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97631821535609385/
首发2024-07-31 11:13·世界知识杂志
据央视新闻7月31日报道,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袭身亡。
此前《世界知识》杂志刊文介绍,在上世纪60年代末以前,巴勒斯坦的反以斗争主要是在世俗民族主义力量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巴解)的领导下进行的。但是,伴随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的惨败和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兴起,以哈马斯为代表的伊斯兰主义组织迅速崛起。
尽管哈马斯正式成立于1987年,但作为其前身的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穆兄会)巴勒斯坦分支机构,在上世纪30~40年代就已出现。1935年,穆兄会开始在巴勒斯坦地区宣扬伊斯兰主义思想。十年后,穆兄会在耶路撒冷建立了第一个分支,至1947年,其在巴勒斯坦已建立25个分支,成员总数达一万余人。在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埃及与巴勒斯坦穆兄会共同反以,这使后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战争结束后,埃及和约旦分别控制了加沙地带与约旦河西岸。彼时由于埃及纳赛尔政权镇压穆兄会,巴穆兄会在加沙的活动遭到禁止。
巴穆兄会的组织机构成立于1962年,两年后巴解成立,后者的核心是1959年成立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此后,加沙穆兄会遭到纳赛尔政权的打压,主要成员纷纷流亡阿拉伯各国,只有艾哈迈德·亚辛等人在加沙继续坚守,并在后来创立了哈马斯。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占领加沙,巴穆兄会派遣数百名青年前往埃及,并与埃及穆兄会建立密切联系。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他们陆续返回被占领土,成为巴穆兄会的中坚力量。在此期间,由于巴解掌握了巴民族解放斗争的主导权,巴穆兄会开始与巴解划清界限,主要以建立宗教学校、慈善团体、社会俱乐部等方式积蓄力量。此时巴反以斗争也主要由奉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巴解领导,宗教势力的作用并不突出。因此,为利用宗教组织牵制巴解,以色列纵容了巴穆兄会等伊斯兰主义势力的发展。
1973年,经以色列占领当局批准,亚辛在加沙成立了“穆加玛”(即“伊斯兰中心”),该组织采取了较为低调的渐进主义方针,既避免与以占领当局对抗,也不与巴解正面冲突,因而获得生存空间。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约旦河西岸与加沙的伊斯兰主义力量日趋活跃,穆加玛转向与以当局公开对抗。1982年,亚辛被以当局逮捕并被判处12年监禁,后于1985年通过巴解与以当局交换人质获释。1987年12月,加沙发生以色列卡车与载有巴勒斯坦工人的车辆相撞事件,造成多名巴勒斯坦工人遇难,由此引发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义。其中,巴穆兄会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大起义爆发后,亚辛领导成立了哈马斯,号召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的占领。1988年8月,该组织发布《哈马斯宪章》,其思想纲领包括:宣称哈马斯是穆兄会在巴勒斯坦地区的分支组织,同时也是世界伊斯兰运动的组成部分;致力于在从地中海到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致力于消灭犹太复国主义,号召全世界穆斯林参加解放巴勒斯坦的“圣战”;四是反对任何和平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方案和国际会议;五是坚决反对巴解将巴勒斯坦建设成世俗国家的计划。从上述内容也可看出,哈马斯与巴解分歧严重,哈马斯也一直不承认以色列的合法性。
哈尼亚1963年出生于加沙的难民营,曾就读于加沙伊斯兰大学阿拉伯文学专业。2003年成为哈马斯实际领导人,2006年2月21日出任巴勒斯坦总理,2007年6月14日被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解职,2017年5月6日当选哈马斯政治局主席。