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低生育率的原因,[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1.经济因素:生育率下降是宏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微观个体经济负担加重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波动导致的收入不稳定和失业率攀升、沉重的住房负担和抚育孩子的经济成本是导致世界各国陷入低生育率困境的直接原因。中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养育子女的直接经济负担和难以负担的住房成本已成为中国低生育率的重要原因。
2.社会因素:除了经济因素以外,社会因素也是造成我国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关键原因,主要包括社会性别规范、人力资本提升、人口流动与城镇化三个维度。社会和家庭层面的性别不平等是导致中国低生育率的重要原因。在家庭层面,女性既是生育的主体,也是履行子女照料责任的主要承担者,这种家庭内部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的不平等会导致家庭和工作的冲突,提高育儿的生育成本和机会成本。受教育水平作为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生育决策和生育行为的影响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张,国民素质得到很大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发生显著变化。高等教育扩张的直接影响是受教育年限延长,进而推迟年轻人群的初婚初育时间。更为重要的是,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会让年轻人更有可能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更高职业目标和收入预期,这部分群体即使在完成学业后,也还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在这之前几乎不会考虑组建家庭。因此,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可能推迟结婚和生育。大规模、常态化的人口流动对于流动人群婚育的影响集中体现在初婚时间的推迟和生育数量的减少。一方面频繁流动会加重流动人口的流动成本,直接干扰婚育行为,另一方面大规模的乡—城流动会改变中键农村传统的婚育惯习。
3.家庭代际支持:家庭是实施生计行为的重要场域。作为生育支持的重要供给来源,来自长辈的家庭代际支持能够为生育主体分担一部分照料责任,尤其当夫妻双方为双职工家庭时,获得长辈的代际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4.制度因素:以医疗卫生、妇幼保健和儿童托育服务为核心的公共服务支持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家庭作出生育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公共服务的可及性会对家庭生育意愿和生育决策有显著影响,尤其对于农村流动人口影响更大,他们可能会因为缺乏保障措施而选择推迟生育。
1.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升,但同时也导致了生育率的下降。
2.胡锡进先生讨论了生育率下降的问题,这一话题在公众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3.生育观念的转变是生育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传统上,人们认为多子多福,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少生育甚至不生育。
4.经济负担是导致生育率下降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育儿成本的上升使得许多家庭望而却步,担心无法承担相应的经济压力。
媒体和网络上有很多文章讨论中国的生育率问题,大多数文章认为中国现在的生育率太低,而生育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养不起”。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从世界各国生育率低的国家来看,主要原因是思想,生育负担是第二位的。一。比下有余首先,把全球201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的总和生育率从低到高排列,中国排行第39位。[1]就是说有38个国家和地区的总和生育率比中国还低。中国现在的总和生育率比较低,但还不能说太低。
顺便提一句,很多文章说中国现在生育率低是因为中国计划生育造成民众对生育的负面印象。这不符合事实。那些总和生育率比中国还低的国家并没有经历中国式的计划生育,但总和生育率低于中国。
二。穷国多生其次,生育率低的原因不是养不起。世界生育率高的国家大多数比较穷。例如,2016年,世界总和生育率最高的5个国家都属于低收入国家(见下表)。穷国能养得起孩子,富国反而养不起?这没有道理。
