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宝马2023年财报,[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作者:孙志富
在豪华车市场,传统三强-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以下简称“BBA”)所构筑的“三足鼎立”市场格局历经数年一直无人能破,二线豪华品牌也曾施展浑身解数向“三强”发起挑战,但大都无功而返。
2022年的豪华车市场,依然是“BBA”唱主角,但是,面对全球以及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的不确定性,“BBA”的表现孰优孰劣?中国作为三家企业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表现又如何?面对新能源转型大势,“BBA”如何布局未来,来加固自己的护城河,巩固豪华车市场的地位?
销量表现中规中矩营收利润异常强劲
2022年,“BBA”销量表现不一,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销量均迎来正向增长,其中、乘用车总销量同比增长5%,达到2,040,719辆;轻型商用车销量同比增长8%,达到415,344辆。
宝马和奥迪的销量则和整个行业趋势(下滑)一致,宝马集团2022年销量同比下降了4.8%,为2,399,632辆,其中宝马品牌同比下降了5.1%,为2,100,689辆;奥迪集团则同比下降了约3%,为1,638,638辆,其中奥迪品牌同比下降了约4%,为1,614,231辆。
从整体的交付情况看,梅赛德斯-奔驰2022年更胜一筹,但是具体到当下市场最看重的纯电动车型,三家车企的表现均可圈可点。
梅赛德斯-奔驰纯电动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67%,达到149,227辆,约占乘用车总销量的7%;
宝马集团在2022年销售了超过21万辆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了107.7%,占集团全球总销量的9%;
奥迪集团纯电动车型交付量再次实现大幅增长,达到118,196辆,增长了约44%,销售份额从2021年的4.8%上升至7.2%。
从销量看,“BBA”的成绩和整个行业趋势基本一致,稳住了基本盘,没有出现大幅下滑,这也为良好的业绩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较于销量表现的中规中矩,“BBA”2022年营收以及利润表现就需要用强劲来形容了。
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通过进一步聚焦豪华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业务及严格的成本措施,息税前利润显著增长了28%,达到205亿欧元,营业收入则同比增长12%,达到1500亿欧元。
宝马集团这边更是取得了创纪录的利润表现,税前利润同比增长46.4%,达到235亿欧元,营业收入同比增幅则高达28%,达到了1426亿欧元。
奥迪集团同样在营收和利润方面创下历史新高,其中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4%,达到618亿欧元,税前利润增长31%,达到91亿欧元。
尽管由于面对诸多挑战导致销量表现不尽如人意,但是三家豪华车制造商无一不在多个经营指标上实现了新的突破。在猫头鹰车志看来,宏观经济及全球局势诚然无法掌控,三家车企依然能够通过持续且有效的危机管理,严格的盈利及成本管理,保证企业始终朝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这是成熟车企在面对市场快速变化时所应该表现出来的底蕴与实力。
中国市场稳中求进
对于“BBA”而言,中国作为其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其市场表现在整个集团中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影响。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三家车企2022年在中国市场,销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2022年,梅赛德斯-奔驰在中国市场累计交付了75.17万辆新车,同比微降0.9%,新能源汽车阵容(包含纯电车型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年度交付同比增长143;宝马集团2022年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为79.35万辆,同比下降6.4%,不过售出了约4.2万辆纯电动车,同比增长约91.6%;奥迪品牌2022年在华累计销量约为64.3万辆,同比下降超过9%。
