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高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 须有科学适宜的标准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高标准农田对配套资金的规定,[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旨在通过土地整治,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基本农田,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这些农田包括经过整治的原有基本农田和新增整治的基本农田。

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进行。

2.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

3.注重数量、质量、生态并重。

4.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农民参与工程建设。

5.以土地整治专项资金为引导,整合相关涉农资金,集中投入,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参与。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实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建设,要解决制约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显著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稳步提高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此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应达到较高水平,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完善,田间道路畅通无阻。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适宜的农田林网,区域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主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对农民有啥补贴?

为了鼓励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及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我国农业总体水平,早在《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8亿亩。

近日关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补贴细则终于出来了,已经建设或者筹备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农民要看,不懂什么是高标准农田的更要看,再不更新换代就真要被淘汰了!

什么是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是指在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建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建设好补贴给多少?

普遍情况下政府投入补贴资金在1500元/亩,但是以下几个省市自治区是可以根据当地情经济况给予更高的补助:北京、天津、上海、大连、青岛、宁波、浙江、厦门、福建、海南、西藏等。

领取对象:

总之来说这项补贴不会发给某个农民手中,是由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领取的,包括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农业企业;并且是在当地工商部门注册备案过且无不良记录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申请条件

平原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不少于5000亩,丘陵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不少于2000亩方可申请。

还有几种地区是禁止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更不用说补贴有没有了。注意以下6种地方是不得建设高标准农田的。

1、25°以上的坡地不能建设高标准农田

2、土地污染严重地区不能建设高标准农田

3、退耕还林还草地区不能建设高标准农田

4、地下水超采地区不能建设高标准农田

5、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不能建设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须有科学适宜的标准

2022-04-19 09:42·光明网

原标题:高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今后要高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从三大导向突出高质量要求。突出产能导向,要优化建设布局,新建与提升并重;遵循绿色导向,要突出种养循环、用养结合的可持续方式,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强调协调导向,要加强统筹协调,实现各方协同发力。

农田建设有了更高的国家标准。日前,市场监管总局(标准委)批准发布《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这是2014年原《通则》发布后的首次修订,也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农田建设管理职能整合归并至农业农村部后,农业农村部牵头修订的第一个农田建设领域国家标准。

保障粮食安全,要害在种子和耕地。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犹如耕地安全的“鸟之两翼”。耕地保护既有数量红线也有质量红线,农田建设既发力于质量也发力于数量。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当前耕地现状不容乐观,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东北黑土地退化等问题尤其突出。按照规划,到2022年末,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据测算,由此新增的产能相当于新增2.75亿亩耕地。可见,农田建设是弥补耕地数量下降、质量不足的重要措施。

截至目前,我国高标准农田累计建成9亿亩,有力支撑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连年丰收。但总体来看,由于耕地自然禀赋基础不好,农田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大部分耕地防灾抗灾能力依然不强,高标准农田占比不足一半。经过多年建设,资源条件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区域,多数已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剩余的多是难啃的“硬骨头”。尽管农田建设对农业和农民很重要,但对地方的经济效益不显著,导致一些地方改善耕地质量的投入不足。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必须有科学适宜的标准。由于机构改革之前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各部门对资金使用、投入标准、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要求不尽一致。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对什么样的农田属于高标准农田,存在认识不一致、建设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以新的国家标准出台为契机,科学统一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已经形成。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今后要高标准建设高标准农田,从三大导向突出高质量要求。

突出产能导向。农田必须是良田,良田优先是粮田。农田建设的目标是提升农业产能。《通则》分省给出了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三大谷物应达到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参考值。这意味着,既要加强水利、道路、配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田外观形态质量;又要改良土壤、提升肥力,改善耕地内在质量状态。要优化建设布局,在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等重点区域优先开展。要新建与提升并重,既要提高新建项目质量,又要推进已建项目的改造提升。

遵循绿色导向。耕地是生产和生态的统一体。新时期,在耕地使用时,要突出种养循环、用养结合的可持续方式;在耕地建设中,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比如,平整田块时,不宜打乱表土层与心土层,应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等。鼓励应用绿色材料和工艺,建设生态型田埂、渠系、防护林等,减少对农田环境的不利影响。

强调协调导向。农田建设资金规模大、涉及部门多、与农民高度相关,更需要加强统筹协调。对参与部门来说,应在耕地指标认定、水资源保障、电力配套、田间路网建设等方面协同发力。对破解资金难题来说,应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比例,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调剂收益、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方式。对农民来说,不妨在消除农田痛点之后,投入新型农机、优良品种、先进模式,把昔日的“望天田”变成“吨粮田”,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乔金亮)

来源:经济日报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高标准农田对配套资金的规定
发布人:fkf5217312560 发布时间:202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