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如何阻止邻居电瓶车上楼梯安全检查,[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防止电瓶车进电梯,成都一小区物管在电梯内装板凳,这样电动车就没有空间进出电梯了。
事情的经过是什么呢?
在2021年5月10日,四川成都某一小区电动车进入了电梯,然后一瞬间电瓶车忽然间爆炸,导致了多人被烧伤,然而受伤最严重的是一个五个月婴儿,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这一事件引起了全国物业小区的重视,各大小区开始注重电梯内的安全问题,便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成都某小区通过放了板凳在电梯里,不但可以方便居民乘梯时就座休息,也由于电梯的位置不够有效避免了电动车进电梯,引起的消防安全隐患虽然引起了不少业主的反对,但是从数据上看进出电梯的电动车确实少了很多。
个人是如何看待这个事情的呢?
首先我认为这种置他人生命不顾的人必须用法律来制裁他们,这种人确实很可恨。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将电动车推进电梯在家里充电,有的要通过将电动车停在小区楼下,从楼上给楼下的电动车充电,最后导致了电路短路而引起火灾。不管邻居怎么监督,小区物业怎么劝说,就是有那么一些人不听劝告,执意将电瓶车推进电梯,物业工作人员都已经浑身解数都无法去管理这些人,最后导致悲剧发生。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反思一下,所有的教训难道必须要用悲剧来换取吗?
物业公司需要在电梯内安装监控,发现电瓶车进了电梯后,一旦发现立即制止,并必须给予严惩。物业公司还要搭建充电棚,以方便居民存车、充电。相关政府部门必须采取强制性的措施或者其他政策坚决禁止要求电动车进入电梯。
电动车入楼最大的风险是容易引发火灾,而且电动车停在楼道里也会挡住消防通道与安全通道,对救援行动造成阻碍。
很多人将电动车推到楼上是为了给电动车充电。但其实,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有些人充完电后不记得及时关电源,电瓶一旦充电过量,就容易引发爆炸。虽然电动车的电瓶有自动断电装置,但不是所有电瓶质量都能达到标准。
某些质量比较差,或者使用时间比较长,电路出现问题的电动车很容易在充电的时候发生短路或者爆炸事件。而电动车一旦爆炸,必定会给周围住户带来危险,更甚者会使整个楼房处于危险之中。
有一个例子,一个电瓶车在进入电梯的时候发生了火灾,仅仅三秒时间就发生了爆炸,导致整个电梯内的五个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烧伤。所以,无论电瓶车是在进入电梯的过程中,还是在楼道充电的时候都存在着很大的危险。
另外,电动车的体积比较大,放在楼道里,很容易堵住消防通道。一旦楼里发生火灾,消防队员想使用消防通道的时候,就会受到很大阻碍。再者,电动车占据了安全通道,住户就无法快速下楼,顺利逃生。有可能就是因为停留的几秒钟时间,住户就错过了逃生的最佳时机。
而且,楼房一旦发生火灾,楼道里的电动车就成了易燃易爆物。大火一旦烧到电瓶,就很可能引发一场爆炸,将小火变成大火,整个楼里的人就危险了。
所以,为了自家与邻居的安全,请依照规定把电动车停放在外面。电瓶充满电后,也请及时关闭电源,以防电瓶老化发生危险。严格按照规定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保障,也是对社会安全的负责。
近日,嘉定区嘉海雅苑小区电梯轿厢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装置——一个长约1.5米、宽约0.5米、高约0.5米的不锈钢架,占据了电梯约四分之一的空间,从外观上看像是为乘客准备的座椅。
实际上,这个座椅是物业为了阻止电瓶车违规上楼停放、充电,特地安装的一件“秘密武器”。
“阻止电瓶车违规上楼停放、充电,就像‘打游击战’一样。”上海一小区的物业负责人直言,为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不少物业使尽浑身解数,采用了各种“秘密武器”,但稍不留神仍会败下阵来。
