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石化是一家拥有60余年历史的炼化一体化国有企业,位于兰州,是“共和国长子”。近年来,该公司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走出了一条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2021年10月,兰州石化加工原油84万吨,生产成品油57.9万吨、乙烯12.86万吨。在疫情的影响下,公司通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精准调整生产结构,实现逆势增长。截至11月23日,兰州石化炼油运行二部催化班班长王华东已经驻厂工作了一个月,与2700多名干部员工一起坚守岗位,全力保障生产经营稳定运行。
科技创新是兰州石化的一大亮点。该公司注重创新驱动,实施科技项目305项,完成8项国家及政府科技项目、15项中国石油集团公司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业化试验,成功开发5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其中,兰州石化开发出100LL、100VLL低铅航空汽油和UL91无铅航空汽油新产品,实现系列航空汽油产品全覆盖,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能够全系列生产航空汽油的企业。此外,兰州石化还打造了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催化裂化催化剂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外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兰州的国企包括但不限于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等。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作为兰州的明星国企之一,其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由兰炼、兰化两个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重点建设的工程发展而来。该公司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石化企业,每年可加工原油1050万吨,产品涵盖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等400余种石化产品,为地方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则是由原来的兰州铝厂发展而来,是我国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大西北兴建的第一家电解铝厂。经过多年的发展,中铝兰州已成长为一个铝电一体的大型企业,主要生产重熔用铝锭、电工用铝锭等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交通、建筑及造币等行业。
此外,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在兰州的铁路事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交通枢纽,兰州铁路局不仅为职工提供了稳定的工作环境和可观的薪资待遇,还注重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晋升路径清晰明确。
兰州的国企阵容强大,不仅涵盖了能源、冶金等传统行业,还涉及铁路、通信等多个领域。这些国企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优厚的福利待遇。随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兰州的国企将继续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简称“兰州石化”)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炼化生产基地。公司的前身——兰炼(兰州炼油总厂)、兰化(兰州化学工业公司)均是国家“一五”期间156项重点工程项目,是新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炼油化工生产基地,被誉为新中国石油化学工业的“摇篮”。60多年来,兰州石化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弘扬“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和兰州石化“高严细实”优良传统,自立自强,兴业报国,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重要贡献。2009年以来连续13年成为甘肃省纳税超百亿元企业。
兰州石化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创新、绿色、智能、资源化、低成本战略,加快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2021年,兰州石化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行业转型等多重挑战,紧扣整体效益最大化主线,科学统筹生产经营、安全环保、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改革创新、企业治理、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乙烯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建成投产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烷制乙烯项目,形成兰州、榆林、长汀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2021年,公司党委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力提质增效实现稳健发展
2021年,兰州石化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化公司“转观念、勇担当、高质量、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和员工坚持“‘稳’字当头、质量优先、效益第一”方针,充分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持续优化生产经营,着力提质增效,取得可喜成绩,25项技术经济指标创历史新高,获评全国“2021年度实施卓越绩效先进组织”。
对炼化企业来说,安全环保是第一要务。兰州石化引导员工树牢“安全压倒一切、一切服从安全”思想,启动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达标创建,制定发布《作业与操作HSE行为准则》,强化对领导干部安全履职能力的评估。同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年专项整治,开展“1+19”管理提升行动,推进加热炉火焰监测、罐区紧急切断阀改进等安全环保治理项目。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排污总量持续降低,获评“甘肃省绿色工厂”。
兰州石化稳步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现“四供一业”、市政公益设施分离移交,医疗业务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幼教业务移交地方政府,退休业务实现社会化管理。并且完成公司制改制、厂办大集体等改革任务,整合压缩矿区服务机构,组建4个联合运行部,生产装置全面实施“四班两运转”,累计撤销20个二级机构、定员压减比例达41.2%,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
2022年1月28日,兰州石化科技创新中心揭牌,并与兰州大学签订科技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标志着公司进一步加快了科技创新驱动的步伐。兰州石化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产学研管用”融合,2021年开发新产品32项,组织开展聚烯烃产品专项规划研究,实施茂金属气相法聚烯烃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催化裂化、乙烯裂解、聚烯烃装置长周期运行攻关,有效解决炼油装置防腐、碳五树脂提质等一批重点难题。“百万吨级乙烷制乙烯成套技术”和“灵活切换生产1-丁烯/1-己烯成套技术”获评“中国石油2021年十大科技创新成果”。
兰州石化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认真贯彻甘肃省委省政府和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安排部署,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结合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围绕产业培育、基础建设、阳光助学、困难慰问、医疗下乡、劳务输出,强力助推乡村振兴。每年向甘肃省18个市县捐赠阳光助学款,资助近2万名学生完成学业,为甘肃省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
2022年,兰州石化紧扣整体效益最大化主线,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奋力打造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
“加工原油960万吨,生产乙烯161万吨,全面完成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下达业绩考核指标”是主要奋斗目标。兰州石化牢固树立“创新、全局、市场、开放、进取、合规”工作意识,坚持效益导向,加强上下游、域内外、海内外一体化统筹,抓好资源、产品、营销、市场全过程经营,推动成本、指标、质量、效益全链条升级,充分促进各业务、各环节增效创效。
当前,兰州石化突出内涵、集约、转型发展,聚焦“减油增化”,推动炼化结构深度调整。炼油业务突出调结构,重点开展DCC(催化裂解工艺技术)及配套装置前期工作,推动公司从燃料型向“原料+材料”型转变。化工业务突出树脂品牌化、橡胶特色化、催化剂系列化、小品种精细化,推进聚烯烃催化剂、丙烯腈等项目,开展46万吨/年乙烯装置改造,抓好电缆料、医用料、电容膜聚丙烯、氯化聚乙烯等技术升级改造,加快3.5万吨/年特种丁腈橡胶项目建设。同时,推动科研开发、矿区服务、公司制改制全面转型发展,推动全业务创新创效。
突出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兰州石化深刻认识内外部环境和阶段性特征,精准把握机遇,坚持“两个一以贯之”,弘扬“高严细实”优良传统,全面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加快建设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
兰州石化公司党委加强“智慧党建”建设,深化标准化党支部达标晋级,以岗位责任制大检查为载体推进基层党建“三基本”建设与“三基”工作有机融入,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建立干部作风监督评价机制,落实干部陪检、基层党建联系点制度,推进机关人员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为基层减负。
坚持党管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强企工程。兰州石化党委聚焦“高精尖缺”、统筹“生聚理用”,深化校企合作,精准引进短板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科技领军人才,持续加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搭建技能革新和技艺传承平台,广泛开展导师带徒、岗位练兵等活动,大力培养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操作难题的“石化工匠”,造就一支技术过硬、技能精湛、爱岗敬业、刻苦钻研的人才队伍。围绕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着力培养市场营销、法律、项目管理、国际业务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统筹推动乡村振兴计划。公司党委加大公益事业支持力度,继续推进阳光助学,深化企地融合,创造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环境,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石油力量。
数据来源:兰州石化公司
《人民日报》(2022年02月21日16版)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