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瓷器的衰落
单价:¥3.00数量:3.00
市场价:¥3.00折扣价:¥3.00
单位:个过期时间:2035-09-02
销售地址:上海浦东 生产地址:上海市浦东工厂
关键词:清道光时期还烧釉里红瓷器吗,清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属于第二阶段的包括...
联系电话:181****8380联系QQ:点击我:
公司网址:合肥古玩交易市场——古玩知识大全
专业网络营销推广——跟随大平台节奏
电话+V:192606-48052 ,欢迎咨询景德镇瓷器的衰落,[专业新媒体运营推广],[各种商圈业内交流],[抖音运营推广课程],[微信运营推广课程],[小红书运营推广课程],[让你站在风口忘记焦虑]
一、清道光时期还烧釉里红瓷器吗
道光时期(1821—1850年)社会动荡。国内外矛盾进一步激化。道光二十年(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内忧外患不断,随着经济、文化的衰落,景德镇瓷器生产也受到了影响,景德镇的瓷业生产与嘉庆时期相比,烧造规模进一步缩减,无论官窑还是民窑的产量和质量都明显下降。《陶雅》记有:“嘉道而降,画工、彩料,直愈趋愈下”。
清道光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葫芦瓶
道光皇帝素以俭朴著称,即位之初,首先裁减宫内脂粉费数百万两,对於瓷器也力求简朴,控制费用,但作为宫中生活、陈设用瓷,其制作还是非常严格的,其中不乏壹些精美之作。《陶雅》记有道光瓷器“极精之品,犹自有不可理没处”。“大清道光年制”款和“慎德堂制”款的瓷器为皇帝御用品,工艺制作精细,代表了道光瓷器的制作水平。
道光瓷器承袭乾嘉时期瓷器的艺术遗风,烧造品种和造型创新少,纹饰多采用寓意吉庆的图案,绘制技法工笔多于写意,道光时期瓷器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一、烧造品种
道光时期瓷器烧造品种有彩瓷和颜色釉瓷。彩瓷主要有粉彩和青花瓷等。粉彩是道光彩瓷的主流,有珊瑚红地粉彩、绿地粉彩、黄地粉彩、抹红粉彩等,另外还有少量的斗彩、五彩,多见于官窑器。
清道光黄地粉彩福寿纹双耳瓶
清道光粉彩仙人献寿方瓶
道光时期青花瓷使用国产料,早期的青花呈色稳定,色泽亮丽浓豔,晚期呈色淡雅,层次清晰。民窑器青花色调暗淡漂浮。淡描青花的制作在道光朝非常流行。青花瓷有青花描金、青花描金墨彩、青花粉彩、青花斗彩、青花红彩、青花黄彩、哥釉青花、青花加紫、青花釉裏红、冬青地青花、青花堆粉等品种。青花粉彩器大量出现。青花堆粉,又称为“堆粉青花”或“青花加白”。堆粉青花瓷最早始于康熙时期,雍正、乾隆时有烧制,但数量不多,嘉道时期比较盛行。
清道光白釉仿青铜壶
清道光珊瑚红描金宝相花寿字纹瓶
道光时期烧造颜色釉有霁红釉、霁蓝釉、豆青釉、天蓝釉、白釉、窑变釉、酱釉、仿官釉、仿哥釉、木纹釉、炉均釉、孔雀绿釉、松石绿釉、珊瑚红釉、胭脂红釉等。
清道光松石绿釉堆白缠枝莲纹喜字瓶
清道光松石绿地粉彩福寿纹葫芦瓶
清道光祭蓝釉描金盖罐
二、器物种类
道光时期瓷器基本上继承前朝传统器形式样,创新较少,多为日用器皿。有盘、盖碗、墩式碗、赏瓶、玉壶春瓶、梅瓶、锥把瓶、将军罐、花觚、灯笼尊、洗、盆、烛台、鱼缸等。小件器物丰富多彩,酒杯多种多样,有套杯、卧足小杯、铃铛式小杯。形制较小的器物有笔筒、冬瓜罐、鼻烟壶、鸟食罐等都较为新颖,均为道光时期的典型器。新出现形状像冬瓜的“冬瓜罐”,造型别致。道光瓷器制作无论是仿古代名窑,还是仿乾隆、嘉庆朝的制品大多都很粗笨,胎体往往厚薄不一,比例不协调。但也有精品例外。
清道光仿哥釉琮式瓶
清道光豆青釉描金花卉花盆一对
三、胎釉特点
道光瓷器胎体细白,多数胎质疏松,胎釉结合不紧密。大件器物胎体厚重,小件器物胎质比较轻薄。器物釉面肥厚,釉面大多数是粉白釉,大件器物白釉泛青,釉面不平,往往出现波浪状,称为“波浪釉”,俗称为“浪荡釉”,为道光瓷器的主要特征之一。
清道光粉彩庭院婴戏图双耳瓶
四、装饰纹饰特点
道光瓷器追求乾嘉时期官窑的艺术风格特色,装饰以绘制为主,所绘纹饰不如乾隆时生动活泼,纹饰图案式化,写意画较少,图案缺少层次变化,构图趋於疏朗。瓷器纹饰虽然官窑产品还尽力保持工整细致的特点,但用笔拘谨板滞,缺乏活力,寓意吉庆幸福的图案增多。民窑器画面更是趋於草率和简单化。官窑器常见纹饰有缠枝莲、鸳鸯荷莲、菊花、石榴、佛手、三果、云龙、云凤、龙凤、夔凤、花鸟、鱼藻、博古、八宝、瓜蝶、三羊、狮球、花蝶、草虫、四季花(牡丹、荷花、菊花、梅花)、三果、人物纹有八仙、仕女、婴戏图等,绘英雄人物的无双谱较为流行。风景图案有燕京十景、庐山十景、西湖十景等,以及梵文“寿”字、“喜”字、“万寿无疆”、戒烟歌、御题诗句等多种文字装饰,尤以戒烟歌最具时代特征。
