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528363259146011186/
2025-07-18 18:19·AI博士
蚊子选择叮咬对象时主要依赖二氧化碳、体温、气味等信号,以下7类人群最易被蚊子“锁定”,科学防蚊需针对这些特征:
一、二氧化碳排放量高的人
蚊子通过触角感知50米外的二氧化碳气流,以下人群呼出气体浓度更高,成为首要目标:
?孕妇??:新陈代谢比常人高21%,呼气量增加30%以上;
??肥胖者/运动后人群??:肺活量大或呼吸急促时排放更多二氧化碳;
??儿童/青少年??:新陈代谢快,单位体重二氧化碳排放量高。
二、体温较高的人
蚊子触角的热传感器对温度变化敏感:
??孕妇??:基础体温比常人高0.5~0.7℃;
??运动后人群??:剧烈活动后体表温度明显上升;
??发烧患者??:异常体温更易被探测到。
三、体味特殊或汗液成分复杂的人
汗液中的化学物质是蚊子的“导航信号”:
??乳酸/尿酸浓度高者??:运动后汗液含大量乳酸、尿酸和氨类化合物;
??皮肤菌群特殊者??:纤毛菌、放线菌等代谢产物吸引蚊子;
??饮酒人群??:酒精代谢改变体味和呼吸气味,招蚊风险增30%。
四、穿深色衣物的人
蚊子趋暗避光,深色衣物吸热且视觉对比强烈:
??黑色>蓝色>红色>绿色??:最易吸引蚊子;
??白色/浅色衣物??:反光性强,可降低50%叮咬概率。
五、化妆或喷香水的人
化妆品中的化合物是蚊子的“诱食剂”:
??含硬脂酸的产品??:面霜、发胶中的硬脂酸对蚊子吸引力极强;
??花香调香水??:模拟植物气味,易被误判为蜜源。
六、遗传性“招蚊体质”者
部分人群天生更易被叮咬:
??基因影响体味??:皮肤微生物组成和分泌物受遗传调控;
??家族聚集现象??:若父母招蚊子,子女中招概率更高。
?? 七、特殊健康状态人群
??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导致体味改变;
??免疫低下者??:如老人、慢性病患者,叮咬后感染风险更高。
? 科学防蚊关键措施
??物理隔绝??
安装纱窗+蚊帐,穿浅色长袖衣物;
避免清晨/黄昏在树丛、水边停留。
??化学驱避??
选用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的驱蚊剂;
孕妇/婴儿首选蚊帐、电蚊拍等物理方式。
??环境管理??
??每周清理积水??:花盆托盘、废旧容器(蚊子产卵温床);
??保持干燥清洁??:减少汗味残留,浴室、厨房定期消毒。
??小贴士??:被叮咬后勿抓挠!可用肥皂水或冷敷止痒,出现直径>1cm红肿、持续发烧需就医。
不同人群招蚊特征与防蚊建议
??人群类型?? ??招蚊原因?? ??针对性防蚊措施??
孕妇 体温高+呼气量大 浅色衣物+蚊帐,避免黄昏外出
运动者 乳酸分泌多+体温高 及时洗澡更衣,运动后喷驱蚊喷雾
饮酒者 体味改变+二氧化碳增多 饮酒后室内活动,使用电蚊拍
化妆者 化妆品含硬脂酸 选用无香护肤品,户外补涂驱蚊剂
蚊子的“偏爱”本质是生理信号的被动吸引,科学管理自身和环境因素,可有效降低90%叮咬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