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阿图瓦伯爵罗贝尔,[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提起勃艮第这个概念,不得不提勃艮第人。一般来说勃艮第是日耳曼语民族之一,来自波罗的海之中的博恩霍尔姆岛。在大约公元四世纪末,勃艮第人赶上了蛮族入侵的旋风来到欧陆。在公元411年,勃艮第人在莱茵河上游建立了第一个勃艮第王国。比较凑巧的是,在公元410年,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洗劫了罗马城。这个勃艮第王国在公元443年被罗马人手下的匈奴雇佣兵给灭掉。一部分部众作为罗马人的盟军参加了公元451年的沙隆会战。公元452年(有争议),勃艮第人以里昂为中心建立了第二个勃艮第王国。这个王国的主要地盘为罗讷河流域。包括现在法国的勃艮第大区、弗朗什孔泰大区、罗讷-阿尔卑斯大区全部,以及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的上阿尔卑斯省。还有就是瑞士的西部以及意大利西北部一部分。普罗旺斯地区当时归东哥特王国。
公元533年,克洛维的几个儿子联合起来消灭了勃艮第王国并从东哥特人手中夺取了普罗旺斯地区。之后勃艮第作为法兰克王国下面的一个次级王国存在,这个王国国王由墨洛温王族担任。这是唯一的变化是,此时的勃艮第王国不仅包含原先的勃艮第王国版图,还包括普罗旺斯。勃艮第王国一般作为一个半独立的实体,但是在法兰克王国内部,它的话语权一般很小。到后来,勃艮第甚至被合并于纽斯特里亚王国(次级王国之一),但是勃艮第仍然保持了自主权。到了加洛林王朝时代,勃艮第在统一的帝国之下直到凡尔登条约的签订。
843年,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签订了凡尔登条约,根据条约帝国三分。长子洛泰尔得到了中部王国和皇帝头衔。洛泰尔的领土大致包括现在的低地地区,法国的洛林大区,这两个后来统称为洛泰尔林吉亚,也就是后来的洛林。另外两部分为勃艮第王国和意大利(伦巴第)王国。洛泰尔一世死后,他的三个儿子继承了他的三片土地。长子路易获得了意大利王国和皇帝称号。次子洛泰尔二世获得了洛泰尔林吉亚王国。幼子查理获得了普罗旺斯王国。而普罗旺斯王国就是原来的勃艮第王国。公元864年,老三查理死去。然后两位兄弟洛泰尔和路易瓜分了他的领土:路易获得了普罗旺斯,洛泰尔获得了上勃艮第。
这里声明一下上下勃艮第的分法。罗讷河上游被称为上勃艮第,罗讷河下游被称为下勃艮第。下勃艮第最重要的地区为普罗旺斯,因此下勃艮第经常被称为普罗旺斯。公元869年,老二洛泰尔二世又死掉了。于是两位王叔,西法兰克的秃头查理和东法兰克的日耳曼人路易签订梅森条约,瓜分了洛泰尔林吉亚。此时的上勃艮第一一半归西法兰克,一半归东法兰克。公元875年,老大路易二世死去。此时的东边和西边两位皇叔都起心了。秃头查理动手最快,首先抢占普罗旺斯,然后又进入意大利加冕为帝。这时半个上勃艮第和整个下勃艮第(普罗旺斯)都归秃头查理。但是不久秃头查理就死去了,其子结舌者路易继位。但是结舌者路易在879年又死去了。西法兰克由两位王子路易和卡罗曼继承。
