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详细

为什么发烧没感觉,中暑一般要几天才恢复正常?医生提醒:夏天尽量不做这3件事!

专业小程序设计开发——助力新电商新零售

电话+V:159999-78052,欢迎咨询中暑当天没感觉第二天,[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小程序投流与推广],[小程序后台搭建],[小程序整套源码打包],[为个体及小微企业助力],[电商新零售模式],[小程序运营推广及维护]

一、为什么发烧没感觉

发烧没感觉的原因可能有多种,主要包括个体差异、病理因素以及心理影响。

一、个体差异

每个人对疾病的反应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对发烧可能会有明显的感知,如头痛、乏力等,而另一些人可能并没有明显的感觉。这可能与个人的体质、健康状况和耐受能力有关。有些人可能具有更好的免疫力,能够在较轻微的疾病状态下保持相对正常的生理状态。

二、病理因素

发烧是一种症状,可能是由于感染或炎症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疾病初期或病情较轻时,人体可能并未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因此个体可能没有明显的不适感。此外,一些特殊的疾病状态如中暑或高温作业时也可能导致体温升高,但初期可能并不伴随其他症状。

三、心理影响

心理因素也可能影响个体对发烧的感知。有些人可能面临压力较大或处于紧张状态时,对身体的感知可能会降低,从而忽略了发烧的症状。此外,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其他原因而忽视自己的身体状况,从而没有意识到发烧的存在。

综上所述,发烧没有感觉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的。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反应都是独特的,因此面对疾病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若出现发烧症状,建议及时测量体温并关注身体状况的变化,如有疑虑或持续不适,请及时就医。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免疫力,有助于预防疾病的发生。

二、中暑会没感觉吗?

有感觉如下: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

●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

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对策

中暑以后怎么办?

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防护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乳制品即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保持充足睡眠

中暑一般要几天才恢复正常?医生提醒:夏天尽量不做这3件事!

2025-07-07 10:11·健康十日谈

?

本文1931字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7月盛夏,全国多地持续高温预警,一些城市的气温甚至突破40℃。出门5分钟,流汗两小时,晒个太阳,头晕恶心、心跳加速……你以为只是“热着了”?其实很可能是中暑了!

中暑不是小事。严重时甚至会致命。据《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3年发布的数据,重症中暑的死亡率高达60%以上,尤其是老年人和慢病人群,一旦症状被忽视,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中暑之后到底需要几天恢复?什么情况下要立刻就医?夏天又有哪些“高危动作”是医生明确不建议做的?今天我们就来讲清楚这个事。

一、中暑分级不同,恢复时间也不一样!别以为所有中暑都一个样,其实它分为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

1.先兆中暑
是最轻的一种,会觉得头晕、乏力、出汗多、心慌等,只要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多喝水、多休息,一般1~2天内就能恢复。

2.轻度中暑
除了头晕、恶心,还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到38℃以上、一过性意识模糊。此时需要更系统的降温和补水,通常需要3~5天恢复。

3.重度中暑
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体温可达40℃以上,甚至出现抽搐、昏迷、器官功能衰竭。重度中暑必须紧急送医,是否恢复、何时恢复,要看救治及时与否。

重症中暑后遗症期甚至可能长达数周甚至几个月!

二、为啥有人中暑好几天都不好?中暑不是“出点汗、喝点水”就能恢复的简单事。特别是以下这几类人,恢复时间明显更长:

老年人:汗腺功能下降,散热慢,且心肺功能差,恢复自然慢。

慢病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本身就让身体代谢变慢,中暑后可能诱发原有疾病加重。

肥胖人群:脂肪层厚,散热效率低,体温调节功能弱。

长期在高温下工作的人:如建筑工人、外卖员、交警等,反复热暴露会造成慢性热应激,恢复期被拉长。

如果中暑后3~5天仍感觉身体虚弱、头晕乏力,一定要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排除潜在的器官损伤。

三、医生提醒:中暑最怕你做这3件事!夏天来临,很多人看似“正常”的操作,其实可能正是中暑的导火索。医生提醒:下面这3件事,尽量不要做!

1.夏天午间户外运动

很多人为了“健康”,中午顶着烈日跑步、骑车、爬山,结果非但没变健康,反而进了医院。

中午11点到下午3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紫外线最强,热辐射最大,热应激反应也最剧烈。

尤其是心血管病患者、糖尿病患者、老年人,在高温下运动极易出现体温飙升、血压骤升、心率紊乱等严重反应。

医生建议:运动一定要避开高温时段,选择清晨或傍晚,且运动强度要适中。

2.空调温度开太低

很多人一回家就把空调开到18℃,对着冷风猛吹,觉得“爽爆了”。但你不知道的是,这种做法非常容易诱发“空调病”,还会影响体温调节中枢。

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会削弱身体对高温的适应能力,一出门就更容易中暑。

专家建议:空调温度设定在26℃左右最为合适,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避免冷风直吹。

3.忽视补水,口渴才喝

你知道吗?等到口渴再喝水,已经晚了!

口渴是身体脱水的信号,但在高温环境下,身体早就通过汗液丢失了大量水分和电解质,等你意识到口渴时,体内已经“干涸”。

尤其是老年人,感知口渴的能力下降,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中暑。

医生建议:高温环境下每小时至少补充300~500ml水,且要注意补充电解质,如淡盐水、运动饮料等。

四、中暑了,该怎么处理才最正确?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千万别硬扛!以下是最实用的紧急处理方法:

立刻脱离高温环境,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协助降温,可以用湿毛巾擦身、扇风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淡盐水、含电解质饮料。体温超过39℃且伴有意识模糊、抽搐等立即拨打120!特别提醒:千万别用酒精擦身降温!酒精挥发快,容易造成皮肤局部血管剧烈收缩,反而不利于散热,甚至可能导致冷刺激性休克。

五、预防中暑,牢记这几点!穿宽松浅色衣物,减少阳光吸热。

随身携带防暑物品:如遮阳帽、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合理安排作息,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每日定时补水,不要等口渴才喝。

关注天气预报与高温预警信号,根据气温调整户外活动安排。

老年人、慢病人群更要警惕中暑,家人要多加照看。

中暑不是小感冒,别拿命开玩笑!每年夏天,因中暑送医甚至死亡的案例都不少。不要以为年轻就“抗热”,也别迷信“出汗排毒”这种伪健康观念。真正的健康,是知道在什么时候该停下来,什么时候该补水,什么时候该避一避阳光。

中暑之后能不能快速恢复,取决于你的应对是否及时、处理是否得当、身体是否健康。别让“我还能撑一会儿”成为你最后的遗言。


参考资料:

[1]《中华急诊医学杂志》.《重症中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WINDRISES MINIPROGRAM PROMOTION】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59999-78052

专注于小程序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了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拓展客户的问题

中暑当天没感觉第二天
发布人:xieshizuan6 发布时间: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