使用小区:嘉定区嘉海雅苑、普陀区锦竹苑
“我们一周收掉的电瓶车充电器就能堆满一个墙角。”在嘉海雅苑小区的物业办公室里,赵经理指着一堆缠绕在一起的充电器和拖线板说。
墙角堆满了收缴的充电器和拖线板
嘉海雅苑有52栋楼,4000余户居民,不少居民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推着电瓶车乘电梯上楼,然后把电瓶车在楼道里停放或充电。
实际上,嘉海雅苑每栋楼都在地下车库开辟了专门的停车位,可供电瓶车停放、充电,并且配有专人看管,每天收费1元。
“车位就没停满过,有些人宁愿把电瓶车停在楼道里,甚至停在家里充电。”赵经理无奈地说。
“我们平时只能劝阻,但是有些居民根本不听的。”赵经理无奈地说,因为物业没有执法权,不能罚款、扣车,很多居民根本不把口头上的劝阻当回事。
为了阻止居民推电动车乘电梯上楼,赵经理特地赶赴上海多个小区考察,最终寻得了一剂“良方”——在电梯里安装不锈钢架座椅。
电梯里安装的不锈钢架座椅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赵经理说,因为不锈钢架座椅占据了电梯里本就狭小的空间,大型电瓶车就没办法推到电梯里了,但有些类似自行车的小型电瓶车还是可以塞进电梯,有人为了带电瓶车上楼,还会把电瓶车的前轮抬到钢架上,斜着塞进去”。
无独有偶,普陀区锦竹苑小区也采用了同样的办法,来阻止电瓶车乘电梯上楼,但也遇到了小型电瓶车硬塞进电梯的问题。
为了堵住小型电瓶车上楼的漏洞,嘉海雅苑所有居民楼的电梯又安装了一种新设备。这种设备可以根据电梯内的画面自动识别,一旦监测到有电瓶车进入电梯,就会发出提示音“电瓶车不得进入电梯”。
监测到电瓶车进入电梯后会发出提示音
同时,该设备还会自动将居民推着电瓶车乘坐电梯的过程进行录像,发送至物业工作人员的手机app上,通过查询“违规列表”,即可找到乘梯人所在的楼栋、楼层。
“如果多次告知居民,对方仍不改正,我们就会通知社区民警来教育、处罚。”赵经理说。
无独有偶,普陀区阳光水岸苑小区也饱受电瓶车上楼停放、充电的困扰,且曾深受其害。
2017年8月一天凌晨2点,该小区5号楼4楼发生一起火灾,起因就是有居民晚上在楼道里为电瓶车充电。
据史经理回忆,当晚起火后,恰好被巡逻的保安发现,随即通知夜班执勤的同事,在消防队赶来之前,用楼道里的墙式消防栓出水扑灭了明火。
“这户人家后来发誓说‘从今以后都不敢在楼道里充电了’。”史经理说,因为救火用了很多水,5号楼的电梯因此被泡坏了,这户业主也因此赔偿了3000多块钱。
自此之后,史经理就格外关注电瓶车在楼道内停放、充电这一安全隐患。
“不少居民嘴上答应好好的,但过段时间又停上楼了,像跟我们打‘游击战’一样。”史经理说,对于一些不听劝阻的居民,她曾多次让同事把这些违规停放的电瓶车抬到地下车库。
“我们费了老大的劲搬走,结果他们马上又开回楼里了。”在搬了很多次电瓶车后,史经理发现,这个办法不仅累,而且治标不治本。
今年1月1日,一项“高科技”在阳光水岸苑5号楼试点使用,它的出现,为有效地阻止电瓶车乘电梯上楼,提供了一个靠技术驱动解决的新思路。
视频:史经理演示这套设备如何阻止电瓶车刷卡进门
近日,史经理和同事当场为记者演示了这套新科技。
当有人推着电瓶车来到楼门附近时,该系统自动感应后,很快便会响起“请将电动车带离单元门范围内”的提示音,如果此时居民试图刷卡进门,那么门禁也会锁死,无法刷卡进门,直到电瓶车远远退出楼门范围,门禁系统才能正常使用。
据史经理介绍,这个“高科技”其实是一套可以感应金属的物理传感器,就安装在楼门外的地砖下,一旦有长宽高超出标准的金属制品进入检测区域,监控室很快就会得到预警提示,并派人去现场劝阻。
nbsp>这套设备借助埋在地砖下的传感器把电瓶车挡在楼外
“至今为止,5号楼的传感器已经预警了19392次,最开始的2个月最为严重。”史经理说,目前,每个月的预警数量都在下降,说明传感器的效果已在逐渐显现,“把电瓶车阻挡在楼门外,也是在保护电梯,不然电梯门和电瓶车频繁碰撞,很容损坏电梯的感应光膜”。
当然,这套设备依然无法百分之百阻止电瓶车上楼。
假如有人提前打开门禁,再用石块等重物挡住门禁,那么电瓶车还是可以推进门的进入电梯的,“所以关键还靠居民自觉”。
有了5号楼的成功试点后,阳光水岸苑近期将征询所有业主的意见,以决定是否在小区内统一安装这套“新科技”。
那么,对于居民而言,为什么要推着电瓶车乘电梯上楼停车、充电呢?
