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人造病毒感染,澳大利亚兔灾的生态史学思考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澳大利亚消灭兔子用的是什么病毒技术吗,[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人造病毒感染

肯定有人造的病毒如澳洲为了灭兔用的~粘液瘤病毒

原来,澳大利亚人和兔子有着近百年的“人兔大战”。这个现象是怎样形成的?“人兔大战”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以上办法没有效果后又采取了修建隔网带和投掷毒药但是都不行

最后采取的是生物灭兔办法

到了20世纪中叶,澳洲政府终于想到了利用生物病毒的办法对付兔子。科学家从美洲引进了一种依靠蚊子传播的病毒——粘液瘤病毒,它的天然宿主是兔子,能在兔子内产生一种黏液瘤,这对兔子来说是致命的。同时,这种病毒对于人、畜以及澳大利亚的其他野生动物完全无害。

黏液瘤病毒一经引进,很快便在整个兔群中传播开来,兔子的死亡率达到了99.9%。不过,随着兔子体内抗体的产生,这种病毒对兔子的致死率已逐年下降,澳政府为此投入巨资,正在研制新型的生物方法!不过现在的兔子的数量已经在一定的可控范围内!

我个人认为消灭澳洲野兔的最好办法是把中国的吃货们都请过去,保准把你们澳洲野兔吃成保护动物!信不?

二、澳洲被近百亿只兔子折腾了半个世纪,吃难道真的解决不了它们吗?

放眼全世界,像澳大利亚暴殄天物的国家实在是不多,先是因为野兔泛滥成灾,澳洲的草原上到处都是野兔挖的洞,严重破坏了草原!然后引进了狐狸抓野兔,完美的天敌食物链,但事与愿违,狐狸并没有抓野兔!结果是野兔没搞定,狐狸又开始泛滥了!

澳大利亚的野兔泛滥问题是怎么来的?

猎兔运动是英国各个阶层最喜爱的户外运动,这澳大利亚的野兔来源就和这个事情有关系,因为在18世纪,澳洲不过是英国流放犯人的地方,因此在1788年某天到达澳大利亚的舰队中,除了大量犯人和管理外,还有部分家兔!

兔子是非常高效的蛋白质来源,大半年就能长到可以宰杀的程度,而且到达澳大利亚的英国人还发现,澳洲是一个兔子的天堂,在野外天上没有猛禽捕猎兔子,地上也没有黄鼠狼狐狸抓兔子!当然此时兔子还在圈养中,但托马斯.奥斯汀的决定却开启了澳洲与兔子之间的上百年战争!

托马斯.奥斯汀

这位大神非常喜欢狩猎兔子,因此他委托侄子给他寄来了12只穴兔和5只欧洲野兔,经过简单的繁殖后,托马斯在维多利亚州自己的农场里释放了24只兔子,以满足他憋了好几年的狩猎需求。

之后的事情估计大家都有数了,仅仅过了6年,托马斯的农场里的兔子已经数以万计,甚至逃逸到了离农场上百公里的地方。这些兔子繁殖极快,公兔则5-8个月就开始性成熟,母兔则4-5个月就开始具备繁殖能力,而且母兔没有明显的发情期,主要受到公兔的影响排卵,而兔子的妊娠期一般就30-40天!

你可以想象它们的繁殖能力有多恐怖,所以当这些殖民者意识到兔子太多时已经来不及了,这些野兔在澳洲大陆上以指数级增加,到了十九世纪末,保守估计澳洲的野兔已经超过100亿只,这些野兔横扫了草原上的一切,大肆啃咬植被,还在草原上挖洞栖息和繁殖,造成水土流失,草原荒漠化,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畜牧业!

澳洲那么大,为什么没有兔子的天敌?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澳大利亚大陆的特殊性,澳洲大陆原来是冈瓦那大陆的一部分,4500万年前时,澳洲大陆已经与其它大陆彻底分离,在这块大陆上的陆生动物则开始了漫长的独立演化,所以澳大利亚的动物是特有的,它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生态体系,但在这个体系中并没有兔子的位置。

因此兔子是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它不属于澳洲动物食物链的一部分,也没有要来捕捉它的天敌,或者天敌们根本就还没意识到这种动物也能成为它们的美餐,因为澳洲大陆上还有其它更容易捕获的猎物!

吃能解决野兔问题吗?澳大利亚最后是怎么搞定的?

自从殖民者们意识到澳洲野兔问题的严重性之后,一直就在尝试控制野兔数量,当时还没有波及西澳,因此殖民者匆匆忙忙修建了上千公里的防兔栅栏,试图把兔子挡住,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因为穴兔会打洞,矗立在澳洲平原上的栅栏根本挡不住它们。

多次建设的防兔栅栏

早先的木栅栏,以及水泥与铁丝等混建的栅栏,垮塌后又建设了金属栅栏,一直到现在西澳都有防兔栅栏,而且还在发挥作用!