这时路易二世的女婿,博索(Boso)起来造反了。他自己被加冕为普罗旺斯国王。博索的理由很简单,因为他娶了前普罗旺斯国王意大利国王兼皇帝的路易二世的女儿。因此作为女婿,有理由得到普罗旺斯。而普罗旺斯人民也是天生反骨,于是拥戴博索造反。博索很快遭到国王的讨伐而且失败。而讨伐军的主帅就是博索的兄弟理查。理查由于讨伐有功而被授予一部分勃艮第土地,那就是欧坦伯国,而这个欧坦伯国就是以后勃艮第公国的雏形。公元887年,被围困在维埃纳地区的博索去世。
公元888年,加洛林帝国正式崩溃。是年,出身于老韦尔夫家族长支的欧塞尔伯爵鲁道夫一世被上勃艮第贵族选举为国王,于是上勃艮第王国建立了起来。在同一年,在欧坦伯爵理查扶植博索的儿子路易复辟普罗旺斯王国。而这一年理查本身也获得了勃艮第西北部贵族的承认而建立勃艮第公国。此时的上勃艮第包括现在法国的弗朗什孔泰大区,瑞士西部,以及萨伏伊省。而下勃艮第(普罗旺斯)王国包括现在法国的罗讷-阿尔卑斯大区和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而勃艮第公国则包括现在的勃艮第大区。这样两个勃艮第王国和一个勃艮第公国建立起来了。两个勃艮第王国属于独立的王国,但是勃艮第公国则名义上是法王的封臣
。 公元905年,普罗旺斯国王路易入侵意大利失败,眼睛被意大利国王贝伦加尔一世弄瞎,之后路易又号称瞎子路易。路易成为盲人之后,国政由普罗旺斯贵族雨果打理。这个雨果是阿尔和维埃纳伯爵。之后雨果又娶了路易的妹妹维拉。这样普罗旺斯王国的大权就落入雨果的手中。而王国首都也迁到了雨果的老巢-阿尔。
公元911年,雨果被授予普罗旺斯藩侯头衔。公元922年,上勃艮第国王鲁道夫二世(前面那个鲁道夫一世的儿子)入侵意大利,加冕为意大利国王。公元926年,普罗旺斯藩侯雨果入侵意大利,把上勃艮第国王鲁道夫赶回上勃艮第。之后雨果成为意大利国王,但是上勃艮第的鲁道夫仍然磨刀霍霍。公元928年,瞎子路易死去,雨果合并了普罗旺斯。公元933年,鲁道夫又一次准备入侵意大利。恰好此时雨果的内政也不稳,不怎么适合交战。于是雨果和鲁道夫做成一笔交易。雨果把普罗旺斯王国送给鲁道夫以换取鲁道夫放弃意大利的任何要求。于是上下勃艮第便合并了。统一后的勃艮第王国首都迁到了阿尔,之后,这个王国又被人们叫做阿尔王国。不久后,公元937年,勃艮第国王鲁道夫死去,其子康拉德继位。
再说勃艮第公国。公元921年,老公爵理查死后,其子鲁道夫继位。公元923年,两位对立法王罗贝尔战死,查理被囚禁,于是鲁道夫作为罗贝尔的女婿被选举为西法兰克国王。于是他的弟弟雨果成为勃艮第公爵。在这一段时间,是加洛林帝国崩溃以及马扎尔人、维京海盗以及萨拉森人大举入侵的时代,到处荒凉一片。在勃艮第公国与勃艮第王国之间有很大一片荒芜的土地。这片土地就是后来被称为弗朗什孔泰的地方。这片土地名义上属于上勃艮第王国,但是上勃艮第国王也不怎么管理这一块。于是在公元921年,雨果兼并了这一块领地,这块土地就是后来的勃艮第伯国。雨果在继承公国之前一直作为名义上的上勃艮第国王鲁道夫的封臣领有勃艮第伯国。此时出现了第四个叫勃艮第的政权-勃艮第伯国。这个伯国作为上勃艮第王国以及后来的勃艮第王国的一部分由勃艮第公爵兼领。公元952年,勃艮第公爵雨果死去,女婿吉塞尔伯特继承公爵和伯爵之位。当然此时的吉塞尔伯特必须向法王路易四世和勃艮第国王康拉德(鲁道夫二世之子)宣誓效忠。公元956年,吉塞尔伯特去世,其女婿厄德继承公国,而勃艮第伯国则落入马孔(macon)伯爵手中。厄德就是后来的法王雨果.卡佩的弟弟。厄德早死,其弟奥托-亨利继位。奥托-亨利娶了吉贝嘉。这个吉贝嘉正是兼并勃艮第伯国的马孔伯爵LentholdI的女儿。而吉贝嘉和奥托没有子嗣。但是吉贝嘉带过来了一个继子奥托-威廉。公元995年,LentholdI.的孙子,马孔伯爵阿尔布里克死后无嗣。奥托-威廉作为LentholdI.的外孙继承了勃艮第伯国。这样他必须对勃艮第国王鲁道夫三世(康拉德的儿子)效忠。
