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网络营销推广——跟随大平台节奏
电话+V:1599997-8052 ,欢迎咨询弘历骑马的照片,[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一、康熙第一次见孙子乾隆,为何惊得放下了酒杯,他发现了什么呢?
清朝朝中做为封建社会历史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他在极盛时期出现康雍乾,与此同时也有很多的外国史臣陆续来贺,但因为后期闭关锁国政策,所以导致清朝朝中落后于全球近百年,最后促使在清朝朝中后期出现西方列强入侵和刮分的乱象。
少时弘历
和许多聪明的孩子一样,小弘历幼年时并不喜欢读书在上小书房上课的时候常常划水摸鱼,将师傅气个半死。尤其是对于书法临摹,特别是在不会受到小弘历的喜欢。可是,偏要学习书法则是皇子皇孙们必修课程之一,这让小弘历伤透了脑子。
但是,做为皇子皇孙,书法艺术也仅仅是弘历要学习的东西里的冰山一角。满蒙汉文,四书五经,骑马射箭这些。此外,宫中针对皇太子们醒来,学习培训,乃至休息的时间都有着十分严格要求,且放假安排基本上屈指可数。
如此看来,皇家子女并不是那么好当的。但是,小弘历的生活状态好像会比别的皇子皇孙们好上一些,因为她从小就受到了皇祖父的喜爱,这简直能够称得上是一种荣誉。缘何这么说呢?
我们首先来计算一笔账,康熙帝一共有儿女55人,在其中皇太子有35人,尽管在其中有一部分无法成年人就早亡了,但是大部分都成家立业了。正因如此,康熙帝的皇孙们大约多得数不尽了,因此我们才说,小弘历可以赢得康熙的宠溺和高度重视绝非易事,但是其实弘历在十岁以前压根也没和康熙见面。原因是雍亲王胤禛一直把它封杀,认真教育,她在等一个合适的时机,把自己的四儿子弘历送到康熙的面前。
青年人后的弘历
康熙对弘历的这一份喜欢是不加掩饰的,也许在他的心里,唯有如此的倚风才对你是完全并没有去算计的,仅仅一心的亲密自身罢了。因而连带着他看胤禛都喜欢了很多,而这位大名鼎鼎四阿哥可以这么说都是沾了儿子的光,才获得了很多的事情又常常被康熙夸奖。
在朝中胤禛都是逐渐的获得了很多威望,可以这么说为他日后取得成功即位为帝打下了坚实基础。自然这些都是后话了,不过从康熙在中晚年的时候亲身教育弘历这件事情我们也可以看出,也许他一开始看中的并不是胤禛反而是弘历也说不定。
实际上弘历可以这般获得康熙皇帝的刮目相看也不意外,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虽是府内的一个侍妾生,但因为胤禛后嗣稀缺的缘故,所以对弘历也很是注重。
从小胤禛便找来有声望的老师来教他读书写字,骑马射箭,将他培育的十分出色。而弘历也确实是一代天骄,平日里勤学好问,学东西也很快,相较于胤禛的大儿子弘时,弘历毫无疑问要出色得多。这也让胤禛更加注重他,常常将他带在自己的身旁教育。
因此自小追随胤禛见过许多大场面的弘历,才可以在看到康熙时,不仅不紧张反倒可以巧舌如簧。且弘历内心深处流露出来的敦厚亲密却让康熙对她钟爱出现异常了。
其实对于康熙皇上而言,自小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妈妈,奶奶孝庄皇太后也在自己即位没几年过世。因此他针对亲情的需求是十分大的,可是后宫嫔妃和自己的子女只把他当成那一个威势的高高在上的康熙皇上,对他也是重视敬畏之心多过亲密,想来辗转反侧康熙的内心也是有许多的失落的。所以更加注重弘历自己对自己这一份发自内心亲密了。
可以理解胤禛不仅自己有实力,还生了一个好儿子啊。在胤禛称帝后,果然地选了弘历作为自己的继承者。
而事实上弘历确实也没有辜负这两位君王的期望。他执政期内兢兢业业,将国家治理的秩序井然,异族皆害怕进犯,百姓们国泰民安。也被后世称为“康雍乾”。
二、《雍正王朝》弘时要杀弘历,雍正派图里琛去救,老图为何说“奴才全明白...