金属防兔栅栏

被栅栏挡住的兔群

引进兔子天敌控制兔子数量

已经进退无据的新澳洲人引进了狐狸和野猫控制野兔的数量,在英国这样的食物链构成了良好的数量控制循环,但这个看起来很漂亮的计划意外的失败了,因为野兔的奔跑速度极快,峰值能达到72千米/小时,这相当于你家用车踩油门到底5-6秒才能达到速度,所以狐狸抓兔子太累,它们更喜欢去抓澳大利亚本土小型有袋类生物,野猫则躲在草丛中捕杀鸟类,而且更要命的是狐狸也泛滥了!

生物武器控制野兔数量

上世纪五十年代,澳洲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多发性粘液瘤病毒对杀灭兔子非常有效,短短数十年内,80%的兔子一命呜呼,澳大利亚第一次成功的控制了兔子的数量,但还没让澳洲人高兴多久,兔群中那些仅有的几只对这种病毒免疫的野兔又繁殖起来,大有卷土重来的之势!

此后澳洲科学家不断找到新的病毒,然后释放的兔群中,然后兔群在一段时间后又产生抗体,很快就对此免疫,然后又进入了新一轮循环,最新的病毒是2018年释放的!前段时间的英国提出的群体免疫也是这个道理,从理论上来看确实可行,对兔子而言,当然是产生抗体前死得越多越好,但对人类来说,别说一半,就是10%也是不可接受的!

澳大利亚甚至一度打算使用轰炸机消灭兔子

吃不能解决澳洲兔子的问题吗?

对于中国吃货来说,兔子肉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无论是红烧还是炖煮,又或者烧烤等都有极佳的美食体验,但澳大利亚人却根本就不喜欢吃,也来不及吃!不过就是喜欢吃可能也难以解决问题,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考虑过一个问题,我们最喜欢吃的小龙虾,并不是捕获的,而是养殖的!所以国内的小龙虾依然泛滥,但吃龙虾俨然已经成了一项产业链。

当然社会已经将吃某种动物当成了一项重大经济来源时,那么利益最大化就会开始高效的利用起这个漏洞,然后可能会大面积圈养起澳洲野兔,却放弃去费时费力捕杀到处泛滥的野兔,到那时,吃货们大快朵颐是完全没有问题,但澳洲野兔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所以吃是解决不了澳洲野兔的!

澳大利亚兔灾的生态史学思考

2020-06-01 03:45·光明网

作者:乔瑜(系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1859年,当一位叫托马斯·奥斯汀的农民收到英国老家送来的24只野兔并将它们放归农场的时候,他绝对意想不到,这些看似人畜无害的小兔子,竟为古老的澳洲大陆带来一场巨大的生态破坏。到20世纪初,澳大利亚的兔子数量已经多到了灾难的程度。它们与本土动物争夺栖息地,造成了小型有袋动物的大量减少。它们环剥树皮,啃食庄稼,密集的兔洞穿空土地带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兔子们以每年80英里的速度在澳大利亚境内迁徙,从最初的落脚地维多利亚,进入新南威尔士、南澳大利亚、昆士兰,直至西澳大利亚。时至今日,依然有2亿至3亿只欧洲野兔生活在澳大利亚。尽管这些兔子一直是作为横扫原有生态的入侵者和破坏者被记录在案,但是还原到历史场景中,我们则会发现澳大利亚兔灾并不仅仅是一场一般意义上的物种入侵故事。

兔灾的始作俑者托马斯·奥斯汀出生于英国萨默塞特,他于1831年来到(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殖民地,并建造了占地近3万英亩的休养农场。早年在英国生活时期,托马斯便是狩猎的狂热爱好者,移民澳大利亚后他发现当地没有适合用于打猎的动物,便让自己在英国的侄子邮寄一批“猎物”,这批猎物中除了24只兔子,还有72只鹧鸪和麻雀。

托马斯把欧洲野兔引入澳大利亚绝非偶然。他有一个身份很少被提及,其本人是维多利亚驯化协会的成员。驯化协会是广泛存在于殖民帝国内的半专业化组织,它的出现与“驯化”这一概念密切相关。“驯化”一词来源于法语,在法国及其殖民地,指的是通过生理、结构层面上的生物变化,实现对新环境的适应。而在英帝国,这个词通常指的是以科学为基础的动植物移植。所以,英语语境中的驯化更强调物种原生地与移植地之间气候环境的相似性。

