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改工作安排部署方面,[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2010年5月11日至19日,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洛桑灵智多杰和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甘肃省委主委张世珍率领的民盟甘肃省委“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系统治理专项研究”调研组在河西五市进行调研。
洛桑灵智多杰强调,祁连山作为河西的生命线,是全国的重要生态屏障。河西走廊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本在于水资源的保护。保护祁连山,就是保护冰川、水源涵养林和湿地。首先需要全面了解祁连山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面积、资源、森林、矿山、动植物等。其次,要了解内陆河流域的冰川、水源、人口、耕地、工业发展等状况。基于此,需要科学规划,解决水源保护问题。
洛桑灵智多杰指出,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系统治理,要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保护当地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当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护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持续利用水资源。当前,保护措施主要分为自然修复和工程技术两种。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将生态安全放在战略高度,做好祁连山及周边生态保护与系统治理工作。
张世珍强调,要积极探索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新模式,不断完善生态保护治理体系,增强生态功能。要研究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措施,建立生态保护与治理的长效机制。要抓住机遇,科学部署,及早谋划,充分利用国家支持我省发展的政策,积极争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项目,加快生态保护和治理。
总的来说,调研组强调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系统治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全面了解情况、科学规划、保护当地资源和利益、采用自然修复和工程技术保护水资源等。同时,也指出了如何利用政策和机遇加快生态保护和治理,为河西五市及全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洛桑灵智多杰,男,藏族,1948年12月生,青海同德人,1973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6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国民经济计划与管理专业,经济学硕士。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持续向好
中国甘肃网9月1日讯据兰州日报报道(记者吕晟君)8月31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强化组织领导,细化整改措施,精准发力施治,扎实推进各项整改任务落实,目前,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全面完成,祁连山生态保护“由乱到治,大见成效”。
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全部退出
有力有序推进问题整改。实施差别化推进违规项目关停退出。按照省政府制定印发祁连山保护区矿业权、水电站、旅游设施等分类退出办法及补偿方案,保护区内144宗矿业权已通过注销式、扣除式、补偿式3种方式全部退出并完成补偿工作;42座水电站已完成分类处置,9座在建水电站退出7座、保留2座,33座已建成水电站关停退出3座、规范运营30座;25个旅游设施项目已按差别化整治措施完成分类整改;扎实推进草原生态环境整治,保护区所有草原纳入草原补奖政策范围,已全部完成21.97万羊单位减畜任务,传统共牧区放牧牲畜全部退出并实行禁牧管理。保护区567万亩林权证与草原证“一地两证”重叠区域调查核实,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库并确权颁证。
依法划定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
省政府出台《甘肃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实施方案》,完成了祁连山地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出台实施《甘肃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将祁连山冰川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10个县纳入范围,严禁发展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强化规划管控和事中事后监管,出台实施规范祁连山等自然保护区项目审批建设监管、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文件,确保各类生态治理项目建设合规依法。完成核心区居民搬迁工作,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208户701名农牧民全部搬迁,迁出区住宅及棚圈全部拆除。
195亿元支持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
持续加大生态保护投入。2017年以来,省政府多渠道筹措资金,共落实祁连山地区中央和省级各类生态保护资金195亿元,支持祁连山生态环境治理。祁连山生态保护与建设综合治理规划累计下达投资38.56亿元,确保规划确定的林地保护、草地保护、湿地保护、水土保持、冰川保护、生态保护支撑和科技支撑等7大类建设任务全部完成。统筹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张掖、武威两市规划实施的林草植被恢复、矿山环境治理、防风固沙造林、水环境保护治理等项目完成投资76.4亿元,建设任务全部完成。另外,积极争取财政部将我省祁连山地区11个县区全部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2017-2020年累计下达转移支付补助资金31.41亿元。
据悉,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精心指导下,我省会同青海省编制完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我省祁连山国家公园管理局也于2018年10月挂牌成立。祁连山保护区22个保护站和18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全部上划省林草局管理,理顺了管理体制。在制度层面,制定出台了《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省片区自然资源管护责任制度(试行)》《甘肃省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制度方案,用制度规范管理。在工作层面,以环境保护为重点,统筹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安排中央投资7.4亿元,重点开展了生态恢复、环境监测、空天一体化建设等。
据介绍,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共涉及的8大类31项整改任务,有明确整改时限的21项已于2020年底全部完成,需长期推进的10项整改任务已纳入日常工作持续推进。
自2017年开始,我省持续组织开展祁连山地区环境质量监测,连续5年开展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无人机航拍观测、卫星遥感监测、环境质量监测、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状况监测评估;并委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对祁连山生态环境变化情况进行了科学评估。
综合评估结果显示,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持续向好。生态状况方面,草地面积明显增加,森林、灌丛略有增加,植被生长状况总体改善,明显改善区域占保护区总面积的比例增加37.5%。植被指数、植被覆盖度、植被生产力均呈显著提升趋势,植被指数增幅10.88%,植被覆盖度增幅7.81%,植被生产力增幅达14.8%。环境质量方面,保护区地表水考核断面、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优良,其中Ⅰ类水比例达到58%;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符合国家管控要求。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