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分为
台式机:MacMini,iMac,MacPro
笔记本:MacBook,MacBookPro和MacBookAir
先看台式机:
MacMini目前有三个机型,低配,高配,服务器,型号和价格如下:
http://www.apple.com.cn/store/macmini/
个人认为
优点:小巧,精致,节省空间,性价比适中
缺点:性能较低,不可自行升级
适合:苹果电脑初学者,学校,MM,希望节省桌面空间的人
iMac目前有两个机型,4中配置
低端低配,低端高配,高端低配,和高端高配
型号和价格如下:
http://www.apple.com.cn/store/imac/
个人觉得:
优点:性能适中,屏幕色彩表现出色,一体机节省空间
缺点:价格偏高,用得时间长发热较高,屏幕保护不是很好,容易入灰
适合:设计师,对电脑要求较高者
MacPro有两款,低配4核和高配8核(2X4核)
型号核价格如下:
http://www.apple.com.cn/store/macpro/
由于没有显示器推荐适用苹果CinemaDisplay信息如下
http://www.apple.com.cn/displays/
优点:性能强劲,可扩展性强(可自行换内存,硬盘,显卡)
缺点:价格昂贵
适合:影音,多媒体,3D,动画,图形设计师,
-------------------
笔记本系列
低端的MacBook只有一种型号,也就是小白
信息如下:
http://www.apple.com.cn/store/macbook/
优点:性价比一般,美观,屏幕表现出色
缺点:少了常用的端口和红外功能,塑料外科散热小,电池不可更换
适合:学生,MM,电脑初学者,常用办公
MacBookPro
目前有13寸15寸17寸三种型号:
除17寸只有一款外,其它分别有两款机型(高低配)价格和配置为
http://www.apple.com.cn/store/macbookpro/
优点,性能表现较出色(独立显卡机型),外观简洁,散热佳
缺点,价格较贵,电池不可更换
适合,专业办公,对移动办公有高要求者
最后就是MacBookAir超薄的一款了
分高配和低配两款
价格和配置为:
http://www.apple.com.cn/store/macbookair/
优点:超薄,超便携
缺点:电池不可更换,且性能较低,接口少,扩展性低,价格昂贵
搜狗高速浏览器,一款高性能优化、极快网页访问速度、安全防护卓越的双核浏览器。通过先进的双核引擎设计,搜狗高速浏览器能够智能切换核心,以适应不同的网络环境和内容,确保了流畅快速的浏览体验。结合强大的安全防护机制,为用户提供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想要体验高效、快捷和安全的网络浏览,请访问http://sogou.37moyu.com/下载搜狗高速浏览器。
苹果电脑分为多个系列,每个系列都有一些偏向性的定位,那么苹果电脑哪种好?本次为大家带来2017年苹果电脑选购指南,一起来看看。
MacBook
2015年春天,苹果发布了有史以来最薄、最小巧的MacBook笔记本。这款笔记本采用12英寸屏幕,机身厚度只有13.1毫米,重0.92千克。如果你正想买一部能装进背包里,带着到处旅游的笔记本,那它无疑是最完美的选择。
不过,因为太过纤薄,不少消费者担心笔记本的续航和性能是否会受到影响。而苹果对此的回答是,MacBook的使用体验绝不会比前代产品逊色。更何况,它采用的还是视网膜屏幕。但很显然,MacBook笔记本的性能比起MacBookPro还差一大截。MacBookPro最低配置备2.5GHz英特尔酷睿i5处理器,而MacBook采用的则是1.1GHz、1.2GHz或1.3GHz双核英特尔酷睿M处理器。
MacBook的续航可达到9个小时,但机身只带一个USB-C端口。因此,如果你想买一部办公电脑,MacBook似乎不太适合。相反,如果你买笔记本只为了上网、玩iTunes和社交媒体,那新MacBook绝对是最佳选择。
MacBookPro
看名字也知道,MacBookPro是为哪类消费者打造。没错它的目标受众是专业人士和有特殊需求的人。早期版本的MacBookPro售价有7000多的,配有2.5GHz英特尔双核酷睿i5处理器和1TB硬盘,电池续航达到7个小时。但早期的MacBookPro采用的并非视网膜显示屏,官方已经不再发售,市面上也许还有一些存货再售。
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需要更清晰和逼真的显示效果,13英寸视网膜款MacBookPro则更适合。它的售价是9288元起,采用2.7GHz英特尔酷睿i5四核处理器,集成ForceTouch触控板,续航时间达到10个小时。
