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运20之父,[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任新民(1915年12月05日-2017年2月12日),男,祖籍盛康镇任家湾,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二、黄纬禄(1916.12.18-2011.11.23)安徽芜湖市人,中国著名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和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副总设计师。
中国陆上发射井液体战略导弹副总工程师,水下核潜艇固体潜地战略导弹总设计师,陆上机动车固体战略导弹总设计师和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总设计师,知名导弹专家,被誉为“巨浪之父”、“东风-21之父”、“航天老总”。
三、屠守锷(1917年12月5日-2012年12月15日),浙江省湖州市人。火箭总体设计专家,与任新民、黄纬禄、梁守槃一起尊称为“中国航天四老”。
四、梁守槃(1916.04.13~2009.09.05),福建福州人,导弹总体和发动机技术专家,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早年从事航空工程教育。20世纪50年代起从事导弹研制工作,在发动机技术和导弹总体技术上尤有建树。领导研制成功多种海防导弹,其中一种导弹武器系统被评为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是主要完成人之一。1994年获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
五、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汉族,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任新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纬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屠守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守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钱学森
1.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
?
袁隆平(1930年9月),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研究开发杂交水稻开发者,也被誉为“世界第一杂交水稻之父”。也是他让我们不再挨饿。
2.钱学森——中国导弹之父
?
钱学森(1911年12月)出生于上海,逝世于2009年10月31日。他长期担任中国火箭,导弹和卫星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曾获得“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模奖。是他让我们不再受欺负。
3.于敏——中国氢弹之父
?
于敏(1926年8月16日)出生于河北宁河县芦台镇,逝世于2019年1月16日。毕业于北京大学,核物理学家。对中国核武器发展到国际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先后获得自然科学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他让我们的技术发展得到认可。
4.钱三强——中国原子弹之父
?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绍兴,毕业于清华大学。逝世于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学家。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两弹一星”元勋。曾获得“法国科学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学奖。是他不在让我们被动挨打。
5.孙家栋——中国卫星之父
?
孙家栋(1929年4月)出生于辽宁瓦房店市。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他长期领导我国人造卫星事业,是“两弹一星”“国家最高科技奖”“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曾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并获评“航天科技事业创新推动者”。是他把我国卫星更上一层楼。
6.黄旭华——中国核潜艇之父
?
黄旭华(1926年3月)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区田墘镇。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他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成功研制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为中国海基核力量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做出了卓越贡献。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7.南仁东——中国天眼之父
?
南仁东(1945年2月)出生于吉林辽源,逝世于2017年7月15日。毕业于清华大学。他是天文学家,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主要研究“射电天体物理”和“射电天文”技术与方法。曾获“全国创新争先奖”改革先锋称号。
8.束星北——中国雷达之父
?
束星北(1907年10月1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都县头桥乡,逝世于1983年10月30日。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其毕生致力于中国教育事业与科学研究,为开创中国海洋物理研究做出了贡献。
9.钱伟长——中国力学之父
?
钱伟长(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逝世于2010年7月30日。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世界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兼长应用数学、力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
10.王大珩——中国光学之父
?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出生于日本东京,江苏吴县人,逝世于2011年7月21日。毕业于清华大学。他开拓和推动了中国光学研究及光学仪器制造、国防光学工程事业,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大型光测设备,在雷射技术、遥感技术、计量科学、色度标准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两弹一星”功勋获得者。
11.卢鹤绂——中国核能之父
?
卢鹤绂(1914年6月7日)出生于辽宁沈阳,逝世于1997年2月14日。毕业于燕京大学。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和核物理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公开估算铀235原子弹和费米型链式裂变反应堆的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建立了流体的容变黏滞弹性理论并对经典流体力学基本方程做了多项推广。
12.王选——中国激光照排之父
?
王选(1937年2月5日)出生于上海,江苏无锡人,逝世于2006年2月13日。毕业于北京大学。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3.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逝世于1985年6月12日。毕业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主要从事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领域的研究。
14.钱天白——中国互联网之父
?