雍正王朝这部历史剧,虽然里面演的一些情节,跟真实的历史相比相差甚远,但是不影响很多人对这部剧的喜爱,这部剧的很多细节都有着深意。
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雍正皇帝在跟狱中的隆科多说完话后,雍正皇帝连忙写密折命图里琛送到江南,让在江南的宝亲王弘历立刻回京。另外叫在江南任职的李卫,亲自带五百人马,护送宝亲王弘历回京,图里琛在雍正皇帝面前接过密折后,向雍正皇帝说道,皇上放心,奴才全明白,图里琛明白了什么?图里琛是真明白,还是假明白?
图里琛之后的行为,印证了他在雍正皇帝面前所说是真的全明白。他快马加鞭的赶到李卫那里,在图里琛进门时,李卫对图里琛的到来十分惊讶,李卫问了图里琛一句,你怎么来了?图里琛没有正面回答李卫的话,他反问李卫,宝亲王在哪?李卫说去了扬州,图里琛说糟了有人要暗害宝亲王,李卫听到有人要暗害宝亲王后,便立即召集人马去扬州解救宝亲王弘历。
在图里琛和李卫的快马加鞭之下,宝亲王弘历成功被解救,图里琛和李卫随行宝亲王弘历赶往潞河驿的途中,宝亲王弘历骑马在这两人的前面带怒气。图里琛提醒宝亲王弘历一定要压住火,可见这个时候的宝亲王弘历,已经知道是三哥弘时要害他了。此时弘时正在潞河驿迎接宝亲王弘历,看到宝亲王弘历归来之后,弘时装作十分热情的样子。宝亲王弘历陪着三哥弘时,一起演戏,宝亲王弘历在回到父亲雍正皇帝,还劝父亲雍正皇帝不要追究此事,就心计和手段而言,弘时最终落败也实属正常。
图里琛之所以会在雍正皇帝交待他事情的时候,回答奴才全明白,从另一个侧面上表达了,图里琛对于事情的来龙去脉是十分清楚的,图里琛是得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两代皇帝所信任的御林军统领,图里琛相对来说是离这两代皇帝距离十分近的人,图里琛自然知道很多的内幕消息,但是图里琛却从来都不外传,依旧兢兢业业,忠心耿耿的侍候在皇上身边,康熙皇帝和雍正皇帝,自然也是看中了图里琛的品质,进而十分重用他。
图里琛在很多事情上都表现他的聪明之处,只是他的聪明并不像剧中其他聪明人那样是显露出来的,图里琛那种聪明是那种平时看着像不太聪明,实则办事滴水不漏那种,虽然八爷那些人联合隆科多逼宫的那件事上,图里琛失误了,不过这也恰巧证明了图里琛的聪明之处。
首先作为作为御林军统领的他,御林军被换防,作为御林军统领的图里琛很晚才发现,并且发现后,还不及时的进行汇报,反而在后来雍正皇帝在被逼宫的时候,雍正皇帝召来图里琛时,图里琛说御林军被隆科多大人换防了,图里琛这招用的好,一句话就将事情引到了隆科多那里,把自己推得干干净净,图里琛,深知在那种情况,说出这样的话,雍正皇帝是不会怪罪他的,图里琛在中间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是去把自己的御林军换防回来和让御林军抓证人去了。
后来图里琛悄悄回来,在雍正皇帝这一边逐渐占了上风之后,隆科多想要借机溜走,被图里琛发现后,命人跟住隆科多,并将其抓住,而八爷党在怡亲王胤祥到来后,怡亲王胤祥的一番话,使得八爷党哑口无言,最终逼宫落幕,八爷党也被带走,之后雍正皇帝也没处罚图里琛,依然继续重用着图里琛。
后来雍正皇帝到狱中看望隆科多,一番谈话后,他从隆科多口中佐证了雍正皇帝对于弘时所有的怀疑都是正确的,从而也令雍正皇帝想到以弘时的心狠手辣,自然会下手杀害自己的弟弟弘历。因此雍正皇帝在与隆科多谈完话后,雍正皇帝才会急匆匆的命图里琛前往江南找李卫搬救兵,解救宝亲王弘历,图里琛在接到雍正皇帝的命令后,急匆匆的前往江南,除了是因为皇帝交待的外,还有就是因为图里琛把宝压在了宝亲王身上。这个可以通过图里琛见到李卫后,着急担心的神色中可以看出。
图里琛之所以把宝压在宝亲王弘历身上,起先是因为他在康熙皇帝身边侍候的时候,见到过当时年幼的弘历,年幼的弘历十分受康熙皇帝的宠爱,康熙皇帝亲自教年幼的弘历学习知识,图里琛猜想弘历以后可能是未来的接班人,在康熙皇帝病逝后,四阿哥胤禛继位,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对于宝亲王弘历各方面的态度,图里琛确信弘历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加上后期雍正皇帝的身体十分不好,自然图里琛也就选择与宝亲王弘历搞好关系,为了自己的前途也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图里琛暗中保护弘历的行为也是有的,只不过做得没有那么明显罢了,图里琛早已经在私下里攀上宝亲挖弘历了,这点可以在弘时被雍正皇帝所杀后,图里琛与弘历眼神的对视中可以看出,图里琛的眼神是在告诉宝亲王弘历,弘时已经死了,宝亲王弘历这才没有说话。
紫禁城里的“隐秘吃货”:乾隆85岁还能骑马打猎,高寿是吃出来的吗?