想要性能更强劲笔记本的人,可以考虑15英寸视网膜款MacBookPro。该产品的起售价是14288元,采用2.2GHz酷睿i7四核处理器、1TB闪存、16GB运行内存、AMDRadeonR9M370X显卡,同样集成ForceTouch触控板,并具备9个小时的电池续航。
至于新推出的MacBookPro,配置层面变动不是太大,略微轻薄,增加了TouchBar功能,如果有预算控制追求性价比的话,可以不用考虑新版。
MacBookAir
毫无疑问,MacBook是当前最流行和最知名的笔记本电脑。MacBookAir起售价6988元,性价比不错,适合学生和普通办公族。
MacBookAir有11英寸和13英寸两种,便携性很高,放在背包里完全不会感到负担。MacBookAir的配置包括1.6GHz英特尔双核酷睿i5处理器、512MB闪存、4GB运行内存。这样的配置用来处理浏览网页、文本操作等日常任务绰绰有余。当然,如果消费者有特殊需求,也可以选配3.2GHz的处理器版本。
不同型号MacBookAir的电池续航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11英寸款MacBookAir的续航在9个小时左右,13英寸款的MacBookAir续航在12个小时左右。就像前面说的,如果只是上网、操作文本等基本用途,11英寸机型已经足够。喜欢看电影的人不妨选择更大屏幕的13英寸机型。和只有1个USB-C端口的MacBook不同,MacBookAir海带USB3.0和Thunderbolt端口。
iMac
说到苹果台式机,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最具代表性的iMac。iMac将苹果的美学设计发挥到了极致,它的一体式机身让人惊艳,是办公和家用台式机领域的“双栖”明星。
基础款iMac起售价7988元,采用21.5英寸屏幕,配备1.6GHz双核或2.8GHz四核英特尔酷睿i5处理器、1TB硬盘和256GB闪存。上述配置的台式机适合家用,如果是商务办公用途的话,售价10988元的21.5英寸视网膜款iMac可能更适合。该款iMac配备了3.1GHz英特尔Corei5四核处理器、1TB硬盘和512GB闪存。
除了21.5英寸机型外,iMac还有27英寸款。27英寸款iMac的起售价是13488元,配置包括5K级别视网膜显示屏、3.2GHz英特尔酷睿i5四核处理器、1TB硬盘和1TB闪存。
MacMini
MacMini是体验OSX系统最经济实惠的方法,它的外形是个边长19.7厘米的正方体,起售价只有3588元。不过,购买它的消费者得自己准备显示器、键盘和鼠标。
MacMini也有三个“档次”。其中,最基础的机型配备1.4GHz处理器、500GB硬盘和4GB内存,售价3588元;中端机型采用2.6GHz双核酷睿i5处理器和8GB内存,售价4988元;高端机型配备2.8GHz酷睿i5双核处理器和1TBFusionDrive,售价7188元。
MacPro
MacPro是最目前强大和无可匹敌的计算机之一。它专门为那些需要超强计算能力的消费者打造,为此配备了四核英特尔Xeon处理器,并附带30MBL3缓存。此外,MacPro还配备了双AMDFineProGPU和1TB闪存。
很显然,如此强大的配置价格一定不会便宜。根据内存、存储和处理器配置的不同,MacPro的售价从21888元至28888元不等。
总的来说,MacPro是一款商务计算机,普通家庭和消费者不会用到。
2008年,陪伴了我三年的ThinkPad小黑寿终正寝。衡量一番,听说MacBook可以安装双系统之后,我从一个PC用户转型成为Mac用户,从此便疯狂地爱上了苹果的产品。就好像一切的病患,都是由浅入深,慢慢加重。十几年来,我从一个普通的苹果用户,变成了一个狂热的苹果收藏家。截止到今天,我已经收集了七百多件各式各样的苹果收藏品。
2019年,我在北京「品果时光电脑博物馆」展出了我的部分收藏。共有一万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果粉,专程前来参观。我记得有一位观众,问了我一个至今仍然印象深刻的问题:
是啊,苹果公司已经诞生了四十多年,生产了那么多的电脑,哪一个才是我的最爱?看似简单的问题,突然让我哑口无言,陷入沉思。
其实,这个问题不光是问我,我也想抛给各位读者,哪一个苹果才是你的最爱呢?不妨在留言中写下你心中的答案。
当时在现场,我略作思考,给出了一个非常「得意」的答案:
「我最喜欢的,是下一台苹果电脑。」
听了我的回答,提问的观众和我一起哈哈大笑。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短暂。转眼之间,2019年过去了,展览也结束了。在把展品打包运回仓库的时候,看着一箱箱的电脑,我又想起了当初的那个问题,我收藏了这么多的苹果电脑,哪一个才是我的最爱?
