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24节气及相关知识,[python实用课程],[C++单片机原理],[C#网站搭建],[Nodejs小程序开发],[ios游戏开发],[安卓游戏开发],[教会用大脑用想法赚钱实现阶层跨越]
一、起源:
1.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2.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二、来历:
1.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2.“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的知识
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也是人们特别重要的节日,古代一般都是靠天吃饭,节气对他们来说就特别的重要,关于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有很多,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是指干支历中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二十四节气具体说明如下: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暑: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0月21日讯(记者王慧纯通讯员李傲)“在将近四千年前,中国古人就已经测定了冬至夏至并将观测记录存世。”10月20日举行的2023东湖论坛·气象科普论坛暨第八届全国气象科普论坛上,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宋英杰以二十四节气为题作科普报告,他表示二十四节气是源自中国的人类非遗中唯一的知识文化体系,雨水、惊蛰、芒种……节气将复杂的气候转化为浅显的物候,让每个人从“天有不测”中洞见“天行有常”,这是对气候密码的中国式破译。
宋英杰的科普报告吸引了众多观众。记者王慧纯摄
二十四节气2016年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宋英杰表示,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形成知识体系和应用实践,创制了简明的气候历,最早在《易纬通卦验》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冬至晷长一丈三尺,夏至晷长一尺四寸八分”。由此可见中国古人在将近四千年前就有日影观测记录,测定了冬至夏至,从“四立”开始,确定了中国独特的四季划分方案,走出了有别于其他文明古国的时间体系的发展路径。
他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现代文化资源,应将科学和文化融合,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对其进行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
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水文地质学家王焰新,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首席专家朱定真,湖北省气象局副局长方虹等多位气象专家在论坛上发言,围绕气象科普理论与实践问题、气象科普资源建设、气象科普创作、气象科普传媒与传播、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等主题展开交流研讨,共同探索气象科普产业化新链条,创新发展气象科学普及、气象文化推广新模式。
据了解,本次论坛由中国气象学会和湖北省气象局主办,由湖北省气象学会、中国气象局流域强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暴雨监测预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国气象局直属单位的约150位专家学者代表参加。
【编辑:邓腊秀】
【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
电话+V:159999-78052
机构由一批拥有10年以上开发管理经验,且来自互联网或研究机构的IT精英组成,负责研究、开发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公司具有完善的课程研发体系,一直走在整个行业发展的前端,在行业内竖立起了良好的品质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