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02696980029653504/
2025-05-10 15:16·小鱼儿爱啃大肘子就在前两天的时候,中国工商银行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原因是有顾客从工商银行购买了金条之后去金店打首饰,结果剪开金条后发现,疑似有杂质。
顾客随后将这件事情曝光到了网上,引发了舆论的极大轰动,要知道,中国工商银行可是八大行之一,而银行也是老百姓最信赖的地方。
如果真的像这位顾客所说的那样,从工行购买的金条出现了疑似杂质,那就意味着金条掺假,工行的信誉就彻底塌了。
2025年5月7日,一段聊天记录在微信群炸开了锅:有人说在工商银行上海南翔支行买的金条,拿去熔炼时剪开,竟然发现里面有黑色杂质,怀疑是“钨芯包金”。
大家都知道,现在金店为了防风险,全流程都录视频。事件曝光后,工商银行一开始态度强硬,说“可能是金店的问题”。
结果消费者拿出了包装没拆、编号对得上、还有金店全程录像的铁证,证明不是中途掉包。
这下银行改口了,说要“进一步核实”。
这事很快在网上传开了,网友们也炸锅了。大多数人一开始都觉得不太可能,毕竟是银行卖的金条,安全肯定有保障,难不成这里面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猫腻?
也有人觉得这就是造谣,理由也很简单:银行卖的金条,不管是编号、克重,还是出入库记录,都是一清二楚的,每一步都有经手人,真要查起来谁也跑不了。搞掉包那就是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没几个人敢干这么傻的事。
从照片和聊天记录看,那剪开的地方黑乎乎的,跟外面的金黄色差太远了,看着确实挺吓人。“工行金条掺假”这事一出,直接炸翻舆论场。毕竟是“宇宙行”工行啊,连它卖的金条都出问题,不少网友都破防了:“最信的居然也能坑我?”很多人开始怀疑自己买的金条是不是也有问题,纷纷表示要去验金。
讨论最多的说法就是“金包钨”,因为钨跟黄金密度差不多,一般人很难分出来。有网友解读:“这玩意儿看着像金包钨,外面是真金,里面掺杂了其他杂质。”
一开始,银行还以为是网友自己搞错了,觉得金条可能是在外面被动了手脚,跟他们没关系。可后来网友拿出了自己的购买录像、金条编号,和银行登记资料一核对,完全一致,银行这才确认:金条确实是他们卖的。于是赶紧把金条收回去,送去做进一步检测。
5月10日,检测结果终于出来了——原来是虚惊一场。权威媒体报道,工行上海分行已经把这根金条送去第三方专业机构做了两次检测,结果显示:含金量99.99%,克重也没问题,确实是真金足金,货真价实。
经过两轮仔仔细细的检测,结果出来了:两根金条含金量都是99.99%,标准的足金,重量也没问题。
那大家最关心的黑色“杂质”是啥?专家一清洗,东西就掉了,根本不是掺假的钨芯,而是运输、存放或者加工过程中不小心沾上的外部脏东西。
至于那张让人吓一跳的“粗糙金条”照片,其实是金店操作不当造成的外观损伤,跟金条本身质量没半毛钱关系。
结果一出来,客户也没再说啥,金条拿回去了。这场从“假金”吵到全网的风波,最后只是虚惊一场。
工行官方回应说,金条上的黑色部分其实就是外面沾上的脏东西,不是啥“掺假杂质”。他们把金条送去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做了第三方检测,结果出来:含金量99.99%,没任何质量问题。
而且那个不平整的表面,是金店加工打金的时候弄出来的,不是金条本身的问题。整个检测过程还有公证处全程监督,确保结果真实可信。
最近金价火得不行,像工行的“如意金条”都被抢断货了。这次乌龙事件出来后,搞得不少人心里发慌,网上一堆人在喊:“我也买了工行的金条,明天得去验一验。”有些买了金条的消费者也表示,希望银行早点出具权威结论,以后在产品质量上也得多把把关。
其实上海黄金交易所早就提醒过,金价波动大,买卖要谨慎,各大银行和机构也得提前做好风险预案。业内人士建议,买金条最好选那种能回购的正规品牌,发票、证书都要保存好,实在不放心可以去第三方检测。真遇上问题,也可以找金融监管部门或消费者协会来维权。
相信很多网友如果第一时间看清楚了“杂质”的样子,大概也都会认同检测中心的说法。这事儿又一次印证了那句老话:造谣一张嘴,辟谣得跑断腿!
[免责声明]本文所涉及的时间、事件过程以及图片均来自网络,用以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低俗或不良引导。请读者不要一概而论,也不要陷入人身攻击等不必要的行为。对待这一事件,请保持理性,不要轻信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如有关于本文真实性、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等问题,欢迎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积极予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