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制盐工厂有哪些设备需要清洗,[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沙(砂)子的用途很广泛:它除了用於建筑、修路、过滤、养殖美化、当冶炼的速容剂外、还是制造玻璃的主要材料它含硅元素、在体育运动上除了沙池外还可做练拳的沙包、防洪用的沙包它功不可没!在日常生活中它发挥清洁的魅力:工厂工人洗手洗脚的梘砂、清洗酒樽、瓷器、金属食具、玉噐、银器等都可用幼沙这一高手!光亮、光滑金属、木材的砂纸!加上火山灰或温泉泥是美人儿用来美容的宠物!做瓷器也少不了它、在烹饪上盐焗鸡也用它、如果地上有机油、机噐油用砂一铺、一撒上沙子马上清理干净、收拾交通意外多用它、打猎用的沙弹、从前的手榴弹都有沙子、战场上、练耙场上的保垒沙包用它、沙包有很多用处。
。盐的医疗用途
早晨用淡盐水洗眼,可治结膜炎和沙眼等。*洗澡时加些盐水,能治皮肤病。*头痛时,用盐擦擦舌头,喝点盐开水,头痛可以减轻。*脱牙流血时,含一口盐水,能立即止血。*反胃和消化不良,喝点淡盐水可以缓解。*在饮用茶水里加点盐,可解烦渴,减轻喉头发炎和预防中暑。*唱歌前,喝点盐开水,可以防止喉干嗓哑。*用热盐水洗冻疮,可以起到止痒作用。*误食有毒食物,喝点盐开水,可起解毒作用。*腹部受寒,把粗盐炒热,放在布袋里,热敷腹部,能驱寒止痛。*用茄根和盐捣成粉末,抹在牙疼处,可止疼;抹在冻疮处,可治冻疮。*清晨起床后,喝上一杯淡盐开水,可以保持大便的通畅。*经常用盐开水洗头,可以防止或减少头发脱落。
======================================
盐的工业用途
1、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盐是化学工业之母。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三酸(硫酸、盐酸、硝酸)、两碱(纯碱、烧碱)是基本的化学工业,而其中的盐酸、纯碱、烧碱是以盐为主要原料生产的,每生产1吨纯碱或烧碱要消耗1.2~1.4吨原盐,全世界用于生产钠碱、氯和氯的衍生物等80多种基本化工产品所用的盐,占全世界总盐耗量的60%以上,在工业发达国家,化工用盐一般都占到总盐耗量的90%以上。因此可以说,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依赖于发达的化学工业,而发达的化学工业又依赖于发达的制盐工业。
2、在染料工业中的应用
染料工业常用的原料如烧碱、纯碱和氯气是盐为原料直接生产出来的,盐酸、硫化钠、保险粉等是盐经深加工制得的化工产品;此外,还直接耗用大量的盐。所以说,染料工业是除了氯碱工业以外,与盐业关系非常密切的行业之一。而且染料生产过程中几乎每个步骤都要耗用一定数量的盐。
3、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
盐在冶金工业中用作氯化焙烧剂和淬火剂,也作处理金属矿石的脱硫剂和澄清剂。钢制品和钢轧制品浸入食盐溶液,可使其表面硬化并除去氧化膜。带钢及不锈钢的酸洗,炼铝、电解解金属钠等的助焙剂都要用到盐化工产品,以及冶炼中的耐火材料等都需要盐化工产品。
4、在建材工业中的应用
用盐制成的纯碱是生产玻璃的主要原料。另外在熔制玻璃时为了消除玻璃液中的气泡,必须加入一定数量的澄清剂,而盐也是常用的澄清剂中的成份,盐的用量约达玻璃熔体的1%。
一般的粗陶器、陶质砖瓦和缸器需用盐作上釉剂。每立方米陶器的盐耗量为0.5~3公斤。
为了提高搪瓷瓷釉的性能,在涂搪前需添加一些搪加物,盐就是一种搪加物,用于面釉,以增加粉坯的强度,提高制成搪瓷后抵抗刻痕和磨损的能力。每100公斤釉浆中,盐的最高用量为0.3公斤。
此外,制盐的废渣(盐石膏),以及卤水净化中产生的钙镁泥(盐泥),可做建筑墙板、墙体材料或填料,还可做水泥填料。
5、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在铸造时,盐可用作非铁金属和合金铸造中型砂的优良粘合剂,高温下,盐促使铸件型芯变软,从而防止铸件热裂纹的产生。与有机粘合剂相比较,盐在高温时产生的有害气体也最少。
钢制的机械零件或工具在热处理时,最常用的加热设备是盐浴炉。盐浴炉与箱式炉加热相比,具有温度容易控制,受热均匀,加热速度快,可以局部加热,细长的工件不易弯曲,能避免发生氧化和脱碳现象等很多好处。同时在渗碳化学热处理时作常用的催化剂,在热处理过程中,用盐水淬火,也可获得较理想的效果。
黑色金属以及铜、铜合金进行电镀前强酸洗时,都需要用盐。
6、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
