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太空拍到的月亮,[专业电商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各种运营推广课程],[解决从零到一的问题],[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夜晚天空中除了最美好的月亮,最让人留恋的就是繁多的星星了,一点点微弱的光芒能够让人有无限的遐想,所以天上的星星是我们寄托心愿的美好象征,在宁静的乡村我们抬起头便可以望见漫天的星光。不过有的人提出,说看到宇航员们在月亮上拍摄的照片,背景都是黑色的,什么都看不到,这是为什么呢?而在地球上能够看到?
其实在月球上是可以看到星星的,并且月亮上看到的夜晚天空和星星要比地球上的更加清楚,我们单纯的从宇航员的照片中看到的月球只是一小部分,真正的宇宙那可是无垠的多。在我们国家玉兔的月球车拍摄的影像中,背景是没有任何星光的,所以我们会误以为月球上看不见任何东西,其实这与摄像机的性能有关。
玉兔上的摄像机宽容度不够,导致拍摄的图片并不是很清楚,如果将玉兔拍摄的照片经过现代的图片技术处理,提高曝光度,在照片的角落会看到一两点的光亮,这就是星星的光芒,也就是说,在月球上并不是看不到星星,而是光亮拍摄不出来。因为月球车的出现就是为了拍摄月球表面,帮助记录月球的影像,而月球表面没有像地球一样的大气层,不会发生散射等现象,所以地面亮度要比地球更高,所以机器一聚焦到月球车上,背景的星星部分自然就不清楚了。
地球上能看到的星星,不管是在月球上还是在太空中都是可以看到的,只不过是因为反射光的角度,还有摄影机的性能不高导致拍摄不到闪烁的星光罢了。
月球作为离地球最近的星体。有一段时间,因为科学观察的手段十分有限,人们曾怀疑过月球上可能会有未知的生物。实际上的情况就是月球背面是啥都没有。先上图
由于月球是永远背对着地球的,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月球的背面对于人们来说都是非常神秘的地方,有人甚至怀疑月球的背面就是外星人的基地,外星人就在那里对人类进行监视。
随着一颗又一颗的人造探测器进入月球的轨道,人们也对月球有了一个真实的了解。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张月球背面影像是由前苏联的月球3号太空船在1959年拍摄。1959年10月7日,前苏联的太空船月球3号传回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见到了月亮背面的样子。随后的探测器不断更新月球背面图片,使得月球背面不再陌生。月球背面不像正面那样有许多的月海,而是有非常多的陨石坑,这可能是为了保卫地球。
人类直到1968年的阿波罗8号任务环绕月球时,才直接用眼睛看见月球背面。月球背面的地形主要为一大堆起伏不平的撞击坑,如太阳系第二大的撞击坑,南极的南极-艾特肯盆地,而平坦的月海则相对较少。在月球背面,来自地球的电波干扰会被遮蔽,因而有学者建议在月球背面安置一架大功率电波望远镜。
2020年2月26日,中国“玉兔二号”首次揭示月背地下40米地质分层结构。
看不见的月球背面
来自地球的潮汐力减慢了月球自转的速度,使得月球的同一面总是面对着地球,这种现象叫做潮汐锁定。然而在地球上,月球另一面的大部分我们都不可以看见。由于天平动的缘故,我们看见的月球正面大约有59%。
因为背面看不见,所以有时候人们也会称背面为“月亮的黑暗面”。这里的黑暗面不是指太阳光永远照射不到,主要是由于潮汐锁定以及月球为实体,所以黑暗面看不见的意思。实际上,如果地球、月球、太阳三者几乎成一条直线时,黑暗面就完全在太阳光的照射中。
背面与正面的差异
月球的两个半球有着截然不同的外观结构,月球正面覆盖着许多个宽广的月海(拉丁语为“海洋”,因为古代天文学家错误地认为这些平原是月球的海洋)。然而月球背面有一些古老而密集的坑洼(撞击坑),几乎没有月海的特征。背面只有1%的表面被月海所覆盖,而在正面有31.2%。这种差异最贴切的解释是热量的生成集中在月球正面的半球上,如已被证实的来自月球勘探者的γ射线光谱地质化学图。
还有人提出,两个面之间的差异可能是由于与较小的伴星相撞而引起的,这个伴星也起源于忒伊亚碰撞事件。在这个模型中,撞击导致了一个增生堆而不是陨石坑,造成了半球范围的层和厚度可能与背面高地的大小一致。
月球背面有更明显的陨石坑。有人认为这是由于月球熔岩流造成的,它们覆盖和遮蔽了陨石坑,而不是来自地球的屏蔽作用。根据NASA的计算,从月球上看,地球在41000平方度的天空中只遮蔽了大约4平方度。这使得地球作为月球的“盾牌”可以忽略不计......月球的每一面都可能受到相同数量的撞击,但是熔岩的重铺使得正面可见的陨石坑数量远远少于背面,尽管两面都受到了相同数量的撞击。最新的研究表明,月球面向地球的一面撞击坑较少的原因可能是月球形成时来自地球的热量造成的。月球地壳主要由铝和钙凝结并与地幔中的硅酸盐结合形成的斜长石组成的。较冷的背面会较快地凝结这些元素,因此会形成较厚的外壳;流星体撞击正面有时会穿透这里较薄的地壳,并释放出玄武岩熔岩,从而形成月海,但在背面这样的事件很少发生。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天宫课堂”第二课今天(3月23日)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在课程的尾声,全国各地的学生们提出五花八门的疑问,一起来看看其中有没有你也关心的。
北京同学:航天员老师们好,我对那个无容器材料实验柜比较感兴趣,我觉得它特别神奇,我想知道有哪些材料可以在里面进行实验呢?那些实验又有什么作用呢,谢谢老师。
叶光富:这个问题非常好,刚才我们说无容器避免了容器壁对材料表面的接触和污染,在太空环境下还可以消除由于地面重力所引起的溶体形变和密度分层,可以制备出更好的材料,比如说帮助我们制造新一代的燃气轮机片。另外,科学家还计划利用模拟合成的陨石物质来研究太阳系早期的热环境,一个小的无容器腔体居然还可以用来研究宇宙的奥秘,是不是也出乎了你的预料呢?