就在前几天,一个做文宣产品的朋友,得知我收藏了许多苹果产品,直觉告诉他,这是个不错的生意,可以做很多有趣的周边纪念品,比如海报、台历、钥匙扣等等。于是便约我提供素材,他来设计、做小样。
小样打算先从一本台历开始,我要给他提供12张精选的素材。借着这个机会,我重新把我的藏品梳理了一遍,选出了我心中最喜爱的12台电脑。你看,如果「百里挑一」有困难,「百里挑十二」就变得容易许多。
下面容我来介绍这12台电脑。
我选出的第一台,是经典的iMacG4。这是苹果在2002年推出的iMac一体机,也是第一款使用液晶显示器的iMac电脑。对它的喜爱,源自于早年看过的一个电视广告,画面中一个顽皮的「台灯」电脑,在橱窗里学着路人摆出各种姿势,甚至做出鬼脸。在此之前,我从没见过一个广告,能够如此生动地把电脑拟人化成为一个有灵性的活物。就这样,小小的「台灯」,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心。
iMacG4广告截图iMacG4整个电脑的主机,集成在一个半圆形的底座内,超薄的液晶显示器,通过一根镀铬的圆柱与底座相连,这根圆柱形的支架可以上下左右移动,起到调整显示器角度的作用。如此前卫大胆的设计,一举打破了当时电脑在人们心目中呆板的印象。这台将近二十年前的电脑,即便是放在今天,依然觉得时尚。
iMacG4我选出的第二台电脑,是苹果1999年出品的iBook。这是苹果历史上第一台可以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我还记得当年乔布斯在产品发布会上,左手拿着iBook,打开苹果公司的网站,右手拿起呼啦圈,绕过iBook,大声说着「Nowire,nowire」(无线,无线),台下已是欢声雷动,一片尖叫。
iBook当年,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是方方正正的造型,而初代的iBook,采用了超乎寻常的贝壳式造型设计,搭配便携的提手和彩色的外壳,犹如一件艺术品横空出世,一举便掳获了消费者的心。因此,这款经典的iBook又被果粉称之为「贝壳机」。
我选的第三台电脑,是大名鼎鼎的iMacG3。这也是乔布斯回归苹果之后,推出的最重要的产品之一。1996年,苹果已濒临破产,为了挽救公司,苹果董事会最终决定请回乔布斯。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乔布斯的领导下,1998年,苹果推出了全新的iMacG3电脑,它打破了传统电脑的外观设计,呈现出圆润光滑的一体机造型,采用时尚的半透明「邦迪蓝」塑料外壳,完全不像当时地球上的科技产品,更像是来自外星的科幻神器。iMacG3美轮美奂,质感诱人,乔布斯说这台电脑看上去棒极了,他甚至想上去舔一口。iMacG3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当年便售出80万台,凭借这款产品,苹果终于起死回生。
iMacG3之后几年,苹果趁热打铁,不断升级、完善iMac电脑,前后共推出了13种颜色18款机型的iMacG3/DV电脑,开创了「科技以换壳为本」的先河。顺便解释一下,iMac以及iBook名称中的首字母「i」,虽然中文发音是「爱」,但不代表爱,而是意指internet(互联网)。这两款产品,当年主打的宣传点,正是可以轻松访问互联网的电脑。
iMacG3/DV全系列图源:中国新闻社·侯宇第四台电脑,大有来头,它的全称是TwentiethAnniversaryMacintosh。很多人可能从未听说过它的名字,这是1997年为了纪念苹果公司成立二十周年推出的限量版电脑,产量只有12000台,当年的售价高达7499美元。
苹果二十周年纪念机这台电脑不仅价格昂贵,用料也极尽奢华。在它独特弧线造型的机身里,集成了音乐CD/电视/调频收音机系统。真皮的键盘掌托,香槟色的机身,硕大的低音炮,处处彰显这不是一台普通的个人电脑,更像是一个高档的家庭影院。著名的音响品牌BOSE,为它定制了音响系统,使它成为当年音响效果最好的苹果电脑。它也是苹果电脑里最早配备液晶显示器的一体机。
这台电脑的设计者,正是后来与乔布斯联手,影响了全世界的天才设计师乔纳森·艾维。话说当年,乔纳森正打算离开苹果,无意间被刚刚回归苹果的乔布斯发现。乔布斯如获至宝,诚意挽留,开启了与乔纳森长达十多年的合作,为世人带来了iMac、iPod、iPhone等众多经典的作品。
乔纳森·艾维图源:MikeMarsland—WireImage第五台电脑,型号是AppleeMate300。其实,它还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牛顿。
