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40200343137780251/
2025-08-19 15:50·深度文字
深夜12点的空荡工位,引发一场关于“奋斗”边界的行业大讨论

8月中旬一个凌晨,钉钉CEO陈航(花名“无招”)巡查办公区,发现多数工位已空。次日,他严厉批评所有部门:“为什么提前下班?”这一事件经社交媒体发酵后,网友调侃“无招确实没招了”“零点下班算提前?”,更引发对科技公司管理逻辑的深层质疑。
? 01 午夜巡查风波:考勤整顿的“雷霆手段”
“无招”的深夜行动并非偶然。今年4月回归钉钉后,他推行了被称为“创业作风重塑”的严格制度:
考勤精细化:要求员工9点准时到岗,午休缩短至13:15结束,工作时间禁用微信、小红书等社交软件;技术赋能矛盾:强制程序员学习Python,却未将AI用于优化内部流程(如自动生成周报、智能排班);文化冲突激化:内部人士透露,严控考勤后主动离职率上升15%,员工抱怨“用战术勤奋掩盖战略懒惰”。此次凌晨查岗,正是这一管理哲学的极端体现。
02 科技公司的反效率悖论
钉钉作为拥有7.2亿月活用户的办公效率工具,其内部管理却陷入“低效循环”:
流程繁琐化:尽管推广AI审批,但员工反馈“审批环节不减反增”,层层签字导致关键流程延误;AI落地困境:2024年钉钉60%研发资源投入大客户定制,中小企业的普惠功能停滞,与“提升全社会效率”的初心背离;管理者自缚:当KPI难以量化时,考勤数据成了管理者的“安全感来源”,有HR直言:“严抓考勤省下的赔偿金比年终奖还多”。网友犀利点破核心矛盾:“技术本该解放人力,为何让人越忙越累?”
03 职场文化迭代:Z世代用脚投票
事件背后是代际价值观的激烈碰撞:
年轻员工反抗:社交平台涌现“反向管理”段子——“半夜给老板发问,不回复就群里点名批评”3;人才市场警示:面试者因“HR要求加班到23点”放弃入职,严苛制度加剧人才流失;法律红线争议:若网传“早9晚9”属实,已违反《劳动法》每日8小时规定,大厂法务紧急辟谣的背后恰显焦虑。当00后职场人将“准点下班”视为权利而非懈怠,管理思维升级迫在眉睫。
04 破局关键:效率革命需先革自己的命
“无招”的困局给行业敲响警钟:
工具与服务错位:钉钉倡导“让工作更简单”,但若自身员工需靠熬夜体现价值,产品说服力何在?;AI真命题:脉脉用户呼吁:“与其查岗,不如用AI解决真实痛点——自动排班、会议纪要生成”;全球趋势倒逼:微软、谷歌等推行“任务制考勤”,聚焦产出而非工时,国内企业亟待转型6。
关键数据溯源
钉钉月活用户:7.2亿(2024年财报)严控考勤后离职率升幅:15%(HR行业调研)午休新规:13:15到岗(钉钉内部确认)管理不是驯服,而是点燃。当“奋斗”异化为工位上的时长竞赛,这场查岗风波早已超越一家公司的边界,成为中国职场现代化进程的试金石。
#钉钉管理 #职场文化 #工作效率 #AI落地 #考勤制度
深度文字,穿透商业迷雾 → 关注【深度文字】,留言讨论:严管考勤真能提升效率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