北京同学:听说天宫90分钟就可以绕地球一圈,空间站里的时序是怎么设置的,时间是北京时间还是格林尼治时间呢?航天员的作息时间是怎么被安排的?
翟志刚:我们中国空间站绕地球一周90分钟,也就是说90分钟我们就经历一次日出日落。在我们空间站里,除了有北京时间,还有世界时间,还有相对飞行时间,还有绝对飞行时间,根据各时的任务不同,我们采用的时间也不一样。通常情况下,在空间站有人驻留的状态下,我们一般采用北京时间,目前我们就是按照北京来安排作息制度。
西藏同学:航天员老师你们好,我平时特别喜欢观察月象,所以我想问一下,你们在太空空间站看到的月亮和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月亮会有阴晴圆缺吗?其次,我知道太空空间站运转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每天都要绕地球16圈,所以我想知道月象会有什么不一样吗?
翟志刚:我来回答这位同学的问题,空间站距地球400公里,地球距月球38万公里,我们空间站距月球也是38万公里,那么在空间站上看月球跟地面上看月球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空间站看月亮,因为没有地球上的大气及云的干扰和影响,因此我们在空间站上看月亮更加明亮、更加透彻,谢谢这位同学。
西藏同学:航天员老师你们好,我们所处的拉萨位于海拔3650米,所以水烧开的时候沸点较低,约为90℃左右,由于大气压会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减小,我想问在空间站能把水烧开吗,在飞行的过程中你们能喝到开水吗?谢谢老师。
王亚平:这个问题我来回答吧,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通常我们所说的开水是指温度达到100℃的水,就像你说的在拉萨由于气压较低,所以水烧不到100℃,但是我们空间站里,由于失重的影响,水还是无法烧开。在地面重力条件下加热的水在对流和气泡扰动的作用下,整体水温会快速升高,因此地面上的水很容易烧开。在失重条件下,由于没有浮力的作用,水温升高只能依靠热传导,产生的气泡也很难上浮,所以缺少对流和气泡扰动的作用,远离加热面的水温上升会很慢,所以要把整个水烧开会很困难,我们空间站的饮用水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既可以直接饮用,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加热装置加热,但是这个加热装置不能把水烧开。
新疆同学:航天员老师您好,我刚才看到你们展示的科学实验柜觉得非常厉害,我自己特别喜欢研究果蝇,因为我的果蝇也能送到天上做实验吗?
王亚平:非常高兴看到你喜欢生物学研究,生物学是我们空间站未来支持的一项重要科学力量,在我们即将发射空间站的问天实验舱就有支持动植物、微生物研究用的生命生态实验柜。我们不仅欢迎来自科学家们的实验,也欢迎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另外,我还要告诉你的是果蝇是生物学里常见的实验对象,被大量使用在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的研究当中,我们的科学家也计划将来把果蝇带到空间站里进行研究,所以你的想法和科学家们是不谋而合的。
新疆同学:航天员老师好,我的问题是,天宫在飞行时会不会受到阻力,是不是只要达到所需的速度,就可以不再施加动力,速度是否保持不变呢?
王亚平:这个问题还是由我来回答,会受到阻力,而且要施加动力,因为虽然我们所处的高度比较高,但是仍然还是有阻力的,所以会导致我们的运行速度降低,使我们的轨道也随之降低。为了维持我们的运行轨道,我们必须要在需要的时候施加动力。接下来我们请北京课堂的同学来提问吧。
北京同学:空间站的环境和地面完全不同,微重力高辐射等情况的存在让我特别想了解老师们在空间站都做过哪些有意思的实验,每天花多长时间进行实验呢,我们天地对话这么方便快捷,那么地面可以直接操作得到实验数据吗?
叶光富:好的,除了我们刚才展示的实验柜相关实验之外,我们利用空间站的一个特殊环境,我们还开展了有医学、物理学、材料学、心理学、生命科学等多种学科的研究,此外我们还对一些先进的检测技术,中医药等传统的医学开展空间应用研究,这些都有助于我们探究空间环境中人的各种变化,发展新的技术。其实,我们在太空中的工作还是非常繁忙的,除了开展各项实验之外我们还要开展日常的维护、巡检等相关工作,每天的时间也是根据工作的需要统筹安排的。至于你最后一个问题,现在我们天地对话确实非常便捷,我们在实验过程中是可以与地面科学家进行天地的沟通和交流,实验的数据也是可以实时的下沉到地面科学家手里面的。
北京同学:航天员老师您好,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之前我只知道科学家要做实验,但是没想到还能到天上去做实验,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我想问一下航天员老师,我有没有机会能成为一名到空间站里做实验的科学家呢?
叶光富:这位同学有非常远大的理想抱负,首先给你点个大大的赞,我们建设空间站的目的就是为了开展大规模的科学实验,这些科学实验是我们面向全世界科学家所征集的项目。随着空间站的建成,我们将会有更多的科研人员到空间站上来开展科学实验,所以也非常欢迎同学们未来到空间站上来做实验,当然你们也可以把自己设计的试验项目提交到空间站上来,然后你们在地面上远程操作,是不是也很有意思呢?所以,同学们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学习,锻炼好身体,要勇敢追梦,相信未来一切皆有可能。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为电商运营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