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
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是纳税者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填报《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办理汇算清缴或者随汇算清缴一并办理纳税申报的一项业务。由纳税人在每个纳税年度结束后自行申报办理,次年享受减税福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十一条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居民个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按月预扣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二、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是什么意思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意思是什么
1、综合所得年度自行申报是纳税者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填报《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办理汇算清缴或者随汇算清缴一并办理纳税申报的一项业务。
2、由纳税人在每个纳税年度结束后自行申报办理,次年享受减税福利。
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是什么意思?
原创2021-08-2222:41·智融聊管理
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是指个人取得的综合所得,当符合税法规定的需要进行年终汇算清缴的情形时,则需要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多退少补。否则,不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综合所得主要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和稿酬所得。综合所得适用的是七级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3%至45%。一、个人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个人所得税的征税方式有三种,即一是按年计征,比如经营所得和个人综合所得是按年计征个税;二是按月计征;三是按次征收。个人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是按年计征,即按月预缴个人所得税,年终汇算清缴,多退少补。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主要分为两个步骤,首先计算综合收入,即工资、薪金所得全额计入收入总额;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的收入额为实际取得劳务报酬和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80%;稿酬所得的收入额在扣除20%费用的基础上,再减按70%计算,即稿酬所得的收入额为实际取得稿酬收入方56%。然后再计算综合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即个人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60000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全年收入总额-60000元-社保和公积金费用-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二、年终汇算清缴的相关规定。个人综合所得需要在年终办理汇算清缴的纳税申报。按照税法规定,个人取得综合所得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需要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一是从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而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后的余额超过60000元。二是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中一项或者多项所得,且年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的余额超过60000元。三是纳税年度内预缴税额低于应纳税额。四是纳税人申请退税。1、个人综合所得年终汇算清缴的时限。需要办理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个人,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向任职、受聘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并报送《个人所得税年度执行纳税申报表》。个人有两处以上任职、受聘单位的,选择向其中一处任职、受聘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个人没有任职、受聘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2、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需要留存备查和报送的资料。个人办理综合所得汇算清缴,需要准备与收入、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其他扣除、捐赠、享受税收优惠等相关的资料,并按规定留存备查或报送。3、个人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退税规定。个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或者扣缴义务人为纳税人办理汇算清缴退税的,税务机关审核后,按照国库管理机关的有关规定办理退税,个人在申请退税时提供的汇算清缴信息错误时,税务机关应告知个人进行更正;更正后,税务机关应及时办理退税。个人申请退税时,需要提供在中国境内开设的银行账户,并在汇算清缴地就地办理退税。需要说明的是,个人在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时,其个人取得的综合所得,年度综合所得收入不超过12万元,而且需要办理汇算清缴补税的,或者年度汇算清缴补税金额不超过400元的,个人可以免于办理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总之,综合所得汇算清缴是个人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综合所得,属于年度计征个人所得税,且由于月份是预缴个税,那么当具备需要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情形时,则需要进行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我是智融聊管理,欢迎持续关注财经话题。2021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