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腾讯阿里基金有哪些产品可以买入,[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我日常使用比较多的还是余额宝还有零钱通,使用余利宝的还是商家朋友居多,下面我来大家科普下这三者的区别。1.收益率我刚才特别去查了一下,现在余额宝和余利宝基本上在2.4%,零钱通则达到了2.75%,整体上要高上不少。虽然可能和最近大火的股市以及各种投资理财没法相比,但是胜在取用方便,相当于活期存款。大家要是经常去银行的朋友就会知道,要想达到这个收益率则至少要两年以上,所以这三款产品还是非常实在的。放上一张余利宝收益比较高的老图,一千万日均1000+,辛辛苦苦上班几天还赶不上别人一天的利息,哎~
2.受众群体余额宝和零钱通更加偏向于个人理财,在以前其实两者可存放资金的上限非常高,但是在银行不断的限额下,基本上现在都维持在十万左右。再加上收益也大不如前,基本上大家都是留点小钱在里面;虽然每次收益可能就几分一毛,但是聊胜于无。余利宝则更加偏向于大规模资金的流动,对于企业用户余利宝提供了5000万元的上限,并且可以随时取用。现在余利宝收益年利率不足2.5%,但是只要资金足够多,每天的收益还是很可观的。
3.个人更加偏向于余额宝其实真的进行对比的话,零钱通肯定是更有优势的,但在我心中微信始终算一个社交软件,所以一般不会把钱放在微信里。虽然现在余额宝和余利宝收益大不如前,全面开放限购后买入的人也不多,但是还是使用起来更加顺手。况且支付宝时不时还会有超给力的优惠活动,所以个人习惯余额宝。
其实假如是用来理财的话,三者的收益完全不够看;稳健的朋友可以去选择一些定期基金,喜欢高收益的可以去投资股票,余额宝这些就留点日用的钱就可以了。
腾讯现金宝与阿里余额宝均利用互联网平台对接货币基金,为用户提供便捷的现金管理工具。现金宝推出不久即取得显著成绩,销量超过2亿,而余额宝用户一周突破百万,虽未透露销量数据。
货币基金作为一种高效的现金管理工具,年化收益率在3%-4%,且具备零手续费、随取随用的特点,与银行活期存款相比,更具优势。至5月31日,市场上货币基金总数为71只,总规模高达5640亿,其中最大的华夏基金活期通总规模超过400亿,但多数中小基金公司规模相对较小,特别是A份额规模在500万元以下的品种。
与银行活期存款余额总量相比,货币基金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货币基金与互联网天然匹配,然而,大部分基金公司缺乏强大的互联网产品设计和运营能力,用户多集中在一线城市,对投资市场有一定了解的人群。互联网巨头的介入,能有效弥补基金公司短板,加速市场教育,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互联网公司如阿里、腾讯,新浪、搜狐、网易、凤凰、京东、亚马逊、易讯、360、百度等,均能通过货币基金业务吸引用户、利用流量和品牌信任度,推动用户闲置资金增值。对用户而言,货币基金提供了便利,对互联网公司而言,还需关注利润空间。
每经记者:聂虹每经编辑:肖芮冬
今天(11月26日),是被阿里刷屏的一天。
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以下简称阿里)重回港股市场。根据招股书,阿里此次发行5亿新股,另有7500万股超额认购权。按176港元/股的发行价,阿里在港集资最高达1012亿港元(算上超额认购)。即使不行使超额配股权,也是2019年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股发行。
上市首日开盘后,阿里港股股价高开高走,截至今日收盘报187.6港元,涨6.59%。值得注意的是,上市首日阿里港股总市值已超4万亿港元,领先此前的港股市值之王腾讯控股(以下简称腾讯)近8000亿港元。
当阿里登陆港股,两大互联网巨头风云际会,基金经理会选谁?同是买阿里,美股和港股之间是否又会有偏好呢?