尽管中国市场交付量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是营收和利润表现依然抢眼。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在中国市场营收为273.24亿欧元,同比增加9%。其中北京奔驰全年累计收入248.2亿欧元,同比增加16.59%;除税后持续经营业务产生的利润为36.49亿元,同比增加13.85%;总综合收益37.01亿欧元,同比增加16.71%。
中国市场被宝马集团视为实现利润突飞猛进的原因之一。去年,宝马收购了中国合资企业华晨宝马汽车的多数股权,仅对先前持有的华晨宝马股份的重估就贡献了77亿欧元的特殊收入,约占税前利润235亿欧元的三分之一。
即将卸任的首席财务官NicolasPeter表示:“中国合资企业在汽车领域的整合将宝马集团的业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令我们在2022年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助力。”
对于奥迪而言,尽管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但是依然占全球销量近4成,其在华财务收益同比微增了1.14%,达到11.53亿欧元,为集团业绩助力明显,因此中国市场不容有失。
但是销量下滑明显是不争的事实,尤其2021年成立的合资品牌上汽奥迪,一直尚未显示出成熟的市场竞争力,在去年仅贡献了6280辆的销量,是奥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下,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浪潮滚滚,梅赛德斯-奔驰、宝马以及奥迪都已经有了“转型”的危机感,开始在电动化的上面持续加码。
梅赛德斯-奔驰已经明确表示,2023年将向中国市场投放6款全新纯电车型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形成全面覆盖新生代豪华、核心豪华、高端豪华各大细分市场的17款新能源产品矩阵,以中国市场最丰富的豪华新能源产品阵容满足中国客户不断升级的可持续豪华出行需求。
另外,梅赛德斯-奔驰基于客户实际使用场景,还将持续构建便捷无忧的豪华电动出行体验。纯电车型专属整合服务产品将于2023年问世,同时不断丰富充电服务,也计划搭建自有高功率充电网络。
宝马集团在2023年财报年会上首次透露了新世代车型产品规划:将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投产新世代车型,在随后的24个月内将有至少6款新世代车型量产。在“新世代”来临前,宝马将会推出纯电动BMWi5、纯电动BMWiX2以及纯电动BMWi5旅行车,加上现有纯电动车型,宝马的纯电产品将覆盖所有的主要细分市场。
对于中国市场,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则表示:“继续不断扩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今年将在中国市场投放5款新能源车,包括在沈阳生产基地生产纯电动3系,以及不久后在中国实现全球首发的纯电动7系。年内,将在全球量产及试生产15款纯电动车型。2025年,我们将通过‘新世代’车型将宝马电动车提升至全新高度。”
在奥迪集团财报年会发布前,杜思曼首次以奥迪CEO的身份造访了中国。他表示对奥迪在中国的销售表现还是非常满意,并且对奥迪在中国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中国市场拥有非常大的潜力,现在、未来都将是奥迪最重要的市场之一。我们会积极投入中国业务,随着2024年底国产PPE工厂开始投产,奥迪有信心通过电动化车型,取得与燃油车时代同等的成功。”
杜思曼透露,今年下半年,基于全新豪华纯电动平台PPE打造的车型——奥迪Q6e-tron将在全球亮相;2024年,奥迪Q6e-tron将率先以进口方式进入中国,年底由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在长春进行本土生产,以此进一步提升奥迪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地位。
在运营层面,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博士则表示到今年年底,奥迪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超过600个奥迪专属充电桩,未来还将不断扩展充电网络,打造高端生态系统。
在2022年稳住了“基本盘”的基础上,“BBA”在中国市场依然采取稳中求进的策略,不会贸然激进。纵观近两年的市场发展趋势,传统车企在转型方面始终保持谨慎的态度,毕竟传统车企无法像新势力那样“轻装上阵”,需要在保证原来市场地位的基础上在新能源市场做增量。
展望2023 预测保持谨慎乐观
梅赛德斯-奔驰认为,2023年前景更加复杂。全球半导体供应短缺情况虽有所缓解,但部分问题仍继续导致供应受限。预测乘用车2023年总销量保持上年水平,高端豪华车型的整体销量预计将略高于上年水平,纯电车型销量预计将大致实现翻番,轻型商务车2023年总销量预计与上年持平。预计2023年集团营业额将保持上年水平,息税前利润预计将略低于上年水平。