2024-08-16 12:08·国家人文历史
十八世纪晚期的紫禁城中,有这样一位传奇老人:79岁那年,外国人夸他耳目聪明、步履便捷,仿佛刚到耳顺之年;85岁那年,他去避暑山庄“度假”,路上骑马几十里,弯弓搭箭,一路上开开心心地与玄孙打猎;86岁那年秋天,他还在避暑山庄用火枪猎杀麋鹿。这位身子骨如此硬朗的老汉,就是自称“古稀天子”的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他25岁即位,85岁退位,又训政3年,以89岁高龄辞世,是中国历史上年岁最高、在位最久的皇帝。而传闻中,乾隆皇帝又是一个“隐秘吃货”,那么问题来了,他硬朗的体格和古代罕见的高寿,是否与他的日常饮食有关呢?规模宏大、考究隆重宫廷饮食,是指以御膳为代表的饮食文化,是中国饮食史的最高文化层次,也是帝制时代皇权至高无上的体现。清代宫廷御膳食材考究、烹饪精细、搭配合理、摆盘悦目、餐具精美,是中国古代宫廷饮食的集大成者。1644年清军入关后,满族喜欢肉食的饮食习惯与烹饪方式,传入北京。清朝贵族还将明朝宫廷饮食习惯继承下来,使山东风味得以延续。乾隆皇帝多次南巡苏杭,又将苏杭风味带入宫中。清代宫廷饮食,便是以上三者融合的产物,三种风味形成了满汉合璧、南北融合的饮食结构。乾隆皇帝不仅善于治国,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吃货”。人们往往用规模宏大、考究隆重来形容乾隆宫廷食风。仅乾隆皇帝个人每年在御膳房、御茶房的餐饮支出,就有四万两白银之多。在日常膳食方面,甚至可以说他是清朝慈禧太后以外最奢侈的。(引自《满清宫廷御膳的演变及其主要特征》)供给乾隆日常饮食的机构是御茶膳房。御茶房“专司上用茗饮,果品及各处供献,节令宴席,随侍坐更等事”,下设清茶房、蒙古茶房,为皇室提供清茶与奶茶。御膳房则“专司上用膳馐、各宫馔品及各处供献、节令宴席、随侍坐更等事”,下设内外膳房、侍卫膳房,膳房库下有肉房、干肉库、银器库。在清代,御膳房官员、厨役保持在370人左右,御茶房则有120多人。可谓部门精细、人员众多。皇帝吃饭不能叫“吃饭”,要称为“用膳”或者“进膳”,“吃饭”无法彰显天子九五至尊的威严,“饭”与“犯”同音,也不大吉利。一些文学作品常用每日“满汉全席”108道菜云云来形容清代帝王饮食之奢侈,实际上乾隆皇帝每顿吃的菜约在15-25道之间,最为奢靡的慈禧太后也只是在年节之时才安排108道菜。当然,皇帝并非要将菜品全部吃光,其中一部分称为“额食”,只是摆出彰显皇家气派,充当气氛组。所食之菜,有燕窝、鹿尾等高热量、高营养奢侈品,也有家常炖白菜、炒鸡蛋。皇帝正餐分为早、晚二膳,早膳一般在卯正之后(6-7时),晚膳通常安排在午未之间(12-14时),主食均至少有十余种,晚膳制作方式更为多样,有炖、煮、爆、炒、烧、烤。早膳之前、晚膳之后还有早点、晚晌,早点一般安排在起床洗漱之后,晚晌通常在酉时(17-19时),食物种类远少于正餐。乾隆的一天,是从一道冰糖炖燕窝开始的,这个习惯几乎持续了一生。早、晚二膳会额定安排金银豆腐汤、象眼棋饼小馒首、竹节卷小馒首、蜂糕、粳米膳、炸盒子、包子、蒸饺等物,每日更新的菜品和主食有25例左右。