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骨折时大家是怎么熬过去的?骨折的几个月大家都是怎么度过的?

一、骨折时大家是怎么熬过去的?

可以写作和看书。

其实骨折之后,疼痛自然不用多言,可是在家非常的无聊,并且行动不便,也无法进行体育运动。骨折后只能做一些“养生的运动”,那就是看书与写作。

阅读可以分成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信息式阅读法。这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情况。我们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属于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大多数这类资料,读者应该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眼睛像电子扫描一样地在文字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

任何人想及时了解当前形势或者研究某一段历史,速读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考,视所读的材料而定。

第二种是文学作品阅读法。文学作品除了内容之外,还有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因此阅读时应该非常缓慢,自己能听到其中每一个词的声音,嘴唇没动,是因为偷懒。例如读“压力”这个词时,喉部肌肉应同时运动。

阅读诗词更要注意听到声音,即使是一行诗中漏掉了一个音节,照样也能听得出来。阅读散文要注意它的韵律,聆听词句前后的声音,还需要从隐喻或词与词之间的组合中获取自己的感知。

文学家的作品,唯有充分运用这种接受语言的能力,才能汲取他们的聪明才智、想象能力和写作技巧。这种依赖耳听—一通过眼睛接受文字信号,将它们转译成声音,到达喉咙,然后加以理解的阅读方法,最终同我们的臆想能力相关。

第三种是经典著作阅读法,这种方法用来阅读哲学、经济、军事和古典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象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但读者的眼睛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

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用经典著作阅读法阅读文学作品,往往容易忽略文学作品的特色,以使读者自己钻进所谓文学观念史的牛角尖中去。

二、高考那年,我手摔断了,是怎么坚持下去的?

我是遇见小媛,一名热爱文字与读书的情感创作者,希望能带给你温暖,也欢迎你把自己的故事说给我听!

错过上篇文章的读者,可以点击蓝色标题继续阅读。

经常想起高考这件事,并不是因为有多难忘,只是觉得很委屈。

离高考两个月的时候,手摔了,挺惨的。

但奇怪的是,那时候觉得自己并不惨,就只是单纯身体上痛,但现在想起来,会觉得很悲伤,也不知道为什么。

可能无知者无畏吧,因为那时候啥也不懂呀,觉得什么都无所谓。

同学们都处于紧张备考的状态,但我却在这时因为意外,把右手肘摔成了粉碎性骨折。

至今都还记得那个场景:

刚好学校的一个下坡路被雨淋湿过,然后我脚一滑,摔倒在地时用右右肘撑地。

当时真的很痛,我忍不住哭了起来,顾不得来来往往的校友朝我这边看来,就是不停地哭。

在人群中,大家好像也只是看了一眼,并没有上前问什么。

再后来,我拿着偷偷带进学校的手机,还有几百元零钱,去了校门口,对门卫说:“我手摔了,想去医院。”

当时那门卫看我一个人,挺可怜的,就骑着摩托车把我送到了医院门口,要我自己挂个急诊,然后就走了。

估计是怕担责吧,毕竟是在学校摔的。

当时,我哭着进了急诊,医生简单给我固定了一下,然后就让护士带着我去拍片。

记得那时有不少人都在排队等着,但护士说:“这小姑娘情况比较急,先让她拍个片。”

然后我就插队做了检查,之后又被带着直接去了骨科医生办公室,住院手续都是后面才补的。

好在那天是中午,休息时间所有医生都在,问了情况后,给我父母打了电话,我就坐在办公室,玩着手机没哭了。

这画面,挺难忘的。

尤其是后面医生说要我复读的时候,就觉得“这下全完了”,但我还是用恳求的语气说:

“只要能让我写字就行,其它风险都不要紧,我想参加高考。”

现在想起来,挺委屈的,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不过最后还是参加了高考,即便考得也不是很好。

我一直觉得,可能高考前的意外,让我身体上遭受了痛苦,但同时,又何尝不是命运的另一种安排呢?