1992年,当时的苹果CEO约翰·斯卡利提出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英文缩写为PDA)的概念,这是一种可以放进口袋,并通过手写笔实现输入的便携式掌上电脑。约翰·斯卡利试图通过PDA开创一个新的产品市场。
一年之后,苹果推出了首个PDA产品MessagePad(牛顿),简单来说,可以把它理解成iPad的前身。可是在当年,PDA的概念太过于超前,加上技术不够完善,市场定位也不清晰,牛顿的实际使用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最后落得个产品线被乔布斯全部砍掉的下场。
约翰·斯卡利图源:GettyImages1997年上市的AppleeMate300,是唯一一款内置键盘的牛顿。它既可以使用手写笔在屏幕上书写,也可以利用键盘进行输入。它拥有非常别致的造型,流线型的机身,配上小巧的提手,半透明的绿色塑料材质,让它的内部结构若隐若现,具有非常强烈的科技感。它看起来更像苹果当时的PowerBook系列笔记本电脑,但实际上,它运行的是NewtonOS(牛顿操作系统)。作为牛顿系列产品中的最后一款,AppleeMate300仅限于在教育市场发售,却是当年最畅销的牛顿,我常戏称它为iPadPro的前身。
AppleeMate300我选的第六台,是型号为JLPGAPowerBook170的笔记本电脑。它是1992年苹果电脑公司赞助日本女子职业高尔夫球协会的限量版电脑,当年只生产了500台,而且仅在日本发售。它也是迄今为止,我的收藏里最昂贵的一台电脑。
JLPGAPowerBook170JLPGA即JapaneseLadiesProfessionalGolfAssociation的缩写。这台限量版电脑的硬件配置,与标准版的PowerBook170完全相同,采用9.8英寸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屏、25MHz的摩托罗拉68030CPU、8M内存、80M硬盘。但是在颜色搭配上,它打破了传统的灰色方案,采用了非常夸张的色彩组合。蓝色的掌托和屏幕挡板、白色顶部和底部面板、黄色铰链、红色电池仓门和屏幕调节滑块,以及绿色的旋转支撑脚,活脱脱一台乐高积木版的笔记本电脑,非常引人注目。
众所周知,1976年苹果公司的第一款产品Apple-1主板一共生产了200块,但它并不是一台完整的电脑。所以,这款JLPGAPowerBook170成为世界上量产最少的苹果电脑,是苹果电脑收藏中的无价之宝。
下面是第七台电脑,它也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型号是MacintoshPortable,诞生于1989年。只看照片你肯定无法想象它的庞大,这是一台长、宽接近40厘米,厚度接近10厘米的庞然大物。我第一次见到它,合上盖子的时候,还以为是一个台式的电脑主机。
MacintoshPortable其实,这是苹果历史上的第一款便携式(笔记本)电脑,它的重量接近15斤,使用铅酸电池供电,还配有一个又大、又黑、又重的专用手提电脑包。我相信,如果今天有人拎着这样一台电脑去星巴克,一定会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可是在当年,它的确是那样的拉风,甚至有宇航员把它带上了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它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台从太空向地球发送电子邮件的电脑。
文章的标题里,我写的是11(+1)台苹果电脑,为什么不写12台苹果电脑呢?因为这里的+1台电脑并非苹果公司的产品。这台方方正正的黑色电脑,是一款名为NeXT的电脑工作站。
NeXTComputer1985年乔布斯离开苹果,创立了NeXT电脑公司,希望做出比苹果更好的电脑。倾尽数年心血,NeXT高端工作站问世。它采用了独特的立方体造型,运行先进的NeXTSTEP操作系统,售价高达10000美元。当时,它只面向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政府机关发售。1990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蒂姆·约翰·伯纳斯-李(TimJohnBerners-Lee)在NeXT工作站上,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万维网(WWW)服务器的开发,成为互联网历史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1996年12月,NeXT公司被苹果收购,历经十多年的风雨,乔布斯又重新回到苹果。所以,尽管这台NeXT不是苹果公司的产品,但是对于乔布斯的粉丝来说,它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我选的第九台电脑,型号是Macintosh,诞生于1984年。在香港,它被翻译成「麦金塔」电脑。