油井钻探过程中,为保护岩盐层岩心的完整性,需在泥浆中添加盐作稳定剂,用盐化工产品硫酸钡使钻井泥浆增重并作调节剂。石油精制时,为除去汽油中的水雾,用盐作脱水剂。在煤油精炼过程中,以盐作过滤层除去其中的混杂物。还有很多盐化工产品也广泛应用于石油工业,如:一些油溶性的有机酸钡盐可作汽油燃烧的促进剂以促进汽油完全燃烧;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酸镁可作为灰分改质剂添加于燃料油中用来防止钒化合的高温腐蚀;以硼为原料制得的氮化硼,其硬度与金刚石相等,在1500-1600℃的高温中稳定性还优于金刚石,可作超硬材料用于生产石油钻探的钻头。
7、在轻工业中的应用
在制肥皂中,为保持溶液有合适的粘度,常常加入盐。由于盐中钠离子的作用,可降低皂化液的粘度,从而使皂化反应正常进行。为使脂肪酸钠在溶液中达到足够的浓度,还需加固体盐或浓盐水,进行盐析,提取甘油。肥皂和合成洗涤剂中,还用盐化工产品硅酸钠作填料,可增加肥皂的碱度、硬度和强度。
制革工业需要大量的畜皮,原料皮在贮运过程中,为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的侵蚀,必须经过防腐处理,以免降低皮的质量。制革工业最常用的防腐方法,就是盐腌法和盐干法。在制革过程中,裸皮必须浸泡在浸酸液中,盐也是必不可少的。制革中的生皮脱毛,皮革鞣制要用到硫化钠、硫氢化钠、硫代硫酸钠等盐化工产品。
造纸行业制造纸浆、漂白纸浆以及作填充剂等,要用硫酸钠、硫酸镁、氯酸钠等盐化工产品。
火柴、火药、印刷、电影和照相行业也广泛使用多种盐化工产品。
8、在国防和尖端技术中的应用。
在电子工业、国防工业中也广泛应用盐化工产品。
现在的工厂化制盐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传统的制盐工艺和现代的真空制盐工艺。首先,从海里提取的是卤水,其温度大约在10度左右。卤水被抽上来后,直接输送到蒸发池中。卤水在这些蒸发池中逐步蒸发,这个过程有几个目的:一是去除杂质,二是提高浓度。当卤水的浓度达到大约24度时,就可以进入结晶池进行结晶,这一部分属于卤水的蒸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低浓度的卤水不仅蒸发水分,还逐步过滤和沉淀掉卤水中的杂质,从而使得更高浓度的卤水能够进入结晶池,最终结晶成盐粒。
当蒸发池中的卤水浓缩至24度左右的饱和液后,它会被直接灌入结晶池中进行结晶。当盐结晶到足够大的时候,就可以进行收获。然而,工厂化制盐的工序只完成了一半。在工厂内部,原始的大粒盐还需要被粉碎和清洗,之后才能进入离心机进行甩干和加碘处理,最终才能被输送出来进行包装。
目前我们食用的合格碘盐是通过真空制盐工艺生产的。这种工艺的原料是以优质的地下卤水为基础,经过提取、蒸发和浓缩后得到的饱和卤水。这种卤水在进入车间后会经历四个步骤:首先,进行蒸发浓缩,卤水被送入三个罐中,经过蒸汽加热逐步浓缩,最终在其中一个罐中析出盐。其次,是对盐进行洗涤,盐浆被送入洗盐器中,用沉淀的化盐卤水进行洗涤,这样可以去除盐表面的可溶性杂质,提高盐的白度以及氯化钠的浓度,也就是提高了盐的纯度。
经过洗涤后的盐接着进入离心机进行脱水处理,脱水后的盐会进行加碘工作。加完碘的盐浆再经过干燥床烘干,然后进入震动筛进行筛选,将大颗粒的盐筛出,使得盐的颗粒更加均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加碘环节采用的是全自动加碘机,这项工作既简单又科学。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①:自贡燊海井,盐工在熬制盐卤。图②:自贡大安盐厂修缮改造前外景。图③:修缮改造后的大安盐厂外景。图④:修缮改造后的大安盐厂夜景。资料图片
引子
外表斑驳的厂房车间,推开门却是别具一格的盐工业博物馆;年代久远的运输栈道,走近看则见风格独特的画廊……漫步四川省自贡市原大安盐厂厂区,这样新旧交织、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场景随处可见。
始建于1957年的大安盐厂,2012年关停。如今这片闲置多年的老旧厂区,经过保护性修缮、利用,焕发出新的生机。
因盐而兴、因盐设市的自贡,井盐生产历史悠久,在近现代盐工业发展历程中遗留下大量盐厂、盐井等工业遗产。近年来,当地坚持保护优先、以用促保,将“工业锈带”打造为集城市记忆、知识传播、创意文化、休闲体验于一体的“生活秀带”,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
2020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实施方案》,其中要求“加快推进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更好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工业文化建设,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以文化振兴带动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今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公布,其中提出“坚持以用促保,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活化利用历史建筑、工业遗产,在保持原有外观风貌、典型构件的基础上,通过加建、改建和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
