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教学实例,[python实用课程],[C++单片机原理],[C#、PHP网站搭建],[Nodejs小程序开发],[ios游戏开发],[安卓游戏开发],[教会用大脑用想法赚钱实现阶层跨越]
一、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数学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数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担负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的重要使命。而正是数学教育的这一特点,使得数学成为大部分小学学生觉得较为难学的一门学科。因为小学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还比较薄弱,此时就需要教师开展启发式的教学,启发、引导学生走进数学的大门,展开想象的空间,实现思维能力的飞跃。从教学原理上看,启发式教学的作用,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转化,把教材涉及的相关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具体知识,然后通过一定的联系,再进一步把学生的具体知识转化为数学思维和思考能力。
二、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理想的数学课程应该是教师提出疑问,学生积极回应提供各种解题思路。要想得到这种回应就要充分挖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而小学生因为接受能力与学习能力都很强,所以是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最关键也是最有成效的时期。
数学的学习过程主要是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而小学生因为年纪小认知能力低,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小学数学教师都已认识到小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数学思维活动之间的差异。所以小学数学已算得上是改变学生思维定式的重要基础。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巧妙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使用简单的学生脑海中原有的认知用语给予提示,让他们对新的数学知识产生一种不陌生感,再逐渐引导学生开动脑筋参与解题过程,了解熟悉数学思维,然后通过老师的适时肯定、鼓励、赞赏,让学生生成一种成就感,因这种解出问题答案的成就感而树立在新的数学学习领域的自信心再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理论怎样都可以成立,同样激发学习兴趣这种目标只要通过老师巧妙随机运用启发式教学怎样都可以实施从而得到回应。
三、确定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角色
在小学数学的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很多教师没有分清楚引导和牵引的作用,他们在数学课堂上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他们给学生以更加充分的讲解,但是忽略了对学生的合理引导,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无法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引导作用,从而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进而有效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如,在“有余数除法”一课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更好地复习了之前讲述的除法概念,随后启发学生更加有效地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教师给学生准备了10张卡片,5个盘子,让学生将10张卡片平均放到5个盘子中,问每个盘子放了几张卡片?学生分完后,教师问:“你们是怎样分的?每个盘子里放了几个?为什么正好分完了,一个也不剩?你怎样来用式子表达这个分的结果?”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更好地理解整除没有余数,也就是余数为0的情况。随后教师又给了学生11张卡片,5个盘子,让学生将11张卡片平均放到5个盘子中,问每个盘子放了几张卡片?教师故意不问学生还剩余有几张卡片。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很多学生拿着剩余的1张卡片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从而加深他们对有余数除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实践出真知
素质教育给启发式教学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坚持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相结合,注重教师的“启发”和学生的“尝试”相结合。首先,尝试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面对全体学生而言,“不求个个升学,但愿人人成功”是符合求学者的意愿和现实的。不论是优生还是差生,都可以从尝试中获得成功,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为他们获取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其次,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尝试,既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又使学生在亲自尝试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把枯燥乏味的“苦学”变为主动有趣的“乐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增大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尽量启发、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新知识,发现新问题。例如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很广,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那么。如何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呢?以下是本人多年的教学心得,现特介绍给广大读者商榷。
1.启发式教学应从教师的“启”中引导学生的“试”
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课堂中通过教师的“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试”,直接参与到数学的研究活动中,通过“试”去“发现”所学习内容的内在关系和规律,从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师出了这样的一道题:商店里有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几支?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然后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15-9=6;有的把15分成10和5先算10-9=1,再算1+5=6;有的把9分成5和4,先算15-5=10,再算10-4=6;有的先算15-10=5,再算5+1=6;有的想9+( )=15,因为9+6=15,所以15-9=6。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从教师的“启”中去“试”,通过“试”去“发现”并掌握计算的方法,这样变教师机械地“教”给学生计算方法为学生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掌握这样的知识就能牢固。
2.启发式教学重在“导”而非“牵”
引导而不是牵着学生的鼻子走,鼓励而不是压抑学生,点拨而不是把答案全部端给学生。素质教育对启发式教学的要求是在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和思考上下工夫,“导”已成为现代启发式教学思想的特点、策略和核心所在。例如,在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乘数是一位数、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理解“用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末位与百位对齐”的结论,为了今后继续学习乘数是多位数的乘法,我认为这样设计教学比较合理:(1)笔算:67×8,167×28;(2)试算:167×128,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不难算出正确答案。然后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这就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了教学思路,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启发式教学教师应把握启发点的“准”和“巧”
一要“准”。让启发启在关键处,启在新旧知识的联接处。二要“巧”。在学有困难的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时,在中等生“跳起来摘果子”力度不够时,在优等生渴求能创造性地发挥聪明才智时予以点拨,使其茅塞顿开。例如,教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通过师生打擂台,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后。师问:“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里面蕴含着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在分子中呢,还是在分母中?”学生一致认为规律在分母中。这时。师又问:“能化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征呢?”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屡屡碰壁。思维出现“中断”“偏离”时,教师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地争论,而是适时地点拨指导,启发学生:“你们试着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能不能发现规律?”一句话,使学生一下便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发现了特征:“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正当学生心满意足之际,教师又出示3/15,先让学生判断,又激起矛盾:为什么分母含有其他质因数,它还能化成有限小数吗?通过观察分析,最后让学生自己认识到所发现规律的前面,还得补充个前提“最简分数”。可见。课堂上巧妙灵活地启发,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
4.注意启发式教学与讲授式教学的灵活运用
启发式教学是我们倡导和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很好的作用。但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理性知识少等原因,讲授式教学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把启发式教学和讲授式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符合现代教育的需要。
11月10日,峨眉山市桂花桥镇小学校围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单元作业设计与实践”的主题组织开展了中高段数学教学课例展示活动。活动由教研组长吴定海主持,校长刘成章、教导主任马启斌和全体中高段数学教师参与。
活动中,周瑞琴、吴定海、胡艳三位老师分别呈现了三堂精彩纷层的示范课,让听课老师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周瑞琴老师执教的四年级《对策问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启发和诱导学生,让学生充分思考,充分交流,采取多种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吴定海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第四单元《可能性》,让人眼前一亮,整堂课设计新颖,以活动为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善于启发和引导学生,让教学活起来,达到预期效果。
胡艳老师执教的六年级《圆的面积》是教学中几何图形的问题。胡燕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实践,采用剪一剪,拼一拼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推导圆的面积公式,使学生深刻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课后,老师们紧紧围绕落实数学核心素养,进行作业没计的实践与研究,各抒己见,发表不同看法。怎样让教学中每个环节达到预定目标,并针对本班实际情况,进行课前,课中,课后的作业设计,全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
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对新课标的理解更加深入,对单元整体的作业设计与运用认识更加清晰。(文:吴定海图:马启斌)
电话+V: 159999-78052
机构由一批拥有10年以上开发管理经验,且来自互联网或研究机构的IT精英组成,负责研究、开发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公司具有完善的课程研发体系,一直走在整个行业发展的前端,在行业内竖立起了良好的品质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