三。富国少生
有人会争议,我们养孩子的标准不同,不能像穷国那样穷养,而是要富养。中国的人均GDP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不能要求像富国那样富养。而且富国富养也未必能提高生育率。
我们看看芬兰的社会保障制度。新生儿出生前,父母凭孕育证明可以领取国家提供的“育婴袋”,里面包括了新生儿的基本保育用品,也可以领取140欧元现金。父母均享有产假及5个月的亲子假,期间国家补助300欧元每月,雇主还要发放60%-70%的工资。从出生到17周岁,每人每月可领取120-172欧元保育补助,为鼓励生育,孩子越多,补助金额越多。单亲家庭孩子,残疾儿童,或慢性疾病儿童还可以获得额外补贴。年满三岁可进入市政托儿所,政府每月给予200欧元补助。芬兰对学生实行免费+补助+基金的福利政策。各学段都实行免费教育,中小学还享有免费午餐。中学和高等院校还提供三项补助:一是助学金:每人每月300欧元;二是住房补贴,提供上限为200欧元以内80%的住房补贴;三是学生贷款,国家为学生担保,每月可向银行贷款300欧元。[2]
芬兰这么好的福利,人们应当多生育吧。但芬兰的总和生育率和中国差不多。2016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624,芬兰为1.650。总体看,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都比较低。欧盟的总和生育率为1.571,低于中国,这是欧盟大量引进移民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的总和生育率为1.800,比中国也高不了多少。
即使在同一个国家中,富裕的人群的生育率未必高。例如美国,2016年,亚裔家庭中位收入最高,为80,720美元,总和生育率却最低,为1.6905。非裔家庭中位收入不到亚裔的一半,为38,555美元,总和生育率却高于亚裔,为1.8325。2016年美国分种族的总和生育率[9]
四。精打细算市场经济潜移默化影响民众思想,民众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是否生孩子要先计算一下得失。为什么富国的生育率低?一个重要原因是养老制度。富国养老制度完善,民众不需要养儿防老。民众会考虑:我为什么要费力生养孩子为别人养老?还不如自己轻松享受生活,等老了自然有别人家的孩子养我。生第一个孩子可以增加乐趣,在家逗孩子玩、带孩子散步,去游乐园,可以解闷,而且有一种心理满足。另外,孩子可以增进夫妻感情。如果没有孩子,夫妻在一起时间长了没话可说,相对无言,家庭会解体。有个孩子就可以增加许多共同语言。
生第二个孩子的边际效用就小了。就像家里买第一个冰箱是很必要的,可以存放食品。但买第二个冰箱?难得用上一次。即使政府补贴,商家打折,我也不买。
五。养老与啃老
再一个是分配制度如何在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之间分配的问题。如果养老金额比较低,老人虽然钱够花,但需要子女补贴一些才能过得比较宽裕,则人们倾向于多生。反过来说,如果养老金额高,而年轻人收入低,不得不啃老,则人们倾向于少生,以免将来被啃得太厉害。就是说,如果政府降低养老金,同时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会有助于提高生育率。
六。望子成龙
生育率低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子女的期望值。有的家长希望子女上私立幼儿园,中小学上重点学校,大学上清华北大,然后去美国常春藤大学读研,就业后尽快实现“一亿元小目标”。这样的家长会对多生子女望而却步。人的思想对生育率有重大影响。其实,孩子的成功要靠他们自己。家长不可能给孩子铺好一生的路。能把孩子抚养成人就算尽到了家长义务。如果能供孩子上完大学,就是超额完成任务。
七。延续种族延续种族是生物本能。鸟儿不辞劳苦筑巢、生蛋、孵育、喂食。从不盘算自己的得失。不能延续种族的生物都消失了。
有些人认为人类发达必将导致生育率下降。那么,如果未来人类高度发达,不再愿意生育繁衍,岂不是要把地球让给蟑螂了。
八。必要的义务《民法典》修改草案拟删除计划生育义务:“不再保留计划生育的有关内容。现行婚姻法、收养法中都有关于计划生育的条款。为适应我国人口形势新变化,草案不再规定有关计划生育的内容。”[4]
这条修改是错误的。计划生育并非单指少生,而是人口过多时少生,人口过少时多生。所以计划生育义务是双向的。以后几十年,中国可能面临的问题是生育率过低,我们仍需要计划生育义务来保障生育率位于合理水平。
需要使民众理解,计划生育义务不是对政府的义务,而是对民族、对种族、甚至对人类的义务。
经过过去几十年的实践,大家都了解如何履行少生的义务。但如何履行多生的义务呢?履行多生的义务并不是强制多生。正如俗话说: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生孩子的家庭可以通过出钱补贴生育者来履行多生的计划生育义务。这个“出钱”不是专门征收不生育费,而是所有的人依法纳税,政府拿出一部分税收来补贴生育者。
任何对于生育的补贴本质上都是不生或少生的家庭补贴多生的家庭。举三个例子。
1)美国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每个孩子可以得到4050美元的税基减免(DependentExemptions)。[5]孩子多的家庭通过减免少交*税。孩子少的家庭就要多交*税,多交的税本质上补贴给了孩子多的家庭。
2)《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中要求:“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6]而这个生育津贴本质上是来自于不生育者的补贴。