钱天白(1945年)出生于江苏无锡,逝世于1998年5月。我们能够享受到今天网络带来的方便,实在是应该感谢钱天白教授的付出。是他,发出了中国第一封电子邮件,从此揭开了中国人使用Internet的序幕;是他代表中国正式注册登记了中国的顶级域名CN。
15.詹天佑——中国铁路之父
?
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西关,逝世于1919年4月24日。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如今能享受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都是詹天佑教授付出得来的。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16.童第周——中国克隆之父
?
童第周(1902年5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鄞县东乡童家岙,逝世于1979年3月30日。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学研究的杰出领导者,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
17.饶斌——中国汽车工业之父
?
饶斌(1913年)出生于吉林,逝世于198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饶斌原名叫饶鸿熹,中国汽车工业的奠基人。曾任中共吉林市委书记、吉林省委委员、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厂长、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院长、第一二汽车制造厂党委书记,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
18.茅以升——中国桥梁之父
?
茅以升(1896年1月9日)出生于江苏丹徒,逝世于1989年11月12日。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康乃尔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为铁道科学技术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曾主持修建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
19.梁思成——中国当代建筑之父
?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出生于日本东京,广东新会人,逝世于1972年1月9日。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等作品的设计。
20.刘广志——中国钻探之父
?
博物馆,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文化枢纽。馆藏展品从历史长河里撷取的一个个精彩瞬间,正是我们国家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有力见证。
“造出中国自己的大飞机!”这是一个让几代中国人辗转反侧、萦绕于心的梦想,承载着中华儿女通四海、掖八方的壮阔雄心。就在2013年1月26日,国产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首飞成功,官方代号叫“鲲鹏”,网民称其为“胖妞”。
值此运-20飞机12周岁之际,我专程来到位于北京的一家国家级博物馆,看看我捐赠的馆藏展品——1套8枚《战略空军鲲鹏展翅》纪念邮封。
这套强军主题纪念邮封,记录了运-20从首次试飞成功到首次亮相中国航展、从参军入伍到列装首飞的壮美航迹,以及从总设计师到首飞试飞员、首装部队飞行员的心路历程,还有总设计师和首飞试飞员的亲笔签名寄语。
这套强军主题纪念邮封,是我一张张照片挑选的、一字一句描述的。后续,空军又推出“运-20与空降兵部队联合开展空降空投训练”、“运油-20为歼-20歼-16空中加油”和“运-20投入武汉保卫战”等纪念邮封,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建党百年和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大型主题展览中展出。
在博物馆的展柜前,望着这套《战略空军鲲鹏展翅》纪念邮封,运-20飞天12年飞遍我国大江南北,远赴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的壮美航迹,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1.运-20首飞,中国的事情中国说
运-20首次试飞成功即“官宣”,这在中国新闻史上可圈可点。作为时任空军外宣办主任,我亲历和见证了这件大事。
2013年1月26日,我国自主发展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试飞取得圆满成功。当天,即由新华社播发图文消息:运-20飞机是我国依靠自己力量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航空运输任务。运-20大型运输机的首飞成功,对推进我国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应对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援助等紧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该型飞机首飞后将按计划继续开展相关试验试飞。
