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洛神赋图的艺术再创作

2024-10-17
43
对洛神赋图的艺术再创作

单价:¥2.00数量:2.00

市场价:¥2.00折扣价:¥2.00

单位:过期时间:2035-10-17

销售地址:上海浦东 生产地址:上海市浦东工厂

关键词:洛神赋图的创作背景,《洛神赋图》:画作与辞赋的完美结合

联系电话:156****7278联系QQ:点击我:

公司网址:合肥古董鉴定机构查询——古玩知识大全

专业网络营销推广——跟随大平台节奏

电话+V:192606-48052 ,欢迎咨询对洛神赋图的艺术再创作,[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一、洛神赋图的创作背景

洛神赋图的创作背景


一、历史背景


洛神赋图是基于三国时期曹植的文学作品《洛神赋》而创作的画作。该文学作品描述了一段感人的人神恋。其神话般的情感和深邃意境,引起了后世的广泛共鸣,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文化背景


在东晋时期,随着文人画的兴起,绘画作品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洛神赋图》的创作正是这一文化背景下的产物。画家通过画作,再现了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波动和场景氛围,使得画作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视觉延伸。


三、艺术风格转变


在绘画风格上,《洛神赋图》展现了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风格转变的重要特点。画家在作品中融入了更多的文人情怀和审美追求,使得画作更加具有诗意和抒情性。


四、画家创作动机


具体创作《洛神赋图》的画家,可能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启发。可能是对曹植文学作品的热爱,也可能是对当时社会文化风尚的回应。无论是何种原因,画家的创作都使得《洛神赋图》成为了表现文学与艺术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


综上所述,《洛神赋图》的创作背景涵盖了历史、文化、艺术风格以及画家的创作动机等多个方面。该作品不仅展现了三国时期的文化风貌,也体现了东晋时期文人画的独特魅力。

二、洛神赋图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

《洛神赋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画。

《洛神赋图》:画作与辞赋的完美结合

原创2022-09-2323:12·星雨阑珊

#头条创作挑战赛#

今天我们讲的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洛神赋图》

能入选十大传世名画的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学者一致认可,美誉度颇高的画作。它们曾被无数文人雅士、皇孙贵胄收藏,历经过战火的磨难,还有部分画作流散海外,如今都被各大博物馆设为镇馆之宝。

《洛神赋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里年代最久远的画作,创作年代在东晋时期,作者顾恺之,设色绢本,横572.8cm,纵27.1cm。顾恺之真迹已失,现传世的是宋代摹本,分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院和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01

先来介绍一下作者: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无锡人。

相传他出世没多久母亲就去世了,年幼的顾恺之就一直追着父亲问母亲长得什么模样。凭借着自己对母亲的憧憬和向往,加上父亲的描述,他开始绘画,经过无数次的修改,至到他的父亲说像极了才停笔作罢。这个时候母亲的形象就在年幼的顾恺之心里生了根,女性的形象后来也常出现在他的作品当中,如《女史箴图》、《列女传图》等。

既然顾恺之是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而创作的,那我们必须先来说一下《洛神赋》,因为没有读过《洛神赋》是无法领略这画中意境的。

02

曹植《洛神赋》(节选)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曹植在开头就交代了创作的时间地点,是曹丕在位第三年,他由京城返回封地,在洛水边与洛水女神相遇的故事。

其灵感来自于战国时期楚国宋玉的那篇《神女赋》,描写的是巫山神女与楚襄王的故事,这巫山神女的典故也经常出现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读完《九歌》你就会发现,楚国真是活在神话故事里的国度,《楚辞》的浪漫主义文学也是非常慷慨激昂的。

“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

经过连日来的舟车劳顿,曹植疲倦之余应该是产生幻觉了,他看到丽人的第一眼就无法自持,连忙问御者:她是谁?御者告诉他,此女乃洛神,名宓妃。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之后曹植就炸了,把毕生所学的形容美丽女子的词汇全部用上,俗称开挂。

03

《洛神赋》的第二段是全篇写得最美的一部分,篇幅较大,故只节选一段。

这段我觉得点类似《蒹葭》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也有些《关雎》、《汉广》的意境,总之古代君子见到美人求而不得的心情大同小异。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

“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第三段写的就是曹植与洛神之间的互动了,“无良媒以接欢兮”这让我想到《氓》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古代人都是比较含蓄保守的,没有媒人帮忙转达心意,私自来往有点于理不合,可以看出曹植也是非常守礼的君子,但他还是对洛神心驰神往,把自己的玉佩解下来向她发出邀请,并得到回应,接着他又开始担心受到欺骗,还真有些磨叽。

后世人猜测词赋写的是他的嫂嫂甄妃,我个人觉得不太符合人物特征,当然如果没有这么多猜测,也不会出现后期的影视作品了。

接下来就是描写他们以信物盟誓,但深知人神殊途,二者的矛盾、难舍之情。最后洛水倦息,再现惆怅,心灰意冷,回归现实。

《洛神赋》词藻非常华丽,让读者置身于梦幻之中无法自拔,曹植将洛神描绘的传神之至,所以这篇辞赋在文学界获得非常高的评价。

04

当然文字再优美,也还是有局限的,一个偶然的机会顾恺之读到此赋,进而开始创作。

卷轴太长,帖内展示有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索欣赏一下。

开篇是比较轻松的画面,闲散的驭手和马匹,紧接着很快的曹植一行人就发现了洛神,曹植的手还挡在其他人面前,意在无心打扰,静静欣赏。

洛神的神态舞姿曼妙,与原文里的描述相得益彰。

画中曹植追逐洛神是最精彩的部分,还有一些怪异的类似海龙、鱼的生物,这模样或许是按照《山海经》中记载的那些怪物为蓝本吧。丑恶的动物反倒是更衬托了顾恺之笔下洛神的绝美。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绘画不太讲究人物与山水之间的比例,画家会将画中的主角放大,来起到突出故事重点的作用。

全卷设色清新淡雅,有意打造曹植梦幻般的意境,但主要人物用色上还是比配角明显很多,我们甚至可以将它当做一本连环画来欣赏。

05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用曹植的辞赋去品鉴是最合适的,如果说曹植的这篇辞赋因为语言的局限无法名扬海外,那顾恺之则以绘画的形式将它发扬光大,传播到了全世界,而曹植的文字则赋予《洛神赋图》更充实的内涵和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文化。

《洛神赋图》在中国绘画艺术史上,以故事为蓝本这种作画形式,开创了先河,而对于每一个热爱书画的人来说,看到东晋时期画家的绘画功底,并且让原本只是在文学上的想象,变成了绘画上的形象,这就是美术的精妙所在。

本期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洛神赋图》的介绍已结束,是不是还有点意犹未尽呢?往后我还会为大家继续讲解其他名画,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留言加关注哟!

<End>

【WINDRISES NETWORK MARKETING】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92606-4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

对洛神赋图的艺术再创作
拨打电话拨打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