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37264572000895515/
2025-08-11 18:01·AI博士
戴项链确实可能引发“首饰病”,这主要指佩戴含重金属的合金项链导致的接触性皮炎(又称首饰性皮炎),夏季尤为高发。以下结合致病机制、真实案例和防护建议展开分析:
?一、致病机制:重金属过敏与夏季高发原因??
??过敏原以镍、铬、钴为主??合金首饰中常添加镍(增强硬度)、铬(增加光泽)、镉(提升亮度)等廉价金属。这些成分与汗液接触后溶解,穿透皮肤屏障引发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严重者可能留疤或诱发全身性疾病。??夏季风险更高??:汗液增多加速金属离子释放,过敏概率提升3-5倍。
??重金属超标千倍的致命风险??
??镉污染??:某20元“山茶花耳钉”实测镉含量超标近1000倍,而镉被列为Ⅰ类致癌物,可通过皮肤积累,导致肾衰竭和骨软化。
??铅与放射性元素??:部分低价首饰含铅(损害神经系统)或钍、钪等放射性废料金属,长期接触可能致癌。
?? ??二、真实案例:直播间低价项链成健康陷阱??
??武汉胡女士的典型病例??花费199元在直播间购买合金项链,洗澡睡觉均未摘下,两周后颈部出现密集水疱和糜烂,诊断为“首饰性皮炎”。检测发现项链镍释放量超标,表面已氧化发黑。
??材质造假普遍??
所谓“925银”项链实测含银量仅13%,其余为铜合金;
直播间“足金吊坠”以369元销售,实际金含量仅0.25克且拒绝说明合金成分。
?? ??三、高危人群与隐蔽危害??
??女性与儿童更易中招??女性对镍/铬过敏率是男性的10倍,儿童皮肤屏障脆弱,且直播低价策略(如“1元秒杀”)瞄准青少年群体。
??长期佩戴的恶性后果??除皮炎外,戒指、项链长期压迫可能致局部畸形(如手指凹陷)或滋生细菌(戒指下细菌量为正常皮肤9倍)。
? ??四、科学防护指南??
??选购避坑原则??
? 避免镀镍/铬合金、无标识低价首饰;
? 认准正规渠道(实体店>品牌直播间>杂牌直播间),儿童饰品需有CMA认证。注:直播间“假一赔三”承诺多无效,因材质需专业检测才可验证。
??佩戴与护理要点??
??场景??
??风险行为??
??正确做法??
日常佩戴
24小时不摘取
每日佩戴≤8小时,睡前必摘
运动/洗澡
接触汗液或水
提前取下并擦干皮肤
清洁
用化学品或超声波清洗
软布擦拭,珠宝店专业维护
??急救处理??出现瘙痒或红斑时:
立即摘下首饰,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
涂抹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溃烂时就医抗感染。
??总结??
“项链致皮肤病”并非偶然,而是劣质合金+监管漏洞下的必然风险。2025年直播低价首饰乱象频发,??选正规、限时长、勤清洁??是防护铁律。若追求美观,可改选钛钢、纯金/银材质,或选择丝绸、玉石等非金属项链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