在各地的驯化协会成立之前,世界范围内的双向物种移植已经出现。既有新大陆物种进入旧大陆,也有旧大陆的物种进入新大陆。前者多出于对异域生物的好奇和欧洲博物学传统,其中也饱含欧洲人对异域物种在医药卫生及潜在经济价值方面的期待。早在18世纪,在东印度公司、丘园园长约瑟夫·班克斯等人的赞助下,英国人已经开启了帝国范围内的植物驯化。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登基时,大英帝国已经拥有8个植物园。在伦敦动物学会的赞助下,博物学家威廉·斯旺森和阿尔弗雷德·罗素·华莱士则将世界各地的动物带回英国。后者多由于殖民地新移民对欧洲景观和生活方式的思念,这种怀乡情谊中包含了在殖民地恢复欧洲式猎鸟、猎禽和捕鱼活动的憧憬。两者的目的也互有重叠,向新大陆引入物种有时也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其中最著名的例子便是西班牙美利奴绵羊进入澳大利亚,它在经济上难以匹敌的成功激励了更多的驯化热衷者。1803年梅花鹿来到悉尼,1830年猴子到达霍巴特,1864年鳟鱼和鲑鱼进入澳大利亚水域,1885年狐狸在维多利亚和南澳扎根……新移民用实际行动把外来物种变成改造移居地生物系统的工具。这些动物为澳大利亚人提供了丰富的生活所需以及高额的利润,所以,尽管部分动物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或因过度繁殖、啃食苗稼等原因在特定历史时期被宣布为“害兽”,但人们对于驯化的热情和自信丝毫没有减弱。驯化热衷者弗兰克·巴克兰在《不列颠鱼类博物志》中信心满满地写道:“人类唯一的选择是稍微重新安排自然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澳大利亚由外来物种引发的生态问题数不胜数,为何兔灾会成为其中最严重的生态灾难之一呢?这与澳大利亚独特的生态环境以及各种人为因素密切相关。澳大利亚被称为“最年轻的国度,最古老的大陆”。6600万年前澳洲大陆与北方大陆分离,与其他地域的生物交流中断,开始了漫长的独立进化。由于当地自然条件单一,演化历程也就更加缓慢,至今仍存有大量有袋哺乳动物、鸭嘴兽等古老物种。客观来说,自然界的物种传播与交流是一种持续且恒久的正常现象,但是这需要一段长期的历史过程彼此适应与磨合。当物种交流的频次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尤其是发生在完全隔绝的生态系统之间时,对于自然条件单一的一方来说,这种生物交流往往无异于降维打击。1788年英国人的殖民活动,开启了对澳大利亚原有生态系统的全面干扰。数十年内,本地草种经不起牛羊的啃食和有蹄动物的踩踏,几乎全面被英国牧草取代,大量有袋动物种群数量减少甚至灭绝。而这在当时是殖民者喜闻乐见的变化,是驯化者的胜利。

兔子之所以给澳大利亚带来恐慌,是因为对牧民来说,它们是与牛羊抢食的竞争者。7到10只兔子的食量与1只绵羊相当。在干旱时期,兔子可以轻而易举地把牧草一扫而光,光秃秃地剥去整片草场,不给绵羊、牛留下任何食物。为此澳大利亚人采取了一些干预措施,但这些措施引发了生物链的连锁反应,进而造成一系列后果。

在无数次的捕杀、毒杀被证实无效后,澳大利亚人开始使用生物手段进行趋利避害的防控。他们尝试从英国引进兔子的天敌雪貂和黄鼠狼,但是雪貂不能度过维多利亚的寒冬,黄鼠狼会糟蹋其他动物。19世纪末,澳大利亚科学家开始研究病毒在控制野兔种群方面的潜力。20世纪50年代粘液瘤病毒被首次引进,它杀死了当时澳大利亚99%的兔子而没有感染任何其他物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粘液瘤病毒的使用曾经是巨大的成功,它为澳大利亚的农业贡献了数十亿澳元的产值。但是,经济上的丰厚成果却导致了生态上的严重后果,就在人类以为这场人兔大战终于大获全胜的时候,却不知人与兔之间的旷日持久战才刚刚开始。在兔子暂时从生态系统中被移除后,以兔子为主要食物的大量食肉动物,如老鹰、狐狸等,只得将猎食目标转向小型有袋动物,几乎造成兔耳袋狸和猪脚袋狸的灭绝,继而食肉动物自身的数量也迅速下降。更糟糕的是,没有被粘液瘤病毒杀死且已经对其免疫的兔子很快又上演“王者归来”,在天敌大量减少的生态系统中迅速繁殖。此后的漫长岁月里,澳大利亚人又尝试过数个种类的病毒,但是兔子的数量依然居高不下。为了消灭兔子引进的生态武器,却最终为兔子的泛滥铺平了道路。近年来,尽管澳大利亚科学家对于生物防控手段的使用更加谨慎,但是仍未能实现有效防控。在极端的情况下,防控本身甚至成为生态威胁。在麦格理岛的灭兔计划中,科学家预料到当地鸟类可能会因误食毒饵或者兔子的尸体少量死亡,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在兔子被消灭后,入侵性杂草霸占了麦格理岛,90%的固氮草类从岛上消失。

纵观澳大利亚兔灾的整段历史,它并非偶然发生的生物入侵事件。19世纪的物种驯化是一种有意识且自信的人工选择,殖民主义的功利目标使驯化成为那个时代的基本科学问题,其代价就是殖民地生态系统的崩坏和土著社会的全面边缘化。而当生物手段的生态灾难防控继承了驯化的逻辑——对自然的改变要朝着有利于人类经济增长和文化偏好的方向发展时,生态系统的蝴蝶效应却往往并不甘愿屈从于人类预设的脚本。一旦生态平衡中发生的改变不可逆转,现实结局与人类愿景就会南辕北辙。

《光明日报》(2020年06月01日14版)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澳大利亚消灭兔子用的是什么病毒技术吗
发布人:cmj2280024 发布时间: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