜现象常与厄尔尼诺现象交替出现,但发生频率要比厄尔尼诺现象低。拉尼娜现象出现时,我国易出现冷冬热夏,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个数比常年多,出现“南旱北涝”现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非洲赤道地区、美国东南部等地易出现干旱。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冷暖交替变化的异常表现,这种海温的冷暖变化过程构成一种循环,在厄尔尼诺之后接着发生拉尼娜并非稀罕之事。同样拉尼娜后也会接着发生厄尔尼诺。但从1950年以来的记录来看,厄尔尼诺发生频率要高于拉尼娜。拉尼娜现象在当前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频率趋缓,强度趋于变弱。特别是在90年代,1991年到1995年曾连续发生了三次厄尔尼诺,但中间没有发生拉尼娜。
拉尼娜现象就是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的情况。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致使西部比东部海平面增高将近60厘米,西部海水温度增高,气压下降,潮湿空气积累形成台风和热带风暴,东部底层海水上翻,致使东太平洋海水变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