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老虎洞南宋窑址元代为何继续生产仿官窑器物?元代有无官窑瓷?

专业网络营销推广——跟随大平台节奏

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元代官窑遗址,[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一、老虎洞南宋窑址元代为何继续生产仿官窑器物?

这处重要的官营手工业作坊遗址,是深入研究南宋官营手工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珍贵资料,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历史时期的工业活动全貌。


1996年至2001年间,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进行了三次详尽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完整揭示了老虎洞窑址的神秘面纱,让我们得以窥见其历史面貌。


考古发掘揭示了老虎洞遗存的时间跨度,分为南宋时期、元代前期和元代后期三个阶段。南宋时期,主要为修内司官窑的遗存,而元代早期和晚期,窑址主要生产与官窑瓷器相似的产品,这一发现揭示了元代时老虎洞窑址持续生产的事实,对于官窑瓷器鉴赏提供了新的视角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元代晚期的发掘中,出土了带有八思巴文铭记的窑具,为确定这一时期的文化断代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而在元代晚期遗存中,有一类器物与传世哥窑极为相似,经科学测定,其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与传世哥窑完全一致,这一发现为哥窑产地问题的破解带来了重大突破,为陶瓷史的研究增添了关键线索。


扩展资料

  时代:南宋  

二、四大官窑是什么?

四大官窑是指汝窑、官窑、官钧窑和宫藏哥窑。

1、汝窑: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瓷器名窑。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

2、官窑:泛指明、清时期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瓷器。宋代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元代景德镇官窑称“枢府窑”。

3、官钧窑:是宋徽宗年间继汝窑之后建立的第二座官窑。钧窑广泛分布于河南禹县(时称钧州),故名钧窑,以县城内的八卦洞窑和钧台窑最有名,烧制各种皇室用瓷。钧瓷两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施釉彩,二次再烧。

4、宫藏哥窑瓷:指传世的哥窑瓷,实际上是南宋时修内司官窑烧制的。其胎色有黑、深灰、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

扩展资料

中国的其他名窑

定窑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为民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北宋,终于元代,烧造时间近七百余年。窑址分布于河北曲阳县磁涧、燕川以及灵山诸村镇,这里唐代属定州,故称为定窑。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瓷质细腻,质薄有光,釉色润泽如玉。黑釉、酱釉称为"黑定"、"紫定",也别具特色,制作精湛,造型典雅。

花纹千姿百态,有用刀刻成的划花,用针剔成的绣花,特技制成的"竹丝刷纹","泪痕纹"等等。出土的定窑瓷片中,发现刻有"官"、"尚食局"等字样,这说明定窑的一部分产品是为官府和宫廷烧造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官窑

元代有无官窑瓷?

2020-07-0910:10·朴素民窑

元青花拍卖价位的节节攀升,拍卖记录的不断刷新,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元青花、疯狂追逐元青花、甚至不惜冒着赝品之险收藏元青花。

  元青花拍卖价位的节节攀升,拍卖记录的不断刷新,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元青花、疯狂追逐元青花、甚至不惜冒着赝品之险收藏元青花。但收藏者在收藏、研究元青花的同时或许还有着这样的困惑,诸如:元代有没有官窑瓷?元代设立的“浮梁瓷局”是否属于官窑?“浮梁瓷局”为何而设?等等问题。

青花斗彩将军罐花瓶摆件

  元代有没有官窑瓷?“浮梁瓷局”属于什么性质?过去的认识一直比较模糊,往往因为元青花和枢府瓷作为商品大量外销而认定浮梁瓷局所属各窑为民窑,浮梁瓷局只是一个行政管理机构,官府所需瓷器采用“官搭民烧”方法解决,入籍工匠在从事民窑生产时“有命则供,否则止,课税而已”。时下甚至还有将典型元青花列入民窑图录的实例。

元代官窑遗址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元代景德镇继承宋代风格,大量生产青白瓷,多数出自民窑为不争的事实;还有一批施青白釉、纹饰简单、草率、青色偏灰的小件青花瓷,主要销往东南亚,今天我国各地墓葬也有出土,烧造时间几乎贯穿整个元代。从烧造特征看,亦当为民窑产品。

  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官窑及其官窑瓷器呢?

