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玉屏风散加干姜起什么作用,邓铁涛:玉屏风散的剂量是黄芪+防风=白术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桂枝汤加玉屏风配方用量,[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玉屏风散加干姜起什么作用

玉屏风散加干姜可以治疗鼻炎。患者三年来喷嚏,流涕反复发作,遇寒易作。伴头痛,畏寒,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脉弦。双鼻孔过大。中医诊断:鼻鼽(肺经虚寒)西医诊断:过敏性鼻炎中医治则:治以温补肺脾,祛风散邪。方药:玉屏风散加味:白术12g黄芪15g防风5g干姜5g桂枝10g白芷6g柴胡6g蝉蜕3g陈皮3g细辛6g辛夷6g甘草6g7剂2011年3月1日流涕,喷嚏大减,畏寒减。头痛已失。舌淡红,苔薄,脉弦缓。效不更方,原方续服7剂.笔者体会:此类患者中医临床见之甚多,可能于现时过敏性因素增加而人体免疫异常有关。中医总的疗效还是不错的,只是要除根则不易。过敏性鼻炎,中医名之谓“鼻鼽”。中医认为肺经开窍于鼻,合于皮毛,所以鼻病及皮肤病多归咎于肺。从内因来说是肺气虚弱,从外因来讲是感受了风寒,风热,湿热等,从而导致脾,肾虚弱、肺失温润而产生鼻鼽,其病在肺。好理解的就像是有小偷进了家门,你没能力赶跑它,只是在口中大声咋呼,于是就反复出现流涕、喷嚏这样的情形。治疗主要以温补肺脾,祛风散邪,发病若久累及肾则宜加入温肾之品。处方常用有玉屏风散加味、桂枝汤加味、辛夷散等方,其中区别在于玉屏风散重点在于肺气虚弱,失于固表,平素易于感冒者;桂枝汤在于调和营卫,用于易汗出而恶风之属营卫不和者;辛夷散则治以辛温宣肺通窍,适用于肺虚,风寒湿邪外袭,鼻内壅塞,涕出不已,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或伴有鼻息肉者。本例中则以玉屏风散为主,掺入它药,增强了宣通肺窍之力,故取效明显。

二、桂枝汤与玉屏风散的区别

玉屏风散

【出处】

《医方类聚》

【分类】

补益剂-补气

【组成】

防风(30克)

黄芪(60克,蜜炙)

白术(60克)

【方诀】

【功用】

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

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用法】

上为末,每服三钱(9克),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禁忌】

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方解】

本方主治卫气虚弱,不能固表之证。卫虚腠理不密,则易为风邪所袭,故时自恶风而易于感冒;表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常自汗;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皆为气虚之象。治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外邪亦难内侵。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黄芪得防风,则因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方名玉屏风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风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

本方配伍特点是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

本方与桂枝汤均可用治表虚自汗,然本方证之自汗,乃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桂枝汤证之自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故本方功专益气固表止汗,兼以祛风;而桂枝汤则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取效。

邓铁涛:玉屏风散的剂量是黄芪+防风=白术

2019-03-21 13:27·广东中医药

I导读:“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祛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邓老用玉屏风散治疗气虚,气不固表的自汗、盗汗,和体弱表虚易患感冒之患者,有一个重要的比例就是:黄芪+防风=白术。

玉屏风散

作者/邓铁涛

治疗表虚自汗的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这是中医所公认疗效确切的名方。方剂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功能益气固表止汗。其中用黄芪益气固表为君,臣以白术健脾,合君药以资气血之源,佐以防风走表而祛风邪,合黄芪、白术以益气散邪,三药合用,托里固表,使玄府闭合有度,故能治疗表虚之自汗。这犹如一屏风护卫于肌表,故得玉屏风之名。

我体会此方不但能治自汗,一些盗汗属气虚者亦适用。临床上常用汤剂,根据个人经验,其用量为:黄芪12g,防风3g,白术15g。

我认为,其组成分量比例颇需研究,较为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防风用量要少于黄芪,这是根据东垣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之说,又因防风为疏散之品,汗证不宜多用,与黄芪相配达相畏相使之目的便可;

其二,白术的量须是黄芪与防风之和,这是根据“发在芪防收在术”之意,一走一守,达表“实卫”。

曾有一例自汗盗汗之患儿,治以玉屏风散,稍效,后因药房缺白术,找余商量,因我不在,另一医建议用苍术代之,结果大汗淋漓,这是不明方义,不知苍术辛燥发汗,阴虚内热、气虚多汗者忌服之过,只走不守,发散不收,故汗水淋漓!

临床上运用时,若见自汗盗汗兼阴虚者,我喜用玉屏风散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或加浮小麦、糯稻根各30g;若汗出特多者,则加麻黄根10g。至于纯阴虚之盗汗,我认为当归六黄汤往往效如桴鼓,此处只言玉屏风,故不赘述。

玉屏风散不仅能治汗,而且能预防外感,对于体弱表虚易患感冒之患者尤为适宜。我曾建议某中医院按上述比例制成玉屏风散,每用10?20g水煎服,每天1剂,服半月至一月,以取代丙种球蛋白以治容易感冒之患者(该地喜用丙种球蛋白成风),这既可发扬中医特色,又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更可避免染上某些难治之疾,何乐而不为?事后了解,据说有相当好的效果。其建议实受启发于蒲辅周玉屏风散预防感冒之经验,蒲氏认为此散用三至五钱即可,用量过重有胸闷不适之弊。

若深究其能预防感冒之理,我认为柯韵伯之论较有启发,现录之,与同道共同学习。

柯韵伯在《名医方论》中指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治风者,不患无以祛之,而患无以御之,不畏风之不去,而畏风之复来。何则?发散太过,玄府不闭故也。昧者不知托里固表之法,遍试风药以祛之,去者自去,来者自来,邪气流连,终无期矣。

防风遍行周身,称治风之仙药,上清头面七窍,内除骨节疼痹,外解四肢挛急,为风药中之润剂,治风独取此味,任重功专矣。然卫气者,所以温分肉而充皮肤,肥腠理而司开阖,唯黄芪能补三焦而实卫,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有汗能止,无汗能发,功同桂枝,故又能除头目风热、大风癞疾、肠风下血、妇人子脏风,是补剂中之风药也。所以防风得黄芪,其功愈大耳。白术健脾胃,温分肉,培土即以宁风也。夫以防风之善祛风,得黄芪以固表,则外有所卫,得白术以固里,则内有所据,风邪去而不复来,此欲散风邪者当倚如屏、珍如玉也。”

根据异病同治之理,余曾用玉屏风散治愈一例面肿如球之怪病。1961年与广州中医学院1959年高研班学员到某军区医院搞科研时,该院一护士之子,5岁,患怪病,面肿如球,病已将月,按之空虚,随指而起,似面皮之下充气一般,但无皮下气肿之握雪感,从头肿至颈部,舌嫩,因此考虑乃气虚所致。头为阳,面皮属表,故当以表虚论治。方用玉屏风散加五味子。处方:黄芪12g,防风3g,白术18g,五味子4.5g。每日1剂,复煎。取玉屏补气固表,五味子敛其浮阳。服药9天,病霍然而愈。■

【来源:中医书友会,摘自《现代中医名家医论医话选》,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邓铁涛】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桂枝汤加玉屏风配方用量
发布人:aka950323 发布时间: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