一篇不到200字的消息,昭示着中国在话语权上把“中国的事情中国说”作为优先选项,昭示着中国在优化强国强军信息供给上迈出新步伐。有关统计表明,当时境内外媒体对“中国运-20大型运输机首飞成功”的关注,信源基本上来自新华社,我们把握了国际话语权。
曾几何时,高度开放条件下的新机试飞、战机巡航等重大活动,大都被网民抢先爆料,传统媒体望“网”兴叹。高度开放条件下的重大活动舆论工作,需跳出“单纯军事思维”、“单纯外交思维”和“单纯舆情思维”来看问题;既遵守规矩也遵循规律,既提前计划也着眼变化,既讲求时效更讲究实效;使“官宣信息”有利于军事行动顺利和武器装备安全,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有利于对外传递正确信号、对内传递坚定信心。
2.运-20总设计师拒当“胖妞之父”
“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想用就有,想干就能!”这是全国政协委员、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院士,在全国政协第十四届一次会议“委员通道”上接受媒体记者集体采访时说的一番话。
2016年7月,运-20参军入伍。在送行的队伍里,有唐长红院士,有运-20首飞试飞员邓友明,也有时任空军新闻发言人的我。邓友明介绍,运-20用了5年实现首飞,8年交付使用,顺利阶段性任务完成。在交付前期的试验性飞行阶段,运-20去过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稻城亚丁机场,也去过中国最北边的呼伦贝尔体验高寒气候。此外,还试验过高湿、高热、雨天和夜航等一系列极端环境和气候。
飞往部队的运-20上,唐长红院士对我说:“大飞机不单是一型飞机,一型装备,更重要的它是一个国家安全的代表,国家工业能力的体现,实质上是一个强国的标志。不单对国防,而且对国民经济建设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于运-20性能能在世界排名第几?唐长红院士认为,目前不用急着说运-20的世界排名,但相对于世界运输机的发展,运-20有很多优秀的性能。这型飞机的气动性能,从目前的试飞情况来看,还是很优秀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通过对机翼位置的精心设计,使它的机舱内部空间更高。
目前,唐长红院士已经是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了,他说很喜欢网友给运-20起名叫“胖妞”,说运-20很争气,但他不喜欢别人喊他“胖妞之父”,因为“胖妞”是成千上万人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晶,是一个国家的能力体现。
3.“需要多少架运-20飞机?多多益善!”
“运-20大型运输机入列空军后成功首飞!”2016年7月7日,我以空军新闻发言人名义在“空军运-20飞机列装首飞记者见面会”上说:这是中国空军战略腾飞的又一次起飞,是空军飞行员放飞强军梦想的又一次起飞。新华社记者张汨汨、黄书波和呼涛等战友,现场记录传播了一系列相关信息。
本次交付空军列装的运-20有两架,对于未来空军需有多少架运-20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我在回答时任京华时报记者潘珊菊的提问时,简简单单说了四个字:“多多益善”。
运-20大型运输机入列空军后成功首飞(刘应华摄)
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中国人民期盼,空军官兵期待。与“列装首飞”同样需要铭记的是:2014年11月,空军试飞员驾运-20飞机首次参加中国国际航展,展现中国力量、精神和文化。当时,这一消息是我以空军新闻发言人名义发布的。
首飞,见证空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史。70年前的盛夏,解放军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的教练机首次飞上蓝天,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航空力量开始形成。70年来,人民空军已从当年的“马拉飞机”“酒精代汽油”发展成为一支由多兵种、多机种组成的现代化战略性军种。作为空军战略性、标志性、引领性装备的运-20,续写着中国空中力量建设的新篇章。
运-20所在部队时任指挥员陈钢在记者见面会上表示,他们将苦练精飞,使运-20尽快形成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确保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战略投送力量就跟进到哪里,不愧于这个伟大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记者见面会上,运-20首飞试飞员邓友明说,运-20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个平台基础上,不管是发展加油机还是预警机,还是其他的特种飞机,都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得到使用。
4.焦点访谈+3名军事专家见证列装首飞
举行运-20飞机列装首飞仪式,吸引不少媒体记者,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总台央视《焦点访谈》节目记者刘琳老师。她敬业专业、踏实靠谱,做的节目《鲲鹏展翅》又快又好,导语中有句话可谓点睛之笔:鲲鹏展翅,改写了中国航空工业史和空中力量建设史。