公元1002年,奥托-亨利去世。奥托-威廉试图夺取奥托-亨利的遗产-勃艮第公国,但是却被奥托-亨利的侄子-法王罗贝尔二世击败。于是奥托只保有勃艮第伯国。于是勃艮第公国落入法王怀抱。罗贝尔封自己的次子罗贝尔为勃艮第公爵。这也是卡佩-勃艮第支系的来源。在公元1361年之前,这个家族一直统治着勃艮第公国。勃艮第王国在经历了韦尔夫家族四代国王-鲁道夫一世、鲁道夫二世、康拉德一世、鲁道夫三世治理后,老韦尔夫家族长支终于绝嗣。1032年,鲁道夫三世去世。于是王位由鲁道夫三世的妹妹的女婿,神罗皇帝康拉德二世继承。于是独立的勃艮第王国被神罗吞并,从此神罗皇帝兼勃艮第国王头衔。
但是历代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对于勃艮第王国的控制很小,当地领主便逐渐独立。而法兰西王国的势力也逐渐渗入此地。先是圣路易的弟弟,安茹的查理通过联姻获取普罗旺斯伯国。然后是法王腓力五世购买多菲内,也就是后来法国王太子的封号道芬Dauphiné。而上勃艮第(瑞士西部)则被策林根家族逐渐吞并。策林根家族在上勃艮第吞并了很多土地,这些土地被称为小勃艮第公国(lessduchyofburgundy)。而这个小勃艮第公国下面又出现了一个小勃艮第伯国(landgraviateofburgundy)。小勃艮第公国和小勃艮第伯国随着1218年,策林根家族南支的绝嗣而并入克伊堡伯国(countofkyburg)。至于勃艮第伯国在勃艮第王国被兼并后成为神罗皇帝直接封臣。 公元1361年,勃艮第公爵腓力一世去世,公国被法王约翰二世收回,但旋即在1364年封自己的儿子腓力为勃艮第公爵,此为瓦卢瓦-勃艮第支系。腓力一世娶了佛兰德女继承人玛格丽特。而玛格丽特给他带来了低地地区数个伯国与公国包括林堡、布拉班特、佛兰德、阿图瓦、内维尔等以及勃艮第伯国。于是勃艮第公爵又兼领勃艮第伯爵。而在1378年,卢森堡家族的查理四世把已经被法国蚕食很多的阿尔王国转交法国太子查理(后来的查理六世),于是阿尔(勃艮第)王国转归法国。但是这次交易之后勃艮第王国或者阿尔王国这个概念已经消失了。我们可以把这一年定为勃艮第王国的消失之年。
自公元864年起,佛兰德伯爵的家族历史可以追溯到秃头查理的女婿鲍德温,他被封为佛兰德伯爵,成为莫里尼王朝的奠基者,这个王朝以罗马时代的佛兰德名称命名。鲍德温被认为是比尔及高卢人的后裔。
864年至879年,"铁臂"鲍德温一世,作为低地贵族,因其英勇和策略,绑架并娶了秃头查理的女儿尤迪丝,得到教皇支持,最终获得了佛兰德伯爵之位,并与维京人作战。
879年至918年,"秃头"鲍德温二世,鲍德温一世之子,他巧妙地在对立国王间寻求利益,利用维京人的入侵扩张势力,与英格兰结成同盟对抗共同敌人。这一政策为后续佛兰德统治者所延续。
918年至964年,"伟大的"阿努夫一世,鲍德温二世之子,通过利用王室内部矛盾巩固了佛兰德的领土,包括亚眠、庞迪耶和阿图瓦。
1037年至1067年,"大胡子"鲍德温四世,阿努夫一世之子,作为帝国佛兰德的来源,他向北东扩张,与皇帝亨利二世建立紧密关系。
1067年至1071年,罗贝尔一世,鲍德温五世之子,凭借法国国王的支持,成为佛兰德伯爵,通过卡塞尔战役击败对手,确立了家族的统治地位。
1093年至1111年,"耶路撒冷的"罗贝尔二世,继承了父亲的荣耀,参与第一次东征,巩固了东部领土,对抗帝国佛兰德的威胁。