2019年12月,大安盐厂连同采集盐卤的燊海井、东源井作为自贡井盐的老工业生产遗址,被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日前,记者走进这片老旧厂区,记录其蝶变故事,探寻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
普查认定
在开展调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探索工业遗产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卷扬机将钢索从盐井井口缓缓拉起。井口仅碗口大小,吸引了不少游客观看。“卤水快提上来了!”听到操作工的提醒,年届七旬的钟旭向前凑了凑。
这里是距大安盐厂不远的燊海井,开凿于清道光年间,深约1100米,至今仍在生产、汲取盐卤,供游客体验。片刻,长达10余米的铁筒从井中缓缓提起,冒着热气的盐卤被汩汩倒出。
这个环节,钟旭百看不厌。他掬起余热尚存的盐卤,用手指蘸着舔了舔。
“一提盐卤大约能产15公斤盐,我们家几代人都熟悉这苦咸的卤水味道。”钟旭自豪地笑了笑,将自贡盐业史娓娓道来:自贡地下富集盐卤,东汉时便开始采卤煮盐,近代以来更是盐井密布。至2000年前后,自贡市从事制盐业人员近5万人,占当时全市城市人口的10%。
钟旭的爷爷是盐工,依靠土法制盐。那时候工人们冒着高温、烟灰,将汲取的盐卤放入平锅熬煮后晾晒,最终获得井盐。新中国成立后,采用现代化真空工艺的制盐厂陆续建成,钟旭的父亲在大安盐厂成立后进厂工作。
“浑浊的盐卤流进真空罐,只需操作设备,洁白的盐就会哗啦啦流出。”钟旭告诉记者,父亲常和他讲起盐卤在真空罐中脱水干燥的过程,“这种方式生产的井盐产量高、质量好、杂质少。”
“那时候,一批工业企业在自贡成立,高耸的烟囱、巨大的真空罐和冒着蒸汽的车间,成了我们的童年记忆。”钟旭感慨道。
1979年,钟旭接过父亲的班,成为大安盐厂工人。活跃在生产一线30多年,他继承了父辈制盐的手艺,也见证了技术的进步、生产的忙碌:盐厂先后增设了冷却水塔、热力发电塔等技术装备,真空制盐规模从最初的每年5万吨逐渐扩展到鼎盛时的每年30万吨。截至2012年底,大安盐厂累计向全国生产供应原盐1300多万吨。
进入新世纪,由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城市规划、改善环境等原因,自贡市主城区的一些工业企业陆续关停、合并、搬迁。2012年3月,大安盐厂关停,钟旭回忆说:“工厂关停,我们当时心里很不好受。几年后再回到厂房,发现这里堆满了废弃设备,锈迹斑斑。”
这样的“锈迹斑斑”,普遍存在于当地已搬迁或关停的盐业、化工、机械等传统领域工业企业旧址。
“自贡的地名是由自流井和贡井这两口盐井的名字组成,跟盐有关的街名更是比比皆是。”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馆长程龙刚介绍,“这些工业遗产记录着当地的工业发展历程,是工业文化的载体。对它们开展抢救性修缮、保护利用,有利于传承历史文脉,更好地提升城市功能,推动‘工业锈带’转变为‘生活秀带’。”
近年来,自贡市编制完成《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2013—2022年)》《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6—2030)》《推动老工业城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工作方案》,提出了“注意保护历史地段文化遗产和传统风貌”“努力在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化方面实现突破”等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推进了一批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项目的开展。
“这些年,我们全面开展工业遗产调查,摸清底数,将自流井区、贡井区、大安区、沿滩区等4个区的147户工业企业旧址、遗迹纳入保护清单,开展抢救性保护。”自贡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龚焕楷说。
