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农村小型山塘出租程序图片大全及价格,[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近来,笔者先后深入湖南麻阳及周边县市区调查走访,发现当地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耕地、农田抛荒现象,且呈逐年增长趋势。
农民为啥不愿种地
据调查分析,造成耕地抛荒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农村种粮效益偏低,不少农民不愿意耕种。近几年,虽然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实行了粮食保护价收购、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但农药、化肥、器械等农业生产资料和机具的价格却普遍上涨,按现行粮食产量和价格计算,农民每亩耕地种粮纯收入不到500元,远不如在外打工一个月的收入,致使大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丢下年老体弱的老人在家务农,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造成抛荒。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近年来,虽然国家大力加强和实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农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由于农田基础设施薄弱的痼疾已久(如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排灌站、山塘水库、灌溉沟渠等基础设施依然滞后),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造成部分农田易涝易旱,农民投入多,产出少,甚至无收益,影响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加之自然灾害水涝旱情的频发致使部分耕地严重受损,如去年发生在麻阳的“5·9”、“7·17”两次特大洪灾给该县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同时,耕地面积破坏也相当严重。
三是农村土地流转机制不畅,影响了规模种植效益。单从麻阳来看,由于麻阳是湖南省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近年来农村土地流转比较活跃,但周边的一些县市区则由于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灵活性不强等原因,导致一些地方农村土地还存在“不愿流转”和“不能流转”现象。少数农民对现有流转政策了解不多,几千年来土地是命根子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有些农民对土地流转持观望态度,大部分农民情愿自己名下的承包地抛荒,也不肯出让土地承包权。同时,县市区对未及时流转而形成抛荒的耕地和农田,缺乏有效的政策法律手段加以制止,现在实行“一卡通”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以原有承包计税面积为依据,而不与实际种植情况挂钩,这都无意中助长了抛荒,影响了种粮大户的积极性。
采取措施,保障农民种粮积极性
我国是农业大国,土地资源十分珍贵,减少耕地抛荒,提高土地利用率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和谐的重要途径,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切实提高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未来5年,国家要进一步加大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力度,全面加快农村中小水利工程建设、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对中小型排灌站更新修复,对灌溉沟渠治理清淤,实现农业命脉全覆盖。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扶持造就一大批种粮大户。县市区要进一步增强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力量,切实加强工作指导,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农村土地流转专门的管理机构,认真做好农户承包耕地的余缺调剂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行以出租、入股、转包、转让等多种形式的土地流转,促进农村土地依法、有序、活力流转。
原载《湖南日报》6月26日5版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彭婷
通讯员王希台成智超
一个个整治后的山塘,碧水盈盈,清澈的水面倒映着周边美景。这是仲夏时节,记者在湘潭市一些乡村见到的景象。
这些山塘,承担着供水、防洪、灌溉、生态等功能,是重要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去年,湘潭市开始大力推进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工程建设,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抗旱救灾等多方资金,建设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工程2098处,新增蓄水能力740万立方米。
麦子石村整修后的山塘蓄满一塘水
“病险塘”变“蓄水池”
6月20日,湘潭县易俗河镇高岭村党总支书记陈铁牛带着记者来到修葺后的千步塘。他介绍,千步塘蓄水能力由6万立方米提升到10万立方米。“下游200多亩水田今年全部种上双季稻,再加上60多亩蔬菜基地,灌溉用水完全没问题。”陈铁牛笑着说,村民对千步塘整修工程评价很高,称“这个塘除险加固后可保30年”。
去年,易俗河镇麦子石村也一口气整修8口山塘,除险加固后,新增水域面积12亩,新增蓄水近6万立方米。“山塘蓄水增加,村民受益匪浅,今年恢复灌溉面积225亩、改善灌溉面积275亩。”麦子石村党总支书记郭大勇说。