《焦点访谈》节目中,刘琳老师采访了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院士,运-20首飞试飞员邓友明,运-20所在部队时任指挥员仇超等,还有军事专家王明志等,详实记录了一段历史。
王明志说,运-20具备作为国家飞行器的特殊属性,跨洲际的远程机动能力,将强有力支撑国家力量的全球快速到达,支持“一带一路”倡议顺利实施。运-20垂直尾翼上的中国国旗,既体现大型军用运输机承载的“国家符号”,更是空军战略性军种价值的体现。
军事专家王明亮表示,在巴基斯坦、泰国、马尔代夫、马来西亚、尼泊尔等国家遭受严重灾害时,中国空军第一时间把各类救援物资空运至受灾国,向世界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运-20闪亮入役,为空军飞出去插上更有力的翅膀,为国家利益拓展架起更远、更畅通的空中桥梁。
运-20飞机“过水门”(资料照片)
“运-20列装首飞仪式彰显空军文化!”军事专家周薇表示,空军作为高技术军种,是最尖端、最先进军事装备的率先使用者,要求官兵像熟悉自己的手掌一样熟悉兵器,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装备,实现人与装备的“天人合一”。举行授装、列装仪式,就是一次生动的职能使命教育。
王明亮老师、王明志老师、周薇老师,是我担任空军宣传局副局长和空军外宣办主任的12年间,紧密联系、互助共赢的军事专家,中国空军“十大新航迹”的新闻发布,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
5.运-20助力远程空降作战能力提升
2018年5月8日,我以空军新闻发言人名义发布消息:中国自主发展的运-20大型运输机,近日首次与空降兵部队联合开展空降空投训练,这是中国空军战略投送能力、远程空降作战能力建设的又一次跃升。
随着空军高新武器装备成体系发展,一系列新型战机投入新时代练兵备战。运-20大型运输机2016年7月列装空军部队后,2017年7月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着眼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运-20实战实训全面展开,转战高原机场远程投送,空降空投训练扎实推进。
引发舆论关注的,还有“空军发布”这样一段话:空军是战略性军种,空军的战略能力要与不断拓展的国家利益相适应,在更加广阔的空间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国家利益拓展到哪里,空军战略能力就延伸到哪里,为国家发展提供可靠的空天安全保障。
舆论关注运-20的同时,还关注着中国空降兵。正如近期的解放军报评论所说:空降兵军是一支历史厚重、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革命战争年代历经战火硝烟洗礼,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和平建设时期出色完成一系列重大任务,涌现出一大批英雄集体和英模人物。这些年,空降兵军在改革强军中乘势而上,在转型重塑中创新发展,部队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稳步提升,在我军力量体系和作战体系中发挥着特殊重要作用。
6.总台记者和运-20指挥员的一次“面对面”
运-20、运-9和伊尔-76三型运输机投入武汉保卫战大空运,总台“正午国防军事”节目派出多路记者,全过程、全要素记录传播,留下一份珍贵史料。
运-20首次参加这次非战争军事行动,是2020年2月13日,向武汉空运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和医疗物资。2月17日,空军再次出动运-20等三型多架运输机,从成都双流等7个机场起飞执行抗疫任务。
2月16日晚上,西部战区空军主要领导给我打电话,说了17日任务的带队指挥员,是两次驾机执行任务的运-20首装部队杜宝林大校。于是,我们约定了请总台央视“面对面”记者董倩,在武汉天河机场专访杜宝林。
挑战多重风险完成的这次“面对面”节目,时长19分28秒。杜宝林说,2月13日那天运-20、运-9、伊尔-76从多个方向同时到达武汉,间隔3分钟落地,飞行计划必须周密,大家都是以毫秒为单位计算融入这个体系,整个计划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在“面对面”节目中,杜宝林点赞了兄弟部队推出的运-20特色登机牌,主创者是中部战区空军某部赵世宏上校。蓝底白字的“运-20机票”刷爆网络,机票正面,日期栏写着当天出发的时间至战“疫”胜利日,乘客信息栏写着“最美白衣战士”,航程信息则写有:家至战场(武汉)。机票上标记的是双向箭头,预示着医护人员一定能平安凯旋。
杜宝林对饶有兴趣的董倩老师说:这不是一张普通意义上的机票,是运-20团队向白衣天使致敬的纪念封,大家想在完成好任务的同时,把抗疫必胜的信念传递给战友。“我觉得很有创意,这是一种真情流露,是一种升华了的战友情。”
后来,在运-20特色登机牌的基础上,中国集邮总公司设计发行《运-20抗疫明信片》,成为人民军队支援武汉抗疫的重要标识之一,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7.多名运-20女飞行员展现战斗英姿
2021年9月29日,我在第13届中国航展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一条简明扼要消息:空军运-20飞行员队伍中,有了女飞行员的战斗英姿。从此,运-20女飞行员,走进了媒体和公众的视线。
就在第13届中国航展新闻发布会上,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院士表示:运-20飞机有了“中国心”。我就此作出回应说:运-20飞越了崇山峻岭,飞过了广阔大洋。运-20的航迹,没有最远,只有更远!