1111年至1191年间,佛兰德伯爵家族经历了多次更迭和联姻,如"好人"查理一世、威廉一世、蒂埃里一世等,他们与法国王室的关系错综复杂,影响了佛兰德的统治格局。
其实是翻译的问题,我国的翻译叫玛丽·安托瓦内特
玛丽·安托瓦内特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之妻。路易十六性情温厚,但优柔寡断。王后图慕虚荣,且喜欢干政。然而,由于她的轻浮、浅薄,常常把法国的事情弄得一团糟。
路易十五时期,由于对外战争和宫廷的奢糜,已使国库空虚,负债累累,而安托瓦内特更是挥霍无度,使已空虚的国库雪上加霜。法国陷入了严重的危机之中。
1789年法国爆发了革命,路易十六和王后成为革命圣坛的“祭品”。
出嫁法国
1755年,安托瓦内特出生于奥地利的皇室。母亲玛丽·特里西亚是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波希米亚的国家元首。父亲弗兰西斯一世是个靠边站的国王。公主兄妹众多,她是女皇第15个孩子(此前有4个夭折),因此格外受到父母宠爱。
公主的童年没有忧愁,她喜欢跳舞、演戏……10岁时父亲去世,这使她第一次感受到人生的痛苦。但几周后她就把这一痛苦抛到脑后,又回到那个欢乐世界。
按照传统和习惯,公主们是不能长久留在宫中的,她们必须早早出嫁,成为异国王室成员。12岁时,母亲便开始考虑她的婚姻。女皇希望公主能嫁给法国王储,实现奥、法联姻,借此巩固奥地利在欧洲的地位。为此,女皇通过奥驻法大使与法国宫廷进行接触。
为了使公主能适应她未来的角色,女皇对安托瓦内特重新进行调教,让她学习法语及法国宫廷礼仪,了解有关法国的历史知识。
为了帮助公主积累社交经验,女皇常带她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教她如何应付不同身份的人。有一次,女皇带她参加一个有法驻奥大使参加的社交聚会,法国大使问公主喜欢哪个国家,公主回答说,喜欢法国。“为什么?”公主回答说:“因为法国曾有位伟大君主路易十四。”法国大使对公主的回答甚是满意。其实这些话都是母亲预先教给她的。
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对他的长孙——王储路易·奥古斯丁的婚姻也是相当重视的,让驻奥大使暗中观察公主,并把公主的情况不断地报告给他。当法王得知教授公主法语和礼仪的是两位法国演员时,大为不悦。他认为,一位出身高贵的公主,怎么可以让两个艺人去教授!于是,向奥国女皇推荐了凡尔蒙神父。路易十五让凡尔蒙担任公主的私人教师,一是神父本人博学多才,二是让他进一步观察公主。后来神父在给法王的信中写道:“我到维也纳已有十个月,我对陛下的圣谕铭记在心。经过这段时间的仔细观察,我认为小公主比一般传闻要聪明得多。但遗憾的是,她对许多课程都满足于一知半解。她品貌端正、性格平和,无可挑剔。”根据神父的报告,路易十五心中确定了这桩婚事。
公主长相不俗,但并非无可挑剔。她牙齿不齐,前额微突,有碍形象。路易十五是位很在乎外貌的人,于是,法国派牙医为之矫正牙齿。女皇也不敢怠慢,从法国聘请了一名著名美容师,他试作了全部发式,最后把公主的头梳成一个在前额耸起的高髻。这一发式不仅掩盖了公主的突出前额,而且又使她多了份妩媚。
1769年,法国正式向奥地利提出联姻,婚期定在第二年复活节。此时欧洲无大事,于是公主与王储的婚礼成为两国的头等大事。奥、法为准备这场婚礼在紧张忙碌着。