7月26日,记者来到阳光水岸苑小区,居民白先生讲述了他这么做的理由。
“我这辆(电瓶)车刚买一个月,我真的不想再被偷了。”白先生说,几年前,小区里曾经一夜被偷了十多辆电瓶车,而他自己这些年也被偷了两辆,如今把车停上楼,完全是为了新车着想。
近两年,该小区更换了物业,安装了新的门禁系统,增派了安保人员,虽说治安好了很多,但在白先生的心底,电瓶车被盗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我就停着,不充电。”白先生说,他平时可以去单位给电瓶车充电,“只要不在楼道里充电,就不会引发生火灾”。
但,实际上,根据上海消防部门统计,电瓶车即便在不充电的情况下,依然存在自燃的概率,而停放在楼道内的电瓶车因为占用、阻碍了居民们的逃生通道,一旦在晚上发生自燃引发火灾,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相较于白先生担心车辆被盗的担忧,家住普陀区锦竹苑的刘先生则完全出于方便的考虑。
记者:“为什么不愿意把车停去车库?”
刘先生:“离我住的楼太远,不方便。”
记者:“那你担心电瓶车在充电时起火吗?”
刘先生:“哎呀,概率很小的,平时都很注意的。”
记者:“注意什么呢?”
刘先生:“检查电瓶有没有起鼓,有的话就会换掉。”
志愿者在清理楼道内违规停放的电瓶车
对于坚持要把电瓶车停进楼道充电的居民,家住锦竹苑的一位阿姨就直言,“这些人都很自私”。她曾因为邻居在楼道里停放电瓶车的事情,劝导过对方几句:“对方凶得不得了,说‘烧起来又烧不到你家’,让我不要多管闲事。万一哪天真的烧起来了,可就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了。”
考虑到邻里关系没必要闹得太僵,看到邻居把电瓶车停在楼道里充电,这位阿姨也就不再当面劝阻,而是通知物业、居委前来协调,“但一直没什么用”。
那么,为什么要阻止电瓶车上楼停放、充电呢?
因为电瓶车一旦起火,非常可怕!
2015年6月29日,上海市消防局曾联合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做过一次真火实验,结果令人震惊:3辆停放在1楼楼道内的电瓶车起火后,浓烟很快封堵了逃生通道,在明火燃烧104秒后,火焰温度达到284℃,烟气温度约为81℃;明火燃烧约7分钟后,火焰瞬时最高温达到1105.9℃,烟气温度高达约500℃。
“人们逃生时,一旦吸入500℃的高温有毒烟气,就十分危险了。”全国知名火灾原因调查专家谢福根表示,“高温有毒烟气有时比明火更致命”。
而据上海消防部门介绍,本市电动车引发的火灾,90%是在充电时引起的。
由于电瓶车车体大部分为易燃可燃材料,一旦起火,燃烧速度快,并会产生大量有毒烟气,人员逃生困难,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正是基于此,公安、消防部门都要求:“严禁在建筑内的共用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处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
考虑到电瓶车防盗和充电便利的现实需要,上海不少小区都建设了集中停放、充电场所,不但安装了充电保护装置,还配备了监控探头、灭火器、消防喷淋等消防设施。
在不少小区物业负责人看来,因为事关公共安全,在电瓶车集中停放、充电场所建好的情况下,如果个别居民不听劝阻,坚持要把车辆停放至楼道内,就需要公安、消防部门勇于担当,从执法层面给予保证。
根据《消防法》,“个人存在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损坏、挪用、擅自拆除消防设施、器材等违法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018年,针对电瓶车违规停放在楼道等安全隐患,松江区就依法予以严查严处,处罚物业管理单位逾30家、违法个人逾8100人次,形成很强的震慑效果。
“我感觉要像整治非机动车交通违法一样,需要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督促居民们养成良好的停车、充电习惯。”一位物业负责人表示。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