赴韩国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运-20首位女机长李凌超凝视着飞行航线:“再一次来到前辈们曾战斗过的这片天空,带着他们的遗骸回家,这是何等庄严的使命,又是何等沉甸甸的托付!”那天,她送给自己8个字:“壮志凌云,超越自我!”
谭红梅为首批改装运-20的飞行员,争分夺秒、勇于拼搏,在同批飞行员中很快实现单飞单放,成了为数不多的运-20机长。在飞行任务中,她多次遭遇复杂气象和突发情况,始终保持冷静,在极短时间内让飞机恢复平稳姿态。她的每一次飞行,都是对自己技能和勇气的考验,也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奉献。
2016年7月,欢送运-20参军入伍。(资料照片)
通飞运-9、运-20两型运输机,同时具备执行战术与战略投送任务能力的双机型女机长陈金兰,在部队执行重大演训与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战场没有男女之分,我是飞行员,更是战斗员!”陈金兰带领机组开展重装空投训练,多次承担境外军事运输任务,能力在实战中得到锤炼。
运油-20女飞行员马虹羽,分享自己奋斗动力时讲了一个故事:那原本应该是一次普通的海上飞行,但耳机里突然传来了我方飞行员对外军飞机的警告。这次经历给她带来了巨大的触动。“第一次觉得自己离敌情这么近,当时也在想着,自己的战友如果需要保障的话,加油机要及时提供保障。要不断去增强自己的本领,当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
8.运油-20给空军“三剑客”加油受关注
2024年11月举办的第15届中国航展上,运油-20和歼-35A进行飞行展示,运油-20和歼-35A一样受关注。
2022年11月举办的第14届中国航展上,运油-20首次展翅珠海上空。飞行展示指挥员李彦接受总台“面对面”节目专访,19分51秒的节目,讲解了“空中力量倍增器”作用究竟有多大,受众表示“开眼界”。此前的9月17日第22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在总台《国防公开课》节目中,李彦和中航西飞机翼装配厂的铆装钳工张晨光一起,讲述运-20背后的故事,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人民空军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加快推进“战略性军种”建设,受众表示“很解渴”。
空军运油-20给歼-20和歼-16空中加油(陈峰摄)
2021年11月,运油-20首次亮相台海。台媒披露的消息,引发舆论广泛关注。2022年7月31日,我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新一代空中加油机运油-20投入新时代练兵备战”消息:空军运油-20和歼-16飞机近日开展了海上方向空中加油训练,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运油-20可以给歼-20、歼-16、歼-10C等空军“三剑客”战机空中加油,从高原到海上,多次开展空中加油训练。随后,运油-20投入解放军位台岛周边联合演训。一组歼-20、运油-20、轰-6K战机海报和战斗英雄王海、杜凤瑞事迹海报,亮相位居郑州中牟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
当年,我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上,还发布了运油-20和歼-20歼-16同框纪念邮封。这枚强军主题邮封主图,取材于空军运油-20歼-20歼-16海上方向一次空中加油训练。同时还介绍,运油-20歼-16已投入中俄联合空中战略巡航。此前,总台“正午国防军事”节目披露中国空军歼-16、轰-6K与俄空军图-95的同框照。这是中方首次公布派歼-16为轰-6K护航这一信息。
运油-20的故事,也是追梦空天的故事。2022年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刚结束,运油-20故事就走进空后蓝天幼儿园“开学第一课”。空后2011届“蓝天娃”朱睿琳担任主讲人,大小“蓝天娃”互动讲故事,让强军梦的种子从小就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中国青年报的传播产生大流量。
9.“需要之地、需要之时,运-20随时去飞!”