想起一句话说:“你遇见的某件事,某个人,都是天意,如果你能用正向的态度去对待,即便是深渊,熬过去也将是康庄大道。”

是啊,后来我在离家不远的学校上学,可以随时回家,还因此利用网络,搭上了互联网最后一个风口,把爱好变成了一份“职业”。

谈不上有多赚钱和轻松,但至少我在做喜欢的事时,是欢喜且不感觉累的。

现在想起高考时的那些遗憾,当时会觉得是痛苦,现在我只觉得是馈赠。

高考决定了我后面遇到的人与事,有好的,也有不好的,都让我得到了成长。

可能,我们在遇到“大难”时会以失去“大业”的代价,损耗人生的能量,但如果在此之后,你依然能笑对生活,积极向上,只会比原来更强。反之,将跌入下一个深渊。

高考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会影响一个人的人生,但不会决定你最终的走向。

做手术的医生当时还安慰我说:“以后医学技术会更好,你这手臂上的疤,一下子就弄没了。”

后来别人看了我手臂上好长一道疤,说可以戴冰袖遮住,奶奶还要我穿长袖

我说:“这有什么呀!一道疤怎么了,要我遮住?那有些人如果疤在脸上,也要遮住吗?”

我并不觉得疤对我有什么影响,只是从那时起,就开始把认识的人分成两类了:

一类是可以交流舒适,正常社交的,一类是我想翻个白眼说句“你谁呀?离我远点”的。

有句话说:“你去的每个地方,遇到的每件事,每个人,都是该出现在你生命中的。”

我现在觉得很有道理,前几天看到一个观点讲:你人生中遇到的那些“大坎”,会以牺牲“大业”的方式消耗你的能量,但如果你之后依然能保持良善,积极生活,那这就不是消耗了,只会让你变得更强。(大意)

就一句话和一个观点,无缝契合了,大概人生就是这样,决定一个人走向的,未必是事,而是人。

最难过不过就是心情,过去的事不一定要忘记,就当个人生经验就好了,有时还能讲给他人听听,少走弯路,也很好呀!

而且,奇怪的是,当时我经历的手术呀,痛苦呀,那时一点都不觉得痛和苦,还认为谁都没我厉害,觉得“你就没这经历吧,我就有”。

但现在一想起来,当初我可真是惨呀,不过我也是真厉害呀,竟然轻轻松松熬过来了

(因为当时真的很无知,就什么也不怕的样子,医生说有风险,我还说“行行行,那能不能快点手术呀”)。

要是现在的我,遇到以前的事,未必能这么淡定了,可能会各种瞻前顾后。

果然,人不能知道的太多,偶尔还得糊涂一点。

所以,希望正在努力的你我,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熬过最难的日子,拥抱未来。

三、骨折的几个月大家都是怎么度过的?

当时右脚骨折,在家里非常无聊,于是就开始写作和看书,通过它们的陪伴,度过了三个月的时光。

其实骨折之后,疼痛自然不用多言,可是在家非常的无聊,并且行动不便,也无法进行体育运动。骨折后只能做一些“养生的运动”,那就是看书与写作。以前非常讨厌看书,甚至每次看书的时候,都会呼呼大睡。然而这次却不同以往,在书中能够发现许多趣事,也因此爱上了看书。

而且特别喜欢古典名著,比如《诗经》《论语》,这些都是我非常喜欢的。每天吃完饭之后,就会在书房里进行阅读,正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当阅读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果然如此。因为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除了古典名著之外,我还会翻阅武侠小说,父亲非常喜欢看书,所以书房里的书非常齐全,为此我也感觉到非常幸福。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找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原来看书这么有趣,然而骨折之前是相当排斥的。况且我本身就是一个运动达人,平时非常喜欢打篮球和踢足球,可是右脚骨折后,这两项运动,只能就此终止。

当然在读书的时候,也会出现审美疲劳,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进行写作,开始在网上连载小说。或者是在各大论坛,分享自己的生活趣事。每天与网友交流,我也感觉到非常快乐,而且通过写作还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一个月写作的时候,收益相当的惨淡,只有可能的200元钱。但是我感觉到非常开心,因为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桶金。

我属于做事比较认真,甚至有些执着,既然已经开始,那么就应该做好,有始有终的人,才能够获得成功。所以每天除了读书之外,还会进行写作,不过写作也并非一帆风顺,有些时候会出现卡文的情况。所谓的卡文,就是缺乏灵感,而且文笔方面,会感觉到非常吃力。然而通过不断的努力,这种情况越来越少,第二个月的时候,我的收益有1500元。甚至有些时候,我自己还在窃喜,如果没有右脚的骨折,可能今生今世,都不会沉下心来写作,想必这也是一种幸运。

每天读书与写作,生活非常充实,而我也不会感觉到无聊。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三个月过去了,基本能够完成独立行走,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够健步如飞。而且第三个月的收益为5000块钱,这更是让我信心倍增。一年之后,我向领导提出辞职申请,现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全职的撰稿人,我是如此的幸运。生活理应如此,我们应该传播正能量,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发布人:cheng770530 发布时间: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