Macintosh当年,为了宣传Macintosh,苹果在美国超级杯橄榄球大赛的电视转播中,播放了著名的广告《1984》。广告取得了巨大成功,Macintosh一举轰动世界。《1984》先后赢得30多项广告行业的评奖,被誉为「20世纪最杰出的商业广告」之一。
《1984》广告截图Macintosh对后世的影响不可估量。在它之前,苹果所有的电脑型号都是以Apple来命名。Macintosh诞生之后,几乎所有的苹果电脑系列产品都被命名为Mac。时至今日,苹果电脑的硬盘符号名称仍然Macintosh。Mac已成为苹果电脑的代名词。
第十台电脑的型号,是AppleLisa2。1983年,苹果推出了售价高达9995美元的AppleLisa,它是世界上第一款使用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鼠标的个人电脑。Lisa的诞生,改变了人们与电脑的交互方式,为后来Macintosh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AppleLisa2关于Lisa的命名,苹果官方的说法是LocalIntegratedSystemsArchitecture(本地集成系统架构)的英文缩写。其实,当年世人皆知,Lisa是乔布斯女儿的名字。那时的乔布斯,年轻气盛,桀骜不驯,正在为女儿的抚养问题和前女友闹得不可开交。为了不让这些八卦绯闻影响电脑的销售,苹果才想出了「拼凑一个看起来有意义的名字」的主意。乔布斯后来承认:「这很显然是以我女儿的名字命名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中信出版社,2011年版第84页)
AppleLisa虽然创造了众多的史上第一,但是它高昂的售价,让市场无法接受,销量惨淡。上面那张照片里的电脑,是1984年改良之后的AppleLisa2,它的价格只有初代Lisa的一半。但是面对同一时期推出的Macintosh,后者的价格更低,功能却不输自己,消费者自然都去选择Macintosh。最后,苹果把仓库里积压的Lisa,统统拉到内华达州的沙漠中填埋销毁。所以,在商业上Lisa并不是一款成功的产品。可是,正因为当年的销量不佳,现存于世的初代AppleLisa显得格外珍贵,eBay上的拍卖价格超过了50000美元。
接下来的两台电脑,除了颜色不同,外观上几乎一模一样。黑色的这台,被称为历史上的第一台「黑苹果」。实际上,它的型号是AppleII+,黑色款是当年苹果为BellHowell公司定制的一批电脑,主要在教育机构中使用。这款机型产量极少,并且没有在市场上公开销售,是苹果电脑收藏中的珍品。
AppleII+(BellHowell)米色的这台,是1977年出品的AppleII,它也是苹果历史上第一台(真正意义)完整的个人电脑。当年,两个叫史蒂夫的年轻人,在车库里捣鼓出一个叫苹果的小公司。伴随着AppleII的诞生,这家小公司走出了车库,并成功上市,最终跻身成为财富500强的大企业,开创了科技推动世界进步的新时代。
AppleIIAppleII电脑经久不衰,从1977年AppleII问世,直到1993年AppleIIePlatinum停产,整个产品系列畅销十余年,它已成为影响无数人计算机启蒙教育的传奇电脑。
我从众多的收藏品中挑选出12台电脑之后,开始对它们进行一番精心的拍摄。前文的配图,便是我的摄影作品。但是当我拿到台历小样的时候,我却后悔了。
因为我发现,再好看的台历,也免不了过期的尴尬。之前我买过故宫博物院的台历,非常精美,可最终用完还是被我扔掉。另外,我拿到小样的时候,已经过了元旦。我想,即便台历做出来,也错过了最佳的销售档期。
所以,我询问朋友,有没有其他合适的产品。几经权衡,最后我选择了明信片。相比台历,明信片没有「过期」的烦恼,成本也比台历要低,更适于个人珍藏、馈赠亲友。可惜的是,恰逢春运,印厂和物流都停下了脚步。好事多磨,那就下个月再动工吧。
明信片小样就在这篇文章成文的前一天,「非官方的苹果档案馆」上线了,给予我很大的鼓励。因为,做一个中文的苹果博物馆网站,是我长久以来的梦想。不久之前,我幸运地注册到AppleMuseum.cn域名。未来的日子里,建设这个网站,会是一项极具挑战,却特别有意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