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扁桃体周围肿胀是什么病毒感染的,[python实用课程],[C++单片机原理],[C#、PHP网站搭建],[Nodejs小程序开发],[ios游戏开发],[安卓游戏开发],[教会用大脑用想法赚钱实现阶层跨越]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
扁桃体炎是一种常见的喉部炎症,其主要病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导致扁桃体炎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病毒有腺病毒、流感病毒等。这些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一旦感染,就会引发扁桃体炎症。
2.细菌感染。细菌感染也是扁桃体炎的重要诱因。常见的细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等。这些细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或共用物品传播,一旦感染,就会引发扁桃体肿胀、发炎等症状。
炎症蔓延。有时,周围的炎症如鼻炎、咽喉炎等可能会蔓延至扁桃体,引发扁桃体炎症。这种情况下,扁桃体作为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容易受到波及。
免疫力低下或其他因素。免疫力低下状态、过度疲劳、受凉等情况也可能引发扁桃体炎。这些情况下,人体的免疫力会降低,使得细菌、病毒更容易入侵体内,导致扁桃体发生炎症。
总之,扁桃体炎主要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为了预防扁桃体炎,我们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与感染源接触。如已出现扁桃体炎症状,应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病例介绍
患者年龄:8个月
患者性别:女
简要病史:
咽痛、张口受限、进食减少3天。
体格检查:
张口轻度受限,咽略充血,悬雍垂被推向左侧,双侧扁桃体无充血、无脓苔。右扁桃体周围膨隆,有波动感。
辅助检查:
颈部CT显示右侧扁桃体周围脓肿(黑色箭头),最大直径4cm。气道明显受压狭窄(白色箭头)。
临床诊断:扁桃体周围脓肿
治疗经过:
无创呼吸支持,静脉注射类固醇,静脉注射氨苄西林/舒巴坦钠治疗。
手术切开排出12ml脓液。
病情迅速好转,第4天出院,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一个疗程。
病例述评
【1】流行病学
扁桃体周围脓肿是严重的咽部感染性疾病,约占头颈部软组织脓肿的30%。国外报道每年发病约为0.003%。扁桃体周围脓肿在儿童中少见,5岁以下更为少见,2/3的患者为10岁以上。
【2】发病机制
它是扁桃体隐窝中的炎症,因引流困难通过或破坏隐窝底部进入扁桃体周围间隙而形成。脓肿位于扁桃体被膜与咽上缩肌之间,不同于咽后脓肿,后者多见于婴幼儿,脓肿突起于咽后壁。
【3】鉴别诊断
1.咽旁脓肿
患侧的咽侧壁连同扁桃体被推移向内隆起,也可出现张口受限,但咽部炎症较轻,扁桃体本身无明显病变。颈侧放射性疼痛剧烈,常有炎性脓肿及明显触痛。
2.智齿冠周炎
多伴有下颌智齿阻生和牙周袋形成,龈瓣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疼痛,炎性肿胀可蔓延至舌腭弓,但扁桃体及悬雍垂不受波及。
3.扁桃体脓肿
扁桃体脓肿为扁桃体本身的脓肿,可在扁桃体内穿刺抽出脓腋,从扁桃体上隐窝中可见脓液流出。患侧扁桃体肿大,炎症向周围浸润,但无张口受限。
4.脓性下颌炎
脓性下颌炎是口底的急性炎症,形成弥漫性蜂窝组织炎,在口底及颏下有炎性肿块将舌抬高,压舌疼痛,伸舌困难,张口受限但非牙关紧闭,感染侵及到咽、喉部可出现上呼吸道梗阻。
5.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当遇到咽喉部急性炎症伴颈部多发淋巴结肿痛的病患,一定要做血液学检查,明确为细菌感染再给予抗生素治疗,若以怀疑为病毒感染,特别要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时,给予肝功能、EB病毒抗体等检查。
【4】可能的合并症
扁桃体周围脓肿形成后,如果脓液大量潴留,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可出现一系列并发症,常见的有咽旁间隙感染、咽旁脓肿、颈上深淋巴结炎、喉炎、喉水肿和颈深部脓肿;少数可发生颈内静脉血栓、化脓性颈淋巴结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罕见的并发症有颈部坏死性筋膜炎、颈部血管破裂出血、纵隔脓肿及脓胸等。扁桃体周围脓肿复发率高,故及时而准确地诊断和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5】治疗
治疗原则:综合治疗,包括积极给予足量抗生素及适量的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并补液对症处理,积极穿刺抽脓或切开排脓,保证脓液引流通畅,防止感染扩散。
扁桃体周围脓肿常用的处理方法有:(1)穿刺抽脓;(2)切开引流排脓;(3)抗生素有效控制下脓肿期扁桃体切除术。穿刺抽脓、切开引流排脓后扁桃体周围脓肿有复发的可能,因为扁桃体上隐窝引流不畅的病因未彻底消除,另外扁桃体反复的炎症后出现瘢痕,加重扁桃体上隐窝的阻塞,感染的概率进一步加大。据报道,抗生素有效控制下脓肿期扁桃体切除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处理方法。扁桃体周脓肿发生后,扁桃体周围的间隙有扩大,容易后续再次出现炎症感染,所以,切除比较合适。但是急性炎症期手术,因为周围血管扩张,全身感染及术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加大。扁桃体周围脓肿分为前上型和后上型,临床经常将前者选择最隆起和最软化处切开排脓,后者选择在腭咽弓处切开排脓。
电话+V: 159999-78052
机构由一批拥有10年以上开发管理经验,且来自互联网或研究机构的IT精英组成,负责研究、开发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公司具有完善的课程研发体系,一直走在整个行业发展的前端,在行业内竖立起了良好的品质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