2022年8月27日,空军航空开放活动暨长春航空展举行记者见面会。我在回答环球时报记者郭媛丹有关运-20航迹的提问时说了一句话:“需要之地、需要之时,运-20随时去飞!”
当年的空军航空开放活动,空军“20系列”战机悉数亮相,运-20进行了空中飞行展示。运-20飞行展示指挥员李成民介绍运-20训练情况时表示:首装6年,他们驾运-20上高原、飞远海、出国门,“胖妞”历经烽火磨砺,早已破茧成蝶、换羽高飞,成长为骁勇善战的“九天鲲鹏”;首装6年,运-20执行任务没有昼夜之分,没有平原高原之分,没有陆上海上之分,在听令起飞中遂行多样化任务,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
在回应环球时报记者关于“运-20飞过哪些海?”的提问时,李成民表示,运-20正在开展海上方向实战化训练,多次执行海外任务。
空军运-20飞机进行飞行训练(资料照片)
我作补充介绍时说,中国鲲鹏在腾飞,一代英才在成长。运-20是我军革命性装备,“改装过程无异于重修一个学位”。着眼执行海外任务,空军运输机部队飞行员拓宽国际视野,向工厂提出增加英尺、海里等英制单位,如今机上系统都已更改为公英“双制”。正如时任中部战区空军某部指挥员倪明所说,“我们生逢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就要以更精彩的表现承载梦想,在世界的天空上留下运-20的壮美航迹!”
10.运-20以大国重器捍卫英烈荣光
“20049号运-20,我部歼-20飞机两架,奉命为你护航。”“长空祭忠魂,英雄归故乡。向志愿军忠烈敬礼!”这段空军歼-20飞行员李凌和运-20机长庞荣奇空中对话同期声,出现在2022年9月1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等节目中,与“双20”列阵长空震撼图景一起传播,让人为之动容。
空军“双20”飞机列阵长空接迎志愿军忠烈(李勇摄)
运-20机长庞荣奇当时说:“在韩国起飞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起70多年前志愿军先辈冒着敌人的炮火浴血奋战,换来了和平与安宁。我们今天要练强打仗本领,告慰革命先辈!”
总台“正午国防军事”节目深度报道《“双20飞机”空中通话全记录:一字一句满满敬意》,生动展现歼-20、运-20三机同框列阵长空,歼-20低空通场,运-20穿过水门等大国重器捍卫英烈荣光震撼场景的同时,还让受众从接迎过程中空地通话、空中通话的一字一句中,感受这场接迎仪式当中的满满敬意。“央视军事”新媒体推出的微博话题#歼-20护航编队起飞机场这扇窗很特别#,传递飞行员“精忠报国、赤心奉国”的家国情怀,在“九?一八”当天登上微博热搜榜。
2022年9月16日这天,运-20执行接迎第九批88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任务,我和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记者李建文、刘济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何椿、赵健等战友,就在东北一线机场现场报道。运-20从武汉出发后,湖北广电“长江新闻号”节目记者解炜等同志,在湖北一线机场现场报道。“长江新闻号”用“长江评论”等形式强化“以大国重器捍卫英烈荣光”舆论,二次传播阅读量达5000万以上,获赞63万。
新华社和解放军报推出《今天,祖国用“双20”接迎志愿军烈士回家》等报道,披露一个细节:9月16日接迎的“双20”三机编队,冒着台风带来的雷雨和积冰,从11000米穿云破雾,机动下降到200米的低空,只为让烈士们近距离看看这机翼下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
敬畏烈士,捍卫荣光,是运-20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任务自觉。2021年9月,总台央视记者薛冰、解瑾在“正午国防军事”节目的连线报道中,曾记录这样一个细节:运-20机舱内,地面铺设有绿色的地毯,现场氛围庄重肃穆。用于固定棺椁的每一个固定位,四周都加装了缓冲的材质,保障每一个棺椁在运送过程当中都能够安全平稳。正如那次运-20任务指挥员丁毅所说,“大国重器接迎国家忠烈,表达的是人民空军对志愿军先辈的尊崇之情。”
11.运-20航迹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在社交媒体上,运-20被誉为“和平之鹰”。2022年9月,运-20赴欧洲参加奥地利航展。此前8月29日,我在空军航空开放活动现场发布这一消息时说:运-20的航迹,已经遍布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传扬世界。