1770年4月21日,15岁的安托瓦内特将要嫁往法国。这是欧洲最豪华的婚礼了。先期到达的由107人组成的,着装华丽的法国迎娶队伍从维也纳起程。公主乘坐的四轮马车是巴黎首屈一指的制车匠精心制作的,它富丽堂皇,舒适无比。侍从队伍浩浩荡荡,有女侍、男仆、秘书、医生、牧师、理发师、厨师等。维也纳方面的排场也不小,出动了376名骑士护送公主,每天骑士要换四五次马匹。从维也纳到法国边界,奥方共动用了两万多马匹。
王室的婚礼是复杂的,在进入法国边界时还要举行一个“让渡仪式”。仪式是在莱茵河中游的一个沙洲上举行。在这里,法国搭建一个临时木屋,公主从木屋一侧进去,全部换上法国的服装,然后,从另一侧出来就算是法国人了。当公主走出木屋时,人们发出阵阵欢呼。安特瓦内特已不再是奥地利公主,而是法国王储夫人了。
5月14日到达了贡比涅。这是前往凡尔赛的最后一站。路易十五、王储、大臣、宫廷贵妇们专程来此迎候。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了王储,一个比她大一岁的男孩。他身材高大,略显笨拙,稚嫩的脸上显得有些不安。安特瓦内特拜见了国王,当她等待王储亲吻时,他只用脸颊轻轻地碰了她一下。这使她感到有些失望。
婚礼于5月15日在凡尔赛宫的小教堂举行,参加仪式的只限于王室成员。
婚宴摆在刚落成的大剧院,这是为招待六千宾客而专门修建的。由80人组成的管弦乐队奏出阵阵优美的旋律,使婚宴高潮迭起。晚上是狂欢夜。凡尔赛街道张灯结彩,拥挤着来自巴黎观瞻盛大烟花晚会的人群。安特瓦内特从未见过如此盛大的场面,而这一切都是为她而设计的。她感到兴奋,细细地体验着一个王储夫人的荣耀。
凡尔赛宫的女主人
1774年路易十五去世,20岁的路易十六登上王位。路易十六的身体说不上健康,他有点与年龄不相称的肥胖。他生理上也有小小的缺陷(后经手术治愈),这一缺陷使他对妻子产生一种内疚,从而导致事事依从她。安特瓦内特也承认,自己是一个被国王宠坏了的女人。这正是王后后来不幸的所在。路易十六登位后,安特瓦内特以王后的身份主宰着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是路易十四时代建造起来的。在路易十五后期,主宰凡尔赛宫的是杜巴里夫人,她是国王的情妇,操纵着路易十五,因此宫中许多人讨好她,巴结她。她曾因安托瓦内特瞧不起她,骂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小红毛”。由此两人关系紧张。女皇曾写信告诫女儿,对国王圈子里的人必须以礼相待。遵从母亲的教诲,她与杜巴里夫人表面和解了。路易十六继位后,王后首先把杜巴里夫人打进了凄冷的修道院。安托瓦内特在凡尔赛宫确立了自己的主人地位。
王后年轻,生性喜欢玩乐,她要改造凡尔赛宫,把它变为年轻人的世界。她认为人过30岁,不仅丑陋,而且老气横秋,不宜留在宫中。于是,王后对女官进行大清洗,将30岁以上的宫廷贵妇赶走,换上一批能与之同欢共舞的年轻人。王后这一措施伤害了一大批人,在此之后数年里,这些人散布流言蜚语,编造绯闻,败坏她的名声。
追求享乐是王后生活的一大特点。凡尔赛宫在欧洲是华丽无比的,但它仍不能满足王后的要求,她要对凡尔赛花园的小宫堡小特里亚农(共两座,大的建于1673年,小的建于1755年)进行扩建改造。小特里亚农曾是路易十五的逍遥宫,现在成为王后的隐蔽所。小宫堡华美无比,但安托瓦内特仍觉得不够味道。她把法国著名艺术家罗贝尔请来,与她共同设计小特里亚农,增建一座与小宫堡相称的小剧院,在宫堡花园前建一个小人工湖,湖中央修一小岛。再开掘一条小溪,溪水从马尔来用管道送过来。当时人们说,特里亚农的小溪水,流的不是水而是金子。可见造价之昂贵。扩建部分还包括:在宫堡的不远处建造八座村舍,还要有小农场、农夫、动物……
