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51217022814650914/
2025-09-18 08:23·茶林间采茶的喜悦一只导盲犬在雨夜的泰山石阶上艰难前行,身后是它依赖的主人,而主人的盲杖却一次次落在它的身上。这段视频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
近日,多段网友视频爆料,一对盲人夫妇在雨天带导盲犬夜爬泰山,引发广泛争议。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导盲犬高强度爬山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全程淋雨无防护、遭到盲杖敲打和呵斥。
更令人担忧的是,有网友发现这只导盲犬疑似从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毕业,不少网友呼吁基地将狗狗收回。
01 事件回顾:雨中登山与争议
据了解,这对盲人夫妇在雨天带着导盲犬夜爬泰山。视频中显示,导盲犬全程淋雨没有任何防护,冒着雨引导主人前行。
更令人心痛的是,盲人在过程中多次使用盲杖击打导盲犬并伴有呵斥。这些画面引发了动物爱护者和关心残疾人群体的普遍担忧。
争议迅速在网络上发酵,网友们纷纷质疑这种行为是否涉嫌虐待工作犬,以及是否合理使用了稀缺的导盲犬资源。
02 导盲犬的珍贵价值
导盲犬不是普通的宠物犬,它们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工作犬。中国导盲犬大连培训基地每年毕业的导盲犬仅有约35只,目前从基地毕业的导盲犬全国仅有239只。
导盲犬的训练过程漫长而复杂。幼犬在45天后会被送往志愿者家庭寄养,学习简单服从命令。到1岁左右才会返回基地进行1年到1年半的专业技能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上下台阶、躲避障碍、过马路等根据盲人生活场景设置的科目,每个科目都需要至少上万次的重复训练。
03 正确使用导盲犬的方式
郑州导盲犬服务中心在视频声明中提到:“导盲犬出行时,都会佩戴有机构标识的工作服和导盲鞍。导盲犬日常出行中,使用者通常是不需要使用盲杖的。”
该中心还明确表示:“不主张导盲犬在高温暴雨、深夜登山等危险环境中工作,始终将导盲犬与使用者安全放在首位。”
依据《导盲犬使用协议》,若核实导盲犬存在被虐待行为,培训机构有权收回犬只并永久终止使用者申请资格。
04 盲杖的正确使用与误用
盲杖是视力残疾者用于导向或识别周围环境的器具。视力残疾者在行进中以盲杖轻敲地面探路,利用盲杖在行进中定位、定向、提前判断前进方向。
根据国家标准《盲杖 第2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盲杖有严格的尺寸规格要求。使用者左右探索幅度约为900mm,向前探索幅度约为450mm~750mm。
盲杖本是盲人的“眼睛”,而不应该成为惩罚导盲犬的工具。
05 导盲犬面临的普遍困境
导盲犬和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本就面临诸多挑战。2017年,保险推销员徐健在北京金台夕照地铁站因携带导盲犬被拒,滞留了7个小时。
同一天,著名盲人歌手周云蓬在杭州演出时,也差点因携带导盲犬而露宿街头。他打遍了演出场地周边酒店的电话,却没有一家酒店愿意接纳他的导盲犬。
钢琴调琴师陈燕是中国最早一批拥有导盲犬的盲人。她曾感叹:“有了导盲犬珍妮后,我的世界反而变小了。”餐馆、商场都不能去,出租车也不能坐,酒店几乎都拒绝她入住。
06 法律保障的缺失与进步
国内残疾人保护法的相关条款,由于缺乏细则支持,更缺乏违法后的惩罚措施,早已频频遭遇尴尬局面。
不过,一些地方正在改进这一状况。2021年7月,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的《北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草案)》拟规定:
视力残疾人持证可携带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违反规定的将被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予以警告或通报批评。
香港平机会也在2024年5月推出《导盲犬:实用指南》,明确指出歧视残疾人士使用导盲犬可能违法。
---
数据显示,从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毕业的导盲犬仅有239只,分布在全国各地。 每年毕业的导盲犬仅约为35只,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稀缺。
导盲犬培训基地明确表示,若核实导盲犬存在被虐待行为,将依据《导盲犬使用协议》收回犬只并永久终止使用者申请资格。
法律法规正在不断完善,北京市已拟规定拒绝导盲犬进入公共场所将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