相较于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的预测显得更加谨慎。预测汽车销量会略有增加,纯电动汽车的销量会显著增加,税前利润会明显降低,息税前利润率在8%-10%之间,集团员工人数会显著增加,尤其管理岗位的女性员工会显著增加。
奥迪集团预测在2023财年将继续保持积极态势:预计将交付180万辆至190万辆汽车;销售收入将创造690亿至720亿欧元的新纪录;考虑到汽车价格依旧处于高位,经营销售利润率预计在9%至11%之间;净现金流将在45亿至55亿欧元之间,延续奥迪集团在2022财年强劲的财务表现。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猫头鹰车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3月21日,宝马集团召开了2023财年业绩沟通会。财报数据显示,宝马集团在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按照预期实现了2023财年的业务目标,保持了持续的业务增长。
具体数据方面,2023财年宝马集团营收1554.98亿欧元,同比增长9%。全球交付新车2,554,183辆,同比增长6.4%。其中,中国市场共售出BMW和MINI汽车824,932辆,同比增长4.2%。
在电动车领域,宝马集团在全球交付纯电动汽车37.5万辆,同比增长74.2%,实现了纯电动车型销量占集团总销量约15%的既定目标。加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共交付新能源汽车56万辆,同比增长30.5%。在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中国市场,宝马集团其中,交付纯电动汽车约10万辆。
作为另一项重磅发布,BMW新世代X概念车在本次业绩沟通会上完成了全球首秀。这款概念车将关于未来出行的理念和技术带入运动型多功能车(SAV)细分市场,与去年9月在慕尼黑国际车展亮相的BMW新世代概念车,共同组成了新世代概念车家族,展示出宝马对轿车、SAV两大关键细分市场的愿景。
同时,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说到,全球范围内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是非线性的,纯电动造福世界不能靠念头,要考目标和具体的实施计划。“车好,业绩才好。”齐普策也透露了宝马的产品规划,在今年年底前将发布15款车型,包括BMW、MINI和劳斯莱斯三个品牌。
其中,BMW品牌包括i4M50、iXM60、i7M70、i5M60等,MINI品牌包括MINIACEMAN,这是宝马与长城汽车合资打造纯电车型,将在北京车展前夕亮相。
持续创新,连续三年研发投入保持在60亿欧元以上
宝马集团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支出,为其强劲稳健的转型提供了动力与支持。
作为一家以创新驱动发展的企业,持续的研发投入、高效的研发体系和优秀的研发团队是立足行业前沿的基础,宝马集团向来重视对前沿技术和创新的投入。为持续提升公司的创新实力,宝马集团连续三年的研发投入保持在60亿欧元以上(近三年分别为68.7亿欧元、71.18亿欧元、77.55亿欧元)。特别是2023年,研发投入大幅增至75.38亿欧元,同比增长13.8%,约占集团营收的5%。
据介绍,这些投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向:一是对车型的电动化和数字化研发;二是自动驾驶领域;三是新车型的研发,包括BMW新世代车型。
BMW新世代车型将是BMW品牌和产品方向的一次跨越。按照规划,2025年BMW新世代车型将在全球市场推出,并在随后24个月内至少投产6款车型。
新世代车型将于2026年在中国沈阳实现国产。新世代车型将具备三大特点:1)全新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全新的用户界面和人机交互概念;2)全新开发的、具有高性能和显著效率提升的电驱和电池系统;3)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循环永续达到一个新高度。
BMW新世代X概念车全球首发,未来两大支柱产品系列现雏形
为了展现“新世代”的创新精神,宝马陆续发布过“BMWi循环概念车”和“BMWDee数字概念车”,浓墨重彩地呈现未来宝马的核心特征。去年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上,首款BMW新世代概念车展示了中型四门轿车概念,如今第二款概念车的发布完成了宝马对轿车和SAV两大类别的展望。
这两大类车型是宝马的两大产品支柱,也是宝马创新精神的代表。60年代的“新世代”系列车型创立了“高档运动轿车”类别,1999年问世的BMWX5开创了高性能运动型多功能车(SAV)市场。25年来,BMWX家族始终保持市场领导地位,截止今天已在全球赢得1200多万客户。
作为一款X车型概念车,BMW新世代X概念车个性鲜明。整体设计与轿车版概念车异曲同工,既传承了BMW近百年的汽车设计哲学,又以强烈的未来感和巨大变化激发新的情感,处处皆新却又处处宝马,实现了电动化、数字化和循环永续的全面跃升。
