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长群安全温馨提示语简短
家长群安全温馨提示:守护孩子,从细节做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详细
在家长群中,安全问题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重点。一句简短的温馨提示语,不仅能提醒家长们时刻保持警惕,更能体现出我们对孩子们的深切关怀。为此,“守护孩子,从细节做起,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句话应运而生。
“守护孩子”是每位家长的天职,也是家长群存在的核心意义。孩子的安全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们的悉心照料。在群内交流时,不断强调这一点有助于形成共同的保护意识,让每位家长都意识到自己责任重大,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孩子安全的守护中来。
“从细节做起”则是对守护行动的具体化指导。安全无小事,很多时候,危险就潜藏在不经意的细节之中。比如,孩子上下学的交通安全、饮食卫生、网络活动等都需要家长们细心把关。在家长群中定期提醒关注这些细节,可以有效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妥善保护。
二、如何提醒家长关注群消息
为了确保家长关注群消息,以下策略可能有效:
1.突出显示关键信息:在发送重要通知时,可将消息置顶或使用醒目的颜色,确保家长在群聊列表中一眼就能看到。
2.发送定制化提醒:可以发送个性化的信息,如“请家长们关注群内的最新消息”,以提高家长的关注度。
3.使用吸引注意的元素:通过添加引人注目的标题或包含家长可能感兴趣的关键词,来吸引他们阅读群消息。
4.定期通讯:定期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向家长发送简短通知,提醒他们查看群内的更新。
5.强化面对面沟通:在家长会议或学校活动中,强调检查群消息的重要性,以便家长意识到这一点。
特别提醒!各类家长群须注意
2024-02-2911:59·潍坊教育发布
新学期开始啦大家忙着开学骗子却忙着“开工”他们锁定学生和家长“量身定制”诈骗方案稍不留神家长就可能陷入骗局班级群里“假老师”收费!近日,无锡某小学,一位自称是“张老师”的人,在班级群内发送收款接龙,要求家长们以红包形式缴纳学杂费199.5元,所幸被真正的张老师及时发现,并第一时间拆穿了谎言,没有家长受骗。新学期为大家准备了一份防诈骗指南请广大师生、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认清这5类骗局上好反诈安全第一课缴费类诈骗骗子通过盗取或克隆老师、家长的微信、QQ等账号,混进家长群,利用家长对老师的信任,假借老师之名,以需要缴纳服装、教材、资料等费用为由实施诈骗。注意:家长在收到班级群发的缴费信息时,切勿急于汇款,必须要通过当面询问、电话沟通等方式进行核实。作为老师,要对已建班级群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实行实名制,不定时对本班级的QQ群、微信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账号尽快清除出群,同时提醒家长学校收费的形式及大概时间。假冒子女类诈骗骗子盗取学生的微信号、QQ号后,冒充学生本人向其父母要培训费或者生活费,要求家人转账汇款。注意:凡是孩子通过手机短信、QQ、微信等联系要求转账汇款的,一定要谨慎,务必与孩子本人视频沟通或当面核实,以防钱财损失。谎称孩子出事类诈骗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家长通讯录,冒充学校老师打电话给学生家长,假借“孩子身体不适或上课途中突发疾病急需医药费”等理由,趁着家长慌乱的情况下催促转账,以此骗取钱财。注意:家长一定要存好老师的电话,接到类似电话时要保持冷静,先联系学校老师或当事人,不要盲目汇款。助学金类诈骗骗子冒充学校或教育局工作人员,谎称有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提供信息办理相关手续便可将助学金转入家长账户。在获取相关信息后,他们又会以缴纳相关费用为由,让家长转款实施诈骗。注意: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政策信息通常会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如官方网站、公告栏、班级群等)发布,不要轻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不要向陌生账户汇款。“运作入学”诈骗骗子谎称可以利用熟人托关系“运作入学”,当家长汇钱后,骗子立即消失。注意:不要相信“能人”操作,这个能人只会忽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天道酬勤,只有认真努力学习,才是通往更高学堂的唯一道路。1.家长要学会分辨信息的真假。不管是在微信群还是QQ群,家长收到任何需要扫码或转账缴纳学费的消息时,切勿急于汇款,一定要先与班主任或校方核实真伪。若有新添加的好友,务必核实对方身份后再进行添加。2.老师要加强群管理。家长群应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并实行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一旦发现身份可疑人员,及时清理出群。同时,要求群成员不乱发、乱点陌生链接。3.经常在校园内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活动,提高全校师生及家长的防骗意识,规范收费渠道,尽量避免在班级群内收取各类费用。警方提醒提醒老师和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生活的同时也要注意这些骗子设下的陷阱诈骗手段千万变识骗防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