“大安盐厂破产重组时,被四川久大制盐有限公司收购。改造时先由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出资购买产权,开展修缮保护,再由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招商和运营管护。”龚焕楷介绍,“依托各级专项保护资金,国有投资平台出资,在明确保护、管护主体的前提下,因地制宜探索工业遗产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效途径。”
保护优先
一处厂区大院,一个修缮方案,一套修缮策略,在保留老建筑原有形态、结构和工业痕迹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
夜幕降临,大安盐厂六号楼前,明艳的灯彩将楼顶几个巨大的圆形风机罩映照得通体透亮,由工业元素打造出的独特景观吸引不少路人驻足观看:一共3层的六号楼原为冷水车间,用作风机散热的楼顶风机罩,经过精心修复后可以对光线进行漫反射,自上而下反射着光影之美。
进入楼内,则是另一番光影效果:圆形风机罩底部加装了透明玻璃,抬头仰望星空,眼前闪耀着的,分不清是灯光还是星光。“保护利用老旧建筑要因形就势,这样修复的效果才具有自然美。”大安盐厂修复改造项目设计负责人、四川远建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建筑师许科说。
2017年6月,大安盐厂修复改造项目正式启动。对初次来到盐厂勘察时的情景,许科记忆犹新:厂区大院荒草丛生,堆放的管材早已失去金属光泽;厂房里的真空罐、冷水塔等大型设备年久失修,爬满锈迹。
此后数月,许科带着设计团队走遍盐厂的每一处厂房、栈道、仓库,查看记录每一件设备、管材,“全面调查、梳理构筑物和设备,又经过十余次修改,才‘熬’出最终的设计方案”。
“根据方案,我们拆除了难以修复加固的个别危房,精细设计每一处有改造可能的空间,坚持保留、延续老建筑的原有形态、结构和工业痕迹,同时将现代生活元素融入积淀厚重的工业遗产。”许科说。
真空制盐车间的修复工程,集中体现着这样的改造思路:修旧如旧,用除锈制剂细细打磨真空制盐罐,清理巨大罐体上的表面锈污,同时保留制盐生产痕迹、罐体接口的工业磨损,甚至残留在机器表面的盐粒;旧上添新,拆除车间的最下层楼板,更新替换为钢架结构,其余几层楼板均安装玻璃护栏,以便一览无余地展示车间内部的旧貌。
“光是钢架结构的布局、走向和颜色,就设计了10多种方案。”许科说,为突出改造后的美观效果,设计师们通过电脑软件多次模拟呈现,最终将钢架结构染成喜庆的红色,与色彩较暗的车间主体形成视觉对比。
每一处工业遗址的改造设计,都经过了这样的全面调查、反复讨论和修改。龚焕楷说:“我们坚持‘一处厂区大院,一个修缮方案,一套修缮策略’,因地制宜推进保护利用。”
因地制宜推进保护利用,盐厂内一些建筑、物件“修旧如旧”,另一些则侧重“旧物新用”。例如,横跨厂区上空、连接车间和盐仓的运输栈道,外表看上去平淡无奇,内部却是装修精致的文创走廊。这条栈道曾经铺有大型传送带,车间出产的井盐经这里运送至盐仓。如今,栈道首尾由红色钢架搭建成步行梯,成为展示书画、摄影作品、文创产品的空中走廊。
在改造后的大安盐厂入口不远处,便是再现井盐汲取生产场景的雕塑,雕塑中间硕大的定滑轮引人关注。“从盐井汲取盐卤时,需要高大的天车作支架,这个定滑轮是从旧天车上保留下来的原物,已有上百年历史。”许科说,很多与制盐相关的老物件,都在改造后的大安盐厂里获得新生。
生产遗留的盐矿石被放置在厂区广场玻璃地板下供游客观赏,曾用来运送原料的矿车上放置了不少花卉盆景……如今的大安盐厂,各处建筑内利用老物件打造的摆件和装饰呈现出厚重的历史感。
“因形就势、旧物新用,体现的是保护优先原则。”龚焕楷说,“包括大安盐厂在内,全市正在实施17个‘工业锈带’向‘生活秀带’转化重点项目,旨在形成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和影响力的工业遗产文化产品和服务品牌。”
以用促保
开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文化、旅游活动,让城市记忆融入群众生活
炉火烧得正旺,火苗从锅底向外蹿出,从燊海井汲取的盐卤,在大铁锅中翻滚沸腾。“煮开后加3瓢黄豆浆,去除卤水里的杂质,再熬煮8小时就是结晶盐,把水滤干晾晒,就成了!”游强在灶边忙活不停,满头大汗。
这套土法制盐技艺看似简单,实则对火候、力道以及熬煮手艺的要求颇高。今年41岁的游强,20岁时便成为燊海井的一名制盐工人。过往岁月已将他的手艺打磨得炉火纯青。
“燊,代表火在木上烧,寓意生意红火兴旺;海,寓意盐井里的卤水和天然气如大海般汲取不尽。直到今天,这口古老的盐井依然保持着旧时产盐的布局和风貌,日产黑卤万余担、天然气8500余立方米,是一口卤气同采的高产井。”作为“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游强一边忙活,一边向前来参观的游客介绍燊海井及相关制盐工艺,“这里作为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面向游客开放,每月定期接纳中小学生免费参观。经过修缮保护与改造利用,燊海井已从单一生产向集生产、休闲旅游、科普研学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业态转变。”
