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中国车企#出海 #德国 关键词:电动车、性价比、智能化、建生态、本地化...面对欧盟制裁,“外战急先锋”上汽MG展现大格局!

专业网络营销推广——跟随大平台节奏

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微调关税,[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一、中国车企#出海#德国关键词:电动车、性价比、智能化、建生态、本地化...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的临时关税于2024年7月5日正式生效,这影响了包括上汽集团、吉利和比亚迪等多家中国车企。加征的关税率各不相同,其中上汽集团的税率为37.6%,吉利为19.9%,比亚迪为17.4%。这一政策引发德国多家车企和机构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将损害欧洲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并延缓欧洲交通行业的低碳发展进程。在这一背景下,佐思汽研发布了《2024年中国车企(乘用车)出海报告-德国篇》,详细分析了中国车企在进军德国市场的战略布局与规划,为业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德国乘用车市场销量总计达到284.5万辆,同比增长7.3%,德系车稳定占据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相比之下,中系车在德国市场的销量仅占3.0%,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8%。中国车企在德销售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的47.7%,同比增长5.5%。

中系车在德国市场的策略主要集中在性价比和高配置上。根据T-online的调查显示,有30%的德国消费者选择中系车是因为价格较低,另有15%是因为中系车的配置更高。在配置方面,比亚迪ATTO3和上汽MG4在同等价位下能提供更多的车辆功能/服务。此外,中国车企积极规划并布局德国的电动充电设施网络,解决充电焦虑问题,如蔚来与德国能源供应商EnBW、充电基础设施企业Mer及莱茵集团等合作加速建设换电站。

中国车企拓展德国市场的策略包括整车出口、散件出口和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合作。部分车企如比亚迪和上汽选择在德国建厂以规避关税壁垒,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零跑汽车则通过与Stellantis集团的合资企业“零跑国际”进行技术合作,快速渗透德国市场。此外,中国车企还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设计中心以及智能驾驶中心,以更好地融入海外市场。

蔚来在柏林创新中心附近设立智能驾驶技术中心,以结合欧洲独特的驾驶环境、用户需求和严格法规,为德国市场提供卓越的智能驾驶体验。上汽则在德国法兰克福设立工程技术中心,与当地汽车产业链、经销商和用户建立直接联系,打造高效的本土研发体系。

中国车企在德国市场的市场拓展策略多样,包括直营销售、经销商模式和直营代理模式。蔚来坚持直营销售,构建“产品+服务”的完整运营体系。小鹏初期尝试直营后,转为与12家经销商合作,计划扩大网络。比亚迪和长城则选择与经销商合作。吉利旗下的Smart和上汽名爵采用直营代理模式,融合了经销商和直营的优势。

二、假如欧盟开始对中国电动车说“不”

【导语:最近两年,出口成为几乎所有中国自主品牌车企都在认真思考的战略。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都有不小的产品力优势。但在全球经济前景并不明朗的当下,在某些特定目标市场持续高位出口就很有可能引发当地的反弹,并导致贸易战的发生。】

撰文|张大川、编辑|禾  子


近日有消息称,欧盟内部正在考虑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启动“双反调查”(反倾销和反补贴)。


2022年,国内汽车出口首次超过300万辆,而2023年,汽车出口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速依然在高位徘徊。在中国汽车出口中,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之一。考虑到欧盟市场是全球对电动车最友好的市场之一,因此像蔚来、小鹏、上汽MG、比亚迪等国内传统车企和新势力都把欧盟作为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进行经营。一旦欧盟对中国出口的电动车或者新能源汽车征收更高的关税,对于时下的国内汽车行业的打击显而易见。


△国内车企最近两年纷纷在进军欧洲市场


欧盟是中国重要的电动车出口市场


毫无疑问,欧盟对于中国电动车产业的意义不言而喻。


当前,国内电动车市场极度内卷,产能严重过剩。寻求出口是化解过剩产能的捷径之一。而过剩的不仅是整车,还有电池。中国占据全球76%的动力电池产能,特别是在磷酸铁锂电池上,即使特斯拉也只能选择宁德时代或者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至于欧洲本土的电池企业Northvolt,要想在几年内达到宁德或者比亚迪的规模,难于上青天。


△相比整车企业,在电池领域欧洲的差距更大

 

除了在产能上有优势,中国电动车产品力和成本优势同样非常明显。之前福特全球CEO吉姆·法利就说过,福特在电动车领域的竞争对手并不是通用和丰田,而是中国电动车企业。如果没有美国对中国出口的整车施加了高达27.5%的关税以及美国的反通胀法案把中国汽车供应链全部排除在外,中国电动车在美国市场上会让通用和福特更加找不到北。


△福特将中国车企视为其在电动车领域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分歧的欧盟有可能会意见统一