3)国家财政支出的教育经费来自所有的纳税人,无论有无子女。就是说没有孩子的家庭也要为其他家庭的子女教育出一份钱。
这种补贴是合理的。老人的消费并不是单靠养老金就行的:钞票既不能吃,也不能穿,要有在职人员生产出商品来,退休人员才能用退休金购买商品用于消费。就是说,用于生育补贴的那部分财政开支和养老保险缴费起到相同的作用。
九。看到光明
中国在提高生育率上和美国相比有两个有利条件。
1)政府债务。美国政府负债平均每人6万美元。一个孩子生下来就背负6万美元债务。民众会考虑:我为什么要费力生养孩子为政府还债?还是让别人生孩子去还吧。
中国政府虽然也有债务,但借的钱用于基建,钱花了,东西还在。而美国政府借的钱都被消费了,打仗了,没有了。中国夫妻会想:我的孩子可以乘坐我建的高铁。美国夫妻会想:我的孩子将来还要费力建高铁。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夫妻的生育积极性应当比美国夫妻高。
2)中国的科技进步快。中国夫妻会想:中国科技必将超过美国,成为发达国家,我的孩子将生活在发达国家,比我强。美国夫妻会想:万一美国科技被中国超过,我的孩子的生活将比我差很多。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夫妻的生育积极性应当比美国夫妻高。
另外,多年来,中国虽然实行限制生育的政策,但在减轻养育负担和改善教育条件上还是做了很多工作的。例如,幼儿园在园儿童毛入园率持续增长。
随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长,以后的孩子上大学会比较容易。
中国现在退休年龄早,老人可以帮助带孩子,孩子长大后可以帮助照顾老人。按人社部的计划,1930年女性58岁退休,男性62岁退休,带孩子还是力所能及的。[10]至少今后12年中,夫妻带孩子的压力会比较小。
十。长远目标
中国需要设定一个期望性长期人口目标。这里说的“期望性目标”是指国家希望出现的人口数量,即国家认为这个人口数量适宜中国的环境和条件。它不同于预测性指标(只是估计可能出现的情况),也不同于约束性指标(要通过努力必须实现的指标)。它大致介于二者之间。
例如,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7]中只有预测性指标“本世纪中叶前我国人口总量将保持在13亿以上”,没有期望性目标。
我的建议是国家设定本世纪末期望性人口目标为12亿左右,大致是每年出生人口1500万,平均期望寿命80岁。按这个目标,年出生人口高于1500万人时可以保持中性政策,年出生人口接近或低于1500万时应实行奖励生育政策。出生人口越低,奖励措施的力度要越大。
十一。结论
结论:如果未来某个时期中国的出生人口过少,需要提高生育率时,不仅需要提高生育、抚养、教育各方面的服务水平,采取物质奖励措施,更重要的是进行思想教育,使民众认识到生育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对子女设定合理期望值。
[1]《各国家(地区)总和生育率-2016年》2018-09-01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50af5280102z0zi.html[2]《一篇文章读懂芬兰的社会保障》2018-02-12搜狐教育
http://www.sohu.com/a/222466784_313873[3]《嗷嗷待哺》搜狐百科
https://baike.sogou.com/h38717.htm?sp=l155407663[4]《关于《民法典各分编(草案)》的说明》2018-08-27中国人大
http://www.npc.gov.cn/COBRS_LFYJNEW/user/UserIndex.jsp?ID=10051883[5]《Exemptions,StandardDeduction,andFilingInformation》2017美国税务局(IRS)
https://www.irs.gov/pub/irs-pdf/p501.pdf[6]《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2012-04-28国务院
http://www.gov.cn/zwgk/2012-05/07/content_2131567.htm[7]《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2015-12-30国务院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1/25/content_5163309.htm[8]《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
http://www.moe.edu.cn/jyb_sjzl/sjzl_fztjgb/[9]《TotalfertilityrateintheUnitedStatesin2016,byethnicityofmother》Statista网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226292/us-fertility-rates-by-race-and-ethnicity/
[10]《延迟退休方案有了新进展人社部发表最新口径》2018-01-14湖北新闻
http://news.hbtv.com.cn/p/1115742.html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