这是一个把宫堡的幽雅和乡村田园风光融为一体的建筑群。在这里王后可邀集朋友演戏、跳舞,沿小溪散步,采摘鲜花。宫廷生活过腻了,可到村舍去,同农夫聊天,或到农场去挤牛奶。
系列工程的造价是惊人的,但她从不考虑这些,因为她对数字后面的那些圈圈的含义是搞不清楚的。国库的钱就是这样被她糊里糊涂地花掉了。
用于王后的个人开支是巨大的。服侍她的人上百,其开支自不必说,就她个人的服饰开支就令人吃惊。她的衣服是由巴黎著名服装设计师专门设计的,据说一件衣服要花6000里佛。王后每个季度要做12套礼服,12套晚礼服,12套裙衫。至于内衣、胸衣、睡衣、帽子、手套更是不计其数。每当王后穿上一套新款服装,总能在宫廷中引起轰动,年轻的贵妇们争相制作,凡尔赛宫成为时装博览会。由此王后获得一个雅号——“上等社会时装模特”。
女人喜欢首饰,而王后甚之。她的珠宝首饰不计其数,有从奥地利带来的,有国王赠送的,每一件首饰都会令她兴奋,而冰冷的散发着璀璨光亮的钻石更使她着迷。有一次,她从珠宝商那里购下了价值25万里佛的钻石手镯,使宫中的人瞠目结舌。这件事遭到母亲的批评:“我听说你花大价钱购下了一对手镯,结果导致财政支绌,并欠下了债务。这件事使我感到不安,一个王后竟会降到以炫耀的方式来打扮自己。更有甚者,你一点也不知道节俭。我知道你能奢侈到什么程度,对此我不能保持沉默。我希望不要在我活着的时候会看见接踵而来的灾难,除非你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对母亲的批评她并不理会,反而抱怨母亲不了解法国的宫廷,不理解她在这里生活的难处。
赌博也是王后的一大嗜好。她不但玩纸牌,而且赌赛马,赌注下得都很大。结果赢少输多,由此欠下了大量的赌债。当然,这些债务要由国王来替她偿还。消息传到维也纳,引起母亲对她更严厉的批评:“赌博是最坏的娱乐,它会使你与坏人为伍,并惹起闲言碎语。你必须停止这种恶习。我知道此事会产生怎样的严重后果,你不仅将失去法国人的尊敬,而且在国外也会名声扫地。”母亲的批评只能暂时遏止她的行为,过不了多久,她便重蹈覆辙。为此,国家负债累累,于是,法国人给她起了一个新的绰号“赤字夫人”。
王后干政
路易十六是位懦弱君主,这为王后干政提供了可能。而轻浮的王后又以国事为儿戏,这样,波旁王朝的灾难也就为期不远了。
路易十六继位后,一直致力解决国家的财政问题,因为路易十五给他留下巨额亏空。他任命一个有才干的经济学家杜尔果为财政总监。此公提出了“不破产、不增税、不借款”厉行节约的财政政策。正当国家财政状况稍有好转之时,法国遇到了一个难题:正在进行独立战争的美国请求法国援助。美国的请求在法国引起了不小反响。一些人主张支持美国打击英国,而杜尔果则坚决反对法国介入这场战争。他认为,一旦卷入战争,将会把法国的财政引向灾难。路易倾向杜尔果的看法。然而,王后力主参战。她对路易说,“七年战争”(1756—1763年)英国让法国受辱,使法国失去海外大片殖民地,现在正是报仇雪耻的时机。王后的意见最终改变了路易十六的态度,国王罢免了杜尔果,1778年向英国宣战。王后不懂政治、不懂战争,更不清楚这场战争的利害关系,她所以主战,不过是为了满足一位情人的愿望。她的情人阿克塞尔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热情支持者,他希望法国能支持美国。至于王后向路易十六提出的参战理由,正是阿克塞尔在她面前讲的话。