对于中国进口电动车的态度,欧盟内部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分歧的。在英国退欧之后,德法两国成为欧盟两强。汽车工业也是这两个工业强国的支柱产业。但是在中国市场,法系车企可谓全面溃败,而德系车企虽然势头并不如以前那么强劲,但是依然维持在一个较大的体量上,每年可以赚取大量的利润。所以可以看到,包括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以及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内的法国要人多次呼吁对中国电动车课以更高的关税。而德国总理舒尔茨的态度相对更加缓和,之前还在鼓励中国电动车企业在德国投资。


△在中国市场表现不佳的Stellantis,在欧洲鼓吹对中国生产电动车课以更高的税负


大众、奔驰和宝马这些德国车企巨头,都纷纷表示欢迎来自中国的竞争。更充分的竞争,能够带来自己技术上的进步。从道理上来说,这点并没有问题。但是放眼全球,除了特斯拉之外,几乎很难找到其他任何一家跨国车企在智能电动车市场上能够和中国的电动车竞争。更不要说动力电池,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技术上,中国企优势更加明显。欧盟如果不对中国的电动车行业进行限制,那欧洲本土车企在中国电动车市场上的溃败的局面,很有可能在欧洲市场重现。尤其是考虑到欧盟已经制定了激进的2035年全面禁止内燃机的政策,虽然给可再生燃料留了一扇后门,但是欧盟全面拥抱电动车的趋势不可动摇。所以在未来一段时间,如果不进行任何限制,中国电动车在欧洲市场上的销量会越来越大。


△BBA的电动车在和中国电动车车型相比时,也没有太大的优势


对于欧盟来说,彼时即便是忌惮中国报复的德国,也不得不在欧盟内部和其他国家保持一致,对中国祭出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因为现在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电动车课以高关税,并无法享受到美国的补贴,但是特斯拉和通用依然在国内市场过得还可以。而奔驰、大众和宝马在中国市场,如果没有有竞争力的电动车推出市场,那5年或者10年以后,其实也很难避免被逐步边缘化的局面。


中国车企须提前应对


如果任由中国出口欧洲的电动车和电池数量持续攀升,欧盟祭出贸易保护主义大旗是早晚的事情。对于中国自主品牌来说,需要提前应对潜在的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击。


在欧洲当地建厂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在当地建厂,时间较长而且成本较高。尤其是欧洲当地的员工管理以及和工会关系上的处理,更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如果没有在前期经过非常充分的论证和风险评估,贸然在欧洲建厂,未来遭遇失败的可能性不低。


不过,在欧洲当地建厂的好处同样非常明显。以特斯拉为例,随着柏林工厂的投入运营,不仅大幅缩减特斯拉在当地的交付时间以及提升对于各种技术问题的反馈速度,同时也给德国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甚至会带动整个欧洲当地的电动车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因此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欧盟都不会对特斯拉的柏林工厂进行制裁。


△特斯拉也是斥巨资在德国建厂


和欧洲当地车企合作也需要摆上议事日程。在欧洲当地选择合作伙伴,让渡一部分的利益给到当地车企,其实可以帮助中国电动车更好地进入当地市场,并转移当地市场的矛盾焦点。双赢的局面才是可以持续的。而且相比于在欧洲当地建厂,如果可以和欧洲本地的公司合作,那不仅可以削减法律和法规层面的风险,同时也能更容易得到当地舆论的支持。



点评

参与全球竞争,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干扰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要挑战之一。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在当今全球地缘政治的情况下,要更多考虑各种潜在的政治风险,在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需要秉持双赢的原则来推动自己业务的开展。只有这样,中国车企才能真正成长为全球车企,参与全球竞争。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禾颜阅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三、面对欧盟制裁,“外战急先锋”上汽MG展现大格局!

在近期于重庆举办的2024中国汽车论坛上,诸多业内大佬就“内卷”这一话题展开了激烈的交流。有很多大佬表示卷不动了,呼吁大家停战,也有大佬则认为唯有内卷,才能卷出创新卷出成果。各家所言,不尽相同,但无论怎么说,卷已经成为了中国车市的主旋律,并且中国车企的卷不仅局限在国内,更是走向了全球。

近日,国内车市的最大新闻莫过于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对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额外关税,其中欧盟计划对比亚迪加征17.4%额外关税,对吉利加征20%额外关税,上汽MG是众多车企中最惨的存在,需加征38.1%的关税。对此很多朋友表示不解,为何上汽MG会成为欧盟征税最高的冤大头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这些话题!

“外战急先锋”上汽MG

上汽MG为何会遭到欧盟的“特别关照”?原因很简单,三个字:卖得好!