《清宫御膳》记录乾隆三十年(1765)闰二月初二的菜品有:杂脍热锅、东坡肉、羊肉小包子、炒鸡炖豆腐、羊乌义烧羊肝、燕窝手撕鸭子热锅、荸荠炖肉、羊肉片、蜂糕、尺子饽饽豆丹糕、竹节卷小馒首、野鸡爪、粳米膳、燕窝攒丝汤、肥鸡火熏炖白菜、白酒糟鸭子、春笋爆炒鸡、苏造鸡肘子肉攒盘、象眼棋饼小馒首、发面火勺、黑糦糕、羊蹄筋、羊血炖羊肉、燕窝火熏鸭子、栗子炖鸡、粳米膳、燕窝攒丝汤、鲜虾醋溜鸭腰、豆腐干、熏小鸡、爆肚子、野鸡爪。据学者刘晓康统计,闰二月初一至初十短短十天内,乾隆皇帝共计食用菜品219例。其中,主食43例、鸡鸭类菜品88例、猪肉菜品30例、羊肉菜品29例,其他素菜、汤品合计29例。皇帝饮食所用之水皆采于京西玉泉山,乾隆皇帝还喜欢按时令饮酒,春节喝屠苏酒,端午喝雄黄酒,中秋喝桂花酒,重阳喝菊花酒,平时晚膳则保持饮玉泉酒二两。按照年岁变化膳食随着年岁增长,御膳也相应变化。乾隆初期(元年至二十年),乾隆皇帝年富力壮,火力旺盛,以满族和山东风味菜品为主,主要食用偏温热的鹿、熊、狍、猪等肉,鸡鸭相对较少。乾隆十六年(1751)首次南巡后,淮扬菜进入宫廷,至乾隆二三十年(1755-1765)左右,鸡鸭类、南味苏造菜品几乎成为主导。乾隆皇帝极其喜欢鸭肉,曾赋诗赞扬名菜八宝鸭道:秀女山下就烟霞,茅屋三橼赁客家。八珍挂炉炙鳬鹜,园蔬登俎带黄瓜。片片宛如丁香叶,焖烤登盘肥而美。炮烙炙制法尤工,天下第一八宝鸭。——《客邸晚炙鸭》又据文献记载,乾隆二十六年(1761)三月初五至三月十七短短十三天中,他竟吃了八次烤鸭。乾隆三十年(1765)正月十七至正月二十五的九天中,则顿顿都有挂炉烤鸭。真可谓鸭子杀手。乾隆中期(二十一至四十年),正值45-64岁的中老年时期,饮食风格转向清淡,强调滋阴补阳。羊肉、鹿肉菜品日渐增加,平时喜食的鸭肉,也放弃白鸭子,转用红鸭子,据说红鸭子性味甘温,有温补强腰膝的功效。乾隆后期(四十一年至去世),饮食更为清淡,温热大补肉类占比越来越低,鸡鸭类、素食类菜品越来越多。退位做太上皇后,年逾八旬的乾隆牙口松动,御膳菜品多采用热锅,主食辅以粥品、糕点,方便咀嚼吞咽。在外就要吃特色乾隆皇帝还是一位热爱巡游的君王,曾六下江南,四次东巡。在外期间,皇帝的饮食规制一依宫中,只是根据地点不同对菜品略加调整。乾隆帝第四、五、六次下江南途经扬州,其饮食动态被记入《清宫扬州御档》。驻跸扬州十余日,乾隆帝曾在天宁寺用膳10次、高旻寺用膳3次。频繁在寺庙用膳,是因他喜爱素馔。《清稗类钞》记载乾隆帝对天宁寺僧人表示“蔬食殊可口,胜鹿脯熊掌万万矣”,《扬州画舫录》还记载,淮扬名菜文思豆腐就是诞生于天宁寺僧人文思之手,乾隆吃后赞不绝口,将其列入宫廷菜肴。那么,乾隆帝在扬州都吃了些什么呢?江南膳底档记载乾隆三十年(1765)二月二十七日的菜品有:奶茶、鸭羹、腌笋炖棋盘肉、蒲菜炒肉丝、春笋爆炒鸡、苏造鸡肘子肉攒盘、白面丝糕糜子米面糕、象眼棋饼小馒首、鸭子火熏馅煎黏团、鸡肉丸子、莲子樱桃肉、鸭腰苏脍、燕窝烩肥鸭子、银葵花盒小菜、银碟小菜、粳米膳、燕窝攒汤……不难发现,这份膳单以淮扬菜为主导,鸭羹、莲子樱桃肉、鸭腰苏脍都是典型淮扬菜品,讲求火候、精工细作。在扬州的每顿膳食,都是由当地名厨烹饪,留下姓名者尚有张成、宋元、张东官、双林、郑二、常二六人。张东官在乾隆中期被长芦盐政西宁重金聘请,他十分善于迎合乾隆皇帝口味,乾隆皇帝还曾多次命他入宫供膳,出巡之时也常命其随侍左右,多次御赐他银两、熏貂帽沿、丝缎等物,以示荣宠。南下之外,乾隆还热衷东巡。他曾于八年(1743)、十九年(1754)、四十三年(1778)、四十八年(1783)四次东巡盛京,亲临龙兴之地,祭拜祖陵。礼成之后,往往驻跸盛京皇宫。