王后的轻浮,把法国送进了战争。在法国的支持下,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而法国却为此付出了重大代价:从1778—1783年法国新添国债20亿。更重要的是,法国由此失去了恢复经济的最后时机。
杜尔果下台后,路易十六任命日内瓦银行家内克为财政总监。面临法国困难的财政状况,他一方面发行国债为战争筹款,另一方面紧缩宫廷开支,裁减宫廷冗员,从而引起了王后和宫廷贵族不满。王后说,内克的政策导致了贵族的失业,使他们丧失了尊严。1781年路易又罢免了内克。
杜尔果走了,内克走了,此时,路易十六感到无比孤单,他更多地依赖于王后。王后开始直接插手政务,她根据自己的好恶支配人事任免。她要路易十六任命卡隆为财政总监,并夸他“有魄力、有才干、头脑灵活”。其实,这是一个只会拿人民的钱财去满足王后和贵族们享乐的家伙。卡隆变成王后的出纳员,国库变为王后的钱袋。他常常为宫廷贵族发放津贴,当王后举办盛大舞会时,尽量满足她的挥霍。如此巨多花费,钱从何来?这位财政总监的办法是借债。战争结束后,从1783—1787年,国库赤字以每年1.4亿里佛在增长。这种财政状况自然不能长久隐瞒下去,当人们了解到实际情况后,卡隆被赶下台。
卡隆下台了,人们强烈要求召回内克。然而王后不顾人们的反对,要求国王任命大主教布里安担任财政总监。因为布里安是她的老师凡尔蒙举荐的。实际上布里安才能平平。王后要求国王任命布里安完全是出于一种私人情面。这位新任财政总监,除了借款外也想不出什么新招,然而在讨好王后方面却有新点子。他建议让王后参加枢密院,以便在国家行政工作中取得直接发言权。但是,王后的奢侈、干政早已引起了人民的不满,当布里安提出这一建议时,巴黎人民的不满情绪立即爆发。他们走上街头,高呼“我们决不接受‘赤字夫人’统治!”、“布里安下台!”等口号。
1788年8月路易十六罢免了布里安,但法国人的愤怒情绪并没有平息。法国处于大革命的前夜。梅西在给奥地利的信中写道:“就社会的动荡和横征暴敛而言,现政府比以前的国王更糟。这种情况是不能持久的,它必将导致灭顶之灾。”对波旁王朝的这种不妙前景,这位没有政治头脑的王后似乎也感到了,不过她是凭着一种迷信而感到的。康邦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在王后的梳装台上,放着四支细蜡烛,第一支熄灭了,她又重新点上,不一会儿,第二支、第三支也熄灭了。王后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十分害怕,说:“不幸使我迷信起来,如果第四支蜡烛和其他一样熄灭,那么,什么也不能阻止我把它看作是一种致命的预兆了。”结果第四支也熄灭了。
王后末日
1789年7月14日巴黎爆发了革命,起义者攻陷了巴士底狱,他们用枪尖挑着巴黎市长的头颅欢呼胜利。
巴黎革命发生后,贵族们惊慌失措,王弟阿图瓦伯爵、孔代亲王、波旁公爵纷纷逃往国外。王后虽然惶恐不安,但她还是留下来陪伴着路易十六。然而她的愚蠢与偏见又把路易引向歧途。关于是否逃离问题,王后与路易各有看法。王后认为:必须尽快逃离巴黎到梅斯去,然后发动一场内战,消灭叛乱者。因为梅斯那里驻扎着布耶侯爵的3万多人的保王军队。而路易十六拒绝离开巴黎,他认为,一旦离开,掌权的君主立宪派们就会将王叔奥尔良公爵推上王位。