这是湘潭县实施“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三年行动”的缩影。该县水利局总工程师齐向中介绍,全县共4.4万余口山塘,其中骨干山塘5023口,大部分因多年未清淤加固,存在不同程度淤塞、渗漏,成为“病险塘”,抗旱减灾、蓄水调洪能力减弱。
“我们启动农村小水源供水能力恢复三年行动,以村为单位整村推进,每年完成约80个村小水源工程建设,3年计划恢复240个村小水源供水能力。”齐向中介绍,去年,湘潭县撬动社会资金2255万元,实施103个村1023处小水源供水能力建设,新增水域面积661亩,为粮食安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修葺一新的厚罗大塘水面开阔
“漏水塘”变“清水塘”
位于韶山市清溪镇厚罗村的厚罗大塘满塘清水,远远看去,如同一个小水库。“今年下游300多亩水稻不会‘口渴’了。”端午节,站在塘边,村民伍四清满脸笑容。
厚罗大塘是一口古老的大水塘,水域面积36.2亩,灌溉全村380余亩农田,仅在20世纪50年代修缮过一次。过去,水塘内积满淤泥,长满水草,塘埂破损,难以蓄水,成为“漏水塘”。在去年历史罕见的干旱中,缺水导致厚罗村部分稻田绝收。
去年,在厚罗村党总支书记欧申明带领下,村支两委争取资金20余万元,广泛发动村级自筹、党员自筹、村民自筹,多方筹集资金兴修水利。
厚罗村利用冬闲时间,对厚罗大塘进行大修,共投入93万余元,耗时两个多月,累计清淤4万余立方米,护砌1200余立方米。修缮后的厚罗大塘,蓄水能力比原来增加几倍,达到7万立方米。
清溪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该镇众筹修水利的一个生动事例。清溪镇坚持“谁出力、谁受益”,水利建设资金“先干后补”,调动各村兴修水利积极性,全镇农田水利建设呈现你追我赶、竞相赶超的良好态势。
双丰村党总支书记李曙光向记者介绍山塘整修和蓄水情况
“碟子塘”变“盛水盆”
6月23日,站在雨湖区鹤岭镇双丰村大石岭塘边,看着满满一塘清水,村党总支书记李曙光一脸笑意。去年,面对“有塘无水,望旱兴叹”的尴尬境地,他焦虑又无奈。去年底,村支两委下大力气修整包括大石岭塘在内的10口山塘。
李曙光告诉记者,因年久失修,水塘蓄水能力削弱不少。平常年份,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基本可满足,但去年持续干旱,水源严重不足。去年底,村支两委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发动村民投工投劳,尽最大努力维修恢复机台、整修水塘和渠道。
“以前的大石岭塘就是一口‘碟子塘’,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这是一口塘,连塘基都看不出形状。”李曙光介绍,清淤护砌后,大石岭塘最深处蓄水达7米,“碟子塘”成了“盛水盆”。
10口水塘修整后,综合效益十分明显。山塘清出的淤泥运到水田,去年底种植1500多亩油菜。山塘蓄水后除了发挥灌溉等功能外,全部租赁出去发展养殖、休闲垂钓等,带动集体经济增收。
李曙光表示,山塘出租后有人管理,避免陷入“有人用、无人管”“大家用、无人修”的困境,保障山塘“雨天有水留得住,旱天缺水放得出”。
东塘大塘下游的盆景生产基地
“烂泥塘”变“聚宝盆”
小满节气后,南方雨水渐盛。农谚有云:小满大满,江河水满;小满不满,干断田坎。
眼下,岳塘区昭山镇白鹤村东塘大塘水面开阔、波光粼粼,足有20余亩。谁能想到,这曾是一口荒废近10年的“烂泥塘”。
“东塘大塘的塘基多处垮塌,渗漏严重,存不住水。”去年干旱过后,白鹤村村支两委拿出山塘整治方案。
除险加固山塘,资金是一大难题。村支两委决定采取招商引资形式外包,由承包方负责修缮和管理东塘大塘。
去年,承包方对大塘开始整修。“加固塘坝、防渗处理、安装排水阀,增加泄洪道等。”白鹤村党总支书记王振介绍,为保证工程按时按质完成,他们不定时到施工现场督查,确保质量和进度。
东塘大塘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有效解决了农田蓄水问题。“修缮后,大塘蓄水面积由15亩增加到20亩,水容量达4万多立方米,惠及周边200余亩农田。”王振告诉记者,承包方还建设垂钓项目,6月15日正式营业。
东塘大塘整修,让昔日“烂泥塘”变成“聚宝盆”。
“项目整修资金超100万元,带动村民就地务工。”王振说,工程承包出去后,每年村里还有3万元租金。随着垂钓项目落地,不仅新增就业岗位,周边村民也纷纷建起农家乐、土菜馆,在乡村休闲游中“淘”一把金。
在东塘大塘下游,有一个盆景生产基地。大塘蓄水后,基地负责人文桂华再也不用担心苗木缺水,发展信心更足了。
今年,湘潭市出台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行动方案,计划清淤整治山塘3007处,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溉排水体系,提升山上经济作物灌溉水源保障能力,实现“蓄得住水、灌得到田、上得了山”。
整修后的东塘大塘
【短评】
小山塘,大作用
彭婷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一些地区小型农业水利设施建成时间长,加之山地丘陵多,存在塘坝淤塞严重、水渠不畅、抵抗重大旱情能力弱等问题。
旱涝保收,山塘在保障农田灌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深入调查摸底,对山塘进行全面普查、体检,对年久失修、管理不善而“病险缠身”的山塘“对症下药”。
山塘整修要克服“等、靠、要”思想,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因势利导,拓宽资金渠道,广泛发动村级自筹、村民自筹,把兴修水利“独角戏”变为大家参与的“大合唱”。
但只建不管也不行。应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增强村、组主人翁意识,引导村民出工出力,积极做好山塘管护。还可探索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山塘建设与管理运营,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山塘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因地制宜开展绿化、美化、硬化,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让“水清、岸绿、堤固、景美”的山塘,成为乡村一道道活力满满的风景。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