作为中国互联网两大巨头,阿里和腾讯之争由来已久,此次阿里重回港股市场,瞬间取代腾讯成为港股市场市值最大的公司。有投资人士认为,阿里市值领先只是暂时的,能否一直领先犹未可知,但这一举措对港股而言却是积极的信号。
华南某基金投资人士认为,阿里回归对整个港股的影响是积极的,再次凸显了港股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阿里回归港股,等于是给港股又增加了科技的龙头和比较好的权重。阿里美股上市以后,表现非常好,企业的经营数据不错,包括增长和公司质地也都很好,这些都是投资人通过真金白银交易出来的结果。这显示出投资者对阿里这家公司,整体都还是比较认可。所以,这种优质的标的回归,对港股上市公司结构和科技公司占比提高,都有积极的影响。”
对于公募基金而言,港股的投资占比逐年提升,而配置港股的时候“一键买入腾讯”已经成为了一个常规操作。基金三季报显示,公募基金重仓持有腾讯的总市值已超过37亿元。
对此,华南某基金经理表示,这很正常。因为腾讯占恒指的比例比较大,很多港股基金的比较基准都是恒指,所以买入腾讯基本上是一个默认的操作。他认为,阿里巴巴有这样的潜质,两家公司目前基本面上都比较好,未来港股基金将阿里和腾讯一键买入的可能性比较大。
同时,上述基金经理建议投资者理性投资,“阿里回归港股,大家短期热情都会比较高,包括参考它在美股上市的时候,市场热情都是比较高的。经过一段交易以后,大家热情散去了,会回到一个比较正常的价值。公司基本面肯定是不错,但如果不是打新打中了,可以考虑等一等。长期来看,肯定是有投资价值的”。
而华东某基金经理则直言,“我从不网购,和阿里没交集。但是我的生活离不开腾讯。”他表示,在给自己基金配置港股时,会买腾讯而不是阿里。
腾讯还是阿里?亦或是“一键买入”尽收囊中?不同的投资人或许心中已有自己的判定。
作为全市场第一只同时在美股和港股上市的中国互联网公司,有人认为,阿里回归港股更多是象征意义,为其他在美股市场的中概股提供了一个示范和窗口,使港交所有机会成为中国优秀科技股云集的交易所。
那么,阿里的美股和港股有何不同?他们互换是否存在差价呢?
今年6月,阿里曾发布拆股计划,计划将普通股数量从40亿股扩展至320亿股。7月,阿里董事会通过该项拆股方案,同时将普通股与美国存托股份(ADS)的比例变为8:1,即8份阿里港股兑换一份阿里美股,且无论市场如何波动都可以按照这一比例去相互转换。
天风证券研究所商贸零售行业分析师王泽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在剔除掉交易成本后,两地股价将逐渐趋同。所以从发行价层面看,应该不会有明显的价差。但可能会在港股上市之后,亚洲投资者热情相对比较高,能够单边地推动其港股股价上升,所以之后可能会产生一定的价差。”
除可能的价差外,华东某券商分析师告诉每经记者,作为同一家企业在两个证券市场上市,其面临的投资者结构也是非常不同的。“总体来说,中概股在美股上市,因为主要是面对一些美国和其他外资投资者,可能对国内企业的业务模式了解得相对来说会少一些,他们对中概股的估值通常会比较低一些。而相对来说,其港股的投资者,也包括我们内地投资者会更清楚一些,所以可能会对阿里巴巴这种标的的估值给得高一些。这主要是两个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同带来的估值水平的不同。”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6日,共有23只QDII基金持有阿里巴巴美股,持有总市值合计达16.02亿元,整体较二季度末增持8703.78万元。其中,嘉实海外中国股票、易方达中证海外互联ETF和上投摩根亚太优势的持有市值靠前,分别达4.12亿元、3.72亿元和2.86亿元。此外,嘉实旗下两只QDII三季度减持阿里美股超1000万元,而易方达、工银瑞信和上投摩根则在三季度显著加仓了阿里美股。
当美股和港股同时摆在面前,想入手阿里的投资者会更倾向于哪种呢?
华南某基金经理表示,“对于普通投资人而言,肯定是用港股买阿里。因为它会进入港股通标的,这有助于南下资金可以无障碍、无限量地去买入。而美股的话,只能走QDII的渠道,且总量有限定地去买。所以,对于内地投资人来讲,选择港股通进行投资,会是更加便利、高效的一个途径。”
每日经济新闻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