在王后再三说服下,路易动摇了,最后同意一起逃离巴黎。经过精心的策划和准备,1791年6月20日晚,国王和王后化装溜出了王宫,在艾歇尔街与扮着俄国贵妇的杜尔泽勒夫人及王储、公主汇合,之后,他们跳上了预先准备好的四轮马车逃出了巴黎城。第二天傍晚,国王的马车来到一个小驿站,准备换马继续行进。驿站长的儿子特洛埃第一次见到如此华丽的马车,猜想这里一定坐着重要人物,于是,他走到马车旁。尽管路易十六乔装打扮,但特洛埃联想印有路易十六头像的纸币,确认此人必是路易十六。特洛埃是位热情革命者,当国王离开驿站后,他飞马抄小路赶往瓦伦,将国王逃跑的消息报告了该城市政当局。晚10点左右,当国王马车到达瓦伦时,国王、王后当即被扣留。王后策划的逃亡阴谋破产了。
国王和王后的逃跑引起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在押他们回巴黎的路上,一些人高喊“审判国王”、“吊死王后”。但君主立宪派并不理会人民的情绪,他们希望同国王继续合作,以完成对国家政体的改造。他们恢复了国王权力。1791年9月,国王批准了议会送交的宪法,并表示,拥护宪法,并维护宪法的完整。君主立宪制在法国建立起来。当路易遵从民意时,法国人马上原谅了他的过错,人们高呼“国王万岁!”甚至还可以听到“王后万岁”的声音。
如果王后能顺应形势,她的后来也许不会太惨,然而,她的偏执,以及对革命的敌视,最后使她步入了深渊。她不甘心君主立宪,向往的是无限的君权和荣耀。从瓦伦回来后,她处心积虑地思考如何恢复君主政体。她曾想从革命营垒内部寻找恢复君主制的代理人,为此,她同米拉波勾结。不久米拉波去世,她把希望寄于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干涉上。她在给王兄的信中写道:“我们接受新宪法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作出的任何举动都是在失去自由的情况下发生的……无论事态向何处发展,只有外国势力才能解救我们。”
1792年初,奥、普缔结军事同盟,准备向法国进攻。路易十六以主战的面目出现,因为他需要这场战争,无论战争胜负,对他来说都有好处。如果战争胜利,则可以提高自己的声望和地位,如果战争失败,则可借外国势力的干涉,恢复原来的地位。在这一点上,他和王后的立场是一致的。1792年4月,路易十六向奥、普宣战。
围绕战争问题,立宪派表现犹豫,吉伦特派主战。于是,路易罢免了立宪派内阁,命吉伦特派组阁。由于法国在前线失败,他又罢免了吉伦特派内阁,让立宪派重新组阁。由此激化了矛盾,引起了巨大的政治振荡。6月20日,为战败所激怒的巴黎人冲向王宫,要求恢复吉伦特派内阁,路易十六只好答应解散立宪派内阁。当犹豫而软弱的路易最后取消了立宪派内阁时,也意味着他失去了最后保护。
在雅各宾派(法国革命中的激进派)看来,国王和王后是革命的敌人。8月10日雅各宾派发动起义,起义者冲进王宫,路易和王后逃到议会寻求保护,然而,议会宣布停止国王权力,并将其送到了丹普尔监狱。9月22日,法国宣布取消君主制,实行共和。
路易十六和王后变成了阶下囚。起义者从路易卧室里搜出国王与欧洲君主和逃亡贵族往来的密件,以及与米拉波的谈话记录。这些文件为控告路易提供了依据。1792年12月11日,议会组织对国王审判。在12月26日的审判中,路易十六为自己作了最后辩护:“路易20岁即位,在位时品行端正、公正廉洁,从不贪污腐化。他爱百姓,百姓要求的权利他都给了。我在历史面前无话可说,历史将对你们的审判作出结论。”1793年1月20日,议会以387:334票通过对路易的死刑判决。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