《盛京节次照常膳底档》记载了乾隆第三次东巡的饮食,除日常宫廷菜品外,增加了许多满族传统餐食,包括野生兽肉、动物内脏、甜食、黏食。大部分肉类系盛京围场狩猎所得,有鹿肉、狍肉、野鸡肉、野猪肉、鹿肠、鹿肚、鹿尾,还有盛京内务府在大凌河、奉天一带饲养的羊只。这些肉食多用满族传统煮、蒸、炖、烤、烧等方法,所制成的菜品有烧野猪肉鹿尾烧狍肉攒盘、挂炉肉野味热锅、野鸡热锅、鹿肠鹿肚热锅、滑溜野鸡烩锅烧肉、祭神杂碎、肥野鸡热锅、糟野鸡糟肉等等,具有明显滋补功效。除肉类外,还有一些传统满族腌菜,如酸菜、韭菜、卤虾油。由此可见,无论南下,或是东巡,乾隆皇帝都注重因地制宜,品尝地方美食。一方面是古代运力、保存手段有限,外出很难复刻宫内饮食。另一面,就个人而言,品尝当地美食可以换个胃口,并以新菜丰富宫廷饮食;就国家治理而言,则可体现对地方的重视,下江南吃淮扬菜体现了对江南的优抚,东巡盛京饱餐满族饮食,则可显示不忘满洲旧俗。要吃对身体好的乾隆皇帝时时标榜敬天法祖,处处效法祖父康熙皇帝的言行举动,在饮食上也遵从康熙皇帝养生主张,认为“凡人饮食之类,当各择其宜于身者,所好之物不可多食”“老年人饮食宜淡薄,每兼蔬菜食之则少病,于身有益”。日常的强身健体,加上这些养生理念,共同造就了乾隆帝的高寿。在饮食层面,其长寿想来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首先,是不时不食的饮食习惯。乾隆一生,严格按照时间进早、晚膳,晚晌也只吃茶点,不会进食大鱼大肉,防止睡前积食。另一面,乾隆帝也严格按照时令进食。夏季酷热难耐,一般是清心祛暑、健胃利脾的时节。四月初,皇宫会撤去火锅,改换糖拌藕等凉菜。三伏天还会进食绿豆水膳、糊米水膳、荷叶粥。夏天吃打卤面时,乾隆帝还会特意命令膳房过水,以求降温爽口。整个夏天,肉膳以鸡鸭等白肉为主,蔬菜则以青笋、玉兰片、绿豆等凉性食品为主。瓜果也常出现在夏季御膳中,初夏时节,进食枇杷、桑葚、白杏;仲夏时节,进食西瓜、荔枝、樱桃。特别是荔枝,在各种水果中最为奢侈,均系福建等地南方官员派专人进贡而来,宫中品尝荔枝则是按颗计算,足见其名贵。其次,注重食补、药补等养生抗衰老手段。乾隆人生最后的二十几年,特别喜食一种名为“八珍糕”的糕点。八珍糕本是明人陈实功祖传秘方,记载于他的《外科正宗》中,主要用来治疗小儿消化疾病。乾隆晚年,顿感肠胃功能退化,他便亲自改良八珍糕,所用之物有:人参二钱、茯苓二两、山药二两、扁豆二两、薏米二两、芡米二两、建莲二两、粳米面四两、糯米面四两、白糖八两。各食材碾碎之后,进行蒸制、晾凉。这种糕点色白细腻、清香甘甜、松软可口,乾隆帝每日都会进食4-6块。糕中的人参、莲子具有补气固肾功效,麦芽则可消化积食,舒肝健胃。食补之物还有松龄太平春酒和龟龄集。松龄太平春酒是以玉泉酒、干烧酒按一定比例混合,并掺入熟地、枸杞、当归、桂圆肉、红花等十五味名贵中药,制成的一种药酒,具有活血养血、安神健脾功效。龟龄集则是汇合海马、鹿茸、穿山甲、雀脑、蜻蜓等珍稀药材,经过81道工序炮制而成,据说长期服用,可延年益寿。乾隆帝每日服用的燕窝也具有补虚养胃的功效。他还对豆腐情有独钟,所吃豆腐有羊肉炖豆腐、锅塌豆腐、鸡汤豆腐、菠菜拌豆腐、鸭丁豆腐、鸡丁豆腐、脍三鲜豆腐等一二十种。豆腐也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的滋补品。最后,喜食菜品营养均衡、搭配合理。