近年来,自贡市在拓展新业态新模式上发力,发展以工业遗产为载体的体验式旅游、研学旅行、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培育形成生产、旅游、教育、休闲一体化的工业文化旅游模式,推动工业遗产“活起来”。自贡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谢飞介绍:“工业遗产承载的是工业文化、城市记忆,我们探索将工业遗产保护与文化节、艺术节、博览会等文化活动相结合,拓展工业遗产的价值普及和传播推广渠道,塑造城市文明新形象。”
缠着头巾、身穿白衫、脚踏草鞋,盐工打扮的舞蹈演员们有节奏地喊着号子,优美、奔放的舞蹈动作,再现了千百年来制盐工人采盐、烧盐的劳动场景。位于大安盐厂的盐文化主题馆,曾是一幢闲置多年的红砖建筑,如今被修葺一新。每到周末,二楼的盐工艺术表演厅座无虚席。
“公司每年组织新入职员工培训,都会带大家到改造后的大安盐厂参观、学习。”自贡驰宇盐品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森田说,“从这里不仅可以看到当地制盐产业的发展脉络,更能看到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如今,改造后的大安盐厂已被打造为“老盐场1957”文旅综合体,曾经破旧的车间厂房,变身为盐工业博物馆、文创店、咖啡厅……2018年2月10日晚,“老盐场1957”正式开园,沉寂多年的老工业厂区被万千灯火点亮,当晚开园活动的网络直播,吸引不少网友观看。
“看,盐井、天车,还有盐工在打盐卤!”多彩的灯光铺满天际,燃亮了夜空,也点燃了游客们的热情——今年2月,一年一度的自贡灯会在自贡大安区“中华彩灯大世界”开园亮灯。相隔不远的大安盐厂内,当地文旅部门精心设计的以盐井、天车等为外形的主题彩灯,与灯会主场遥相呼应。
“灯会持续到10月才结束,这期间主场观灯游客接近110万人次,大安盐厂的游客量超过20万人次。”大安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陈平介绍,自贡灯会已有800多年历史,如今“盐文化”和“灯文化”融合发力,焕发新生机。近年来,首届世界盐都嘉年华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在大安盐厂开启。
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带旺了旅游发展,也改善了人居环境。“过去我们这里‘出门见烟囱’,现在干净又热闹。”大安盐厂附近居民孙宁说。
“经过多年生产,大安盐厂及周边土地盐碱化现象严重,周边水系也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我们在修复改造厂区过程中,统筹考虑区域环境污染配套治理问题,平整改良盐化土地,开展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综合治理,现在盐厂及其周边的土壤盐碱度、水质等均实现达标。”许科说。
“围绕工业遗产保护利用重点项目,我们还将配套建设湿地公园、水系廊道等项目,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区域纳入海绵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自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陈谋高介绍,随着传统工业区转型升级,自贡市正规划修复釜溪河沿岸厂房、仓库及其他历史遗迹,推动传统老工业生产岸线转型为生活岸线,提升城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届时,大安盐厂、张家坝制盐化工厂、东方锅炉厂等多处工业遗产将通过有轨电车、游船等串联成片,形成整体文旅环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自贡市文化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宋青山说,“通过寓保护于利用之中,让城市记忆融入群众生活,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燊海井旁,名为“叩问大地”的一组雕塑,生动还原了这口超千米深井历时13年人工钻凿的艰辛历程——工人们数人一组,以一踏一跳的方式,用锉头敲击钻头,一寸一寸向下挖……“经年累月的艰辛背后,沉淀的是坚忍不拔的劳动品格,积淀的是锲而不舍的精神力量。”现场,讲解员讲得投入,游客们驻足凝视。
版式设计:汪哲平《人民日报》(2021年12月24日13版)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