  元王朝在统一南方的前一年——公元1278年,就决定在景德镇设立全国惟一的官方制瓷机构——浮梁瓷局。这个“浮梁瓷局”是什么性质呢?元人笔记中提到景德镇的“御土窑”,指的是新发现的优质制瓷原料——高岭土(麻仓土)被官府控制,只供给浮梁瓷局所属瓷窑使用,为元廷生产瓷器,这些瓷窑就称为“御土窑”,它与同期的民窑在地位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据《元史》记载,元代典章制度明文规定:凡“双角五爪龙”纹,“臣庶不得用”。那么,凡出现双角五爪龙的元代瓷器标本并有窑具堆积的地方,就可以认定为浮梁瓷局的生产基地。根据近年来的考古调查得知,珠山明清御窑厂遗址北侧,此类瓷器与窑具的堆积最为丰厚,并出土了不少元青花五爪龙纹标本。此外,湖田窑刘家坞中段、市区落马桥、中渡口、曾家弄等处,除出土元青花五爪龙标本,还有枢府瓷印花五爪龙纹等。因此,浮梁瓷局所属各窑,当为官窑性质无疑。

  浮梁瓷局的官窑性质,还可以从元青花出现的特异纹饰的分析中得到印证。著名学者刘新园先生曾在《元青花特异纹饰和将作院所属浮梁瓷局与画局》一文中,作过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元青花纹饰中带火焰的马纹,是从帝王仪仗中的“玉马旗”上直接临摹而来的;缀珠纹是对蒙古贵族礼服上的珠绣花的模仿;云肩纹是元代官服上的“衬甲”或“云肩”的忠实临摹;芦雁纹是元代军官服装胸背花纹的临摹;莲池鸳鸯纹亦为贵族织锦服装和被面上常见的花纹。来源于织锦、刺绣的元青花纹饰还有牡丹、灵芝、鸾凤、麒麟、白鹭、角鹿、鲤鱼、百合、牵牛、竹叶等。以上纹饰,按照元代的典章制度,严格规定了不同官级的不同服饰,凡皇帝使用的,其他人就得禁用。如《元史·顺帝二》记至元二年(公元1336年)夏四月丁亥诏谓:“禁服麒麟、鸾凤、白兔、灵芝、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万寿、福寿字、赭黄等服”。这些特殊的纹饰,只有皇帝和贵族们按严格规定使用,民间窑场擅自将这些织绣花纹移植到民用工艺品上是绝对不允许的,而典型元青花中却大量出现,只能说明得到了元廷的特许。表明浮梁瓷局作为全国惟一一处为皇室服务的瓷器生产基地,正是元代的官窑。

  元代的官窑青花:造型普遍胎厚、体重、硕大雄浑;青花釉多白里泛青的透明釉,釉质莹润;所用青花料来自西亚的苏麻离青,发色浓艳、有晕散或铁锈斑现象;装饰风格受西亚工艺美术影响,纹样布局繁密、层次多,瓶罐类自上而下有5至9个装饰带,盘碗类采取同心圆形式装饰。从底心至口沿也有3至6个层次。这种构图形式看似丰满,但结构严谨、虚实相间、水路清晰、主次分明。其装饰题材,除前述特异纹饰外,人物纹样主要来自元曲和杂剧故事,有的直接来源于小说、剧本的版画插图;辅助纹样中则多带宗教色彩,如八吉祥、杂宝、八大码等。

  除元青花外,官窑瓷中还有专为元代军事机关“枢密院”生产的“枢府瓷”,以小足折腰碗盘为主,间有高足杯等,施乳浊偏青类似鹅蛋色的所谓“卵白釉”。枢府瓷以印花装饰为主,有的对应印有“枢府”二字。传世印花器中还发现印有“太禧”、“福禄”等字样,当为宫廷定制的祭祀用品。

  从传世品和窑址出土的标本来看,官窑瓷中还应包括釉里红、红釉、蓝釉、蓝釉戗金彩器以及红绿彩瓷和孔雀绿釉等。

  元代的官窑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与明清官窑相比,都有明显的区别。元代在景德镇设立官窑,并非如明清官窑那样只生产皇家用瓷。史料表明,蒙古贵族更对金银器皿感兴趣,瓷器则相对受到冷落。双角五爪龙纹青花瓷不见传世品,说明皇帝对瓷器的需求量极小。那么元王朝设立浮梁瓷局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就是为元王朝下番牟利生产外销瓷。忽必烈在进军江南途中,就立下了“江南既定,将有事于海外”的宏愿。据《元史·世宗记》记载,全国统一后,即向海外传谕:“诚能未朝,朕将礼宠之,其往来互市,各从所欲。”为迎合海外之所欲,精美元青花和枢府瓷,都成了出口货物的大宗,形成了传世品海外多于国内;国内所见,除几处窖藏外,个人收藏极其有限,大概原因就在这里。

  此外,浮梁瓷局作为官窑,并不像明清官窑那样集中于市中心的珠山建厂、统一管理,而是由400余入籍匠户(官匠)分散建厂,在元廷下达生产任务的情况下,无偿提供贡品瓷,所谓“进御器,民所烧造”,大概指此而言。泰定(公元1324—1328年)以后,政局不稳,在没有生产任务的情况下,入籍匠户还可以生产商品瓷,以维持生计。但是,从珠山御窑厂遗址下层和北侧丰厚的元代窑业遗存来看,浮梁瓷局还是有相对集中的生产基地,明清官窑正是在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WINDRISES NETWORK MARKETING】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

元代官窑遗址
发布人:ganhaoyi0329 发布时间:2024-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