乾隆一生,喜食清淡蔬菜、五谷、白肉、豆奶制品,从营养学角度来看,这些食品对身体健康大有助益。清淡蔬菜与新鲜水果富含植化物,具有抗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功效。五谷杂粮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B2、亚油酸、膳食纤维。豆制品中则含有丰富的植物性蛋白,可以抑制脂肪吸收,加速人体代谢。鸡鸭等白肉也都有低胆固醇、低脂肪、低热量、高蛋白质的优点,适量摄取可以预防癌症,保护心血管健康,降低胆固醇与血压。此外,乾隆爱喝茶,适量饮茶也有益于身体健康,奶茶可以去腻提神,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清茶亦有抗癌抗衰老的作用。中国古人很早就养成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黄帝内经》)的观点,强调饮食均衡的重要性。乾隆皇帝无论在京,或是外出,其饮食都可称得上“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这种精细并非一味食山珍、品海味,而是强调不时不食与均衡搭配。而这套经验对当代人养生也大有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李国梁:《避暑山庄御膳杂谈》,《故宫博物院院刊》1988年第1期。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明清档案与历史研究论文集:庆祝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成立70周年》,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0年。3.邹爱莲主编:《清代档案与清宫文化——第九届清宫史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8年。4.王佩环:《乾隆帝驻跸盛京期间御膳食谱及民族特色》,《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年第1期。5.董潇潇:《三份御膳底档再现乾隆下扬州的饮食》,《档案与建设》2014年第6期。6.张丽立:《浅谈乾隆帝的饮食习惯及营养学分析》,《沈阳故宫学刊》2019年总第22辑。7.姚文娟:《时鲜珍馐助康宁——乾隆夏日饮食琐谈》,《收藏家》2022年第8期。8.温佳宝:《满清宫廷御膳的演变及其主要特征》,《西部学刊》2022年第23期。9.窦文龙:《清代宫廷饮食得失》,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年。10.刘晓康:《乾隆御膳与京师食风》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9年。(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作者:陈昊)【WINDRISES NETWORK MARKETING】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