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的国有企业主要包括以下几家:
黄石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主要涉及有色金属的开采、冶炼和加工,以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资源储备,在有色行业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黄石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黄石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涉及公路、桥梁、隧道等交通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对黄石市交通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石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控股集团公司:是黄石市重要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平台,负责管理和运营部分国有企业,以促进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黄石港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港口物流、仓储和码头运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目前公开信息未明确显示湖北金钻电子处于烂尾状态。
1.企业基本信息
湖北金钻电子信息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8月10日,注册资本1.5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邱民,注册地址位于湖北省黄石经济技术开发区·铁山区汪仁镇林家庄路16号。根据公开登记信息,公司目前经营状态为存续,意味着尚未注销或吊销。
2.项目投资与业务方向
该公司由咸阳金钻数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总投资额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业务聚焦于数字电源芯片充电器及平板显示芯片驱动系统领域。此类项目周期普遍较长,前期可能存在建设或筹备阶段未对外公开详细进度的情况。
3.判断烂尾的关键线索
公开渠道暂未披露项目停工、债务纠纷或政府督办记录等“烂尾”直接关联信息。但需注意,存续状态仅代表法律意义上的存续,实际运营或项目进展仍需结合动态信息评估。
4.建议验证方式
重点区域·经开区本报记者魏昊星
周晓达叶鹏张春玲
因改革而生,凭创新而强。从零起步,到比肩长三角、珠三角,黄石经开区凭借“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实现了从“青铜故里”到“电子新城”的跨越式蝶变。
如今,这里正以每天新增2万平方米产业空间的速度生长着电子产品“神经脉络”,强势挺进全国印制电路板(PCB)产业第一梯队,更在全球电子信息版图中烙下鲜明的“黄石印记”。
深化改革释放区域发展新动力
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行政执法监管领域,黄石经开区在全市率先打破传统模式。2024年7月,该区大胆尝试,组织7部门联合对湖北三环锻压设备有限公司开展首次“联合一次查”,将安全、消防等多领域检查整合,通过构建协调联动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同时,创新建立“三机制”、探索“1+7”执法流程,大幅提升了执法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
通过系统推进审批服务“极简化”、要素保障“精准化”、企业服务“专业化”,今年一季度,该区累计新签约39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达220.3亿元,较去年分别同比增长34.5%、81.9%。
基金招商激发开放创新新活力
面对传统招商模式的局限,黄石经开区以“基金招商”为突破口,创新采用“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激发区域开放创新活力。
2024年11月,黄石经开区成立产业投资公司,创新构建“管委会+公司”双轮驱动机制,依托“基金+产业”模式精准布局战略性项目。
基金招商的链式效应持续显现。总投资1.1亿元的湖北拓柏仕新材料有限公司4月顺利投产,其生产的生物级纳米氧化锆粉体纯度高达99.99%,打破国际垄断。在今年3月的大湾区招商推介会上,该公司凭借技术实力成功签约10亿元新项目。
黄石经开区积极搭建多元平台,畅通产业循环。去年先后组织30余家企业参加光博会等行业盛会,开展8场行业龙头企业供需对接会,促成近10家企业达成合作、30余家企业实现供需配套;同时推动供应链金融业务对接,实现超1亿元授信合作。2025年4月,省级光电子信息产业供应链平台“芯光链”黄石专区正式开通,并组建供应链公司。
通过这些举措,黄石经开区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加速汇聚创新资源,全速向着一个充满创新活力、产业特色鲜明的“发展高地”迈进。
引领带动汇聚升级跨越新合力
依托区域优势,黄石经开区错位布局发展光电子信息产业,辐射带动黄石全域做强产业集群,成为黄石的主导优势产业。
自2011年全球PCB巨头沪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落户,黄石经开区以此为起点,历经十余年深耕细作,逐步形成了一个从上游材料生产、中游制造到下游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构建了以黄石经开区为核心,大冶市、阳新县、西塞山区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如今,该区是湖北省除武汉以外光电子信息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地区。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依托黄石科技城和武汉、上海两地离岸科创中心链接优势资源,该区大力招引科技项目,2024年建成13个技术领先的自主创新项目,涵盖高速率光芯片、3.5微米全球最薄锂电铜箔等前沿技术领域,推动产业向“智造”转型。
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黄石经开区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形成“头部在武汉、链条在黄石;主链在武汉、配套在黄石”的发展格局。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