清道光粉彩八蛮进宝图双耳瓶
清道光粉彩花卉榴开百子图双螭耳瓶
道光时期的纹饰除延用乾嘉时的传统纹样外,新创纹饰也别具特色。喜绘动物纹多达十余种,有猫、蝶、狗、牛、羊和象、鸳鸯、鸭、仙鹤、喜鹊、鸽子、燕子、蚂蚱、蝈蝈、蜻蜓、蝙蝠、雉鸡等,为沉闷的官窑纹饰增添了一些清新的气息。这些动物图案与多种花卉、瓜果组成吉祥纹样。斗鸡、戏狗的通俗画面开始盛行。
清道光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壶
五、款识
道光官窑器多铭以“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以青花为主,也有抹红及描金款,字体有力,笔画较粗,排列工整,风格与嘉庆款相似。道光朝堂名款极为盛行,主要是皇帝本人的御用款和王公贵族的私家用款,瓷器制作甚为精致。道光帝在未登极以前就用过“薢竹主人”及“薢竹造”的款名。登极以后又使用过“慎德堂”、“颐寿堂”等御用款。“慎德堂”款与“大清道光年制”六字款的瓷器制品,都为官窑器物。陈浏《陶雅》记:“慎德堂系道光官窑,而价侔雍乾之高品,亦一时风尚使然……。慎德堂制楷书款识,以侧锋书写,字体秀丽。笔法工稳,以抹红为最多,亦有泥金者”。
清道光仿官釉直颈瓶
“慎德堂”为圆明园内的壹组建筑,它位於圆明园九洲清晏的西面,修建於道光十年(1830年),次年落成,为道光皇帝夏季避暑、处理政务之所,晚年主要生活在此。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驾崩於“慎德堂”内。道光十壹年(1831年)道光帝曾作《慎德堂记》(收录在道光《御制文余集》),将节俭修身图治联系起来,阐述了节俭、修身、图治的关系,表达了他的治政方针。道光皇帝御用玺印有“慎德堂宝”,常钤於书画之上。传世“慎德堂”铭款器物品种丰富,以粉彩、青花制品多见,制作精美,堪称道光官窑的珍品。陈浏《陶雅》记有:“慎德堂为道光窑中无上上品,足以媲美雍正,质地之白,彩画之精,正在伯仲间。”

在清代,堂名、斋名一般是帝王、王公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居室之名,在道光时期,皇亲国戚所订制的瓷器很多,瓷器落款多是这些人起居室或书斋的名字。“退思堂制”、“养园仿古”、“友堂雅制”、“竹韵山房”款,系道光朝睿王府用瓷。定王府则书“行有恒堂”、“道光××年定府行有恒堂珍藏”等款,多数为青花、红彩楷书款。“植本堂”、“听雨堂”、惜阴堂”都是当时王府名堂。
嘉、道时期还盛行仿制明清款识,有:“大明成化年制”、“大明成化年制”、“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雍正年制”、“大清乾隆年制”,款识写法与真品相差甚远。还有一种红彩满文款,有粉彩瓷碗、盤,器裏外均画粉彩纹饰,外壁粉彩绘七珍,加饰青花和金彩,底部红彩方框内书满文款,较为别致。
总之,道光时期烧造的瓷器,承袭乾隆嘉庆时期瓷器的艺术风格,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代表了清代中期御窑的制瓷水平。
清道光绿地粉彩缠枝莲纹双耳瓶
清道光茶叶末釉绶带葫芦瓶
清道光胭脂紫地粉彩缠枝莲纹“吉祥如意”双耳瓶
清道光釉里红苍龙教子图笔筒
“慎德堂制”款粉彩梅花纹盖碗,清道光,通高10cm,口径11.5cm,足径4.7cm。
碗直口,圈足。盖为覆盘式。内壁施白釉,外壁以粉彩装饰。碗与盖的主题纹样为折枝梅花,辅以如意云头纹做边饰。圈足内施白釉,外底及盖顶抓纽内均署红彩楷书“慎德堂制”双行四字款。
“慎德堂”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内的行宫,署“慎德堂制”款的瓷器是道光皇帝的御用品。
黄釉刻花仿竹雕笔筒,清道光,高10.5cm,口径16.3cm,足径16cm。
笔筒呈竹节状,通体及圈足内均施淡黄釉。外壁刻划兰、菊、梅花纹。底署阴刻篆书“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款。
这款笔筒的形状与颜色与竹制品逼肖,雕刻纹饰清新流畅,釉色光润,赏心悦目。