从2023年中国品牌欧洲销量排行榜来看,上汽MG在欧洲共销售231,818台新车,而这一年,中国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只有32万台,上汽MG一家的独占72.7%。也就是说,在23年欧洲市场每卖出10台国产车,其中就有7台来自于上汽MG。

作为对比,排名第二的奇瑞23年的欧洲总销量只有34,095台,只算是上汽MG的零头。除此之外,上汽MG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与诸多老牌豪强相比也是不遑多让,其中该品牌在23年中成功超越铃木,宝马MINI,马自达等知名车企,登上欧洲车企销量榜的第20名。如此看来,把成绩这么亮眼的上汽MG称为“外战急先锋”确实没毛病。

车叔认为,上汽MG能在欧洲大杀四方的原因有二。

其一,MG品牌发源于英国,如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受到英国王室及社会名流大咖的广泛欢迎,而且该品牌还有着出色的赛道成绩,并创下了单一跑车车型销量超50万台的辉煌战绩。以上信息说明,MG在欧洲有着极佳的口碑,而在MG被上汽纳入麾下之后,又重新焕发出了新的活力,这为其反销欧洲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二,产品力过硬。常言道打铁还需自身硬,光有辉煌的历史,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产品,终究只是空谈!就以上汽MG持续霸榜欧洲纯电紧凑型车销量榜的主力车型MG4EV来说,该款车型具备3.8秒的百公里加速能力,整车采用后驱架构设计,搭配50:50的轴荷比和5连杆后独立悬架,拥有更高的操控极限,驾控实力在线。

与此同时,MG4EV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其中该车车内设置7英寸交互式虚拟仪表+10.25英寸中控大屏的组合,车机配备的是斑马维纳斯2.0智能系统,内置的AI智能语音助手识别度和反应速度出色,支持90秒连续语音指令,不用多次唤醒车机,省事省时。车机UI界面采用卡片式设计,操作简单明了,智能App车控也没有缺席。此外,该车支持L2级辅助驾驶功能,可有效提升行车安全性。

这让该车在海外售价是国内几倍的情况下,依旧受到了欧洲消费者的广泛欢迎,轻轻松松可以月销过万。这正应了那句话:好货不愁卖!可以说,作为“中国人的首款全球车”,MG4EV的成功是MG品牌全方位一流水准实力的有力展现,更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换道超车”战略成功的体验。

既戴其冠,必承其重

面对欧盟对自身加征巨额临时性关税的决定,上汽MG态度有些出人意料,在6月13日发出的最新声明中,上汽MG提到:未来我们坚持打造全球品质全球车的的决心不变,坚持代表中国高价值汽车走向世界的决心不变,坚持最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决心不变!

中国汽车产业崛起并参与全球竞争是数代中国汽车人开放、学习、合作、拼搏和长期努力的结果,中国汽车持续发展并惠及全球消费者的历史趋势不会改变!

可以看出,面对欧盟的不公,上汽MG的表态中并没有抱怨,而是始终坚持做自己的产品,做自己的事业,用积极正向的态度去应对挑战。

在欧盟做出加征关税决定的同时,上汽MG首批出口的153台MGCybrster依旧没有停下出海脚步,坚定的朝着欧洲市场驶入,态度很明确,越是面对不公,上汽MG就越要证明自己,用实打实的产品说话。他强任他强,明月照大江。

值得注意的是,MGCybrster自去年11月上市后,长时间稳定跻身跑车销量榜前三,该车此前更包揽了德国红点产品设计奖、德国iF设计大奖、日本G-Mark优良设计奖世界三大权威设计奖项,不仅在国内有着很高的关注度,而且在欧美海外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也引发了很大的轰动,该车在欧洲市场的表现非常值得我们期待!

事实上,上汽MG的出海史就是中国汽车产业崛起的一部演进史。依托上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高达1,500亿元的投诉,累计超过26,000项的有效专利以及世界前三的新能源技术积累,上汽MG以昂首阔步的姿态出征海外。

2011年进入南美智利,2012年回归自己的诞生地英国,2015年打入中东,2016年进入澳大利亚,2018年在泰国的正大工厂正式投产,2019年推出中国首款出口新能源车型并正式登陆欧洲大陆,2020年进入北美墨西哥,2022年推出中国的首款全球车,2023年实现全球销量超84万辆,连续5年蝉联“中国汽车单一品牌出口冠军”,再到2024年中国跑车首次大规模出口,上汽MG于一片荆棘中杀出一条血路,让世界听到了更多的中国声音。

车叔总结

在上汽MG的这则声明中,有一句话特别打动车叔,“既带其冠,必承其重”,这句话是上汽MG对自己说的,同时也是对所有并肩作战的中国品牌说的。相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上汽MG依旧会扎根中国,放眼全球,为我国和全球汽车产业绿色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MG被欧洲欺负得最狠,所以国人应该最支持MG!让MG在欧洲的损失在国内补回来!买爆MG。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点评Car,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WINDRISES NETWORK MARKETING】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

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微调关税
发布人:2263771466 发布时间: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