比如,双肾进气格栅与两侧垂直设计的LED天使眼大灯组成一个独特BMWX前脸,全新演绎宝马L型尾灯可单独控制光线强度,营造出强烈的景深效果。都是在传承的标志性元素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座舱内,则是自然的光、色和材质包围的大空间,100%天然、植物或矿物基且不含石油的内饰材料尽显未来豪华理念。
通过重新设计的多功能方向盘、带直观触摸控制功能的中央显示屏和BMW全景视域桥,以及BMW智能个人助理的高级语音控制,全新BMWiDrive让人车沟通和交流变得格外自然。BMW全景视域桥可在整个前风挡玻璃上呈现重要信息,革命性取代仪表盘,以驾驶者为中心,重新诠释“眼不离路,手不离方向盘”理念。
未来,BMW新世代家族将搭载第六代BMWeDrive技术和全新电子电气架构。前者电芯能量密度提升超20%,整车效率提升25%,续航里程提升30%,充电技术电压平台提高到800伏;后者“4个超级大脑”,负责动力总成和驾驶动态管理的软硬件完全自研,算力提升10倍。
在全新电子电气架构支持下,宝马的驾驶体验将基于两个特征:“悦享”(EASE)和“悦驾”(BOOST)模式。“悦驾”(BOOST)旨在提供极致的运动感和操控性体验。“悦享”(EASE)则专注于舒适性、轻松感。EASE将所有涵盖自动驾驶和自动泊车功能的辅助系统整合在一起,为客户提供驾驶支持。
此外,全新HYPERSONX个人声音体验设计,将广受欢迎的宝马模拟声浪推向更佳。
推动“BMW新世代”量产,全面提升在华研发实力
BMW新世代车型计划于2025年全球亮相,2026年开始在沈阳投入国产。基于长期以来对中国市场的重视,中国研发部门在前期开发阶段就深度参与新世代车型的开发,确保中国消费者的趋势性需求得到体现。
公司在中国设立研发部门已有近20年时间,目前已在中国建立了德国之外最大、最完备的研发网络,四大研发和创新基地分别位于北京、上海、沈阳和南京,具备汽车全流程研发职能以及全栈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开发能力。
宝马上海研发中心2023年再次升级
2023年,研发体系进一步提升:7月份上海研发中心再次升级;沈阳研发中心二期扩建项目也在去年正式启用,强化了宝马本地化新能源车的开发和验证能力。该设施拥有19个新的实验室,其中17个专门用于测试新能源车;去年年底,升级后的EMC电磁兼容实验室在沈阳研发中心启用,通过堪比航空级别的干扰和抗扰性实验,为数字化时代的BMW产品打造更强大的“免疫系统”。
宝马沈阳研发中心的EMC电磁兼容实验室
宝马在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也取得进展,2023年12月,宝马集团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在上海市获得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过去三年,宝马在华研发团队人数增至3倍,目前拥有超过3,000名研发及数字化人才,注重软件开发,自动驾驶以及UI/UX设计开发等领域。宝马在中国的研发和设计团队正深度参与BMW新世代车型的诸多关键性工作,中国市场的创新成果将会成为新世代车型上的亮点。
进一步扩展新世代车型生产网络,提升中国市场战略地位
2023年宝马集团在工厂、设备和固定资产等方面的资本性支出也显著增加,达88.36亿欧元,同比增长8.5%。大量投资用于关乎企业未来的重要领域,比如电动化、自动驾驶的设施设备,全球多个市场的动力电池生产以及匈牙利德布勒森工厂的建设。
在中国的投资也是其中重要部分,主要包括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以及对沈阳生产基地现有厂区的升级改造。秉承BMWiFACTORY生产战略的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达100亿元人民币,目前该项目的主体建筑已经完工。新的生产设施将为推进宝马集团最新技术在中国落地以及低碳、高效、优质的动力电池生产奠定基础,加快新世代车型的国产步伐。
BMW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主体建筑完工
2024年,与新世代车型相关的生产网络将进一步扩展,宝马集团对汽车业务的研发投入和资本性支出将达到峰值。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包括新世代车型在内的电动化车型以及车内的数字化创新上,比如:车辆互联、软件堆栈和自动驾驶。大量的资本性支出则主要涉及工厂、产品和创新技术方面。
基于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与承诺,宝马集团持续投资中国,不断扩大在中国的业务布局。宝马沈阳生产基地自2010年以来累计投资约1050亿元人民币。宝马集团将继续立足中国,不断提升中国市场在公司未来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以持续不断的产品及科技创新,助力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头条V,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