为期两天的奥地利“空中力量﹣2022”航展,运-20飞机受到现场各国民众关注,很多华人华侨专程前来打卡,与“鲲鹏”同框。运-20机长王天锋表示,“此行搭建了与欧洲人民交流的空中纽带,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精神和空天文化。”
奥地利“空中力量﹣2022”航展上的运-20飞机(资料照片)
在我的亲历和记忆中,2022年还有这些事印象深刻:当年1月,汤加火山爆发后,空军奉命出动2架运-20装载应急和灾后重建物资,新华社记者丁增义和空政宣传文化中心记者张东贺、闫超等战友,跟机做好记录传播。
任务指挥员吴健说,“运-20编队首次跨越赤道、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克服太平洋上空强对流天气、火山灰等不利影响,单程飞行万余公里,将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速递到汤加,彰显中国军队践行使命的能力与担当。”吴健曾担任运-20多项重大任务带队指挥员,武汉抗疫大空运,他带队飞的首架飞机;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他带队飞的首次任务。
当年6月,空军运-20连续3天飞赴阿富汗空运抗震救灾物资,传递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2021年8月从阿富汗撤军的行动中,美军C-17运输机强行起飞,导致爬上起落架的阿富汗人坠落身亡。“中国运-20运输机VS美国C-17运输机”话题,在国际舆论场引发关注。总台“正午国防军事”节目展现当下和过往两道航迹,既有国际社会的“点赞之语”,又有运-20飞行员的“出国心语”,传递“大义中国”使命责任。
“鲲鹏总出国,硬核故事多!”2020年全球疫情爆发以来,空军运-20飞赴巴基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柬埔寨、菲律宾、越南、老挝等国家运送抗疫物资,为全球抗疫作出了中国贡献。
12.运-20化身中国IP传播中国形象
“运-20最近去哪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去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新闻发言人吴基伟的这番话,在网民中热传,也激起我的情感共鸣和战斗记忆。
2025年1月7日9时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随即,西部战区空军派出1架运-20飞机赶赴西藏定日震区。“运-20出动!解放军来了!”震区的老百姓有了主心骨。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甘肃和青海多人遇难。19日凌晨,西部战区空军1架运-20从西南某军用机场起飞,运送西部战区应急指挥组赶赴灾区一线,统筹抗震救灾工作。
每遇大事,鲲鹏展翅。在“国际军事比赛-2021”中,中国空军运-20首次亮相国际赛场,在接近装备设计允许的空投极限值,精彩完成三联伞重装空投任务。
埃及首都开罗,吉萨金字塔群雄伟壮观。开罗当地时间2024年8月28日中午时分,受邀参加首届埃及航展的中国空军1架运-20与八一飞行表演队6架歼-10表演机,编队飞越金字塔。“这是运-20首次在国外飞行表演,飞出了中埃两国共同拥有的美好航迹。”
2024年9月18日,中国空军1架运-20飞机首次飞抵南非,并在非洲航空航天与防务展进行空地展示。南非总统饶有兴趣地参观了运-20飞机,并与机组成员热情交谈,称运-20“非常漂亮、非常先进、非常喜爱!”
传播中国形象的运-20飞机(万全摄)
这些年,在抗震救灾、抗击疫情和兵力投送、参加航展等行动任务中,形态辨识度很高的空军运-20飞机只要一出现,民众的直接反应就是“解放军来了!”“中国来了!”运-20飞机化身中国IP,传播着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运-20的奋进航迹,书写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故事,在网上网下强信心、聚民心、筑同心。
作者:申进科(人民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