二、景德镇瓷器和潮州瓷器的比较
1.景德镇的瓷器以自瓷为著,品种齐全,曾达三干多种品名。瓷质优良,造型轻巧,装饰多样,如青花、粉彩等,颜色釉为名产。产品驰名世界。
2.景德镇在北宋时期创造性地烧造出了一种“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的青白瓷,使青瓷艺术达到了高峰。这种青白瓷大部分在坯体上刻暗花纹,薄剔而成为透明飞凤等花纹,内外均可映见,釉而隐现青色,故又称影青瓷。
3.景德镇瓷业发展到元代,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创烧成功具有高铝氧成分的白瓷、青花瓷、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等新品种,结束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瓷器之特色。
4.明代是景德镇的鼎盛阶段的开始,陶瓷艺术集历代瓷艺之精华,取得了更高的发展。如永乐、宣德青花;宣德霁红;成化斗彩;永乐薄胎甜白;嘉靖、万历五彩;素三彩等,都创始于明代。
5.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了严重摧残,景德镇的瓷器生产也停滞而趋向衰落。
6.现代景德镇的制瓷工艺继承了传统的技法,吸收和借鉴了国内外的精华,使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度。
三、清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属于第二阶段的包括...
清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属于第二阶段的包括:乾隆、嘉庆。
1、清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三个阶段:
清初:由于明末的战乱,官窑处于衰败期,少见精致之作。但民窑的出口瓷仍然在继续生产,颇有一些佳作,如象腿瓶、将军罐之类的。青花以民窑器为多。
清中期(康乾时期):这个时期,景德镇制瓷工匠在总结和发扬康熙、雍正瓷器艺术的基础上,把清代制瓷业推向创造性阶段,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达到了历史的顶峰,造型精美,色彩艳丽,图案新颖。
清晚期:嘉庆以后,随着清王朝国势的逐渐衰微,内忧外患接踵而至,整个国家步入了衰落不振的历史阶段,制瓷业也不例外。虽然景德镇官窑民窑还在大量生产,但工艺水平和艺术风貌都与前三代相距甚远。
2、清代景德镇瓷器的起源:
景德镇瓷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唐朝时期,景德镇瓷器逐渐发展并开始被广泛使用。到了北宋时期,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瓷器生产的中心,其产品不仅被国内广泛使用,还大量出口到海外。
清朝时期,景德镇瓷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景德镇瓷器达到了鼎盛时期,被誉为“中华瑰宝”。
清代景德镇瓷器的特点:
1、胎体和造型:
清初的瓷器胎体厚重,呈现灰白或灰黄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胎体逐渐变得轻薄,而造型也从厚重逐渐转向轻盈。
2、青花瓷的纹饰:
清初的青花瓷使用国产浙料绘制,纹饰呈色稳定,但少数趋向灰暗。纹饰题材丰富,包括山水、人物、动物、植物等。
3、修胎和底边:
清初的瓷器修胎不太规整,盘碗底部厚重,口沿逐渐变薄,圈足稍微向内收,足沿经过工匠仔细修琢后出现有泥鳅背现象,底边带有窑红(火石红)。
【WINDRISES NETWORK MARKETING】尊享直接对接老板
电话+V: 192606-48052
专注于网络营销推广配套流程服务方案。为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运营方案,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人创业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